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字的成语「安内攘外」

2024年08月14日成语大全76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安内攘外”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攘外安内 成语、安内攘外、安内攘外 的 出处 是、攘外安内 成语、安内攘外的成语典故、请问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的外 指哪些目标,内又指哪...、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具...用安内攘外造句安内攘外 的 出处 是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安内攘外”的词条资料
2:攘外安内 成语
3:安内攘外
4:安内攘外 的 出处 是
5:攘外安内 成语
6:安内攘外的成语典故
7:请问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的外 指哪些目标,内又指哪...
8: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具...

9:用安内攘外造句

10:安内攘外 的 出处 是

成语“安内攘外”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ān nèi rǎng wài
成语简拼:ANRW
成语注音:ㄢ ㄋㄟˋ ㄖㄤˇ ㄨㄞ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抽薪止沸
成语出处: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成语用法:安内攘外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从事物内部入手解决问题。
成语造句:安内攘外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英文翻译:to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and repel foreign invasion

成语“安内攘外”的扩展资料

1. 攘外安内 成语
攘外安内 rǎng wài ān nèi成语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成语出处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成语简拼rwan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处理内外关系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安内攘外 成语例子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内,其功甚大。(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英语翻译repel foreign invasion and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安内攘外
想对付外部敌人,内部首先要团结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安内攘外 的 出处 是
安内攘外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安内攘外[拼音] [ān nèi rǎng wài] [释义]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攘外安内 成语
攘外安内 rǎng wài ān nèi成语解释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成语出处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成语简拼rwan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处理内外关系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安内攘外 成语例子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内,其功甚大。(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英语翻译repel foreign invasion and maintain internal security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安内攘外的成语典故
【出处】: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请问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的外 指哪些目标,内又指哪...
1、安内所谓“安内”是指对国内先求团结和稳定,使国家统一,进而讨伐意图分裂者,又称为“统一方能御侮”。当时在国民政府对内主要有两大隐忧: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分离运动,地方势力的叛变。2、攘外所谓攘外就是指对外以维护国家主,抵抗任何以“扩张”名义,企图侵犯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当时在国民政府对外有两大隐忧:苏联的入侵,日本的入侵。(1)苏联的入侵1929年,当中华民国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准备要收回东北中东路(中国东北铁路)的路时,斯大林背信弃义,下令八万苏联红军,强占中国东北104个县市,当时国民政府东北陆军第17旅中将旅长韩光第将军率军抵抗,于11月19日战死沙场。(2)日本的入侵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东北军司令官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军队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驻防沈阳的中国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奉张学良“不抵抗”之命严禁部下对日作战,但旅长王铁汉等仍率部进行了抵抗,因作战失利,翌日晨全城即告陷落。东北主要军事负责人张学良引咎降职,后赴欧洲。事变两个月内,日本军阀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1932年2月,在日本的扶持下“满洲国”(第三个中国)建立,其傀儡政府名义上的领导人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这政其实是关东军拥有。部分中国学者将九一八事变认作抗日战争的开始。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具...
古时讲,激励有志之士..在国难当头时.理当上战场.保卫家园.报效国家.不要整天像个酸秀才一样.只会郁郁寡欢.终日不得志.这岂是大丈夫所为.......一腔热血应当上边疆战场去挥洒...这才是铁血真汉子.顶天立地大丈夫.
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8. 用安内攘外造句
安之若素、安步当车、安居乐业、随遇而安、惴惴不安、忐忑不安、安贫乐道、安身立命、安然无恙、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安分守己、一路平安、居安思危、安土重迁、安于现状、国泰民安、除暴安良、竹报平安、少安毋躁、安富尊荣、坐立不安、苟且偷安、心安理得、相安无事、入土为安、不安于室、转危为安、惶恐不安、安堵如故、安内攘外
www.gyjslw.com
9. 安内攘外 的 出处 是
安内攘外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安内攘外[拼音] [ān nèi rǎng wài] [释义]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摘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6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