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字的成语「宁死不屈」

2024年09月21日成语大全57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宁死不屈”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宁死不屈是什么词、宁死不屈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宁死不屈的读音、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事例、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有哪些?、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宁死不屈”的词条资料
2:宁死不屈是什么词
3:宁死不屈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4:宁死不屈的读音
5: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事例
6: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成语“宁死不屈”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寍死不屈
成语读音:nìng sǐ bù qū
成语简拼:NSBQ
成语注音:ㄋ一ㄥˋ ㄙˇ ㄅㄨˋ ㄑ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反义词:苟且偷生、卑躬屈膝
读音纠正:不,不能读作“bú”。
错字纠正: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宁死不屈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含有“宁可死也不偷生”的意思。不同在于:①宁死不屈表示宁可死;也决不向敌人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示宁可为正义事业牺牲;决不屈辱偷生。②宁死不屈是直陈性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比喻性的。
成语出处: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成语用法:宁死不屈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宁死不屈工作队的同志们。(曲波《林海雪原》二)
英文翻译:walking with light steps
俄文翻译:лучше смерть,чем позор
日文翻译:死(し)んでも屈服(くっぷく)しない
其他翻译:<德>lieber sterben als sich beugen <法>plutǒr mourir que se rendre
成语谜语:刘胡兰就义

成语“宁死不屈”的扩展资料

1. 宁死不屈是什么词
宁死不屈 :nìng sǐ bù qū]:
褒义词
基本释义:宁愿死也不屈服。 
出 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例 句:江姐在敌人的威逼下,~,充分地表现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质。
近义词:至死不屈、 舍生忘死、 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视死如归。
反义词:卑躬屈膝、 屈膝投降、 苟且偷生、 贪生怕死 、偷生怕死。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宁死不屈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宁死不屈是褒义词。宁死不屈[读音][nìng sǐ bù qū] [解释]宁愿死也不屈服。[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例句]江姐在敌人的威逼下,~,充分地表现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质。[近义]宁当玉碎坚贞不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宁为玉碎不屈不挠不为瓦全百折不挠威武不屈誓死不屈至死不屈[反义]屈打成招苟且偷生委曲求全www.gyjslw.com
3. 宁死不屈的读音
宁死不屈【拼音】nìng sǐ bù qū【释义】宁愿死也不屈服。 褒义词【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近义词】至死不屈 舍生忘死 坚贞不屈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视死如归【反义词】卑躬屈膝 屈膝投降 苟且偷生 贪生怕死 偷生怕死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事例
周昌,西汉大臣,又一次觐见,看见刘邦正在搂着戚夫人,边跑出去。刘邦追上并骑到他的脖子,问:“我是什么样的君王?”,他回答说“桀纣一样的君主。”刘邦从此对他有所忌惮,后来在废太子的事件上,也坚决与刘邦争论。“期期艾艾”的“期期”就是指他。郦食其,汉初顶级说客,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国归降刘邦。韩信在谋士蒯通的劝说下发动突然击,期望认为自己受骗了,质问他。他说“你老子终究不会为你说好话。”,然后从容就死。董宣,曾经因为光武帝的姐姐的奴仆违反,就地处决了那奴仆。光武帝的姐姐向光武帝苦诉,光武帝让董宣为公主赔礼道歉。他拒绝,光武帝无奈,让人强按他的头,让他低头。结果,他宁死不低头,被称为“强项令”宋徽宗朱皇后,靖康之耻发生后,金朝士兵要侮辱她,她投缳自尽,被称为烈女太多了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一.宁死不屈的英雄有:陶渊明、岳飞、刘胡兰、文天祥等。
 二.英雄人物介绍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2.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3.刘胡兰: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刘胡兰,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八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她从小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一九四六年,在她年仅十岁时就被吸收为中共候补党员,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突然击云周西村时被捕。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强不屈,大义凌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
  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参考资料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人民网[引用时间2018-3-9]
文天祥如何做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搜狐网[引用时间2018-3-9]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7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