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温良恭俭”的故事

2023年03月31日成语故事60

“温良恭俭”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温良恭俭让出自哪里?
温良恭俭让原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是记录孔子学生子贡回答子禽的话: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这里有问号)”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第十章)(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夫子来到这个国家,一定听闻这个国家的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人家要求的呢?(这里有问号)”子贡回答说:“老夫子温、良、恭、俭、让,得到这样的待遇。老夫子要求的东西与平常人所要求的不同啊。”)在这段话里,子贡经过自己的观察,看到老师具备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这是学生眼中的孔子的道德形象。子贡认为各国国君向孔子请教政治上的问题,是因为孔子有这些美德而获得敬重和信任。后来由于《论语》广泛流传,后世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对有高度文化素养的谦谦君子的赞词。
温,是温和,朱熹注为和厚。温和敦厚,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使人感觉和蔼可亲,而乐于接近;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温的反面是冷漠,高高在上,让人在精神上有一种压迫感,从而畏而远之。
《述而》篇第三十八章记学生对孔子平日仪态的观察:“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和而严肃,有威仪而不凶,庄严而安详。这使人感到温和可亲可敬,又不敢放肆无礼。
良,是善良,与人为善,时时处处帮助别人。前面讲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述而》第九章),“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第十章)。这是对他人的痛苦、不幸产生的同情心,为他人的苦难而悲伤的“不忍”之心,也就是一颗善良的心。《乡党》二十二章又记:“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人死而无人收殓,孔子主动负责料理,这自然是无私的,发自内心在做好事。
在我们的人民中,也常常看到因他人的不幸而流泪的纯朴善良的人,他们都有这样的仁爱之心。善良,是我们民族固有的美德。
恭,即恭敬。孔子主张“居处恭,执事敬,与入忠”(《子路》第十九章),主张在日常工作场所或居家时态度安详、容貌庄重,对事业严肃认真,努力把工作做好,待人接物,真诚地以礼相待。孔子所说的恭敬,不仅是对待父母、君主、尊长,也指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朋友讲礼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尊重,平等相处。
孔子反对“足恭”,即虚假做作的过分的恭敬。《公冶长》第二十五章记:“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装出谄媚的容貌,过分的恭敬,左丘明以为是可耻的,我也以为是可耻的。)恭敬必须出自真诚,而且依礼而行,那种当面巴结奉承、俯首帖耳,而转脸吐唾沫、背后捅刀子的人,不过是存心不良的骗子而已。你真诚地礼貌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礼貌待你。孔子称赞晏子“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第十七章),晏子首先尊敬别人,长久了也受到人们共同的尊敬。所以,孔子的学生有子体会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第十三章)恭敬符合礼,就不会有人加给你耻辱。这也是俗语说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孔子生活在君时代,尊敬君主是当时的礼。《乡党》篇第四章和第二十章记载孔子对国君的尊敬,在当时许多人心目中已被人视为谄媚,孔子也只有叹气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第十八章)孔子对待国君是把国君作为一国的主人(直到清朝,那些大臣、学者,还是一个个向皇帝自称奴才),只是依照周朝的礼法去做。
我们现在当然不信这一套封建等级思想及其制度,但是可以把恭敬理解为要求生活作风端庄正派,工作作风严肃认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同志式的基础上彼此尊重、礼貌相待,那么,孔子提倡的“恭”
还可以成为我们新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
俭,是节俭。孔子在个人生活方面是注意节俭的,例如,不是上朝穿的朝服,平时穿的衣服就不一定用细葛布制作,而用粗布制作;古人下身穿裙,不是上朝穿的而是家常穿的,他不用整幅布制作,而裁剪下一些布料;家常穿的皮袄右袖短一截,这样做事方便,也省料。平时伙食以粮食(小米)为主,不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在他担任大司寇时还是这样,更不用说辞官以后当教书匠了。
让,是谦让,待人谦虚和顺,不争名争利,更不斗气,以忍让的态度主动化解矛盾。有个故事说,两辆车狭路相逢,都被对方挡住通道,谁也不能前进。双方互不相让,大打出手,造成伤亡事件。观者叹息说:有一方退让,双方都依次通过了,何至于酿成惨剧?(这里有问号)还有个故事说,两家对面为邻,同时修建宅院,中间自然要留过道,两家都向外扩张宅基,争讼不下。两家都有人在京做官,一家往京里写信申说这件事,要求动用势。回信来了,只有十个字:“天阔地广,让一步,有何妨!”不料对面人家也是这样。双方各让一步,成了友好的邻居。如果各不相让,都拉关系,动用势,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谦让,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对自己十分谦虚,不自我估价过高,因此与别人,包括自己的学生,都能平等相处,没有架子。走路让人先过,交往处之以礼,听到讥讽的话不计较,一笑而已。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温良恭俭让的事例,各一个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
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起睡。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
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强盗们在
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
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
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
这事不知怎么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
都很感激,
同时又有些懊悔。
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
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隋朝时期,梁彦光在短短的时间把向州民风刁焊,自私自利,遗弃老人,兄弟反目,
朋友不信的风俗治理得人心淳朴,亲亲和睦,尊贤守义,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梁彦光
教育民众: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不是好书不读,不是好的典籍不看,重要的是以身做
责。他讲解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人处世只
问是否符合道义,不问是否有功名,作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移风移俗。他对焦通说
知错就改,孝行第一。他告诉人们,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从此,相州地区,因为梁彦光
推行的德行教育,百姓接受了感化之后,去除了恶风恶俗,一时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改
善。天下呈现出遵贤守义、兄弟和睦、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作何解释?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的含义都是什么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语出] 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近义] 温良俭让、温良恭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的含义各是什么
  一、仁义礼智信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2、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3、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4、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5、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二、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三、忠孝勇恭廉
  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品德之于品性,侧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对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的概定;品性之于品格,侧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对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于品德,侧重的是风格、人格,更多的是对人的持家理政风格、人格的概定。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三纲五常,是什么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又是什么啊?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者,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孔子弟子及旁人对孔子的评价。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下一句,及其意思。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下一句是“忠孝勇恭廉”
1、“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五常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2、“温良恭俭让”意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
3、“忠孝勇恭廉”指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
扩展资料:
仁义礼智信的来源:
仁义礼为孔子提出并组成一个系统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
董仲舒又加入“信”
温良恭俭让出处:
春秋·鲁·孔丘(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三纲五常,是什么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又是什么啊?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者,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孔子弟子及旁人对孔子的评价。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温良恭俭袖藏刀”是什么意思?
指表面温文尔雅,背地袖子里却藏着一把刀,比喻明地里一套背后里一套的笑面虎或者伪君子。
拓展解析
温良恭俭让
读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造句:
从政者必须温良恭俭让。
“五德”是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
他平易近人,温良恭俭让,人际关系极好。
其人品高尚,温良恭俭让,忠为人谋,信于交友
近义词:温良恭俭 、温良俭让、胸无城府 、肝胆相照 推心置腹 、心口如一 、赤诚待人
反义词:笑里藏刀,佛口蛇心 、口是心非、 口蜜腹剑、 暗箭伤人 、绵里藏针、 心怀叵测 、刀头之蜜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有关于 温良恭俭让名人名言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仁爱.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亲爱,同情友爱,仁慈,仁厚,为人要有良心,为人要忠诚老实,善待他人,要做正确的事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仁”的具体体现;成语有仁人义士,仁义之师,不仁不义等.义:忠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成语有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等.礼:礼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原指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后发展成为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礼仪;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等);《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又《礼器》曰:“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 ;人们常说的懂礼貌,知礼节就是这个“礼”;成语有礼贤下士,以礼待人等.智:睿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知道了解日常的东西也;通俗说,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就是要人们努力的学习知识,提高文化,做个有智慧的人;观一叶而知秋,此为智也;成语有大智大勇,智勇双全等.信:诚信.做人要诚实;人言不爽,方为有信;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也是西方所说的契约精神,讲信用;成语有言而无信,言而有信,背信弃义等.温良恭俭让是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是古代人们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温良恭俭袖藏刀 什么意思?
这个是一个讽刺意味的话,温良恭俭语出儒家思想中的“温良恭俭让”,只教育人要有温文尔雅的君子风范,但后面的袖子里藏刀就有背后还留一手的意思了,或者有笑面虎、明地里一套背后里一套的意思!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温良恭俭”扩展:

成语解释: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造句:宋·张孝祥《代季父贺汤丞相》:“恭惟仆射相公广大高明,温良恭俭。”
成语用法:温良恭俭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注音:ㄨㄣ ㄌ一ㄤˊ ㄍㄨㄥ ㄐ一ㄢ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读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近义词:温良恭俭让、温良俭让
英文翻译:kind and gentle in disposition and refined in manners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简拼:WLG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6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