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孤()()()”「孤秦陋宋」

2024年08月12日成语大全69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孤秦陋宋”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高二历史】宋代的思想文化繁荣与孤秦陋宋、意思相反的成语、相反的成语、带宋和李的成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知识体系、王夫之的主张。、表示失误的词语“孤秦陋宋”是什么意思?求带Gǔ 音(就是与"古"同音)的所有成语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孤秦陋宋”的词条资料
2:【高二历史】宋代的思想文化繁荣与孤秦陋宋
3:意思相反的成语
4:相反的成语
5:带宋和李的成语
6: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知识体系
7:王夫之的主张。
8:表示失误的词语

9:“孤秦陋宋”是什么意思?

10:求带Gǔ 音(就是与"古"同音)的所有成语

成语“孤秦陋宋”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gū qín lòu sòng
成语简拼:GQLS
成语注音:ㄍㄨ ㄑ一ㄣˊ ㄌㄡˋ ㄙㄨㄥ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黄书·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国可反汉唐之疆,而绝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丰祸也。”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制定了在于企图巩固而结果却削弱了中央政权的错误方针
成语用法:孤秦陋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章炳麟《藩镇论》:“自封建之法不行于后世,于是策时事者每以藩镇跋扈为优,是其言则孤秦陋宋之冢嗣也。”

成语“孤秦陋宋”的扩展资料

1. 【高二历史】宋代的思想文化繁荣与孤秦陋宋
孤秦陋宋的内涵“孤秦陋宋”首先是“孤”。“孤”的核心是“私”。在船山看来,尧舜禹三代禅让制度是公天下,在民主推举制度之下,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天下是大众的天下,尧舜禹可以为最高统治者,在众人之上;众人也可成为尧舜禹,与众人相同。摘自www.gyjslw.com
2. 意思相反的成语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北辕适楚】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北辙南辕】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出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戴盆望天】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费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意而用之】其:他的;意:意义;用:使用。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典故等。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
【高岸成谷,深谷为陵】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高岸为谷】谷:两山间的凹处。高岸变成山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孤秦陋宋】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意在加强中央政而结果却相反的错误方针。
【掘地寻天】掘:挖;寻:找。挖地找天。比喻行为与目的相反,违反现实,不可能如愿。
【救经引足】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极则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两得其中】中:适中。按不同的要求认为两种相反的表现都各有道理,也都是合适的。
【两极分化】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否极泰至】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排糠障风】扬场而障住风,糠皮排去不了。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相反的成语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北辕适楚】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北辙南辕】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出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戴盆望天】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费力不讨好】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意而用之】其:他的;意:意义;用:使用。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典故等。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
【高岸成谷,深谷为陵】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高岸为谷】谷:两山间的凹处。高岸变成山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孤秦陋宋】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意在加强中央政而结果却相反的错误方针。
【掘地寻天】掘:挖;寻:找。挖地找天。比喻行为与目的相反,违反现实,不可能如愿。
【救经引足】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极则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两得其中】中:适中。按不同的要求认为两种相反的表现都各有道理,也都是合适的。
【两极分化】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否极泰至】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排糠障风】扬场而障住风,糠皮排去不了。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带宋和李的成语
宋才潘面
宋画吴冶
宋郊渡蚁
宋斤鲁削
宋襄之仁
宋玉东墙
杞宋无征
班香宋艳
郑昭宋聋
才过屈宋
东墙窥宋
孤秦陋宋
衙官屈宋
点开上述成语显示详细解释、典故出处等内容,简略示例如下:
【成语词目】:宋才潘面
【成语拼音】:sòng cái pān mìan
【拼音代码】:scpm
【成语解释】: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摘自www.gyjslw.com
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知识体系
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一 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要求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说 明 本课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学习时应结合以往所学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和阶段特征,理解这一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及其意义。
“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重 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 点 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 知识体系线索
课题 百家争鸣背景 流派 基本特点 时间 代表人 著作 主要思想 评价 百家争鸣影响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封建经济产生发展,奴隶制经济瓦解崩溃
2地主阶级产生和力量壮大,奴隶主阶级衰落
3奴隶制没落,封建制出现
4许多思想家从不同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见解
5诸侯割据争霸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
儒家 以“仁”为核心,提倡“德治”、“仁政” 春秋鲁 孔丘 《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1政治思想:
A提出“仁” “礼”学说,建立礼乐文明社会
B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2教育:
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
编写六经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圣人”。
2“仁”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3维护周“礼”,是政治思想中保守部分。
4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 1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促进了当时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
3为后世各种思想文化发展提供渊源
战国鲁 孟轲 《孟子》 1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2给农民一定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尊称为“孟子”,被尊为“亚圣
战国
赵 荀况 《荀子》 1“天行有常”自然有自己规律
2“制天命而用之”,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3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儒家重要代表,尊称为“荀子”,其思想具有唯物性。
老庄之学
道家 以“虚无”的“道”为世界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 春秋楚 李耳 《道德经》 1哲学:
A用“道”说明宇宙万物起源和演变
2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规律
3政治:
A建立“小国寡民”社会
B“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道家创始人,尊称为“老子”。其学说深奥,有朴素辨证思想,对后代政治思想影响很大。
战国宋 庄周 《庄子》 1哲学:
A“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B通过齐物我等达到天地万物为一
2政治: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社会现象 道家重要代表,尊称为“庄子”
法家思想
法家 政治实践中形成重“法”、重“术”、重“势”三流派,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强调变革,建立君主制中央集制,实行严刑酷法 战国魏 李悝 《法经》 1经济;
A“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
B创“平粜法”
C推行按军功授田宅制
2政治;
A严刑酷法
B确立集统治 法家重要人物,《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法典
战国秦 商鞅 《商君书》 1政治:
A废世卿世禄制,行军功爵制
B编户制
2经济:
A废进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B禁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C重农抑商
3文化:
A燔诗书,明法令
B学习法令,以吏为师 秦国强大起来,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战国韩 韩非子 《韩非子》 1政治:
A加强君主集
B奖励耕战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进行政治改革 2哲学:
A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B用“参验”方法检验言行与知识真伪 法家集大成者,尊称为“韩非子”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影响深远
墨家的主张
墨家 提倡刻苦俭朴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战国鲁 墨翟 《墨经》 1政治:
A“兼相爱,交相利” B“非攻”
C尚贤
D“尚同”
E非乐
F非命
G节用
2逻辑学与认识论:
A提出“三表法”
B提出“类”、“故”逻辑学术语
C建立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墨家创始人,尊称为“墨子”
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儒学的兴起
一 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要求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说 明 要准确理解本课中“兴起”之内涵,将本课的内容放在整个题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与演变及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根源。
“‘焚书坑儒’批判”、“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为课外阅读内容。
重 点 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 点 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
二 知识体系线索
课题 背景 过程 评价
“焚书坑儒”批判 1秦朝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
2文化成为政治力附庸
3儒生批评时政
4李斯批评儒生要求实行分封主张,建议烧书 1焚书
A各国史书
B私藏《诗》《书》、百家语者
C私论《诗》《书》者死,私藏禁书者族
2坑儒
捕审坑杀460余人于 1粗暴否定先秦思想文化
2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3受到主流文化批判
罢黜百家 1大一统的巩固
2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3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1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士
2董仲舒倡导儒学,政策“更化”
A确定儒学独尊
B禁绝相异学术
C文化“大一统”
3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1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
2扼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3儒学地位上升为正统思想
4加强对思想、文化和教育重视
太学的出现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王朝加强对思想、文化和教育重视 1汉武帝创建太学
2郡国皆立学校 1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代表古代教育的方向
4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传播了文化
5打破贵族官僚垄断官位情形,使非贵族家庭子弟也有入仕机会。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小地主经济发展
2庶族地主力量壮大
3士族地主衰落
4九品中正制不适应需要 1隋唐实行科举制
2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
3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1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文化生活
2有益于中国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3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工具
4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5考试选官一定程度体现公平公正
6使知识分子成为官僚后备力量
7心从事科技研究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宋明理学
一 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说 明 理学思想较为深奥,学习时无需深掘其内涵。如感兴趣,可阅读一些较浅显的课外读物,以帮助理解。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为课外阅读内容。
重 点 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 点 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二 知识体系线索
课题 阶段 时间 背景 表现 意义
人物 主张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困境 汉末至五代 1汉唐晚期社会动荡与国家分裂割据
2道教兴起、佛教传播 1威被严重削弱
2沦为笺注之学
复兴 先声 唐 韩愈 1反对佛道
2宣扬儒家“道统” 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与理学创立的先声
李翱 从“性命之源”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理学创立 北宋 1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反抗,社会危机严重
2佛教、道教盛行
3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周敦颐 1用《周易》解释《太极图》
2建构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 周、邵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
邵雍 重排《周易》六十四卦,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 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 1准确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2开创理学中的“气派”,是理学中 杰出唯物主义代表
程颢 1“天理”作为理学最高范畴
2“仁”是天理核心,修养的最高境界
3“仁”能化物于无形,并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精神满足 1程颢、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二程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2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程颐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理学成熟 南宋 朱熹 1理气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2修养论:
A区分教育“小学”与“大学”两阶段
B“仁”是人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获得精神自由满足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3社会政治论:
A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B掌握道的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力
C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4为《四书》作注 1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2朱熹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的一位思想家
3其思想学说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封建制主义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理学发展 南宋 陆九渊 1“心即理”
2扫除人心之弊的“物欲”、“意见” 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有很大冲击力,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并深刻影响后世的思想体系
明 1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反抗,社会危机严重
2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衰落
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王守仁 1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
2“灵明”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3“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守仁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 课标要求
课标内容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习要求 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感受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说 明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批判君主制、主张经世致用。要将本课内容放在整个题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探讨导致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重 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 点 通过对这些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思想文化的变化。
二 知识体系线索
课题 朝代 学者 著作 主要内容 评价 实质 相同点 活跃原因 影响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明 李贽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1“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2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圣人”言行为是非标准
3提出“绝假纯真”“童心说”
4诗文写作主张“真心”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早期的启蒙思想。主 1政治上:
反对君主制
2文化上:
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议论、不切实际的学风
3思想上:
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 1政治上:
A封建末世的封建君主制发展到顶峰,阻碍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B明清换朝之际,政治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2经济上: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产生。
3文化上:八股取士所形成的不务实际的学风,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4思想上:宋明理学的畸形发展, 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文字狱的盛行,停滞了思想的进步 1打击了封建思想,促进近代民主思想兴起
2有利于形成脚踏实地的学风和学术氛围
3推动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明末清初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1批判封建制制度
2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3提出君臣平等
4限制君,学校成决定是非最高机构
5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为中国近代反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明末清初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 1反对君主制
2提出“以天下之,寄天下之人”“众治”主张
3改革弊政
4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激励后世许多革命者。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明末清初 王夫之 《船山遗书》
《读通鉴论》 1批判总结文化遗产
2传统哲学上提出超越前人见解
3“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4提出尊重物质客观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王夫之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清初 唐甄 《潜书》 1儒学贵在定乱除暴安百姓
2批判制君主
3抨击“官”
4提出抑尊、节俭、用贤、重民、明赏罚等为君治国之道 唐甄是清初经世致用的积极倡导者,其言论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其仍寄希望于贤君明主身上。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王夫之的主张。
王夫之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地学,精於经、史、文学。批评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总结古代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以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则是客观规律。又用“絪蕴生化”说明“气”变化日新的性质,认为“阴阳各成其象,则相为对;刚柔、寒温、生杀,必相反而相为仇”,同时也又“互以相成,无终相敌之理”。他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从“道器”关系建立其历史进化论。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心学“以知为行”和禅学“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
王夫之笃信程朱理学,但不赞成“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无人欲之或异”。王夫之思想没有超出封建主义的范畴,他坚持维护封建制度,他认为封建制度不能变,能变的只是手段,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後代研究王夫之思想的学术流派,被称为船山学。所著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一年),王夫之因清军搜捕,被迫流亡零陵、郴州一带,变姓名为瑶人,授徒著书,“为常人说《周易》《春秋》…常宁文士来者益众”,这期间著有《周易外传》,《老子衍》。
日後王夫之多往来长乐、库宗桥、新塘等地。永历十四年春,举家迁居衡阳金兰乡高节里,于茱萸塘筑茅屋,名“败叶庐”。清康熙十四年秋,在衡山石船山麓定居著述,筑草堂而居,人称“湘西草堂”,“栖伏林谷,随地托迹”,“安之若素,终日孜孜不倦,刻苦自励,潜心著述。”,自题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终未剃发。康熙三年,在“败叶庐”设馆讲学。又重订《读四书大全说》。晚年贫病交迫,连纸笔都靠朋友周济。吴三桂称帝,请王船山写《劝进表》,遭严辞拒绝;王夫之认为“以其入国仇也,不以私恩释愤”。事后,逃入深山,作《祓禊赋》,对吴三桂表示深切蔑视。自题墓石:“抱刘越石之孤忠”,“希张横渠之正学”。康熙二十八年,衡州知府崔鸣鷟受湖南巡抚郑端的嘱咐,携带粮食和钱币会见王夫之,请求王夫之“渔艇野服”与郑端“相晤于岳麓”,并且希望能够得到王夫之的著作刊行天下,王夫之以“病不能往”的理由拒绝了,但是看到郑端心诚,接受了粮食返回了钱币,且致函表示感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正月初二,去世。
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等。其作品在生前皆未刊行。道光十九年(1839年),其裔孙王世全与邓显鹤开始搜集散佚,刻成《船山遗书》一百五十卷,称邓显鹤刻本。同治年间,曾国藩、曾国荃重刻,有一百七十二卷。民国後,刘人熙搜辑散佚,又有补刻本。1930年,谭延闓、胡汉民、于右任等重刊船山遗书,分经史子集四都,凡七十种,共三百五十八卷。1971年,台北船山学会重印《船山遗书全集》,为二十二册。
谭嗣同评价“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前苏联人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表示失误的词语
【抱薪救焚】: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抱罪怀瑕】:瑕:美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错误.指因犯过错误而感到内疚.
【鼻垩挥斤】: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
【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
【补漏订讹】: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补偏救弊】:偏:偏差;弊:赞美.补救偏差漏洞,纠正缺点错误.
【不教而杀】: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能自拔】: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不追既往】:追:追究.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朝过夕改】:早上犯的过失,晚上就改正了.形容改正错误很快.
【朝闻夕改】: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入人罪】: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舛讹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错上加错】:本来已经错了,又犯了新的错误.
【大错特错】:强调错误到极点.
【大梦初醒】: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大梦方醒】: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同“大梦初醒”.
【戴罪立功】: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但求无过】:但:仅,只要;过:错误.只追求没有过错.形容做事保守平庸怕出差错.
【弹射利病】:弹射:直率地指摘;病:弊病.直率的批评有利于改正缺点和错误.
【蹈其覆辙】: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涤瑕蹈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抵瑕蹈隙】:隙:裂缝,间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抵瑕陷厄】:抵:触;瑕:瑕疵,缺点;陷:攻破;厄:迫害.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东差西误】: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杜渐防微】: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断港绝潢】:潢:低洼的积水坑.无法通行的水路.比喻错误的,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办法.
【断潢绝港】: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对症发药】:针对病根下药.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
【对症之药】: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堕坑落堑】:堑:壕沟.掉进泥坑里,跌入壕沟中.比喻陷入错误境地.
【讹以传讹】: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讹以滋讹】: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反咬一口】: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却反过来诬赖对方.比喻干了干事的人反过来诬谄受害者或干坏事的首要分子嫁祸于胁从者.
【犯天下之不韪】: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犯颜极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犯颜苦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苦谏:苦苦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犯颜直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直谏:以直言规劝.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岑楼:尖顶的高楼.把一寸高的木块放在高楼顶上,它就会比高楼还高.比喻不把二者放在一个标准上进行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防微虑远】:虑:考虑,思虑.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考虑长远的计策.
【防芽遏萌】: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
【非昔是今】: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扶正祛邪】:祛:去除.扶助正义,去除邪恶.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复蹈其辙】: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复蹈前辙】: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覆车继轨】:轨:车辙.前车翻倒了,后面的车仍沿着前车留下的辙行进.比喻不吸取教训,继续错误行事.
【覆是为非】:是:正确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翻过来当成错误的.
【改过不吝】: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改过从善】: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改过从新】: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改过迁善】: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
【改过自新】: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改是成非】: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改往修来】:指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革邪反正】: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革心易行】: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格其非心】:格:正;非:不正确.纠正错误、不正确的思想.
【孤秦陋宋】: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意在加强中央政而结果却相反的错误方针.
【归邪反正】:改正错误,回到正道上来.
【归邪返正】:返:回归.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过而能改】: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过则勿惮改】:过:过错;惮:害怕.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
【亥豕鲁鱼】:把“亥”字错成“豕”字,把“鲁”字错成“鱼”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行不贰过】: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毫厘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护过饰非】:掩护错误、文饰过失.
【怙过不悛】:指坚持错误不改.
【怙顽不悛】:犹言顽固不化.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混淆是非】: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积非成是】: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积非习贯】:指错误长久沿,已成习惯.贯,通“惯”.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鉴前毖后】: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将错就错】:就:顺着.指事情已经做错了,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
【矫枉过当】: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矫枉过直】: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矫枉过中】: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矫邪归正】: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今是昔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同“今是昨非”.
【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尽忠拂过】:拂:通“弼”,匡正.旧指竭尽忠心,帮助君王改正错误.
【进退失图】: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
【经验教训】: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纠缪绳违】:缪:通“谬”.纠正错误,对违法者绳之以法.
【旧病难医】: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旧念复萌】:萌:开始,发生.旧时的念头或想法又重新发生.多指重犯旧时的缺点或错误.
【救焚投薪】:焚:火灾;薪:柴草.投进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焚益薪】:焚:火灾;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错误的方法使问题更加严重.
【救火投薪】:为了扑灭火焰而将木柴扔进火中.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救燎助薪】:比喻采取错误的办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救火投薪”.
【举偏补弊】:弊:弊端,毛病.指出偏差疏漏,补救缺点错误.
【拒谏饰非】: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聚铁铸错】:聚集大量的铁,铸造一个错误.形容失误无可挽救.
【君子之过】:过:过错.品行高尚的人犯错误就象日蚀和月蚀,别人看得很清楚,只要改正,别人仍然敬仰他.
【苦口良药】: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苦口之药】: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
【匡救弥缝】: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匡谬正俗】: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类是而非】:类:类似;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貌似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也指是非不分明,模棱两可.
【黎丘丈人】: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县北;丈人:古时对老人的统称.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良药苦口】: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鲁鱼帝虎】:指文字传错误.
【鲁鱼亥豕】: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鲁鱼陶阴】:“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录用弃瑕】:录用:录取使用;瑕:玉上的斑点,比喻错误.指对犯过错误、有游击战的人不予任用.
【马中关五】:犹言鲁鱼亥豕.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迷不知归】:迷:分辨不清.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
【迷而不反】: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迷而不返】: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迷惑视听】: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迷途知返】: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迷涂知反】: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同“迷途知反”.
【靡哲不愚】:靡:没有;哲:哲人.没有一个哲人不出现愚蠢的时候.比喻任何人都会犯错误.
【绵绵不绝,缦缦奈何】:缦:通“蔓”.事端在微小的时候如不杜绝,蔓延起来怎么办?形容错误或坏事在其萌芽状态时就要根除,不让其发展下去,赞成祸患.
【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谬采虚声】: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谬采虚誉】: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同“谬采虚声”.
【谬妄无稽】:指极端错误,毫无根据.
【谬误百出】:谬误:错误;百出:很多.形容说话或写作漏洞或错误很多.
【谬以千里】: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缪异之端】:错误的异端的说法.
【缪种流传】:荒谬错误的东西流传下去.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踬:绊倒;垤:小土堆.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比喻小问题常易被忽略,因而赞成错误.也指在小事上出了大差错.
【木朽蛀生】: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扭是为非】:硬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形容颠倒是非,强词夺理.
【佩韦自缓】:韦:皮带.身佩熟牛皮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佩弦自急】: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破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或受到挫折以后,任其自流,不加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弃明投暗】: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千虑一失】: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劝善规过】:比喻勉励学好,规劝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人孰无过】:孰:谁.一般人谁能没有过失.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如梦初觉】:好像刚从梦景中醒来一样.多比喻从糊涂、错误的认识中省悟过来.
【洒心更始】:犹言改过自新.自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善莫大焉】: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升山采珠】: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绳愆纠谬】:绳:纠正;愆:过失;谬:错误.指纠正过失.
【绳愆纠缪】:改正过失,纠正错误.同“绳愆纠谬”.
【绳愆纠违】:改正过失,纠正错误.同“绳愆纠谬”.
【失晨之鸡】:忘记报晓的雄鸡.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
【失旦之鸡】:忘记报晓的雄鸡.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失足落水】:脚一滑跌入水中.比喻受诱骗而犯下严重错误,以至行为堕落.
【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豕虎传讹】: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饰非拒谏】:饰:掩饰;非:错误;谏:直言规劝.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饰非遂过】:明知错误而加以掩饰,于是就造成过失.
【饰非文过】: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饰非掩丑】:饰:掩饰;非:错误;丑:丑恶.掩饰错误和丑恶的行为.
【饰非掩过】:粉饰掩盖过失、错误.同“饰非文过”.
【饰非养过】:粉饰错误,养成过失.同“饰非遂过”.
【拭面容言】: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是非不分】: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是非得失】:正确与错误,所得与所失.
【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是非好歹】:歹:坏.正确与错误,好的与坏的.指对事情的评价.
【是非混淆】: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是非人我】:正确与错误,他人与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顺非而泽】: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
【顺过饰非】:指徇私迁就而掩饰错误.
【死不改悔】: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坚持错误.
【遂非文过】:饰非文过.掩饰错误和过错.
【遂迷不寤】: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遂迷不窹】: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亦作“遂迷忘反”.
【遂迷忘反】: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同“遂迷不寤”.
【痛涤前非】: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
【痛改前非】: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痛悔前非】: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
【痛湔宿垢】:犹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湔,洗.
【痛下针砭】: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退思补过】: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顽固不化】: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枉矫过激】:犹言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枉辔学步】: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同“邯郸学步”.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过遂非】: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乌焉成马】: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无咎无誉】:咎:过失;誉:称扬、赞美.既没有错误,也没有功绩.比喻工作表现一般.
【无能之辈】: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
【无心之过】:过:过失,错误.不是有意识犯的错误.
【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误入迷途】:误:受惑;迷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迷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误入歧途】: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误石为宝】:误:错误.把石头误认为是宝贝.比喻真假不辨.
【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习非胜是】: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正确的.
【舄乌虎帝】: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容易写错.指文字传错误.
【隙大墙坏】: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献可替不】:献:进,提出;可: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淆混是非】: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来自www.gyjslw.com
8. “孤秦陋宋”是什么意思?
这是贬低秦宋时代没有文化和见识的词。孤陋,意指见识浅薄。出处记不得了。www.gyjslw.com
9. 求带Gǔ 音(就是与古同音)的所有成语
顾此失彼,顾盼生辉,沽名钓誉,孤军奋战,孤掌难鸣,孤注一掷,姑息养奸,鼓舞人心,古道热肠,古色古香,蛊惑人心,骨肉相残,骨瘦如柴,股掌之中,故弄玄虚,顾名思义,顾全大局,顾影自怜,固若金汤,固执己见-------------------------------------------------咕咕噜噜 咕咕哝哝 姑射神人 姑妄听之 姑妄言之 姑息养奸 孤傲不群 孤标傲世 孤标独步 孤臣孽子 孤俦寡匹 孤雏腐鼠 孤雌寡鹤孤犊触乳 孤独鳏寡 孤恩负德 孤恩负义 孤儿寡妇 孤儿寡母 孤芳自赏 孤高自许 孤孤单单 孤孤零零 孤孤恓恓 孤寡鳏独 孤鸿寡鹄孤魂野鬼 孤家寡人 孤军薄旅 孤军独战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孤军作战 孤苦仃俜 孤苦伶仃 孤苦零丁 孤立寡与 孤立无援 孤立无助孤陋寡闻孤履危行孤鸾寡鹄孤鸾照镜孤男寡女孤衾独枕孤秦陋宋孤身只影孤豚腐鼠孤文断句孤文只义孤行己见孤行己意孤行一意孤形单影孤形吊影孤形只影孤悬浮寄孤悬客寄孤学坠绪孤雁出群孤阴不长孤阴则不孤云野鹤孤掌难鸣孤舟独桨孤注一掷孤子寡妇沽激虚名沽酒当垆沽名吊誉沽名钓誉沽名干誉沽名卖直沽名邀誉沽名要誉沽誉钓名沽誉买直辜恩背义辜恩负义呱呱堕地呱呱坠地毂击肩摩毂交蹄劘古道热肠古调不弹古肥今瘠古古怪怪古今一揆古今一辙古今中外古井无波古来今往古里古怪古貌古心古木参天古色古香古圣先贤古是今非古寺青灯古往今来古为今用古稀之年古香古色古心古貌古已有之古语常言古之遗直谷父蚕母谷贱伤农谷马砺兵股肱耳目股肱腹心股肱心腹股肱心膂股肱之臣股肱之力股战而栗股掌之间股掌之上骨颤肉惊骨鲠在喉骨鲠之臣骨寒毛竖骨化风成骨化形销骨肉分离骨肉离散骨肉私情骨肉团圞骨肉团圆骨肉未寒骨肉相残骨肉相连骨肉相亲骨肉之恩骨肉之亲骨肉之情骨肉至亲骨软筋麻骨软筋酥骨软肉酥骨瘦如柴骨瘦如豺骨瘦形销骨腾肉飞淈泥扬波蛊惑人心鼓吹喧阗鼓唇弄舌鼓唇摇舌鼓唇咋舌鼓刀屠者鼓腹而游鼓腹含哺鼓腹含和鼓腹击壤鼓腹讴歌鼓鼓囊囊鼓角齐鸣鼓角相闻鼓睛暴眼鼓乐齐鸣鼓乐喧天鼓脑争头鼓馁旗靡鼓盆之戚鼓破众人鼓旗相当鼓舌掀簧鼓舌扬唇鼓舌摇唇鼓吻奋爪鼓吻弄舌鼓舞欢欣鼓舞人心鼓眼努睛鼓噪而进鼓噪而起鼓噪四起鼓足干劲鼓足干劲瞽言刍议瞽言妄举告朔饩羊固壁清野固步自封固若金汤固守成规固执不通固执成见固执己见故步不离故步自封故步自画故宫禾黍故宫离黍故伎重演故技重演故家乔木故家子弟故剑情深故旧不弃故弄虚玄故弄玄虚故人之情故人之意故入人罪故甚其词故态复还故态复萌故态复作故土难离故我依然故意刁难故纸堆故作高深故作玄虚故作镇静故作姿态顾彼失此顾此失彼顾大局,顾而言他顾复之恩顾后瞻前顾景惭形顾虑重重顾名思义顾内之忧顾盼神飞顾盼生辉顾盼生姿顾盼自得顾盼自豪顾盼自如顾盼自雄顾前不顾顾曲周郎顾全大局顾犬补牢顾三不顾顾头不顾顾头不顾顾小失大顾影惭形顾影弄姿顾影自怜顾左右而锢聪塞明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6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