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结尾的成语「瓜蔓抄」

2024年08月07日成语大全63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瓜蔓抄”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抄和炒组词。、如何划分九族、古代株连九族这么严重,家属中为什么没有人逃跑?、“瓜蔓抄”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瓜蔓抄”的词条资料
2:抄和炒组词。
3:如何划分九族
4:古代株连九族这么严重,家属中为什么没有人逃跑?
5:“瓜蔓抄”什么意思?

成语“瓜蔓抄”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guā wàn chāo
成语简拼:GWC
成语注音:ㄍㄨㄚ ㄨㄢˋ ㄔㄠ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明史·景清传》:“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成语用法:瓜蔓抄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清·梁章钜《称谓录》第八卷:“永乐族景清,转相支连九族之姻亲,门生之门生,名瓜蔓抄。”
成语故事:明成祖时期,大臣景清藏着凶器入朝,想刺杀明成祖朱棣,为明惠帝朱允炆报仇,事情败露。成祖大怒,下令将景清磔死,并将他的家族全部株连,后来还不解恨,把与他相关的乡亲与邻居全部处死,于是整个村子变为废墟

成语“瓜蔓抄”的扩展资料

1. 抄和炒组词。
组词:包、查、传、撮、邸、调灰、兜、发、附、攻、宫门、瓜蔓、监、集、节、寇、科、目披手、闹、侵、入、诗、手、史、书、讨、誊、小、一、盐、摘、辕门、杂、照、转。炒组词:炒炒闹闹、炒炒七七、炒刺、炒地皮、炒肝、炒股、炒股票、炒聒、炒锅、炒货、炒金、炒冷饭、炒买炒卖、炒卖、炒米、炒面、炒闹、炒戚、炒青、炒勺、炒铁、炒团、炒咬、炒鱿鱼、炒作、斗炒、闹炒、闹炒炒、棋炒、热炒、厮炒。www.gyjslw.com
2. 如何划分九族
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
n 说法二
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n 相关故事:
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於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於隋、唐君主大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
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於太子早逝,遗诏传位於太孙允炆。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是也。
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九代的直系亲,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关于九族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另一种认为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n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n说法二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n相关故事: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它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是也。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www.gyjslw.com
3. 古代株连九族这么严重,家属中为什么没有人逃跑?
古代社会强调家庭伦理,于是就设计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赏罚制度。比如荫庇,一个人有了力,自己的家族家人或子孙后代以及亲都可以受到照顾、庇护;又比如株连,一人犯罪,全家也要跟着遭殃。
我们重点聊聊株连。东汉末年刘熙作《释名》有解释:“罪及余人曰诛。诛,株也,如株木根,枝叶尽落也。”事实上,古代的株连,波及的范围并不仅仅有家人,还有亲友、同事,甚至邻居也要跟着遭殃。大家常常听说的满门斩、夷三族、家灭族就是于株连的范畴。
株连有多重,最为严重的无疑株连九族。哪九族呢?一般而言,九族是泛指,说白了就是统称,但有时也确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就是父亲自己一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母族三就是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妻族二就是岳父、岳母。
如此一来,与犯事者有血缘姻亲关系的都一网打尽了。历史上有很多人犯了株连之罪。如荆轲刺杀秦王不成被灭“七族”(史记说法),杨玄感起兵失败后“罪及九族”,最为严重的是方孝孺被株连十族(九族之外又添加了学生),受株致死达800多人,时人更是以“瓜蔓”相称。
既然株连如此严重,有人问了,族人中有没有逃跑的可能呢?
几乎没有。主要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古代有完备的户籍制度
户籍管理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后代不断发展。秦朝是全民户口登记,汉代是“编户齐民”,唐代在已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团貌”的程序。意思是说,对于在册户民不仅要每三年登基一次,还要记录有人户的肤色、身高等体貌特征。明代建立职业户,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户籍。在系统的户籍制度里,人员与人员之间,户与户之间,族与族之间什么关系,一目了然,基本上可以掌握八九不离十。所以,要株连谁,翻翻这个一目了然。
株连往往事出突然
古代家株连往往事出突然,官员有时候早上去上朝,中午就被关进大牢,判株连之罪。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方孝孺被朱棣召到朝廷要求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从,还边哭边骂。朱棣一气之下,就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古代社会君至上,往往人治居多,特殊情况下定一个人罪名,是不需要经过司法程序的。既然事出突然,消息定然保密,族人就无逃跑的可能。
即便有人逃走,也难逃遍及全国的通缉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瓜蔓抄”什么意思?
瓜蔓[ guā wàn chāo ] 
【释义】指旧时统治者对臣下、人民的残酷诛戮迫害。辗转牵连,如瓜蔓之蔓延,故称。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同韵词】有理不在声高、缟纻之交、二三其操、凤友鸾交、断怪除妖、众人拾柴火焰高、飞遁鸣高、一团糟、妒火中烧、海阔天高
【出处】《明史·景清传》: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村里为墟。
延展阅读:株连九族
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称为’族’,故’族’者,即意味着由一个人的死罪扩展为家族成员的共同死罪。
这一违背人性、情理以及古代统治者自己津津乐道的恤刑原则的暴虐刑制在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根源,实在是中国传统法律中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九族定义
株连九族是古代刑罚族诛的一种,从古代族诛的实际情况看古代九族应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里的族人指直系亲和配偶)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5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