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的成语「先悉必具」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先悉必具”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带悉字的四字成语、“盖桂子将荣,海棠必为之先发”是什么意思?、先()()()、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带“先”字的成语有哪些、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世说新语 所有的翻译带“先”字的成语有哪些有句话说先…必利其具,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什么意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什么意思器必试而先知其利钝,马必骑而后知其良驽带悉字的四字成语欲先予之,必先攻之。什么意思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是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先悉必具”的词条资料
2:带悉字的四字成语
3:“盖桂子将荣,海棠必为之先发”是什么意思?
4:先()()()
5: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
6:带“先”字的成语有哪些
7: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
8:世说新语 所有的翻译
成语“先悉必具”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XXBJ
成语注音:ㄒ一ㄢ ㄒ一 ㄅ一ˋ ㄐㄨ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明 归有光《上宋明府书》:“律于发冢之条,如知情买卖器物砖石、薰猩平园之类,纤悉必具。”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成语造句:凡促织之态貌性情,先悉必具。明 袁宏道《蓄促织》
成语“先悉必具”的扩展资料
1. 带悉字的四字成语【词不悉心】悉:尽,全。言词不能完全表达心意。
【洞悉底蕴】洞悉:清楚地知道;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同“洞见底蕴”。
【洞悉其奸】洞悉:清楚地知道;奸:奸诈。看清楚对方的阴谋诡计。同“洞烛其奸”。
【洞悉无遗】洞:深入,透彻;洞悉:知道。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悉索薄赋】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薄,谦词,指不精良。
【悉帅敝赋】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敝,谦词,指不精良。
【悉索敝赋】悉:全部;索:尽;敝:谦辞,谓不精良。指尽全国所有的兵力。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
【悉听尊便】一切由您的意思。
【纤悉不苟】苟:随便、马虎。形容对事情十分认真,丝毫也不马虎。
【纤悉必具】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先悉必具】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悉心毕力】悉心:尽心;毕力:尽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悉心竭力】悉心:尽心;竭力:用尽全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悉心竭虑】悉心:尽心;竭:尽。用尽全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悉心戮力】悉心:尽心;戮力:用尽全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一点都没有遗漏。
【悉心整饬】饬:整理。用全部精力对某事或某一机构进行整顿。
【一体知悉】一体:一律。一律通知照办。旧时公文用语。
【铢两悉称】悉:都;称:相当。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至孅至悉】孅:通“纤”;悉:详尽。形容极其细致周密
【至纤至悉】纤:细;悉:周全。形容极其细致周全。
--------------------------------
带悉的成语 ~\(≥▽≤)/~附加解释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盖桂子将荣,海棠必为之先发”是什么意思?
意思:祝贺生孩时的贺言,主要是用生女时使用。
一.出处:正切驰思,忽传雀报。得悉君家有掌珠之喜,敬贺敬贺。盖桂子将荣,海棠必为之先发。矧他日乘龙获选,射雀征祥。既有冰清,自来玉润,更为可贺。附陈,不足为礼,聊以伴函。顺颂潭祉。
二.释义:你的朋友他(她)正在盼望你早日生子,忽然来了喜报。知道是生了个千金,恭贺恭贺!都说生子好,我看海棠先开更好,以后选一乘龙快婿更是吉祥。现在女儿冰清玉质,更为可贺。附上礼品的名字,这尽管不足为礼,可也可以伴随这这封贺信。祝你们吉祥!
三.相关: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三.掌珠之喜:
意思是:喜得千金,喜得贵女。生了个掌上明珠。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敬贺造句:
1.得悉君家有掌珠之喜,敬贺敬贺。
2.正切驰思,忽传雀报。得悉君家有掌珠之喜,敬贺敬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先()()()
先斩后奏 先礼后兵 先得我心 先睹为快 先断后闻 先发制人 先公后私 先号后庆 先号后笑 先河后海 先花后果 先见之明 先来后到 先礼后兵 先难后获 先驱蝼蚁 先人后己 先入为主 先入之见 先声夺人 先声后实 先天不足 先我着鞭 先悉必具 先行后闻 先意承颜 先意承旨 先意承志 先忧后乐 望哦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
书法的规律,必然是生疏而后熟悉,也一定是先熟悉了才再创新,开始生疏,是学习的程度不够,想到但是做不到,反应与行动相悖。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熟悉后创新,脱离了传统的桎梏,随时爆发出新创意,笔下就犹如神功造化了这好像是明朝人的书法指南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带“先”字的成语有哪些
先得我心 先睹为快 先断后闻先发制人 先公后私 先号后庆 先号后笑 先河后海先花后果 先见之明 先来后到 先礼后兵 先难后获先驱蝼蚁 先人后己 先入为主 先入之见 先声夺人先声后实 先圣先师 先天不足 先我着鞭 先悉必具先下手为强 先小人,后君子 先笑后号 先行后闻 先意承颜先意承旨 先意承指 先意承志 先意希旨 先忧后乐先斩后奏 先知先觉 先自隗始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6.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
书法的规律,必然是生疏而后熟悉,也一定是先熟悉了才再创新,开始生疏,是学习的程度不够,想到但是做不到,反应与行动相悖。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熟悉后创新,脱离了传统的桎梏,随时爆发出新创意,笔下就犹如神功造化了这好像是明朝人的书法指南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7. 世说新语 所有的翻译
十二 形骸之外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
事,张曰:’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气度。华歆腊日那天曾召集子侄们宴饮,王朗也学
着华歆那样做。有人把这事儿说给张华听,张华说:’ 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表
的东西,所以王朗和华歆的距离就更远了。’
十三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
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
:’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
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
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
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十四 王祥事母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
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
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
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
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
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十五 嗣宗谨慎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晋文王(司马昭)称赞阮籍极其谨慎,每次和他聊天,说的都是玄虚高远的事
情,从不评判人物。
十六 未见喜愠
王戎云:’ 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王戎说:’ 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也没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十七 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
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
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
应忧峤,而应忧戎。’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
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
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
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
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
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
十八 裴公施惠
梁王、赵王,国之近,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
表之贫者。或讥之曰:’ 何以乞物行惠?’ 裴曰:’ 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
梁王、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煊赫一时。裴令公(裴楷)每年都向这二王索要
几百万租钱,来救济自己家中的穷亲戚。有人嘲笑他:’ 怎么能靠乞讨来施恩惠呢?
’ 裴令公说:’ 消损富足的,补充不足的,这正是天道啊。’
十九 德掩其言
王戎云:’ 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
以德掩其言。’
王戎说:’ 太保王祥生活在正始年间,没被纳入清谈之列。等到和他交谈,才
知道他言谈合理,清雅玄远。大概是德行掩盖了他的口才。’
二十 灭性之饥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 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
不免灭性之讥。’
王安丰(王戎)丧母后,他的尽孝之情超过了平常人。裴令公(裴楷)去他那
里吊唁后回来说:’ 如果悲痛可以伤及人的生命,那么浚冲(王戎)一定会遭到以
孝伤生的指责’
二十一 不受赙仪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
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王戎的父亲王浑,名声不错,官至凉州刺史。王浑死后,凉州所辖九郡中的
下们,感念王浑的美德和恩惠,送来的丧仪达数百万金,王戎全部拒绝了。
二十二 刘道真为徒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
美事。
刘道真(刘宝)曾因犯事而服劳役。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将他赎出,并任
命他为从事中郎。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二十三 任放为达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 名教
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王平子(王澄)、胡毋彦国(胡毋辅之)这些人,都以放纵任性为最高境界,
有的人甚至还裸露身体。乐广笑他们说:’ 礼教中自有教人快乐的地方,何必要这
样呢?’
二十四 郗公吐饭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
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 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
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
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
里人叹道:’ 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
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 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
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周翼
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二十五 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顾荣在洛阳时,曾应人之邀去赴宴。席间他发现,做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吃烤肉
的神色,于是就停了下来,把自己的那份给了他。同座的人讥笑他,顾荣道:’ 哪
有一天到晚烤肉的人,却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 后来遭遇永嘉之乱,大家纷纷渡
江避难,每次遇到危急,总有一人帮助自己,顾荣问他缘故,原来正是那个接受烤
肉的人。
二十六 奴价倍婢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
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 奴价倍婢。’ 祖云:’ 百里奚亦何必轻
于五羖之皮邪?’
祖光禄(祖纳)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为人十分孝顺,常常自己做饭给他母
亲吃。王平北(王乂)听到他的名声,就送给他两个婢女,继而任命他为中郎。有
人讥讽祖纳说:’ 你也就值两个婢女。’ 祖纳说:’ 百里奚难道比五张黑羊皮还便
宜吗?’
二十七 周镇船漏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 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 即启,用为吴兴郡。
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返回京都。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镇还没上岸,丞相王
导来看他。当时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厉害,几乎连坐的地方都
没有。王导说:’ 胡威的清廉,也不过如此!马上向朝廷进呈,任命周镇为吴兴郡
守’
二十八 邓攸买妾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
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
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邓攸避难的时候,为了保全弟弟的孩子,在路上舍弃了自己的儿子。渡江以后,
娶了一妾,邓攸很宠爱。一年后,邓攸问她的来历,妾陈说自己是江北人,遭遇战
乱逃亡于此。待追忆父母的姓名时,邓攸发现此妾竟是他的外甥女。邓攸一向有道
德操守,言行高洁,听了此事后,邓攸悔恨终生,从此不再纳妾了。
二十九 长豫谨慎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
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
开。
王长豫(王悦)为人谨慎谦和,对双亲也很孝顺。丞相(王导)见到长子长豫
就高兴,见到次子敬豫(王恬)就生气。长豫和父亲谈话,总是以缜密谨慎为本。
丞相回尚书台,每次要走的时候,长豫都父亲送到车上,他还经常和曹夫人一起整
理箱子。长豫去世后,丞相回尚书台,上车后一直哭到尚书台门口;曹夫人整理箱
子时,望着箱子就想到长豫,竟不忍打开。
三十 不宜议论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 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
至交,不宜说之。’
桓长侍(桓彝)听人议论深公(竺法深),就说:’ 深公素有美名,前辈高人
也推举赞扬过他,他又是我先人的好友,所以我看不应该议论他。’
三十一 不卖的卢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 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
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树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
庾公(庾亮)骑的马里有一匹的卢凶马,有人让他卖掉。庾公说:’ 我卖它就
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主人,难道因为对自己不安全,可就以嫁祸他人吗?
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杀了两条蛇,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
’
三十二 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
闻之,叹曰:’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
阮光禄(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有一辆好马车,凡来借的人没有不借的。有
一个人要安葬他妈妈,心里很想借车,但没敢开口。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事儿,感
叹道:’ 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还要这车子有什么用?’ 于是就把车给烧了。
三十三 老翁可念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
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 奕于是改容曰:’ 阿奴欲放去邪?’ 遂遣之。
谢奕任剡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
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太傅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
坐着,劝道:’ 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 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
:’ 你是想放了他吗?’ 于是就把老头放了。
三十四 备四时之气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 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谢太傅(谢安)十分看重褚季野,常常称道褚季野虽然不说话,可春夏秋冬的
冷暖炎凉都装在胸中。
三十五 莫得淫祀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 莫得淫祀!’ 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 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刘尹(刘惔)在丹阳时,临终弥留之际,听到祠堂有人在击鼓舞蹈,祭祀神灵,
正言厉色道:’ 不要滥行祭祀!’ 下人请求杀了驾车的牛祭神,刘真长(刘惔)答
道:’ 我也像孔丘那样祈祷很久了,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些麻烦事了。’
三十六 我常自教儿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 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答曰:’ 我常自教儿。
’
谢公(谢安)夫人教育孩子,一次她问太傅:’ 怎么从来没见到你教育孩子?
’ 谢公回答道:’ 我总是用身教来教育孩子。’
三十七 以鼠损人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 鼠被害,尚
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简文帝(司马昱)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的床榻上,尘土不让拂拭,见上
面有老鼠的行迹,心里还挺高兴。有个参军看到老鼠白天乱跑,就用手板打死了老
鼠,简文帝很不高兴。下要弹劾参军,简文帝告诫说:’ 老鼠给打死了我们都不
能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来惩戒人,这样怕是不好吧。’
三十八 范宣受绢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 痛邪?’ 答曰:’ 非为
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
二丈与范,云:’ 人宁可使妇无裈(巾军)邪?’ 范笑而受之。
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头,就大哭起来。有人问他:
’ 疼吗?’ 范宣回答:’ 不是疼,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不敢伤毁,所以才
哭啊。’ 范宣简朴廉洁,豫章太守韩伯曾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到五十匹
还是不接受。就这样依次减半,他始终没有接受。韩伯后来和范宣同乘一辆车,在
车里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 难道要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 范宣才笑着接受了。
三十九 上章首过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云:’ 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王子敬(王献之)病重,请道士来家消病祛灾,按道家要求,应忏悔自己的过
失,道士问子敬:’ 你历来有什么过失?’ 子敬回答:’ 我没觉得有什么别的事情,
只记得和郗家离婚这件事儿。’
四十 不忘根本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
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 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
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后,正赶上水灾歉收,所以他吃饭常常只是五碗盘,再没有
多余的菜肴了。如果饭粒掉在盘子或席子上,他就拣起来吃了。这样做虽然是要给
人做表率,但也是他生性简朴使然。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作了一州的
刺史,就以为我会放弃平素的志向,现在我虽然地位变了,但我的志向不会改变。
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会因为地位高了就变了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些话啊。’
四十一 殷觊弃官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
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
。时论以此多之。
当初,桓南郡(桓玄)和杨广一同劝说殷荆州(殷仲堪),应该撤掉殷觊的南
蛮校尉一职,以树立自己的威。殷觊很快得知了他们的意图,就趁着行散的时候,
迅速离开驻地,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预先知道这件事。殷觊神态洒脱,就像
古代楚国的子文,三罢令尹而无愠色,当时人们因此而赞扬他。
四十二 试守孝子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
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 试守孝子’ 。
王仆射(王愉)在荆州的时候,遭到殷仲堪、桓玄的驱逐,他逃到了豫章,生
死未卜。儿子王绥在京都,听到此事后满脸忧伤,起居饮食都大不如从前。人们称
他为’ 试守孝子’.
四十三 罗母焚裘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
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 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 为殷荆州吏,今荆州
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桓又遣人问:’ 欲何言?’ 答曰:
’ 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
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
道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现在殷荆州跑了,
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
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 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
的忠臣。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
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
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四十四 身无长物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无长物。’
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裕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
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
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四十五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
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
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
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
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
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
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
孝道的报答。
四十六 安国涕泪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
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孔仆射(孔安国)作孝武帝的侍中时,很受器重。孝武帝去世时,孔仆射是太
常卿,他身体一向瘦弱,穿着大孝的衣服,整日泪流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是
个真孝子。
四十七 二吴之哭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
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
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 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 康伯亦甚相知。韩
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吴道助(吴坦之)、吴附子(吴隐之)兄弟住在丹阳郡公署的后面时,他们的
母亲童夫人去世了。兄弟二人朝夕到母亲的灵前跪拜,一念及母亲,或者宾客吊唁
时,二人便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悲痛欲绝,路人都为之落泪。韩康伯当时为丹阳
尹,他母亲也住在郡署里面,每次听到吴家兄弟二人的哭声,就心里感伤,对韩康
伯说:’ 你以后如果作了选拔人才的官,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两个人。’ 韩康伯也很
欣赏二人。后来韩康伯果然作了吏部尚书,此时大哥吴道助已因悲伤过度身亡,小
弟吴附子因此而富贵显达了。来自www.gyjslw.com
8. 带“先”字的成语有哪些
先得我心 先睹为快 先断后闻先发制人 先公后私 先号后庆 先号后笑 先河后海先花后果 先见之明 先来后到 先礼后兵 先难后获先驱蝼蚁 先人后己 先入为主 先入之见 先声夺人先声后实 先圣先师 先天不足 先我着鞭 先悉必具先下手为强 先小人,后君子 先笑后号 先行后闻 先意承颜先意承旨 先意承指 先意承志 先意希旨 先忧后乐先斩后奏 先知先觉 先自隗始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有句话说先…必利其具,这句话是怎么说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什么意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同义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希望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什么意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同义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希望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器必试而先知其利钝,马必骑而后知其良驽
工具要用过之后才知道锋利与否,马要骑过才知道其好坏。有点试过才知道的意思,像是路遥知马力,路远见人心。或者:“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一样。前两个好像都没见过出处,后一个到是有出处,是白居易的《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来自www.gyjslw.com
13. 带悉字的四字成语
【词不悉心】悉:尽,全。言词不能完全表达心意。
【洞悉底蕴】洞悉:清楚地知道;底蕴:内情,事情的具体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同“洞见底蕴”。
【洞悉其奸】洞悉:清楚地知道;奸:奸诈。看清楚对方的阴谋诡计。同“洞烛其奸”。
【洞悉无遗】洞:深入,透彻;洞悉:知道。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悉索薄赋】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薄,谦词,指不精良。
【悉帅敝赋】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敝,谦词,指不精良。
【悉索敝赋】悉:全部;索:尽;敝:谦辞,谓不精良。指尽全国所有的兵力。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
【悉听尊便】一切由您的意思。
【纤悉不苟】苟:随便、马虎。形容对事情十分认真,丝毫也不马虎。
【纤悉必具】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先悉必具】纤悉:细微详尽。细微详尽,全都载明。
【悉心毕力】悉心:尽心;毕力:尽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悉心竭力】悉心:尽心;竭力:用尽全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悉心竭虑】悉心:尽心;竭:尽。用尽全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悉心戮力】悉心:尽心;戮力:用尽全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一点都没有遗漏。
【悉心整饬】饬:整理。用全部精力对某事或某一机构进行整顿。
【一体知悉】一体:一律。一律通知照办。旧时公文用语。
【铢两悉称】悉:都;称:相当。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至孅至悉】孅:通“纤”;悉:详尽。形容极其细致周密
【至纤至悉】纤:细;悉:周全。形容极其细致周全。
--------------------------------
带悉的成语 ~\(≥▽≤)/~附加解释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4. 欲先予之,必先攻之。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5.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是什么意思?
读完你的来信,知道了一切,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上下两句应该是互文,自己理解的,未必正确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