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德()()”「明德慎罚」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明德慎罚”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明德慎罚的定义是什么?、简述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请问西周法律制度的“明德慎罚”指的是什么?、“周公”是什么意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的翻译、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明德慎罚”的词条资料
2: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3:明德慎罚的定义是什么?
4:简述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5:请问西周法律制度的“明德慎罚”指的是什么?
6:“周公”是什么意思?
7: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的翻译
成语“明德慎罚”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íng dé shèn fá
成语简拼:MDSF
成语注音:ㄇ一ㄥˊ ㄉㄜˊ ㄕㄣˋ ㄈㄚ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成语用法:明德慎罚作宾语、定语;用于施政。
成语造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质帝纪》:“《书》云:‘明德慎罚。’方春东作,育微敬始。”
成语“明德慎罚”的扩展资料
1.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西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政治学说摘自www.gyjslw.com
2. 明德慎罚的定义是什么?
1.“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 西周初期统治者以殷纣滥施酷刑为鉴,确立了德治理念,并作为治国基本方针。进而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2.“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1)西周“明德慎罚”,是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明德,指倡导本阶级伦理道德并用“忠”、“孝”等道德观念教化灌输百姓,使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形成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罚指在适用法律与实施刑罚时,保持克制与审慎。除不得不杀的重大罪犯外,一般都可以宽缓处理。 (2)西周“明德慎罚”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简述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木内容,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伦理学意义上的“德”字是西周初期开始出现的。商代甲骨文和西周初期的铜器铭文中出现了“德”字的初形。郭沫若先生在对西周金文中的“德”字进行分析时指出:“德字照字面上看来是从心,意思是把心思放端正,便是《大学》上所说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5] 这种“德”观念反映了周人“要把人的力量来济天道之穷”的思想倾向。郭沫若先生认为,周人重德的关键是“在一个‘敬’字上”,并说“这种‘敬德’的思想在周初的几篇文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请问西周法律制度的“明德慎罚”指的是什么?
1.“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 西周初期统治者以殷纣滥施酷刑为鉴,确立了德治理念,并作为治国基本方针。进而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2.“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1)西周“明德慎罚”,是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明德,指倡导本阶级伦理道德并用“忠”、“孝”等道德观念教化灌输百姓,使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形成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罚指在适用法律与实施刑罚时,保持克制与审慎。除不得不杀的重大罪犯外,一般都可以宽www.gyjslw.com
5. “周公”是什么意思?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6. 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的翻译
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因为到帝乙,没有不宣扬道德,谨慎惩罚,也能够用来鼓励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