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的成语「无衣之赋」

2024年09月16日成语大全107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无衣之赋”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文言文《无衣》开头有什么特点,如何用"赋"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翻译“若楚之遂亡,君之土地.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诗经中的《无衣》究竟为谁所作?、赋有什么组词、《无衣》为秦哀公所作?、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无衣之赋”的词条资料
2:文言文《无衣》开头有什么特点,如何用"赋"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3:翻译“若楚之遂亡,君之土地.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4:诗经中的《无衣》究竟为谁所作?
5:赋有什么组词
6:《无衣》为秦哀公所作?

成语“无衣之赋”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wú yī zhī fù
成语简拼:WYZF
成语注音:ㄨˊ 一 ㄓ ㄈㄨ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春秋末,吴破楚,楚大夫申包胥乞师秦廷,倚庭墙而哭,七日勺饮不入。秦哀公乃赋《无衣》诗,并出兵救楚。事见《左传·定公四年》。后以“无衣之赋”。为出师相援、同仇敌忾之典。

成语“无衣之赋”的扩展资料

1. 文言文《无衣》开头有什么特点,如何用赋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无衣是诗经中的篇名。名为无衣的有两篇。其一是《诗·秦风》中的篇名,讲述的是秦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无衣的兄弟之情。其中的“无袍”、“无泽”中的“袍泽”,被后人用为异姓结盟兄弟的典故;其二出于《诗·唐风》。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翻译“若楚之遂亡,君之土地.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若楚之遂亡,君之土地.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的意思是“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
【原文】:
《申包胥如秦乞师》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诗经中的《无衣》究竟为谁所作?
《唐风 无衣》传统解释写晋武公请求周王封他为诸侯,希望得得到七章之衣的诸侯常服。《秦风 无衣》诗的背景,是西周的幽王(为了美女褒姒烽火戏诸侯的那位先生)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并受王命攻打犬戎。王先谦先生解释本诗时说:“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赋有什么组词
成语:横槊赋诗 悉帅敝赋 悉索敝赋 悉索薄赋 琴歌酒赋 无衣之赋 登高必赋 轻徭薄赋 随物赋形 头会箕赋 量金买赋 横征暴赋 毒赋剩敛 登高能赋 骚情赋骨 繁刑重赋 仰而赋诗 横赋暴敛 掷地赋声 轻赋薄敛 轻繇薄赋 省役薄赋 轻傜薄赋摘自www.gyjslw.com
5. 《无衣》为秦哀公所作?
《无衣》不是秦哀公所作。王夫之的《诗经稗疏》据《左传》此条推定此诗为秦哀公所作,其实秦哀公赋此诗是公元前505年,已是春秋之末了,此时的周王朝早已徒有虚名,不可能再有’王于兴师’了.况《左传》中赋诗之例大多都不过是借诗言志而非真是作诗,故王夫之的说法是不可靠的.此诗为秦襄公时代的作品是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提出的,他说’秦自襄公以来,受平王之命以伐西戎’,’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这里,王先谦进一步指出此诗为’秦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7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