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中三”的成语「连中三元」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连中三元”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连中三元 三元 什么意思、“连中三元”指的是哪三元?、科举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明朝连中三元的是哪几个?、古代的连中三元 指的是什么啊?、“连中三元” 的“三元”是哪“三”元、连中三元 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连中三元”的词条资料
2:连中三元 三元 什么意思
3:“连中三元”指的是哪三元?
4:科举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
5:明朝连中三元的是哪几个?
6:古代的连中三元 指的是什么啊?
7:“连中三元” 的“三元”是哪“三”元
8:连中三元 什么意思
成语“连中三元”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LZSY
成语注音:ㄌ一ㄢˊ ㄓㄨㄥˋ ㄙㄢ ㄩ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反义词:名落孙山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成语用法:连中三元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接连三次中头名。
成语造句:巴金《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连中三元的战士朱友恒同志不管自己胸前一大片血迹,咬紧牙齿冲出工事。”
英文翻译:score three times in a row <win three matches in succession>
成语谜语:车头
成语“连中三元”的扩展资料
1. 连中三元 三元 什么意思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度,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有17人连中三元,分别是: 唐朝的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崇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扩展资料:
解三元,归三甲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连中三元”指的是哪三元?
”连中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其中解元是乡试第一,会元为会试第一,状元为殿试第一。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童生试的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
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宗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李骐;
清朝的陈沆、钱棨、陈继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状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元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科举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有?
1、张又新
字孔昭,深州陆泽县(今河北省深州市西旧州村)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
2、武翊黄
字坤舆,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官大理卿。工正书,长庆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张诚碑,为其所画。《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
3、崔元翰
名鹏,字以行,博陵(今定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辛酉科状元。是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
4、孙何
字汉公,北宋汝州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北宋文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5、冯京
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至祖父时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明朝连中三元的是哪几个?
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朝连中三元的有:1)文状元:黄观、商辂2)武状元: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古代的连中三元 指的是什么啊?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一个考生只有在这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即“解元”、“会元”、“状元”三顶桂冠为同一人摘取,才能称为连中“三元”。
想想全国多少人才在竞争,再有才华的考生也很难保证每考皆榜首啊,只要有一次考个第二,就不是连中“三元”了。
扩展资料:
状元是中国科举金字塔的顶尖人物,就是进士的第一名。考中状元就意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
倘若没有超人的才华、坚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高中状元是不可能的。从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举史里,共产生文状元596名,武状元182名。
而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蝉联第一,“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历史上“连中三元”者,本不同,数量不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连中三元来自www.gyjslw.com
6. “连中三元” 的“三元”是哪“三”元
连中三元即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
一,解元:乡试三年一次,考试地在省府,考生为省府内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的人则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便为“解元。
二,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 ,第一名便为“会元”。
三,状元:经皇帝殿试,通过殿试的叫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便为“状元” 。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状元,可见考取状元是相当艰难的。
扩展资料:
状元产生“五步曲”
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跃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一,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二,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三,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四,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
五,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差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古代高考历时九天七夜 号舍中吃住失火不开锁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7. 连中三元 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具体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
传统寓意纹样
用荔枝、桂圆和核桃各三枚表现,因这三种果实都为圆形,取其“圆”与“元”同音;亦有的用弓箭射准三个辟铜钱或三个元宝米表示。寓意“连中三元”。
清代科举制度,分三级考试,中试者的第一名分别给以“解元”、“会元”、“状元”的头衔,如应试举子在三级考试中,连取三个第一名,即所谓“连中三元”,这在封建社会是无上的荣宠。
扩展资料:
武三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中三元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