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屦履()”的成语「葛屦履霜」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葛屦履霜”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百度知道提问问题、履霜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守财奴的成语、描写四季的词语春夏秋懂的、形容冬天的风的叠词、四字成语大全集、写出写出4个带“履”的成语。急急急两个带履的成语描写霜的四字词语(不少于10个)履霜是什么意思带履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履的成语有哪些诗经中“葛屦”的全文翻译等
目录索引:
1:成语“葛屦履霜”的词条资料
2:百度知道提问问题
3:履霜是什么意思
4:形容人守财奴的成语
5:描写四季的词语春夏秋懂的
6:形容冬天的风的叠词
7:四字成语大全集
8:写出写出4个带“履”的成语。急急急
成语“葛屦履霜”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GJLS
成语注音:ㄍㄜˇ ㄐㄨˋ ㄌㄩˇ ㄕㄨㄤ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成语用法:葛屦履霜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你不会学那葛屦履霜般吝啬吧
成语“葛屦履霜”的扩展资料
1. 百度知道提问问题描写秋天的:
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风萧萧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秋风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秋风瑟瑟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缩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金风飒飒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同义 金风送爽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秋月春风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亦作 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例:
亦作 秋高气肃
同义 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
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 天高云淡
天高:天空高远广大。天气清朗,多用於秋天。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秋高气和
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秋高马肥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例:“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马肥,被罽捆货而至。”(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桂子飘香
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霜天红叶
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
霜天:严寒的天气。
秋阳杲杲
盛暑炙热的太阳。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
秋阳:秋天的太阳。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
丹枫迎秋
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唐·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红衰翠减
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秋行夏令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林寒涧肃
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一叶知秋
1)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2)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例:“叶落知秋,举一明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同义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报秋 叶落知秋 落叶知秋
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西风落叶
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毛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语本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秋风萧萧;秋风萧瑟;秋风瑟瑟;金风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红衰翠减;霜天红叶;
枫林尽染;一叶知秋;霜叶知秋;秋阳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叶;天高气清;秋高气爽;
秋高气肃;秋高马肥;金桂飘香;桂子飘香;稻谷飘香;无边落木萧萧下;春华秋实
北雁南飞;寒蝉凄切;梧桐叶落;玉露生寒
描写夏天的成语:
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骄阳如火:象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亦作“骄阳似火”。
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炎阳炙人: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
狂风烈日: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履霜是什么意思
出处:出自《易经·坤》,原文为: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读音:lǚshuāng古文引用:(1)踩踏霜地。《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晋潘岳《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逾履霜以践冰。”(2)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比喻或昭示,事态发展将有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后汉书.酷吏传.周纡》:“夫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履霜有渐,可不惩革?”《新唐书.高宗纪》:“高宗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郑藻如《<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3)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注:“为感时念亲也。”宋苏轼《元佑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讵胜凄怆之意。”(4)指《履霜操》。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我怀炳炳何日忘,半夜揽琴弹《履霜》。”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范文正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时人谓之范履霜。”摘自www.gyjslw.com
3. 形容人守财奴的成语
形容人守财奴的成语:
【爱财如命】
【爱钱如命】
【不拔一毛】
【见钱如命】
【缺口镊子】
【善财难舍】
【视财如命】
【算盘脑袋】
【小里小气】
【一毫不拔】
【一毛不拔】
【一钱如命】
【一文如命】
【铢施两较】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描写四季的词语春夏秋懂的
1、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光明媚、春和景明、2、烈日炎炎、婀娜多姿、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3、秋风萧瑟、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狂风暴雨、4、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寒冬腊月、寒风凛冽、鹅毛大雪、滴水成冰、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形容冬天的风的叠词
白雪皑皑、白雪茫茫、冷冷清清、风雨凄凄、(雪花)纷纷扬扬、(叶子)疏疏落落、(北风)呼呼作响……
如果把意思相近的都算成重叠词就多了:
冰天雪地 、风雪交加 、天寒地冻、寒冬腊月 、漫天风雪 、数九寒冬、十冬腊月、风号雪舞、傲雪凌霜 、冰封雪盖、银装素裹、粉装玉砌、玉树银花、玉树琼枝、积雪封霜、粉妆玉砌、凛若冰霜、山寒水冷、天凝地闭、冰天雪窑、冰天雪窖、林寒洞肃、寒蝉凄切、燕雁代飞、冰魂雪魄、风刀霜剑、雪虐风饕……
描写冬天的叠词 :
天寒地冻、
大雪纷飞、
寒风刺骨、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傲雪凌霜、
寒冬腊月、
银装素裹、
阳春白雪、
朔风凛冽、
白雪茫茫、
冬裘夏葛、
山寒水冷、
风号雪舞、
岁暮天寒、
冰冻三尺、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黄绵袄子、
数九寒冬、
寒气逼人、
橙黄橘绿、
万里雪飘、
冰魂雪魄、
风雨凄凄、
天凝地闭、
寒蝉凄切、
千里冰封、
葛屦履霜、
寒风侵肌
春寒料峭、
燕雁代飞、
玉树银花、
积雪封霜、
冰山难靠、
冰雪严寒、
风刀霜剑、
粉妆玉砌、
雪虐风饕、
冬日可爱、
冰寒于水、
六出纷飞、
滴水成冰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四字成语大全集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四时充美 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四战之地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海波静 比喻天下太平。 四衢八街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平八稳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四清六活 形容机灵干练。 四脚朝天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四马攒蹄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四面八方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写出写出4个带“履”的成语。急急急
郑人买履、
如履薄冰、
削足适履、
步履蹒跚、
西装革履、
步履维艰、
临深履薄、
剑及履及、
如履平地、
履险如夷、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履信思顺、
截趾适履、
履霜坚冰、
葛屦履霜、
含霜履雪、
章甫荐履、
整冠纳履、
履舄交错、
步雪履穿、
正冠纳履、
不衫不履、
席丰履厚、
安常履顺、
戴天履地、
纳履踵决、
承星履草、
冠袍带履、
如履如临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两个带履的成语
如履薄冰 以冠补履 履薄临深 戴天履地 冠上履下 步履蹒跚 步履维艰 不衫不履 冠履倒易 冠履倒置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冠袍带履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履霜坚冰 临深履薄 履舄交错 履穿踵决 履霜之戒 履险如夷 卖履分香 席丰履厚 削足适履郑人买履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9. 描写霜的四字词语(不少于10个)
描写霜的四字词语 :
傲雪凌霜、
雪上加霜、
饱经风霜、
冷若冰霜、
金鸡纳霜、
霜鬟雪鬓、
凛如霜雪、
星霜荏苒、
银霜遍地、
霜凋夏绿、
履霜之戒、
字挟风霜、
栉霜沐露、
风霜雨雪、
六月飞霜、
耐霜熬寒、
霜露之疾、
傲霜凌雪、
雪压霜欺、
霜露之病、
露往霜来、
紫电清霜、
屡变星霜、
雨鬣霜蹄、
葛屦履霜、
三尺秋霜、
严霜烈日、
星霜屡移、
严霜夏零、
鹤骨霜髯摘自www.gyjslw.com
10. 履霜是什么意思
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履霜本义是上面的解释,但是从你的补充问题来看你问的是履霜曲。所谓履霜曲,是朝鲜高丽时期的民间诗歌的一曲,又名俗谣。在形式上是分节长歌,音律整齐,有一定的曲调,其他还有《青山别曲》、《西京别曲》、《离去》、《思母曲》、《满殿春》、《双花店》,大多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题,描写感情的真挚、离别的悲哀、两地的相思,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封建社会妇女受压抑的心情,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和生活气息。这些作品长期在民间流传,都是无名氏所作。至1444年有了民族文字,才被记录下来,载于《乐学轨范》和《乐章歌辞》等书中。
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1. 带履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郑人买履、
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步履蹒跚、
西装革履、
步履维艰、
临深履薄、
剑及履及、
如履平地、
戴圆履方、
履险如夷、
履霜坚冰、
葛屦履霜、
含霜履雪、
分香卖履、
步雪履穿、
正冠纳履、
履信思顺、
席丰履厚、
戴天履地、
冠袍带履、
截趾适履、
不衫不履、
贵冠履轻头足、
如履如临、
郑人实履、
登锋履刃、
据义履方、
章甫荐履、
黄冠草履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履的成语有哪些
郑人买履、
如履薄冰、
削足适履、
步履蹒跚、
西装革履、
步履维艰、
如履平地、
临深履薄、
剑及履及、
履险如夷、
戴圆履方、
分香卖履、
履信思顺、
截趾适履、
葛屦履霜、
不衫不履、
履霜坚冰、
章甫荐履、
安常履顺、
席丰履厚、
戴霜履冰、
如履如临、
步雪履穿、
郑人实履、
戴玄履黄、
履舄交错、
履霜之戒、
正冠纳履、
含霜履雪、
履仁蹈义www.gyjslw.com
13. 诗经中“葛屦”的全文翻译
魏风:周诸侯国名,姬姓,故城在今山西芮城县。公元前661年为晋献公所灭。《魏风》是魏国境内民歌,共七篇,大多产生于魏亡以前,内容上以讽刺揭露统治阶级为主。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题解] 这是刺“褊心”的诗。诗中“缝裳”的女子似是婢妾,“好人” 似是嫡妾。妾请嫡试新装,嫡扭转腰身,戴她的象牙搔头,故意不加理睬。这是心地褊狭的表现,诗人因此编了一首歌儿刺刺她。作者或许是众妾之一,或许就是这缝裳之女。婢妾的地位本是家庭奴隶,这诗多少反映出她们的处境。 [注释] 1、屦(句jù):鞋。纠纠:犹“缭缭”,绳索缠结缭绕之状。形容屦上的絇(音渠qú,屦头上的装饰)或綦(音棋qí,系屦的绳)。絇是一条丝线打的带子,从屦头弯上来,成一个小纽,超出屦头三寸。絇上有孔,从后跟牵过来的綦便由这孔中通过,又绕回去,交互地系在脚上。 2、履:践踏。葛屦是夏季所用(冬用皮屦),“可以履霜”是说它不透寒气,也就是形容它的工细精致。 3、掺掺(纤xiān):一作“扦扦(千qiān)”,形容女人手指纤细。这里的“女手”有所指,就是制葛屦的手,也就是缝裳的手。 4、裳:即下裙。这里以“裳”与“霜”叶韵,举裳也包括衣。 5、要:就是衣裳的腰。襋(即jí):衣领。两字都用作动词,言一手提领一手提腰。 6、好人:犹“美人”。在这首诗里似讥讽之词。以上二句是说缝裳之女将缝成的衣裳拿给“好人”去穿。 7、提提:《尔雅》注引作“媞媞(题tí)”,细腰貌。 8、宛然:迥转貌。辟:即“避”。“左避”犹“回避”。 9、象揥(替tì):象牙所制的发饰。女子用揥搔头,同时用来做装饰。 10、褊心:心地狭隘。 11、刺:讥刺。末二句诗人自道其作诗的用意。 [余冠英今译] 葛布鞋儿丝绳绑,葛鞋穿来不怕霜。巧女十指根根细,细手缝出好衣裳。一手提腰一手捏在领儿上,请那美人儿试新装。 只见美人儿腰肢细,一扭腰儿转向里,戴她的象牙发针不把人搭理。好个小心眼儿大脾气,待我编只歌儿刺刺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