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的成语「学以致用」

2024年08月26日成语大全65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学以致用”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倡导学以致用的古文或者名言、历史上有哪些学以致用的例子、"学以致用"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学以致用”是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学以致用”的词条资料
2:倡导学以致用的古文或者名言
3:历史上有哪些学以致用的例子
4:"学以致用"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
5:“学以致用”是什么意思?

成语“学以致用”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壆以致用
成语读音:xué yǐ zhì yòng
成语简拼:XYZY
成语注音:ㄒㄩㄝˊ 一ˇ ㄓˋ ㄩ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学以实用
反义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读音纠正:致,不能读作“zì”。
错字纠正:以,不能写作“已”。
成语出处: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成语用法:学以致用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符合实际,学以致用。
英文翻译:learning for practice
俄文翻译:приобретáть знáния с целью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日文翻译:学(まな)んで実際(じっさい)に役立(やくだ)てる
其他翻译:<德>etwas lernen,um es anzuwenden

成语“学以致用”的扩展资料

1. 倡导学以致用的古文或者名言
你好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缉互光就叱脚癸协含茅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战国〕荀子
△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
——〔汉〕刘向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汉〕扬雄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
——〔汉〕戴德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
——《孔子家语》
△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晋〕傅玄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后汉书》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隋〕王通
△智不务多,务行其所知。
——〔唐〕魏征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韩愈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责于知之。
——〔宋〕司马光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宋〕程颐
△天下大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宋〕陆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知,譬则目也;行,譬则趾也。
——〔宋〕杨万里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宋〕朱熹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宋〕朱熹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宋〕朱熹
△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宋〕朱熹
△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
——〔宋〕刘过
△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
——〔宋〕杨时
△学贵乎成,既成矣,将行之也;学而不能成其业,用而不能成其学,则非学矣。
——〔宋〕杨时
△知有浅深,则行有远近,此进学之效也。
——〔宋〕杨时
△多闻识者,犹广储药物也,知所用为贵。
——〔宋〕杨时
△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之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知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宋〕吕祖谦
△学道者正如学射,才持弓矢,必先知的。
——〔宋〕胡宏
△独有一言,愿献于君者,曰行。
——〔宋〕文天祥
△论学则观其身,论政则考其时。
——〔明〕方孝孺
△知行合一。
——〔明〕王守仁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明〕王守仁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明〕王守仁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明〕王守仁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明〕王守仁
△耳目之闻见,善用之足以广其心。
——〔明〕王廷相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世人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明〕李贽
△“体验”二字,学者最亲切。
——〔明〕胡居仁
△学要来身上做。
——〔明〕胡居仁
△学者先当理会身心,此是万事之根本。
——〔明〕胡居仁
△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识;调难调之人,可以练性,学在其中矣。
——〔明〕徐祯稷
△学者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合则为全味矣。
——〔明〕谢榛
△善学者志在乎圣人,而行无忽乎卑近。
——〔清〕黄宗羲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清〕王夫之
△才行而后知之真。
——〔清〕王夫之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清〕王夫之
△知行为二,虽知犹无知,虽致犹不致。
——〔清〕唐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
请,谢谢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历史上有哪些学以致用的例子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
公元前245年,赫农王命令阿基米德(Archimedes)鉴定一个皇冠。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顶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先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
他命令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皇冠。这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内,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到了水面上。这时他脑中闪现出一丝模糊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进水中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浮到水面上。
他站了起来,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则变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觉到自己变轻了。他站起来后,水位下降,他则感觉到自己重了。一定是水对身体产生向上的浮力才使得他感到自己轻了。
他把差不多一样大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盆,浸入水中。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能感觉到石块变轻了。而且,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完全浸没水中。
这表明在下沉的情况下,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与物体重量有关。相同质量下,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它的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
阿基米德因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
把皇冠和等重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最重要的是,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即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出水的重量。
扩展资料:
学以致用:
释义: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要联合起来,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然后按照理论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就这样相互促进学习,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相关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3、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周海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学以致用的上一句或下一句是什么?
’学以致用’的上一句是“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
’学以致用’的下一句是“并且勤学苦学”。
整句话连起来是:“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学以致用”这四个字出自李新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我们所学的知识,要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另外小时候老师也总 教我们,知识常用常新。
扩展资料: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还出现在朱熹《观书有感》的最后一句当中,原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学以致用”是什么意思?
“学以致用”的意思是:学了就可以用。
语出: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基本释义】
学以致用
发音: xué yǐ zhì yòng
释义: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示例】
近义词: 学以实用
反义词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造句】
1,培养人才,重要的一条是要做到学以致用。
2,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学,学以致用,勤学苦练。
3,要做到学以致用,使学有长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4,词汇学习学以致用的效度也在此一举。
5,我们读书应该学以致用,不应该学非所用。摘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6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