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之”的成语「祝鮀之佞」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祝鮀之佞”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带”祝“字的表示祝福的成语、祝字怎么组词、祝字开头成语大全、带之徒的成语、以祝、何、婕、生、日、快、乐开头的成语?、带祝字的成语子击磐于卫 《论语·宪问》 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祝鮀之佞”的词条资料
2: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3:带”祝“字的表示祝福的成语
4:祝字怎么组词
5:祝字开头成语大全
6:带之徒的成语
7:以祝、何、婕、生、日、快、乐开头的成语?
8:带祝字的成语
成语“祝鮀之佞”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ZTZN
成语注音:ㄓㄨˋ ㄊㄨㄛˊ ㄓ ㄋ一ㄥ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成语“祝鮀之佞”的扩展资料
1.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不矛盾,这里孔子两个都赞同了,意思是既没有口才也没有容貌怎么在世上立足。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雍也》
原文: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论语》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带”祝“字的表示祝福的成语
祝你健康,祝君好运,祝福永久,等。
传统的成语中,祝开头的成语只有一个“祝哽祝噎”zhù
gěng
zhù
yē
成语释义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成语出处
汉·贾山《至言》:“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哽在后。”www.gyjslw.com
3. 祝字怎么组词
麦丘之祝
馨香祷祝
华封三祝
祝不胜诅
祝发空门
祝发文身
祝鲠祝饐
祝哽祝噎
祝鲠祝噎
祝僇祝鲠
祝鮀之佞
祝咽祝哽
祝咽祝哽
祝网
祝颂
祝允明
祝染梦榜
祝诅
祝誓
祝诵
祝酹
祝予
祝郎
祝网人
祝敔
祝禧
诅祝
祝由
祝英台近
祝文
祝史
祝赞
祝声
祝尧龄
祝厘
祝余
祝望
祝尸
祝由科
祝希娟
祝宰
祝寿
祝愿
祝盘
祝鸠
祝其
祝圉
祝英台
祝禽
祝融氏
祝神
祝鮀之佞
祝药
祝延
祝圄
祝意
祝谢
祝謯
祝噎
祝祝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祝字开头成语大全
祝字开头成语大全 :祝鮀之佞、祝不胜诅、祝僇祝鲠、祝发空门、祝寿延年、祝哽祝噎、祝哽在前、祝咽祝哽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5. 带之徒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总角之交 总角:古时孩童头发髻。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总角之好 〖解释〗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总而言之 总的说起来。 自知之明 明:明智。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自新之路 〖解释〗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缀辞之士 锥刀之末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锥刀之利 〖解释〗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转眼之间 〖解释〗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转瞬之间 非常短暂的一瞬间。 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柱石之坚 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杼柚之空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 麈尾之诲 谓高明的教诲。 逐臭之夫 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珠翠之珍 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诛心之论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朱陈之好 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肘腋之患 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肘胁之患 见“肘腋之患”。 舟水之喻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解释〗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众怨之的 〖解释〗众人怨恨的目标。 众矢之的 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钟鼓之色 见“钟鼓之色”。 钟鼎之家 富贵宦达之家。 终焉之志 〖解释〗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终天之恨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置锥之地 置:放。锥:锥子。插锥子的地方。形容极小的地方。亦作“立锥之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置之死地而后快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置之死地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置之脑后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置之高阁 〖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置之度外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不理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置水之情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致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咫尺之功 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知人之明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己之遇 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 芝兰之室 比喻良好的环境。 之死靡它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之死靡他 同“之死靡它”。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之死不渝 同“之死靡它”。 之乎者也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正正之旗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枕干之雠 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针芥之投 同“针芥相投”。 针芥之契 同“针芥相投”。 针芥之合 同“针芥相投”。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以祝、何、婕、生、日、快、乐开头的成语?
祝不胜诅 谓祝而得益不能胜过诅而受损。 祝发空门 谓削发出家为僧尼。 祝发文身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祝鲠祝饐 同“祝哽祝噎”。 祝哽祝噎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祝鲠祝噎 见“祝更祝饐”。 祝僇祝鲠 同“祝哽祝噎”。 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何乐而不为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罪之有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何足挂齿 足:值得;挂齿:提及,谈及。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 何足为奇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何其毒也 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何乐不为 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何足道哉 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何患无辞 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何德堪之 有什么德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封赏。 何其相似乃尔 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何必当初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何所不为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 何所不有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何所不至 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生拉硬扯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生花之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生生不息 不断地生长、繁殖。 生气勃勃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生杀予夺 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 生吞活剥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生老病死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生财之道 发财的门路。 生离死别 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死肉骨 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生不逢时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生公说法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生生世世 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生死攸关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生不逢辰 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生花妙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生寄死归 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 日月交食 比喻作对,相斗。 日月重光 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日久天长 时间长,日子久。 日削月割 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日旰忘餐 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日就月将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日不移晷 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日以继夜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流逝。 日长一线 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日近长安远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日积月累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青天白日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日理万机 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日升月恒 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日中则昃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日暮途远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日不暇给 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日下无双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日甚一日 一天比一天厉害。 日薄西山 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日月参辰 比喻不合,作对。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省月试 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日复一日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日中为市 日中:太阳当头,指正午;市:做买卖。中午进行交易做生意。原指古代物物交换的集市方式。后也形容偏僻地区的商业活动情形。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如日方升 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如日中天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日居月诸 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 日食万钱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日月入怀 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 日月蹉跎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日久见人心 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日中必彗 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生齿日繁 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 日无暇晷 形容没有一点空闲的时候。 日月丽天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 日坐愁城 愁城:比喻为忧愁所包围。整天沉浸在愁苦之中。 日暮途穷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日月合壁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日削月朘 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快意当前 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 快步流星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快刀斩乱麻 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快人快语 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 快犊破车 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 快马加鞭 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快刀斩麻 见“快刀斩乱麻”。 快人快事 爽快人办爽快事。 快人快性 谓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态。 快心满意 见“快心遂意”。 快心满志 见“快心遂意”。 快心遂意 犹言称心如意。 乐不极盘 盘:乐。指享乐不能过分 乐不可言 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乐昌分镜 比喻夫妻分离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放荡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不思蜀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山乐水 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乐此不疲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苦中作乐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乐而忘返 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乐不可支 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乐善好施 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乐道安贫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乐天知命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乐不可极 享乐不可过分。 乐业安居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哎0 0.婕还真没有 ..不能怪我啊 .. T T我这么辛苦 分给我吧 ....www.gyjslw.com
7. 带祝字的成语
祝咽祝哽 同“祝哽祝噎”。 祝僇祝鲠 同“祝哽祝噎”。 祝鲠祝噎 见“祝?更祝饐”。 祝哽祝噎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祝鲠祝饐 同“祝哽祝噎”。 馨香祷祝 指烧着香虔诚地向神或佛祈祷祝愿。馨香:烧香的香味;指烧香。 口是心非 华封三祝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 麦丘之祝 指直言之谏 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祝发文身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祝发空门 谓削发出家为僧尼。 祝不胜诅 谓祝而得益不能胜过诅而受损。来自www.gyjslw.com
8. 子击磐于卫 《论语·宪问》 什么意思
宪问篇第十四 1401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宪:人名。 【译文】 宪问耻。孔子说:“国家太平时,可以当官;社会黑暗时,当官就是耻辱。”问:“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几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算仁吗?”孔子说:“可以算难得了,算不算仁我不知道。” 523 1402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士如果恋家,就不配作士了。” 309 1403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注释】 危:正直。逊:谦逊。 【译文】 孔子说:“治世中,言谈正直,行为正直;乱世中,行为正直,言谈谦逊。” 113 1404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516 1405 【原文】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释】 羿(义)。奡(奥)。稷(计) 【译文】 南宫括问:“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不得好死;禹、稷都亲自种庄稼,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 440 1406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中有不仁慈的人,而小人中却没有仁慈的人。” 417 1407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注释】 【译文】 孔子说:“爱护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214 1408 【原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注释】 裨谌(币趁)。行人:外交官。东里:地名。 【译文】 孔子说:“郑国的法令,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审阅的,子羽修饰的,子产润色的。” 826 1409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注释】 骈(篇的第二声) 【译文】 有人问子产怎样,孔子说:“慈善的人。”问子西怎样,说:“他呀!他呀!”问管仲怎样,说:“是个人才。伯氏被他取消了封地,过了一辈子苦日子,直到老死也无怨言。” 1028 1410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注释】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无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容易。” 206 1411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当赵氏、魏氏的总管都能当好,但不能当滕、薛等小国的大夫。” 1008 1412 【原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约:贫困。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算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128 1413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1033 1414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注释】 防:地名。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以离开自己的封地作条件,要求册立其后代做大夫,虽说表面上不是要挟君主,但实质上是。” 1009 1415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注释】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狡诈。” 1003 1416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释】 管仲原先辅佐公子纠,公子纠在争夺君位时被齐桓公所杀,管仲转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公子纠时,召忽殉死,管仲却不去死。管仲不算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仁,这就是仁。” 1030 1417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衽(认)。微:没有。谅:遵守信用。渎(独)。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公子纠时,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人民现在还都享受到他的恩惠。没有管仲,恐怕我们还要受愚昧人的侵扰。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1034 1418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注释】 僎(寻)。 【译文】 公叔文子推荐一个佣人做了大夫,与他平起平坐。孔子说:“公叔文子可以称为‘文’了。” 1016 1419 【原文】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圉(雨)。鮀(驮)。 【译文】 孔子说卫灵公之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败亡呢?”孔子说:“仲叔圉治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王孙贾统帅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841 1420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注释】 怍(作):惭愧。 【译文】 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做起来就难了。” 310 1421 【原文】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译文】 陈成子弑齐简公。孔子沐浴后上朝,向鲁哀公报告:“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讨伐他。”哀公说:“向三位大夫报告吧。”孔子说:“因为我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君主却说出‘你去向三位大夫报告’的话!”孔子只好向三位大夫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1334 1422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注释】 犯之:犯颜直谏。 【译文】 子路问怎样对待上级,孔子说:“不要欺骗,可以犯颜直谏。” 107 1423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注释】 上达:追求高尚。下达:追求庸俗。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怀仁义,小人心怀财利。” 403 1424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 209 1425 【原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注释】 蘧(渠)。 【译文】 蘧伯玉派使者访问孔子。孔子请使者坐下,然后问:“蘧先生最近在做什么?”答:“他想减少错误,但没做到。”使者出去后,孔子说:“好个使者!好个使者!” 1029 1426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注释】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过自己的职范围。” 330 1427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到而没做到很可耻。” 404 1428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三种品德我没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说:“老师是在说自己呢。” 429 1429 【原文】 子贡谤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注释】 【译文】 子贡诽谤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你就那么好吗?我可没这个闲工夫。” 1112 1430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注释】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314 1431 【原文】 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逆:迎,预先猜测。 【译文】 孔子说:“不要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要事先怀疑别人不讲信用,如果能预先觉察到欺诈和撒谎,就是贤人了。” 219 1432 【原文】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注释】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四处奔波、到处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吗?”孔子说:“我不想显示口才,只是因为痛恨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才不得不如此。” 1204 1433 【原文】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坚韧不拔的品德。” 205 1434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注释】 或:有人。 【译文】 有人问:“以恩德报答怨恨,怎样?”孔子说:“这样怎么报答恩德?应该以正直报答怨恨,以恩德报答恩德。” 115 1435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译文】 孔子说:“没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929 1436 【原文】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氏面前诬蔑子路。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了孔子,他说:“季孙氏被公伯寮的谄言所迷惑,我有能力杀了他,将他陈尸街头。”孔子说:“理想能够得到推行,是时运决定的;理想得不到推行,也是时运决定的。公伯寮能把时运怎样?” 932 1437 【原文】 子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注释】 贤:优秀。 【译文】 孔子说:“贤者逃避浑浊的社会,其次逃避动荡的地域,再次避鄙视的目光,最次逃避恶毒的人言。”孔子说:“这样做的有七个人。” 120 1438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译文】 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1205 1439 【原文】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则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注释】 末:没有。 【译文】 孔子在卫国击磬,一个背背篓的人从门前走过,他说:“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又说:“硁硁之声真庸俗?没人理解有什么关系?独善其身就是了。好比过河,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游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1214 1440 【原文】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注释】 谅阴:为天子守丧。薨(轰)。 【译文】 子张问:“书上说:‘商朝的高宗守孝,三年不议政。’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止是高宗,古人都这样。君主死了,百官三年内都听从宰相安排,各司其职。” 1414 1441 【原文】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注释】 【译文】 孔子说:“领导尊崇道德规范,群众就乐意听指挥。” 803 1442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注释】 【译文】 子路问君子,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对人恭敬谦逊。“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人心安。“这样就行了吗?“提高自己的修养,使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一点,尧舜都难做到。” 441 1443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释】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就不懂礼貌,长大了一事无成,你这个老不死,真是个害人精。”用手杖敲打他的小腿。 1018 1444 【原文】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夷:叉腿而坐。俟:等待。 【译文】 孔子外婆家的童子来传话,有人问:“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见他与长辈同坐同行。他不是个要求上进的人,而是个急于求成的人。”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