曲水流觞_拼音_意思_解释_近义词_反义词

2024年07月23日成语大全74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曲水流觞”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曲水流觞的觞怎么念、曲水流觞衰落于哪个朝代、中国古代有“曲水流觞”的习俗是什么样、请问古代传统游戏有哪些,例如曲水流觞那样的、曲水流觞 读音、“曲水流殇”什么意思?、曲水流觞中的觞意思是什么“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请介绍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曲水流觞成语寓意?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兰亭里的曲水流觞是说什么故事曲水流觞的名词解释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曲水流觞”的词条资料
2:曲水流觞的觞怎么念
3:曲水流觞衰落于哪个朝代
4:中国古代有“曲水流觞”的习俗是什么样
5:请问古代传统游戏有哪些,例如曲水流觞那样的
6:曲水流觞 读音
7:“曲水流殇”什么意思?
8:曲水流觞中的觞意思是什么

9:“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

10:请介绍曲水流觞

11: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

12:曲水流觞成语寓意?

13: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

14:兰亭里的曲水流觞是说什么故事

15:曲水流觞的名词解释

成语“曲水流觞”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qū shuǐ liú shāng
成语简拼:QSLS
成语注音:ㄑㄨ ㄕㄨㄟˇ ㄌ一ㄡˊ ㄕㄤ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 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成语用法:曲水流觞作宾语、定语;指风俗习惯之一。
成语造句:曲水流觞的习俗现在难以见到了
英文翻译:(of a gathered crowd) drink water from a winding canal with one wine cup floating on it so as to wash away ominousness

成语“曲水流觞”的扩展资料

1. 曲水流觞的觞怎么念
觞shāng ◎ 古代酒器:举觞称贺。觞酌。◎ 欢饮,进酒:觞饮。觞咏(饮酒赋诗)。
摘自www.gyjslw.com
2. 曲水流觞衰落于哪个朝代
”曲水流觞”之俗魏晋最胜,“衣冠南渡”之后,战乱四起社会动乱,名不聊生,中原文化和魏晋时期的奢靡之风多受北方游牧文化的冲击和同化,慢慢变得衰落。“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得从三月上巳这一古老风俗说起。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是中国古代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指定职的女巫掌管此事。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修洁、净身。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以《诗经·郑风·溱洧》一篇中,就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魂,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到了汉时,三月上巳,才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来,此俗又进一步演变为临水宴饮。魏晋以后,才将上巳正式改定为夏历三月初三为春禊,作为岁时节令中的重要节日。所有临水祓禊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这种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www.gyjslw.com
3. 中国古代有“曲水流觞”的习俗是什么样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王逸少诗云:’羽觞随波泛’。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全国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tiè)’。有诗:1兰亭曲水擅风流。移宴向清秋。2流觞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为良辰。山阴坐上皆豪逸,长安水边多丽人。3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4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请问古代传统游戏有哪些,例如曲水流觞那样的
古代比较有趣的传统游戏很多,猜拳行令、博弈比箭等都是,仅就文化含量高点的试举两例:
投壶
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平康的传统游戏。是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燕饮中用以娱乐宾客的一种投掷游戏。
《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根据文献记载,投壶盛于春秋,是在室内、堂上或庭院当中,置一广口大腹、壶颈细长的酒壶,以壶口为目标,宾主按规定的距离(离壶五至九尺),跪坐于壶的周围,依次将一根根柘木或棘木做成的矢向壶口投去(矢的形状一头尖,一头齐,颇似没羽之箭,故名)。矢有三种长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者为胜,负者须饮酒。有职的“司射”于旁监督,并以算筹记录比赛成绩。为了不使投的箭跃出,壶内实有小豆(赤豆)。
《左传》上就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投壶在战国秦汉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知识分子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于是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
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宋代司马光曾著有《投壶新格》一书,详细记载了壶具的尺寸、投矢的名目和计分方法。宋代以后,投壶游戏逐渐衰落下去,不再像汉唐那样盛行,仅断续地在士大夫中进行。
民国时期,军阀孙传芳倡导尊孔复礼,拉拢一些知名学者行投壶之事,章太炎也列名其中,鲁迅先生因此表示不满,以为是“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的征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照他看来,投壶是脱离民众的士大夫阶层的风雅之事。
其实在古时,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就很普遍。在明清小说中,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金瓶梅》十九回中,有西门庆与应伯爵以及李桂姐等在“院子内投壶耍子”的描写;《镜花缘》里的那位“乌投壶”,能玩出“苏秦背剑”、“鹞子翻身”、“朝天一炷香”、“张果老倒骑驴”等许多花样,可见这种游戏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斗茶
唐宋时饮茶,多是将采下的茶叶蒸熟烘干研碎成细末,加入香料,放入水中烹煮煎熬成茶汤。
宋时流行斗茶,又称茗战,就www.gyjslw.com
5. 曲水流觞 读音
曲应该读一声吧,因为是弯曲的意思。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曲水流殇”什么意思?
写错啦,应该是“曲水流觞”啦 “曲水流觞”又名“九曲流觞”,是古时上已节(魏晋时期以三月三代替)所玩的一种游戏。觞,是古代一种盛酒器,通常为木制或陶制,木制的可浮于水。而陶制的杯,两侧有耳,也称“羽觞”,但由于其重于木杯,玩时须放在荷叶上,才能浮水而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刻旁,利用水流上下游间的落差,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即取来饮之,彼此相与为乐,举觞相庆。 据史书记载,这一习俗渊源于周代周公的“曲水之宴”。从两汉至唐宋时代,此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十分流行。《兰亭集序》中就记载有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曲水流觞”游戏,并增加吟诗内容的活动。从此,“曲水流觞”习俗变得更有情趣,逐渐流传到民间,对后代产生了较大影响。一直到清代,这一习俗才逐渐消亡。 1999年11月17日,施工队伍在修建桂林正阳路步行街时,从2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一座石刻和一段古墙基,还出土了清至宋代的一些陶瓷碎片、砖瓦残件以及几枚锈蚀严重的古钱币,经文物工作者考证,石刻为“曲水流觞”,墙基是“曲水流觞”石刻的“流杯亭”残基,两者均为宋代遗物,距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为提高正阳路步行街的文化品位,桂林市政府将此文物修复后安放于步行街南入口处。
来自www.gyjslw.com
7. 曲水流觞中的觞意思是什么
觞,酒杯。流觞,把乘酒的杯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来饮酒。曲水流觞出自《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
曲水流觞流觞曲水,亦称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文人则将此俗发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还得赋诗一首,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或’丢手绢’。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宴集于浙江山阴(今绍兴)兰亭,作流觞曲水之戏,所谓’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些吟咏之作被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成为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瑰宝。
据记载,类似上巳曲水之类的’雅事’,其余韵一直蔓延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禊赏亭’、’流杯亭’之类的景致,迄今还可在北京故宫、绍兴兰亭等处可见,不过均为在石基上凿成迂回曲折之沟槽的微型景观,无复王羲之笔下’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那种大自然的情趣了。
曲水流觞的习俗何时形成,有无特定的文化蕴含?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一千七百多年。
一说此俗源起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战国时,秦昭王循此古俗,于三月初三置酒河曲,忽有金人自东而出,向其献’水心剑’,日’令君制有西夏’。后秦国称霸诸侯,便在此处立’曲水祠’。汉武帝承秦制,凿建周长六里、水流曲折的曲江池,供皇家贵戚流水曲觞之用。隋改名芙蓉苑,唐复名曲江,并整修扩建,池面方圆达七里,亭台楼苑,鳞次相接,成为京都的一大风景区。唐人诗文中有许多曲水飞觞的描写,皆以此作为背景。
一说此俗源起西周末年。《三才图会·时候类·上巳》引《十节录》云:’昔周幽王淫乱,群臣愁苦之,于时设河上曲水宴。’其情调颇如《世说新语·言语》中的’新亭对泣’。
一说此俗源起东汉。《续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刘昭注:’一说云,后汉有郭虞者,三月上巳产二女,二日中并不育,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日讳止家,皆于东流水上为祈禳自絜濯,谓之禊祠。引流行觞,遂成曲水。’刘昭引述此传说后曾驳斥:’郭虞之说,良为虚诞。假有庶民旬内夭其二女,何是惊彼风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9. 请介绍曲水流觞
流觞曲水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魏晋时,文人雅士喜古风之尚,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
曲水流觞意思是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曲水流觞” 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
扩展资料
流觞曲水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释义: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1. 曲水流觞成语寓意?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王逸少(王羲之)诗云:“羽觞随波泛”。【解释】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曲水流觞是什么意思?
“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得从三月上巳这一古老风俗说起。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它是我国古代一个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远在秦汉以前的周代,已有水滨祓禊之俗。朝廷指定职的女巫掌管此事。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修洁、净身。祓禊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在《诗经.郑风·溱洧》一篇中,就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每逢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在其后就演变成古人们聚集在一起畅谈风雅,弹琴做赋之事
www.gyjslw.com
13. 兰亭里的曲水流觞是说什么故事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上巳节,节期三月初三日,又称“重三”、“春禊”。水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4. 曲水流觞的名词解释
曲水流觞 【拼音】:qū shuǐ liú shāng 【解释】: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示例】:~的习俗现在难以见到了。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风俗习惯之一
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5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