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犯()()()”「犯颜敢谏」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犯颜敢谏”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犯颜极()这个完整的成语是、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的三个事例是什么、文言文戴胄犯颜执法、犯颜苦谏是什么意思及造句、乌合之众和犯颜直谏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犯颜敢谏”的词条资料
2:犯颜极()这个完整的成语是
3: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的三个事例是什么
4:文言文戴胄犯颜执法
5:犯颜苦谏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6:乌合之众和犯颜直谏意思
成语“犯颜敢谏”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fàn yán gǎn jiàn
成语简拼:FYGJ
成语注音:ㄈㄢˋ 一ㄢˊ ㄍㄢˇ ㄐ一ㄢ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犯颜极谏、犯颜苦谏、犯颜进谏
成语出处: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成语用法:犯颜敢谏作谓语、定语;指敢于说真话。
成语造句: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是以犯颜敢谏之士,恒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朋友之间。”
成语“犯颜敢谏”的扩展资料
1. 犯颜极()这个完整的成语是犯颜极谏 发 音 fàn yán jí jiàn 释 义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的三个事例是什么
1、犯颜直谏保将军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左卫大将军善才因误砍昭陵上的柏树而惹得唐高宗大怒,随即被捕入狱。唐高宗下令处死善才,这时,狄仁杰却提出善才罪不至死。唐高宗听后愤怒地说:“善才砍昭陵的树木,是陷朕于不孝的境地,罪该万死!”
狄仁杰不慌不乱地对答说:“臣深知直言进谏,自古就是很难的事情。然而,臣以为,遇到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直谏固然难;而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直谏则很容易。如今,善才的行为按照大唐律法不应判死罪,而陛下坚持要杀他,则使律法无法取信于人。”
看到唐高宗面色稍缓,狄仁杰接着说:“何况,陛下因善才误砍树木而杀他,千百年后人们将如何评价陛下呢?臣不敢奉旨杀善才,而损害陛下的身后声名啊!”一席话竟说动了唐高宗,善才因此被免除了死罪。
2、刚正不阿惩恶人
当时有一个叫王立本的大臣,仗着皇帝的宠信,滥用职,干了不少坏事,朝廷的大臣们敢怒不敢言。狄仁杰上奏高宗,指明此人罪行严重,应交给大理寺审理。高宗要狄仁杰看在王立本还算个人才的分上,破例宽恕他。
狄仁杰回复道:“国家就算再缺乏人才,也不缺他一个王立本吧?陛下为什么要包庇罪人而破坏王法呢?如果陛下坚持这样做,那就把臣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疆去吧,日后,也好让忠心报国者引以为戒。”高宗听了这话,无言以对。王立本终于被判刑,朝廷的风气由此大为好转。
3、明察善断护百姓
公元688年,武则天令宰相张光辅率兵三十万去平息豫州叛乱。叛军本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便都逃走了,但张光辅却示意部下,不分青红皂白,屠杀无辜百姓。之后,又以查寻叛党为名,四处家滥杀,一时间冤狱四起,受害者不计其数。这时,狄仁杰奉武则天之命,赴豫州任刺史之职。
到了豫州,他看到哀鸿遍野,无辜受牵连的人极多,内心非常不安。于是,他一面下令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奏明案件的实情,请求武则天网开一面。武则天深知狄仁杰为人刚正,相信所奏实,于是下诏改死刑为流放。
扩展资料
狄仁杰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
四个月后,为酷吏来俊臣诬以谋反,夺职下狱,贬为彭泽县令。营州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迁纳言。用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举荐忠于唐朝的势力,成为大唐社稷得以延续的重要支柱。
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中宗复位后,追赠司空、梁国公,累赠太师,配享中宗庙廷。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他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为官,正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文言文戴胄犯颜执法
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假冒资历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于一时的喜怒,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选拔的人当中很多有欺诈行为,所以要杀他们。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称赞戴胄)说:“你善于依法办事,我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严格执法,争辩的言论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决断,天下就没有了冤案。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犯颜苦谏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犯颜苦谏: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来自www.gyjslw.com
5. 乌合之众和犯颜直谏意思
乌合之众 wūhézhīzhòng 乌鸦聚合,受惊易散。比喻勉强拼凑组合在一起的松散群体,心不齐,无素养。 一般用来形容一时聚集,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东观汉记·公孙述传》:“今东帝无尺土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周书·贺拔岳传》:“ 岳 报曰:‘王家跨据三方,士马殷盛, 高欢 乌合之众,岂能为敌?’” 宋 李纲 《乞差发军马札子》:“惟是军马单弱,不足为一路防守之具,自非朝廷应副,则新招乌合之众,何足倚仗?” 李大钊 《大哀篇》:“彼等见夫共和国有所谓政党者矣,于是集乌合之众,各竖一帜。” 犯颜直谏 fàn yán zhí jiàn [释义]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 [语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例句] 封建社会尚有忠臣~;当代中国更应发扬此风气。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