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字的成语「山高皇帝远」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山高皇帝远”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山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天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天高皇帝远的下一句是什么、山高皇帝远,人少兔子多意思、天高皇帝远VS山高皇帝远 哪个正确?、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山高皇帝远”的词条资料
2:山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
3:天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
4:天高皇帝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5:山高皇帝远,人少兔子多意思
6:天高皇帝远VS山高皇帝远 哪个正确?
成语“山高皇帝远”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SGHDY
成语注音:ㄕㄢ ㄍㄠ ㄏㄨㄤˊ ㄉ一ˋ ㄩㄢ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五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天高皇帝远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
成语用法:山高皇帝远作宾语、定语;指偏僻地区。
成语造句:老舍《正红旗下》:“他们住在郊外,山高皇帝远。”
英文翻译:far away and unreachabl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成语“山高皇帝远”的扩展资料
1. 山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山高皇帝远“原为“天高皇帝远”,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并不是实际地理位置上的远近。也就谈不上跟皇帝住得近的问题了。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在元朝暴政下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
有学者认为,“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单纯从语法角度上来看,“天高皇帝远”和“民少相公多”是一组极其工整的对偶句。句中,“天”对“民”“皇帝”对“相公”,丝毫不乱。
其中,“民”是指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穷苦百姓,“相公”是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蔑称,两个词语对应的分别是两类群体;而“天”是对苍天的称,所以按照对偶规则,“皇帝”也应该是指某一个皇帝,而不是多个皇帝。
扩展资料:
“民少相公多“
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
出处:据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记载,这首《树旗谣》是元末方国珍在浙江起义时的口号。方国珍起义的时候是元至正九年,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
方国珍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白如瓠,力赛奔马。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业,兄弟五人,以此为生。
元朝末年,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管制十分恶劣。加上当时灾害多,民不聊生。陶宗仪辑有浙东民谣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屿青,出海精”的谣谚,“洋屿”,就是洋屿山;“海精”指方国珍。
元至正八年(1348年),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打劫财物,官府派兵追捕他。方国珍的仇家便告发他通寇,方国珍杀死仇家,与其兄方国璋、其弟方国瑛、方国珉逃亡海上,聚集数千人,抢劫过往船只,阻塞海路。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征讨,兵败,被方国珍所捉。
方国珍迫使其请命于元朝,授他为定海尉,不久起义,进攻温州。 方国珍首义反元,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加入)起义早四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天高皇帝远<br>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天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
天那么高。就象皇帝离我们这边这么远一样一般是指中央利机构因地理因素无法管辖到的地方其行政机构就自己做主张因为皇帝管不到
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3. 天高皇帝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民少相公多出自: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释义: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山高皇帝远,人少兔子多意思
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出自明朝黄溥的《闲中今古录》 其实原句应为“天高天子远,民少相公多”
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5. 天高皇帝远VS山高皇帝远 哪个正确?
都可以的。
词 目 山高皇帝远
发 音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释 义 指王法管辖不到。
天高皇回帝远
解释 原指偏僻的地方,答中央的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出处 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个人倾向于“山高皇帝远”,因为这个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呵呵~~~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