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刚()()()”「刚柔相济」

2024年08月27日成语大全16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刚柔相济”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刚柔相济可不可以形容形体.、刚柔相济什么意思在武术中什公意思?、刚柔相济能不能作形容词、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刚柔相济同义词、文言文翻译 刚柔相济、刚柔相济能不能作形容词刚柔相济得其宜,二者惟君并相知 不待叮咛自和合,无为疑虑卜诸龟。。。。。。。何解?刚柔相济可以形容舞者的形体吗?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翻译 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是什么意思?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刚柔相济”的词条资料
2:刚柔相济可不可以形容形体.
3:刚柔相济什么意思在武术中什公意思?
4:刚柔相济能不能作形容词
5: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
6:刚柔相济同义词
7:文言文翻译 刚柔相济
8:刚柔相济能不能作形容词

9:刚柔相济得其宜,二者惟君并相知 不待叮咛自和合,无为疑虑卜诸龟。。。。。。。何解?

10:刚柔相济可以形容舞者的形体吗?

11: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

12: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

13:文言文翻译 刚柔相济

14:刚柔相济是什么意思?

15: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

16: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

成语“刚柔相济”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剛柔相濟
成语读音:gāng róu xiāng jì
成语简拼:GRXJ
成语注音:ㄍㄤ ㄖㄡˊ ㄒ一ㄤ ㄐ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反义词:以柔克刚
成语出处: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成语用法:刚柔相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成语造句: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英文翻译:temper force with grace
成语谜语:避路让将军

成语“刚柔相济”的扩展资料

1. 刚柔相济可不可以形容形体.
“刚柔相济”不可以形容形体。“刚柔相济”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常用来形容做事的方法,不可用于形容具体的人物外形。出自 《周易·蒙》:“刚柔节也。”拓展资料:刚柔相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指刚强与柔和的互相调剂。刚,可指男性,如群山耸立,雄伟挺拔;柔,可指女性,如西湖波平,静谥和美。刚与柔的平衡可使人生和谐安定、坚实温馨。能文能武,能刚能柔,一直是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懂得在生活中求新、求变,遇到挫折永不言败,具有男子的勇敢和魄力,而在恰当的时刻,她又懂得在各种角色之间穿梭,拥有一个小女子的温情与柔弱。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刚柔相济什么意思在武术中什公意思?
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它对身体的协调性、自控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套路练习初期多是分开来一招一招练的,让学习者体会劲力顺达,劲力充足,力点准确,攻防技击的含义。套路的动作有很起伏、上下、左右、动静等等的转换,这种练习对身体的灵活和协调性、自控能力要求很高,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地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的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套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拳术和器械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它可以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来进行锻炼,这给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武术套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辩证思想的体现,一个套路演练自始至终包括无数的对立统一的矛盾变化,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身法吞吐开合,上下相随,充分体现了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转换,等等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刚柔相济能不能作形容词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定语:用来限定、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主要有形容词。能作形容词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
[释义]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读音] gāng róu bìng jì[语出] 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例句] 凡为将者,当以~,不可徒恃其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刚柔并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现在的人很多都追求刚柔并济,在“阳刚”的同时也不落下“阴柔”,性格的偏向中性化让人们具备勇敢、刚毅、强悍的同时又保持文采、柔和、温柔。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刚柔相济同义词
【成语】: 刚柔相济【拼音】: gāng róu xiāng jì【解释】: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出处】: 《周易·蒙》:“刚柔节也。”【举例造句】: 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近义词】:刚柔并济【反义词】: 以柔克刚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文言文翻译 刚柔相济
  释义: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周易~蒙》:“刚柔节也。”  例句: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刚柔相济能不能作形容词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定语:用来限定、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主要有形容词。能作形容词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刚柔相济得其宜,二者惟君并相知 不待叮咛自和合,无为疑虑卜诸龟。。。。。。。何解?
这是求婚配的上签,意思是婚姻如意,二人相得益彰,举案齐眉,不用再去求签算卦了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刚柔相济可以形容舞者的形体吗?
答案揭晓,刚柔相济不能形容舞者形体,所以祝贺你,选a,你对了。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
古人曰:刚柔之道在于刚可压柔、柔可克刚。若太柔即靡,太刚则折。所以得天地之道,宜刚柔相济,不可偏废。 一个人如果懂得刚柔之道,则处事矣,为官矣就会事半功倍,恰到好处。 1862年咸丰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令曾国藩速派湘军大将鲍超带兵北援。 曾国藩一时举棋不定,几天都“通夕不能成寐”,因为北援事关“勤王”,无可推诿,但又想留下鲍超所部对抗太平军。他召集文武参佐讨论对策,要求每人提出一种方案,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入卫,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说“夷氛已迫,入卫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军关天下安危,是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业已逼近北京,“入卫实空言”,英法联军之役必将以“金帛议和”而告终。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造反的太平军。湘军“关天下安危”,应把刀锋对准太平军。至于北援,应“按兵请旨”,静待时局之变。曾国藩深受启发,一面上疏冠冕堂皇地表示:“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至,请于胡(林翼)、曾(国藩)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一面在实际行动上采取拖延观变战术。结果不出所料,10月便接到“和议”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而同时接到率勇北上谕旨的河南、陕西等省巡抚闻命即行,结果却空跑一趟,劳民伤财。相比之下,则显出曾、胡二人的高明。而他们二人之所以高明,则由于接受了当时正在曾国藩幕中充任幕僚的李鸿章的意见。事后,胡林翼选择李鸿章、陈鼐、李榕三人的献议附于曾、胡二人的书面意见之后,编为《北援集议》一书,刊行于世。大概由于内部议论过于直露,不宜公开发表,在刊刻时删去一些内容。故在李鸿章的条陈中已不见“按兵请旨”的字句。 曾国藩、胡林翼不愿派鲍超入援,还有另一层考虑,即鲍超乃一员勇将,朝廷肯定令鲍超归胜保管带,而胜保乃极端仇视湘军,胜保若以“勤王”之名,将鲍超收为麾下,那时北援湘军就会拱手送人,这对全局又是大有影响的事。但鲍超不明底里,认为自己失了一次立功社稷的大好机会,故露出不满之意。还是胡林翼善于做思想工作,写信劝诫说: “涤帅与我都深知胜保为人忮忌贪诈,意磨折好人,收拾良将,弟若北援,无论南气异宜,长途饷项军火,无人主持,且必为磨死,而又不能得功得名。惟北援是君父之急难,不敢不遵,万不可以他词推诿,其时涤帅筹思无策,只得应允,自行北援,或兄北援,以兄与涤帅若能北行,则所带将士,或不致十分饥困,亦不致受人磨折。弟若知涤帅此次之恩,弟且感激流涕之不暇。涤帅待弟之恩,是天地父母之恩……弟于世事太愚,当一心敬事涤帅,毋得稍有怠玩,自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经过胡林翼的一番开导,鲍超才明白了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在“勤王”问题上,曾国藩李鸿章意见“按兵”抗上是一种“刚”,而曾国藩对待鲍超的这番良苦用心则可谓是另一种的“柔”。后人评价说,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能柔能刚、能弱能强之人。那么他柔弱在什么地方?刚强在什么地方呢? 清朝末年,朝政掌握在西太后手中,她是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但是清末的江山却是靠曾国藩维持的。 曾国藩比慈禧大二十四岁,早死三十六年,可以说他为官一生,荣辱升降都是由一个女人控制着。曾国藩可以算得上是清王朝的一个忠臣了,但是任何一个注定灭亡的朝代,那些企图力挽狂澜的所谓忠臣其实都是很成问题的。曾国藩也一样。他可以说是清末“功盖天下而主不疑”的社稷栋梁。他是用什么方法逃过“功高震主”的悲剧结局,尤其是在西太后那样阴狠毒辣的铁腕下? 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受到满清政府的赏识,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最初曾在京城做官时,只是礼部的一个小职员,他有目的地结交了一位亲王。太平天国刚起事时,亲王向咸丰举荐曾国藩说:“此人胆大心细,才堪大用。”咸丰于是召见了他。曾国藩受命前往一便殿觐见皇上,可是殿里空空的,不见一个人影,只是在上首有一把皇帝坐的椅子,下面有一锦墩。带领他的太监叫他等候。他向皇位三跪九拜之后,就规规矩矩坐在锦墩上静候,等了一个多时辰,始终不见皇帝出来。最后一个太监出来通知他,说皇帝今天有事,改日再召见。曾国藩只好对着那把空椅子再拜之后回去。保荐他的亲王询问他接见的情况,曾国藩一一告知。亲王问他在便殿里有没有看见什么东西。曾国藩仔细回想,除了皇位和锦墩,确实没有看到什么。这位亲王一听,说了声“糟了!”就赶紧跑进宫里,找到当值的太监,送上红包。结果打听出来皇帝座位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张很小的字条,上面写的是《朱子治家格言》。亲王回来告诉了曾国藩,并对他说,前日向皇帝保举时说他“胆大心细”。果然过了几天,咸丰召见曾国藩时问起他这张字条的事。这时曾国藩当然早有准备,回答得令咸丰非常满意。不久就让他回湖南老家组练湘军,把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寄托在他身上。 曾国藩没有辜负清室的希望,他从1853年组建湘军,用了九年时间,终于打垮了已经占领了半壁河山、几乎夺得全国政的洪秀全。在他全线告捷,清王朝又可以吁一口长气的时候,咸丰因纵欲身亡,政落在了西太后手中。而曾国藩当时正如日中天,功高盖世,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若按封建社会的常规,接下来所面临的必然是“敌国破,功臣亡”的结局。然而曾国藩对此早有准备,他以一套又一套太极拳的柔劲就把所有险情化解了。 后世有人说,曾国藩所以被称作中兴名臣,一代圣相,共有十三套大本领,其中十一套没有流传下来,传世的只有两套:写了一部相书《冰鉴》,再就是大量的日记和家书。 清朝自打入关,以一个被传统的大汉族思想视为“蛮族”的名分来统治整个中国,面对着明的和暗的“反清复明”的潜流,除了依靠比明朝更正确、更高明的统治艺术外,只能以特务组织驾驭各级官吏。这是整个清朝期间一直沿用的传统的统治手段。从雍正在位时的一件事,可以看出清政府的特务是怎样的无孔不入,怎样的令人毛骨悚然。 据说雍正当政时,有一官员一天夜里与家人打牌消遣,正在玩得高兴之际,一张“二万”掉到地上怎么也找不到了。第二天上朝,雍正问他昨晚干什么去了。这位官员是个老实人,战战兢兢但如实地告诉皇上是与家人玩牌,后来有张“二万”掉到地上找不到,就再也没玩。雍正笑着从身上摸出一张牌,放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这一张呀?”这个官员一看,一点儿不差,正是自家昨晚丢失的那张“二万”,当时吓得他汗流浃背,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连口称死罪。雍正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很诚实,大大表扬了他一番。 慈禧太后以一女人政,特务组织更是其须臾不可离的控制文武大臣的工具。所以,当时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尽写一些养猪农作的家务琐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的,不如说是写给西太后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怀无大志的乡巴佬。 大致浏览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始终是以“内用黄老,外用儒术”为其总则,亦即“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杯”。当他对付最高统治集团时,用的是柔术;当他镇压太平天国时,就刚强之至,毫不心慈手软。他训练出来的湘军子弟兵,都是骄兵悍将,攻克南京后,他纵兵烧杀,以至“秦淮河尸首如麻”,“子女玉帛悉入湘军”,致使“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南京人财为之一空。尤其是他的弟弟曾国荃,把太平天国宫中的财宝全部侵吞,以致引起了左宗棠等人的不满。不过清政府对曾国藩的烧杀抢劫倒不怎么放在心上,惟一提防的只是曾国藩会不会用手中的军谋反。在他第一次攻陷武汉,消息传到北京后,咸丰大为高兴,情不自禁赞扬了曾国藩几句,当时身边的近臣就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未必是国家之福吧!”咸丰听了,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久久沉默不语。 面对这种大祸即将临头的险恶局面,曾国藩立即又打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他首先用“御”劲退出一部分军,并裁减四万湘军;又用“封”劲把南京的防务让给旗兵,由他发全饷;用抢来的钱财建筑贡院,提拔江南士人,一下子就封住了朝野的铄金之口。此计一出,果然朝廷上下交口称誉。曾国藩不但没招致祸患,反而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赐一等侯爵,双眼花翎。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1. 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
[释义] 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读音] gāng róu bìng jì[语出] 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例句] 凡为将者,当以~,不可徒恃其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刚柔并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现在的人很多都追求刚柔并济,在“阳刚”的同时也不落下“阴柔”,性格的偏向中性化让人们具备勇敢、刚毅、强悍的同时又保持文采、柔和、温柔。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2. 文言文翻译 刚柔相济
  释义: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出处:《周易~蒙》:“刚柔节也。”  例句: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www.gyjslw.com
13. 刚柔相济是什么意思?
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14. 刚柔相济不可偏废说的是什么意思?
古人曰:刚柔之道在于刚可压柔、柔可克刚。若太柔即靡,太刚则折。所以得天地之道,宜刚柔相济,不可偏废。 一个人如果懂得刚柔之道,则处事矣,为官矣就会事半功倍,恰到好处。 1862年咸丰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令曾国藩速派湘军大将鲍超带兵北援。 曾国藩一时举棋不定,几天都“通夕不能成寐”,因为北援事关“勤王”,无可推诿,但又想留下鲍超所部对抗太平军。他召集文武参佐讨论对策,要求每人提出一种方案,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入卫,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说“夷氛已迫,入卫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军关天下安危,是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业已逼近北京,“入卫实空言”,英法联军之役必将以“金帛议和”而告终。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造反的太平军。湘军“关天下安危”,应把刀锋对准太平军。至于北援,应“按兵请旨”,静待时局之变。曾国藩深受启发,一面上疏冠冕堂皇地表示:“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至,请于胡(林翼)、曾(国藩)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一面在实际行动上采取拖延观变战术。结果不出所料,10月便接到“和议”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而同时接到率勇北上谕旨的河南、陕西等省巡抚闻命即行,结果却空跑一趟,劳民伤财。相比之下,则显出曾、胡二人的高明。而他们二人之所以高明,则由于接受了当时正在曾国藩幕中充任幕僚的李鸿章的意见。事后,胡林翼选择李鸿章、陈鼐、李榕三人的献议附于曾、胡二人的书面意见之后,编为《北援集议》一书,刊行于世。大概由于内部议论过于直露,不宜公开发表,在刊刻时删去一些内容。故在李鸿章的条陈中已不见“按兵请旨”的字句。 曾国藩、胡林翼不愿派鲍超入援,还有另一层考虑,即鲍超乃一员勇将,朝廷肯定令鲍超归胜保管带,而胜保乃极端仇视湘军,胜保若以“勤王”之名,将鲍超收为麾下,那时北援湘军就会拱手送人,这对全局又是大有影响的事。但鲍超不明底里,认为自己失了一次立功社稷的大好机会,故露出不满之意。还是胡林翼善于做思想工作,写信劝诫说: “涤帅与我都深知胜保为人忮忌贪诈,意磨折好人,收拾良将,弟若北援,无论南气异宜,长途饷项军火,无人主持,且必为磨死,而又不能得功得名。惟北援是君父之急难,不敢不遵,万不可以他词推诿,其时涤帅筹思无策,只得应允,自行北援,或兄北援,以兄与涤帅若能北行,则所带将士,或不致十分饥困,亦不致受人磨折。弟若知涤帅此次之恩,弟且感激流涕之不暇。涤帅待弟之恩,是天地父母之恩……弟于世事太愚,当一心敬事涤帅,毋得稍有怠玩,自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经过胡林翼的一番开导,鲍超才明白了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在“勤王”问题上,曾国藩李鸿章意见“按兵”抗上是一种“刚”,而曾国藩对待鲍超的这番良苦用心则可谓是另一种的“柔”。后人评价说,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能柔能刚、能弱能强之人。那么他柔弱在什么地方?刚强在什么地方呢? 清朝末年,朝政掌握在西太后手中,她是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但是清末的江山却是靠曾国藩维持的。 曾国藩比慈禧大二十四岁,早死三十六年,可以说他为官一生,荣辱升降都是由一个女人控制着。曾国藩可以算得上是清王朝的一个忠臣了,但是任何一个注定灭亡的朝代,那些企图力挽狂澜的所谓忠臣其实都是很成问题的。曾国藩也一样。他可以说是清末“功盖天下而主不疑”的社稷栋梁。他是用什么方法逃过“功高震主”的悲剧结局,尤其是在西太后那样阴狠毒辣的铁腕下? 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受到满清政府的赏识,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最初曾在京城做官时,只是礼部的一个小职员,他有目的地结交了一位亲王。太平天国刚起事时,亲王向咸丰举荐曾国藩说:“此人胆大心细,才堪大用。”咸丰于是召见了他。曾国藩受命前往一便殿觐见皇上,可是殿里空空的,不见一个人影,只是在上首有一把皇帝坐的椅子,下面有一锦墩。带领他的太监叫他等候。他向皇位三跪九拜之后,就规规矩矩坐在锦墩上静候,等了一个多时辰,始终不见皇帝出来。最后一个太监出来通知他,说皇帝今天有事,改日再召见。曾国藩只好对着那把空椅子再拜之后回去。保荐他的亲王询问他接见的情况,曾国藩一一告知。亲王问他在便殿里有没有看见什么东西。曾国藩仔细回想,除了皇位和锦墩,确实没有看到什么。这位亲王一听,说了声“糟了!”就赶紧跑进宫里,找到当值的太监,送上红包。结果打听出来皇帝座位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张很小的字条,上面写的是《朱子治家格言》。亲王回来告诉了曾国藩,并对他说,前日向皇帝保举时说他“胆大心细”。果然过了几天,咸丰召见曾国藩时问起他这张字条的事。这时曾国藩当然早有准备,回答得令咸丰非常满意。不久就让他回湖南老家组练湘军,把剿灭太平天国的重任寄托在他身上。 曾国藩没有辜负清室的希望,他从1853年组建湘军,用了九年时间,终于打垮了已经占领了半壁河山、几乎夺得全国政的洪秀全。在他全线告捷,清王朝又可以吁一口长气的时候,咸丰因纵欲身亡,政落在了西太后手中。而曾国藩当时正如日中天,功高盖世,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若按封建社会的常规,接下来所面临的必然是“敌国破,功臣亡”的结局。然而曾国藩对此早有准备,他以一套又一套太极拳的柔劲就把所有险情化解了。 后世有人说,曾国藩所以被称作中兴名臣,一代圣相,共有十三套大本领,其中十一套没有流传下来,传世的只有两套:写了一部相书《冰鉴》,再就是大量的日记和家书。 清朝自打入关,以一个被传统的大汉族思想视为“蛮族”的名分来统治整个中国,面对着明的和暗的“反清复明”的潜流,除了依靠比明朝更正确、更高明的统治艺术外,只能以特务组织驾驭各级官吏。这是整个清朝期间一直沿用的传统的统治手段。从雍正在位时的一件事,可以看出清政府的特务是怎样的无孔不入,怎样的令人毛骨悚然。 据说雍正当政时,有一官员一天夜里与家人打牌消遣,正在玩得高兴之际,一张“二万”掉到地上怎么也找不到了。第二天上朝,雍正问他昨晚干什么去了。这位官员是个老实人,战战兢兢但如实地告诉皇上是与家人玩牌,后来有张“二万”掉到地上找不到,就再也没玩。雍正笑着从身上摸出一张牌,放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这一张呀?”这个官员一看,一点儿不差,正是自家昨晚丢失的那张“二万”,当时吓得他汗流浃背,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连口称死罪。雍正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很诚实,大大表扬了他一番。 慈禧太后以一女人政,特务组织更是其须臾不可离的控制文武大臣的工具。所以,当时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尽写一些养猪农作的家务琐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的,不如说是写给西太后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怀无大志的乡巴佬。 大致浏览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始终是以“内用黄老,外用儒术”为其总则,亦即“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杯”。当他对付最高统治集团时,用的是柔术;当他镇压太平天国时,就刚强之至,毫不心慈手软。他训练出来的湘军子弟兵,都是骄兵悍将,攻克南京后,他纵兵烧杀,以至“秦淮河尸首如麻”,“子女玉帛悉入湘军”,致使“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南京人财为之一空。尤其是他的弟弟曾国荃,把太平天国宫中的财宝全部侵吞,以致引起了左宗棠等人的不满。不过清政府对曾国藩的烧杀抢劫倒不怎么放在心上,惟一提防的只是曾国藩会不会用手中的军谋反。在他第一次攻陷武汉,消息传到北京后,咸丰大为高兴,情不自禁赞扬了曾国藩几句,当时身边的近臣就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未必是国家之福吧!”咸丰听了,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久久沉默不语。 面对这种大祸即将临头的险恶局面,曾国藩立即又打了一套漂亮的“太极拳”。他首先用“御”劲退出一部分军,并裁减四万湘军;又用“封”劲把南京的防务让给旗兵,由他发全饷;用抢来的钱财建筑贡院,提拔江南士人,一下子就封住了朝野的铄金之口。此计一出,果然朝廷上下交口称誉。曾国藩不但没招致祸患,反而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赐一等侯爵,双眼花翎。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5. 刚柔并济是什么意思
刚柔并济: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gāng róu bìng jì;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
出自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扩展资料
道家哲学思想的刚柔并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现在的人很多都追求刚柔并济,在“阳刚”的同时也不落下“阴柔”,性格的偏向中性化让人们具备勇敢、刚毅、强悍的同时又保持文采、柔和、温柔。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全面总结。思想建党旨在坚定理想信念的立党之魂,制度治党重在筑牢严明党纪的固党之基;思想建党管的是思想的“总开关”,制度建党则是架起行为的“高压线”;思想管党春风化雨、无微不至,制度管党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思想与制度一柔一刚、刚柔并济,二者同向发力、相辅相成,确保了全面从严治党砥砺前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刚柔并济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让思想与制度“刚柔相济”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6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