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米下锅是啥意思-等米下锅的意思解释

2024年09月22日成语大全63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等米下锅”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等闲之辈,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呢?、请早回话,我在等米下锅,非常需要我购的贷物!!!、等什么什么什么成语、"等米下锅"是什么意思啊、“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早回话,我在等米下锅,非常需要我购的贷物!!!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什么意思极限挑战各有儿女等米下锅是第几季,哪一期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赏析等什么下什么的成语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等米下锅”的词条资料
2:等闲之辈,是什么意思。
3:这是什么意思呢?
4:请早回话,我在等米下锅,非常需要我购的贷物!!!
5:等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6:"等米下锅"是什么意思啊
7:“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8:请早回话,我在等米下锅,非常需要我购的贷物!!!

9: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什么意思

10:极限挑战各有儿女等米下锅是第几季,哪一期

11: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赏析

12:等什么下什么的成语

成语“等米下锅”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děng mǐ xià guō
成语简拼:DMXG
成语注音:ㄉㄥˇ ㄇ一ˇ ㄒ一ㄚˋ ㄍㄨㄛ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寅吃卯粮
反义词:腰缠万贯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成语用法:等米下锅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境况很窘迫。
成语造句: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英文翻译:await urgently necessary condition

成语“等米下锅”的扩展资料

1. 等闲之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等闲: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等闲之辈,拼音děng xián zhī bèi。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翻译:魏国有邓艾,他足智多谋,并非等闲之辈。
用法:
1、这两位都是武林高手,非等闲之辈。
2、这人深藏不露,绝非等闲之辈。
扩展资料:
近义词:凡夫俗子、芸芸众生
1、凡夫俗子,拼音fán fū sú zǐ 。
泛指平庸的俗人;也指没有能力碌碌无为的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80回后高鹗续书第109回:“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
2、芸芸众生,读音yún yún zhòng shēng 。
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也特指世间众多的普通人。
用法:虽然我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仍希望我的生命能开花结果。
反义词:风云人物、巾帼英雄、英雄好汉
1、英雄好汉
拼音:yīng xióng hǎo hàn
解释: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出处:既然上苍让我选择了人生,那我就得做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既选择了英雄好汉,那我就得努力学习,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能更好地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2、风云人物,拼音fēng yún rén wù。
指得势而言行能影响大局的人物。
出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运费说明,就是起步价12元,但是限重1kg,如果超过一千克,每增加一千克就是8块钱,以此累加。这是普通快递的记钱法。同理顺丰快递多起步价高一些。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请早回话,我在等米下锅,非常需要我购的贷物!!!
爱情是平等的,卑微求得的爱情,迟早也会失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等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等而上之 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 等而下之 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等价连城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等量齐观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等米下锅 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等因奉此 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也常用来讽刺只知道按章办事而不能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等礼相亢 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来自www.gyjslw.com
5. 等米下锅是什么意思啊
成语 等米下锅 发音 děng mǐ xià guō 解释 等着米来下锅烧饭。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象那些等米下锅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象那些等米下锅的。” 示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我在这衙门内已经三代了,外头也有些体面,家里还过得,就规规矩矩伺候本官升了还能够,不象那些等米下锅的。”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要杀我的巧。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等”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děng
在文言文中有以下意思:
做名词: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等,齐简也。——《说文》
等级;辈分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台阶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类型;样子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 关汉卿《窦娥冤》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戥子 。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
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做动词
等同,使一样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等待,等候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等,等。——《水浒传》
又如:等车(候车);等人(等候别人);等米下锅(比喻经济拮据而急需)
推迟 。
如:等几天再看
区别等次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衡量 。
如:等量(衡量;比较)
做形容词
程度、数量相等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做助词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列举后煞尾 [etc.]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关羽、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购置笔、纸等
做副词
一样,同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请早回话,我在等米下锅,非常需要我购的贷物!!!
爱情是平等的,卑微求得的爱情,迟早也会失去
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赏析
  曲江又称曲江池,在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时称宜春院,汉称乐游苑。《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因为其水曲折,又似广陵之江,所以得名。后来隋文帝观曲江池“水盛而芙蓉富”之景,又嫌曲江名不正,将曲江改名为芙蓉池,池岸东区为芙蓉园,唐代初,芙蓉池恢复旧名,仍称曲江池。同时芙蓉园的名称得以保留。713年——741年期间(开元年间),唐玄宗引峪水入曲江黄渠,使得曲江水量剧增,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另有夹城复道与兴庆宫、大明宫相通,两岸楼阁宫殿起伏连绵,成为当时长安城中最大的风景区。
  杜甫的一生与长安紧密相连,也与曲江休戚相关。诗人因在长安一系列特殊的经历,留下了深深的“曲江”情节。通过“曲江”这一情感的载体,诗人由早期对个人的生存与功名的愤激转变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完成了由一般文人向“诗圣”的转变。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与曲江有关的诗篇。每一时期的曲江诗,都凝聚了诗人不尽的情思,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酒消愁,日日江头尽醉归,因此落得酒债满身,不得不典当春衣。虽然如此,他还是赏花玩景,高唱及时行乐。他这样做的原因,读者应该回头来看。这首诗写于758年(乾元元年)暮春,当时杜甫正任“左拾遗”。可是到了这年六月,杜甫就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从这里,读者透视一下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对这首诗就能有比较确切的理解了。
  此篇《曲江》(其二)与另一首《曲江》(其一)是“联章诗”,两首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即这一篇是紧承上一首末句“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的。其中的“浮荣”指的就是诗人当时所任的官职——左拾遗。
  作品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当时正值暮春,以长安的天气,春衣才刚刚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表面上看,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到第二句,才说出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这就出人意料之外。而诗人日日尽醉的原因,到了这里,还不肯直接回答,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处,就在别处尽醉。因而只靠典当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到了第四句,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人生并不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读者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这一联在杜甫的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十分恬静、十分自由、十分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是不能存在多久的。于是诗人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传语”同“寄语”的意思差不多,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传语风光共流转”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这一联,是能唤起读者对春光明媚的美感的。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即“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兆鳌注解中引张綖的话说:“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为“有感于暮春而作”,所以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为“仕不得志”而有感,所以惜春、留春之情也饱含了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穿花”一联,写景十分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读者都宛然可想。就抒情方面说,“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喝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乐此不疲。然而诗中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极限挑战各有儿女等米下锅是第几季,哪一期
极限挑战各有儿女等米下锅是第三季第十期:长大成人。内容简介:极限男人帮将重回青葱年代,体验父辈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张艺兴变身新手“爸爸”,为兄弟与家庭陷入两难;黄渤化身心理咨询师,聆听哈尔滨市民的心声;“神算子”黄磊错失粮票,惨变临时工囤白菜。分队情况:个人战最终结果:极限男人帮无一人走到终点,由他们的“孩子”破解密码,极限男人帮共同拉动开关固定嘉宾:黄渤、孙红雷、黄磊、罗志祥、王迅、张艺兴 节目嘉宾:无 播出日期:2017-11-03 拍摄地:黑龙江哈尔滨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0. 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赏析
曲江二首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蒋弱六云:“只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这是颇有见地的。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地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第三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就写到了人事。或谓此联“更发奇想惊人”,乍看确乎“奇”得出人意外,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中。诗人“且看欲尽花经眼”,目光随着那“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如今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面对这残败景象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难道“物理”就是这样的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怀消愁愁更愁”而已,“乐”云乎哉!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上的谏官。因为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明乎此,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难道唤不起春光明媚的美感吗?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我是第一个哦,望摘自www.gyjslw.com
11. 等什么下什么的成语
等什么下什么的成语 :等米下锅、等而下之等而下之děng ér xià zhī[释义] 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语出] 宋·楼钥《攻媿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近义] 每况愈下 相形见绌[反义] 锦上添花 更上一层楼[用法] 多含贬义。一般作谓语。[结构] 紧缩式。[例句] 某些党外人士;与他这几位朋友相比;除了性别、高矮、胖瘦没法儿强求一致;其他许多方面却~。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7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