钿合金钗怎么读 钿合金钗的拼音

2024年09月29日成语大全98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钿合金钗”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让我帮他解释下 陆游的一首诗 是什么意思! 小弟不才!请大伙多多帮忙!、钗钿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什么合什么什么的成语、马嵬的翻译和赏析、等

目录索引:
1:成语“钿合金钗”的词条资料
2: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让我帮他解释下 陆游的一首诗 是什么意思! 小弟不才!请大伙多多帮忙!
3:钗钿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4: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
5:什么合什么什么的成语
6:马嵬的翻译和赏析

成语“钿合金钗”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diàn hé jīn chāi
成语简拼:DHJC
成语注音:ㄉ一ㄢˋ ㄏㄜˊ ㄐ一ㄣ ㄔㄞ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成语用法:钿合金钗作宾语;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成语造句:钿合金钗细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宋·柳永《二郎神》词
成语谜语:唐玄宗的定情信物

成语“钿合金钗”的扩展资料

1. 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让我帮他解释下 陆游的一首诗 是什么意思! 小弟不才!请大伙多多帮忙!
早些年在京师 喝酒啊邂逅美女啊 三十年来就像一场梦一样 韶光易逝 现在发愁了 客在他乡两鬓斑白偶然重游蓬峤遇到故人 用不着别人说什么笑话我 我自己对着镜子已经无比羞愧了 不如驾一叶扁舟 在月色茫茫和笛声中 什么事情都不管了与最后两句相似的诗句还有: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摘自www.gyjslw.com
2. 钗钿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出自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意思:
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
金钗钿合(jīn chāi diàn hé):
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扩展资料
钿钗为镶嵌宝石金等的双脚或多脚首饰,现今钿钗一词多用于代指唐朝供养人壁画上妇女的发饰。也有作钿钗礼衣所配发饰一解。
中文名:钿钗
钿( diàn):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钿  (tián):钱,硬币
钗  (chāi):妇女的一种首饰
钿钗
钿 diàn
1、把金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宝钿。螺钿。金钿。翠钿。
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钿 tián
钱,硬币。铜钿,洋钿,车钿,几多钿。
钗 chāi
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玉~。裙~(旧指妇女。亦称“钗裙”)。荆~布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典故
钿和钗都是女子的饰物,唐玄宗和杨贵妃以钿钗寄情,即是白居易笔下的“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只是物是人非,钿钗虽在,山盟海誓虽在,人却阴阳悬隔,再深沉的誓言便也幻作烟云字了。人力终究无法回天,这样的伤痛无可奈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钿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钗钿合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
是当时他们的定情信物,杨贵妃死的时候把这些东西丢下了,意思是给唐玄宗一些念想,后来唐玄宗祭奠杨贵妃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分为两半,一半留着 一半祭奠杨贵妃的亡灵!!!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什么合什么什么的成语
貌合神离 [ mào hé shén lí ] 基本释义 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出 处汉·黄石公《素书》:“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例 句他们两个看上去心心相印,可实际上~。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马嵬的翻译和赏析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7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