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的成语「铺锦列绣」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铺锦列绣”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中国书法阴柔之美、形容豪华的词语大全、绚烂什么意思、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史能不能把经典通俗和高雅区分、什么词语是用华丽的词藻修饰的意思、形容很华丽的成语元嘉三大家创作风貌有何异同等
目录索引:
1:成语“铺锦列绣”的词条资料
2:中国书法阴柔之美
3:形容豪华的词语大全
4:绚烂什么意思
5: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6:中国古代文学史能不能把经典通俗和高雅区分
7:什么词语是用华丽的词藻修饰的意思
8:形容很华丽的成语
成语“铺锦列绣”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鋪錦列綉成语读音:pū jǐn liè xiù
成语简拼:PJLX
成语注音:ㄆㄨ ㄐ一ㄣˇ ㄌ一ㄝˋ ㄒ一ㄡ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南史 颜延之传》:“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眼。”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
成语用法:铺锦列绣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的词藻。
成语“铺锦列绣”的扩展资料
1. 中国书法阴柔之美说书法的阴柔之美就不能不提和它相对应的书法的阳刚之美,有关的介绍性文章如下:
阳刚之美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姚鼐云:“其得于阳现刚之美者,刚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岩,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刘熙载也言“奇拔豪迈,阳也。” 提及阳刚之美,人们很容易想到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蜀道难》,苏轼的《赤壁赋》,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罗丹的《掷铁饼者》、《巴尔扎克》雕像:而书法作品则会让人联想到颜真卿的正书,张旭、怀素的狂草。
书法艺术阳刚之美的基本特点是内烈外刚,奔放劲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气势上看,磅礴雄壮,“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是也;从境地界上看,阳刚之美雄浑、开阔,显示出涵盖万物、豁畅放达的胸襟气度。简言之,书法的阳刚气势,其表现,一是力度大,二是速度快。力度大则度猛,速度快则奔放,恰如“惊雷闪电,”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如此,在结构上则大开大阖,横云断岭,奔突呼号。它不事精工细描,而着力于粗笔勾勒。在笔势上则纵横奇拔,气贯长虹。总的气势则具猛烈、遒劲之动态美,佥鼓之壮烈美。
古人云:“墨有五色。”书法艺术的阳刚之美,在色彩上则表现为明快强烈、笔酣墨饱、斑斓夺目、铺锦列绣,华丽至极。 颜鲁公之《蔡侄文稿》通篇气宇轩昂,神完气足。笔势顿挫激越,如流水行云,显示出刚正雄壮、浑厚遒劲的阳刚之美。再观张旭草书《古诗四帖》,起笔便有雷霆万钧之力,行气则有无究气象。线条周旋于顾盼呼应间,越伏迅捷、汪洋恣肆、气度超凡、神采飞扬,确乎给人一种阳刚之美的艺术享受。
总之,书法艺术的阳刚之美,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奋发、进取、超越、向上,给人发高亢、昂扬、热烈、奋进之感受。 阴柔之美,依照中国古代文人的描述是“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刘熙载云:“大凡沉着屈郁,阴也。” 阴柔之美现现在书法艺术上,其主要特点是内柔外秀,婉曲清丽。首先,阴柔之美是内柔婉曲之美。内柔指的是内在矛盾的趋于和谐与平静。感情内敛、绵长、悠远,恰如“剥茧抽丝”缓缓放出,无刚猛之气,无粗犷之势,温和而淡远,含蓄而内敛。而婉曲指的是情感流泻盘桓曲回,婉转低旋,深切而缠绵,既不鲁直,又无奔放,“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故阴柔之美是一种典型的和谐之美。
书法的阴柔之美表现风格是外秀清丽之美。外秀自不待言:清丽,则每时的是表现形式各因素之间既不浮夸也不失度,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形态上小巧、光润、无棱角;墨色上鲜明而不强烈,调和而不驳杂;态势上温婉娴,静而不动。总之,清丽的美学原则是美而不艳。正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阴柔之美的美学特征有特殊的美感效应。其表现在客体上为适性顺情的浸染性,表现在主体上则是悦性怡情的顺从性与亲切感,充满阴柔之美的书法艺术作品,会让人驱除距离感而情不自禁投入其中,感到亲切与快适。 由此看出,阴柔之美其本质上是主客体的谐调,心物的交融。惟其如此,才使人生发一种如沐春风、轻快舒展、“我见犹怜”之情。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形容豪华的词语大全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宝马雕车: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宝马香车: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同’宝马雕车’雕栏画栋:雕:雕绘;栋:支柱。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纷华靡丽:纷华:指繁华富丽;靡丽:奢侈豪华。形容讲究排场,追逐华丽。华冠丽服: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3. 绚烂什么意思
绚烂就是光彩耀眼的意思绚烂就是浓烈繁华,绚丽多彩。绚烂是“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表现,是“铺锦列绣”,“错彩镂金”的铺陈。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这是我们老师的教材: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社会概况
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乱离的时代,分裂割据,战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其政治统治的突出表现是门阀士族垄断政,寒门庶族倍受压抑。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表现为:1.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儒家的经学已不再是文人思想学术的唯一追求,但其影响依然存在。2.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主体的玄学广泛流行,带来了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正如钱穆《国学概论》所言:“魏晋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个人自我之觉醒,是已。”文学的自觉是以人的自觉为底蕴的。3.佛教亦广泛流布,并与儒、道思想渐进交流融合,并逐渐本土化。儒、释、道对这一时代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形态都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影响。
二、文学概况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突出标志是:
(1)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及以老庄为主体的玄学的风行,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走向了广阔的天地。道家哲学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是文学自觉的最基本的思想源泉。
(2)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在文学的创作心态中,淡化了文学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的功利目的性,强化了文学的本体性和文学的审美趋向。文学创作开始趋向于个性化和风格的多样化。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风格、形式,都显示了多姿多彩的特点。
(3)文学自觉最显着的标志是文学理论的自觉。而理论的自觉,又是在人的自觉和创作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就是这种理论自觉的产物。在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体裁论、风格论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著的建树,又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繁荣。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继承、变革与创新使文坛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五言古诗的创作达到了鼎盛,四言诗也有异响,七言诗初创并有所发展,从乐府、古体到齐梁新体,众多作家、不同流派、各种风格,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诗歌艺术世界。
建安诗坛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以慷慨悲凉的主旋律奏响了时代的乐章。曹操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四言诗又独具一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曹丕有“文士气”,“便娟婉约”(沈德潜《古诗源》),且七言诗首发嚆矢。曹植是第一个致力于五言诗创作的诗人,也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钟嵘《诗品》)。七子驰骛诗坛,骋才使气,使五言之作蔚然走向高潮。
正始诗歌以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为代表。正始诗歌变建安诗歌忧患民生、抒写政治理想为抒写个人的苦闷忧愤的情怀,变建安风骨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格调为正始之音的隐晦曲折、远旨遥深的风格。阮籍《咏怀诗》、嵇康《幽愤诗》体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
西晋诗歌,太康前后是诗歌的繁荣时期。“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诗人。陆机和潘岳的诗歌代表着西晋诗歌的主流诗风,讲究形式,趋向骈偶,描写细腻繁富,辞藻华丽。左思以寒士愤懑不平的心态唱出了愤世之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左思风力”。西晋末东晋初,刘琨英雄末路的悲歌和郭璞游仙咏怀,亦能自成一格。
东晋诗坛,玄言诗歌兴盛,许询、孙绰是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其诗“皆平典似道德论”(《诗品》)。谢混、殷仲文初涉山水,稍变玄言。惟独大诗人陶渊明,以平淡自然的诗风,一洗玄言风气,开田园诗之先河,使五言创作别开生面。
南北朝诗坛,“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元嘉诗坛“颜谢”齐名,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若铺锦列绣,雕缋满眼。谢灵运开山水诗派,颜延之启文人雕饰之习。鲍照诗歌承汉魏风骨,俊逸豪放,奇矫凌厉,尤其擅长乐府诗,还使七言歌行体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颜、谢、鲍,世称“元嘉三大家。”齐梁时代采丽竞繁,诗体渐变,永明体形成。周颙发现四声,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永明诗人始用格律。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是“竟陵八友”,其中以沈约、谢朓成就最高。谢朓又以山水清音凌越群友之上,写得婉转自然,清新流丽。永明体为唐代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梁陈宫体诗以永明新体写闺闱,叙艳情。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下,庾信父子、徐陵父子和刘孝绰等一大批宫廷诗人应声附和,陈后主陈叔宝、江总等踵武尾随,一时靡声柔曲充斥诗坛。但他们讲究词采、声律、对仗的写作方法和新颖独到的言情主张,在诗歌史上亦有一定的意义。北朝诗坛有“北地三才”,即温子升,邢邵、魏收,亦擅名一时。庾信、王褒人北后一变宫体,凌云健笔,萧瑟苍凉。
南北朝民歌风格迥异。南歌柔媚婉转,北曲质朴刚健。南有《西洲曲》,北有《木兰诗》,双璧辉映,代表着南北民歌的最高成就。一曲《敕勒歌》,亦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2.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创作,虽无汉大赋的恢宏气度及雄霸文坛的地位,但叙事、咏物、抒情小赋亦别见情趣,名篇巧制不绝于时。魏晋时期,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潘岳《闲情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均为传世名篇。此时,模拟汉大赋的余波尚存,左思、潘岳、谢灵运等均有篇制。而左思《三都赋》更是引起“洛阳纸贵”的轰动。南北朝时期,鲍照《芜城赋》、谢惠连《雪赋》、庾信《哀江南赋》、江淹《别赋》等,也是上乘的作品。
3.魏晋南北朝散文,在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政沦、史传、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繁多体式,广泛地叙写着生活中各类题材,或谈玄论理,或叙人传事,或写山描水,或寓志抒怀。但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俪化,并终至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文体式。
三国时期的散文具有形式自由的特征。曹操的书信表令语言简练,清俊通脱。曹丕、曹植的书表体散文流丽酣畅,情采多姿,情味隽永。“七子”中孔融体气高妙,阮瑀书记翩翩,陈琳章表殊健,各具风采。诸葛亮《出师表》质朴深邃,感人至深。阮籍《大人先生传》辛辣幽默,独出机杼。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讽刺挖苦,极尽能事。
两晋时期骈散兼俱。李密《陈情表》情深意切,陈寿《三国志》简明严整。陆机、潘岳文尚骈俪,辞采飞扬。葛洪《抱朴子》立论宏大。王羲之《兰亭集序》发清幽玄妙之想,稚趣高情令人神往。陶渊明《桃花源记》以轻笔淡墨,亦真亦幻地描绘一方“乐土”。
南北朝散文的特点是:南朝骈体文广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追求骈偶、词采、声律等形式美,也使散文艺术登上了纯艺术的殿堂,留下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弘景的《答谢中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篇章。北朝散文也受到骈体文的影响,但也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和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那样的散体名作,亦是状物、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语言骈散兼行,行文流畅,风格清新优美。
4.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品繁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志人和志怪二类。志人小说以宋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志怪小说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为人们展示了正史不能给予的深厚文化意蕴。
5.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显着标志就是文学理论与批评的繁荣。在汉末以来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繁荣的基础,形成了品评诗文的风气,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文学理论着。曹丕《典论•论文》首开批评之风,陆机《文赋》接踵而至,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则集其大成,成为批评史上的两座高峰。此外,挚虞《文章流别论》、萧统《文选序》,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等亦各有所论,这些无疑都推动了文学的自觉与进步。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中国古代文学史能不能把经典通俗和高雅区分
经典与反经典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共生现象。经典的形成和长期发生影响,离不开经典的自身价值品质、时代的审美风尚、主要作家与批评家的阐释,乃至于政治要求、类书和选本的塑造等。这些因素的不断组合、变化,也导致了反经典的出现。反经典使经典的地位动摇,也可能对经典起到必要的补充和激发作用。经典与反经典还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辩证统一。反经典之“反”通常不是激烈的颠覆,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极端反经典形成对照。今天,对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的反思,需要同时考虑到古代与现代两个不同的“传统”,借助于经典以及经典的阐释,我们才能真正将“传统”与“现代”贯通起来,这也使得经典与反经典成为一个当代文化的问题。关键词 古代文学 经典 反经典 新文化运动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经典与反经典是一对值得注意的共生现象。一方面,文学经典的意识起源甚早,文学经典的观念贯穿始终。文学经典的形成与阐释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文学经典以及经典的阐释也会随着社会、时代等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不断推移而发生变化,出现“反经典”现象。反经典使经典的原有地位发生动摇,同时又可能使经典的内涵得到必要的补充,重新激发经典的活力。
不过,在中国古代,反经典之“反”通常并非是极端的反动,激烈地推翻经典;或许偶尔包括了强烈反对,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变化。这一点,如果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比就更为明显。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因此,经典与反经典不仅是一个古代文学论题,而且是一个当代文化问题,一个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在“五四”百年历史反思的基础上,古代文学经典与反经典这样的论题才显示出它迫切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
古代文学的经典观念孕育于汉代人对于先秦典籍的认识之中,是对于儒家经典的延伸。“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文心雕龙·征圣》),古代文学经典的形成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征圣”向杰出作家转移、由“宗经”向典范作品转移的过程。这首先表现在,先秦儒家经典中的一部分典籍和作品具有文学性,随着后世文学意识的加强,这一部分优先获得文学经典的地位,如《诗》。其次,古代文学经典另有一部分是从文学内部产生的,如楚辞与汉赋。《文心雕龙·辨骚》指出《楚辞》是一部与儒家经典特异的诗集,屈原创造了一个与经书模式不同的新的诗歌类型,标志着一个“自铸伟辞”的文学性经典的诞生。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心目中的经典,而经典作品、作家则是这个时代的亮点与标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秦汉文、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都是各自时代里代表性的文体经典。它们集一代人之功,接受历史的反复考验,应对过历代批评家的反复挑战或挑剔,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和文体规范。这些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经典文体,还可以与同时代的其他经典文体并存。如汉赋之外还有诗,宋词之外还有宋诗、宋文等。每一个时代也往往会产生领导一代风气的文坛领袖,所谓“文宗”。像韩、柳、欧、苏、明七子、清代的王士禛、沈德潜等等。他们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倾向往往使他们对前代作家、作品作出自己与众不同的选择,建立他们个人的文学传统。由于他们一呼百应、万水朝宗的文坛地位和影响力,这些“个人经典”经由他们及其门人、同僚、举子,从中心扩展开去,成为天下响应的“公共经典”。如苏辙在《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中称引苏轼赞美陶诗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1]陶渊明在宋代文坛由晦而显,苏轼的和陶、品陶起到了居高临下的拉动作用。
古代文学经典地位的形成与确立,除了自身所具有的高超的艺术水平和能够在不同时代引起共鸣的普遍人性等因素以外,主要还有赖于各种社会条件的因缘际会。举例来说,陶渊明在宋代成为新的经典,与苏轼和陶、品陶大有关系,而苏轼和陶、品陶,亦与他屡遭贬谪的个人经历有关。不仅如此,陶渊明经典地位的确立,更多地还得益于他的人格及作品中的审美理想,是与中唐以来审美心理的演变趋势相一致的。这说明只有当个人的经典符合公众的品味时,才可能成为公共的经典。也说明经典往往代表着集体性的审美理想,经典的形成不能排除某些个人的爱好以及个人与众不同的经典观,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集体审美趣味的合成,由理论家和一般读者、庙堂和民间共同创造。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经典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心理与集体审美趣味,可以说集中凝聚在选本、类书、童蒙读物等之中。这也是古代文学经典形成的独特性所在。所谓通过选本形成经典即通过对作品的删述、汇编和价值阐释,达到形成经典的目的。如《文选》对“六朝文”,《古文关键》、《唐宋八大家文钞》对“唐宋八大家”等经典地位的形成,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比起西方的理论阐释,中国古代选本的重要和独特之处更为明显。比如谈到唐诗的经典,从《河岳英灵集》、《唐诗品汇》到《唐诗别裁》等,只要把各种选本综合起来看,就可以看到各种选本虽千差万别,但在经典作品方面,是不会有太大差异的。如果把历代诗歌选本作一个统计,也会发现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的入选率是最高的[2]。换句话说,各种选本在经典问题上是基本一致的。
类书对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和传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类书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典范,每类文体下所选的例文,应该是编选者认为的典范之作。从这个角度看,有些类书略似于选本。比如《艺文类聚》“杂文部”连珠类收录扬雄、班固、曹丕、陆机等人的作品,七类收枚乘《七发》、傅毅《七激》、张衡《七辨》、曹植《七启》等,檄类收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梁元帝萧绎《伐侯景檄》、魏收《檄梁文》等,都是各种文体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作品,表现了选编者的文学眼光和审美旨趣。如果我们把《艺文类聚》所选文章和《文选》、《文心雕龙》、《诗品》等作比较研究,可以看到它们的共通点,同时也可以看出初唐人的一些新观念。有些作品《艺文类聚》只截取部分章节,如“杂文部”史传类录左思《咏史》四句:“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录陶潜《咏荆轲》四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久已没,千载有馀情”等[3]。又有些作品只是摘录其中的一两句,如“木部上”松类引许询“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句,“鸟部上”引《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药香草部”引《古诗》“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句。所引、所摘多是全篇中最精彩、最动人的章节和佳句。
和一般文学批评的个性化、私人化不同,类书尤其是官修类书罗列的主要是公共的常识,代表着当时的主流意识。类书在选用作品方面,往往有共同或相近之处。比如在《初学记》卷一“天部上”所选的作品中,“赋”选了成公绥《天地赋》,“诗”选了傅玄《两仪诗》、《歌天诗》,“赞”选了郭璞的《释天地图赞》,与《艺文类聚》卷一“天部”基本相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公认的经典作品的一些特性。总之,《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确立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童蒙读物对于经典的形成与流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渗透于传统的家庭教育之中,在中国古代可以说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与效果。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浅显的语言,表达的是乡愁与母爱等永恒的亲情,对于每一个学童的心灵,都仿佛在一张白纸上留下了深刻而亲切的印记。
二
在古代文学史上,与尊崇经典的现象相对,也存在着反经典现象。可以说,反经典与经典差不多具有同样丰富的表现形态,也有着几乎同样漫长的历史。兹取其中各类较著者,依历史顺序概述如次。
《离骚》的经典地位在西汉已得到确立。刘安高度评价《离骚》:“《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刘安以《诗经》为评价标准,凸显《离骚》等同于儒家经典的重要价值。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用了刘安的话,又进一步突出了屈原高尚峻洁的人格与怨悱之情。同样是在汉代,扬雄作《反离骚》,是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自己的反经典立场。班固《汉书·扬雄传上》云:“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悼屈原,名曰《反离骚》。”[4]这段话清晰地表明了《反离骚》的创作动机:扬雄不仅非常敬仰屈原的文学才华,也敬佩其崇高人格。既同情其悲剧命运,又对其自沉的行为有所非议。扬雄在《反离骚》中对屈原的态度与评价是有褒有贬的。一方面他追忆屈原乃帝高阳之苗裔,又赞其文丽,并以“娵娃”、“凤凰”、“骅骝”、“芳苓”等分别象征美好事物的意象来比喻他的美德。另一方面又指责屈原攻击邪恶,不懂全身远祸,批评他既追求美德,却又文笔恣肆。责备他既知世人嫉妒他的德能,就不应该露才扬己。认为屈原不应执著于楚国,而应效法孔子,“周迈”天下,或者可以如“神龙之渊潜兮,俟庆云而将举”,没有必要自沉而死。扬雄《反离骚》是以儒家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来衡量和否定屈原的行为方式的。
六朝文坛,谢灵运等地位最高,陶渊明在当时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诗品》把谢灵运、潘岳与曹植、陆机并列为上品之中,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人,而列陶诗为中品,主要是看重其隐逸的人品。而《文心雕龙》则根本就不提及陶诗,这当然不是大意疏略,它反映了陶诗在六朝的地位。相较而言,萧统《文选》更为重视陶渊明,但也不能与谢灵运相比。就是在唐代,真正了解和推崇陶诗的人也不多。《蔡宽夫诗话》云:“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者,惟韦苏州、白乐天,尝有效其体之作。而乐天去之亦自远甚。大和后,风格顿衰,不特不知渊明而已。”[5]钱钟书先生也深叹“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6]。但是,六朝时居于“上品”地位的谢灵运、潘岳,在宋、元时代都先后受到质疑,发生了评价逆转。首先是所谓陶谢易位。在宋代,陶渊明完全取代了谢灵运,并被誉为自然诗风的典范。除和陶、品陶并且推崇陶渊明不遗余力的苏轼外,黄庭坚亦多次指出陶胜于谢:“谢康乐、庾义城之于诗,炉锤之功不遗力也。然陶彭泽之墙数仞,谢、庾未能窥者,何哉?盖二子有意于俗人赞毁其工拙,渊明直寄焉耳。”[7]这是因为,宋代和六朝对“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在六朝,最能代表自然风格的,是后人认为“工巧”的谢灵运诗。梁简文帝萧纲即指出:“谢客吐言天拔,出于自然。”(《与湘东王书》)《南史·颜延之传》记:“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钟嵘《诗品》卷中则引汤惠休称“谢诗如芙蓉出水”。他们都把谢诗作为自然诗风的典范。芙蓉,在六朝是华丽的象征。这可从当时的诗赋吟咏中看出来。郭璞《芙蓉赞》称“芙蓉丽草”[8],孙楚《莲花赋》也评之为“自然之丽草”[9],潘岳《莲花赋》则曰“华莫盛于芙蕖”[10],傅亮《芙蓉赋》云“考庶卉之珍丽,实总美于芙蕖”[11]。他们都把芙蕖作为“丽草”的代表。这与宋人把莲花描写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形象迥然不同。叶梦得认为“初日芙蕖”的意思是“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丽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12]。故六朝人把谢灵运诗比喻为“芙蓉”,其意是指其华丽自然。当时以“绮靡”、“藻丽”为诗文的本质特点,但同样华丽的风格,由于诗人表现才能之不同,便有自然与不自然之分。同样用典,有的排列堆砌,密不透风;有的却能消融浑化,不落痕迹。同是讲文采,有的堆垛辞藻而了无兴致;有的却生气逸出,自然英丽。谢灵运与颜延之的诗,恰好代表华丽文风的两种倾向。“铺锦列绣”是虽华丽而缺少生气,显得不自然。“芙蓉出水”是华丽而有自然生机。所以“自然”风格的经典代表,由谢灵运转为陶渊明,最典型地表现出时代审美情趣的根本转变:由华丽自然转向“质而自然”[13]。
潘岳与陆机一样是晋代太康文学的经典代表。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被称为“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潘岳的《藉田赋》、《西征赋》、《闲居赋》都是其经典之作。特别是《闲居赋》,描写对于闲居的向往与闲适的乐趣,影响很大,在当时就是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昭明文选》特地选入,王维《丁寓田家有赠》亦云:“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14]历代颇受。但是到了宋元以后却受到质疑。元代大诗人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六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首绝句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但据史书记载,潘岳“性轻躁,趋势利”,甚至会在路边拜倒在贵贾谧的车尘之下。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所谓“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由于元好问的强烈质疑,《闲居赋》的经典地位遂受到动摇。元好问是以道德观来挑战经典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来自道德观挑战的例子不少,比如扬雄及《剧秦美新》[15]。
出于政治需要的反经典,往往是以政治势强力推行,这实际上已经超出文学批评的领域。从秦始皇的焚书到历代的党争,都有许多例子。清代的钱谦益是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当时人称明代前后七子及公安、竟陵等而后,诗派衰微,“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其学之淹博,气之雄厚,诚足以囊括诸家,包罗万有。其诗清而绮,和而壮,感叹而不促狭,论事广肆而不诽排,洵大雅元音,诗人之冠冕也!”[16]作为文章家,他也擅名一时,黄梨洲(宗羲)《忠旧录》称他为王弇州(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但是他死后百余年,其经典地位由于皇帝的评价而动摇。乾隆三十四年六月(1769年7月),皇谕曰:
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在前明时身跻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顺,洊陟列卿。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朕从前序沈德潜所选《国朝诗别裁集》,曾明斥钱谦益等之非,黜其诗不录,实为千古纲常名教之大关。彼时未经见其全集,尚以为其诗自在,听之可也。今阅其所著《初学集》、《有学集》,荒诞悖谬,其中诋谤本朝之处,不一而足。夫钱谦益果终为明朝守死不变,即以笔墨腾谤,尚在情理之中;而伊既为本朝臣仆,岂得复以从前狂吠之语,列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以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钱谦益业已身死骨朽,姑免追究。但此等书籍,悖理犯义,岂可听其留传?必当早为销毁,其令各督抚将《初学集》、《有学集》于所书肆及藏书之家,谕令缴出。至于村塾乡愚,僻处山陬荒谷,并广为晓谕,定限二年之内尽行缴出,无使稍有存留。钱谦益籍隶江南,其书极必当尚存,且别省有翻刻印售者,俱令将全板一并送京,勿令留遗片简。[17]
文坛盟主成为名教罪人,其诗文不但不能成为经典,连存在的资格都没有,要完全禁毁。这与政治形势的前后转变有关,顺治、康熙时期,清朝的地位还没有完全巩固,尤其是在文化方面,还需要像钱谦益这样的汉族知识分子领袖为之合作与服务。但到了乾隆时期,汉族知识分子已完全为盛世所用,所以需要知识分子忠诚于一姓。这种政治威压甚至影响到文学批评对经典作家的判断,如赵翼《瓯北诗话》于本朝诗人取吴梅村而弃钱谦益:“惟钱吴二老,为海内所推,入国朝称两大家。顾谦益已仕我朝,又自托于前朝遗老,借陵谷沧桑之感,以掩其一身两姓之惭,其人已无足观,诗亦奉禁,固不必论也。”[18]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什么词语是用华丽的词藻修饰的意思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雕文织采】:比喻词藻华丽。【刻翠裁红】:比喻极力修饰词藻。【镂金错彩】: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铺锦列绣】: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形容很华丽的成语
【宝马雕车】: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宝马香车】: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贝阙珠宫】: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笔底生花】:形容文采特异,作品华丽。
【碧瓦朱甍】:甍: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
【裁红点翠】:①采摘花卉。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蝉衫麟带】:薄纱制的衣服,有文采的衣带。旧时形容服饰华丽。
【沉思翰藻】: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摛藻雕章】:铺张辞藻,雕琢文句。形容以华丽的辞章写作诗文。
【摛藻绘句】:摛:铺陈;藻:文采。铺陈辞藻,描绘句子。形容以华丽的辞藻写作。
【摛章绘句】:铺张辞藻,雕琢文句。形容以华丽的辞章写作诗文。
【侈丽闳衍】:华丽繁富。多用以指文辞。
【穿红着绿】:形容衣着鲜艳华丽。
【词华典赡】:文词华丽,用典周备。
【词华典瞻】:赡:充裕。文章遣词华丽,用典充裕。
【翠绕珠围】: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
【翠围珠裹】: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同“翠绕珠围”。
【翠围珠绕】:翠:翡翠;珠:珍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
【翠羽明珰】: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错彩镂金】:错:涂饰;镂:雕刻。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丹楹刻桷】: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钿车宝马】: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雕栏画栋】:雕:雕绘;栋:支柱。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雕甍画栋】:雕:雕绘;甍:屋脊;栋:支柱。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雕文织采】:比喻词藻华丽。
【繁华损枝】:比喻文采过于华丽,将损及文章内容。
【纷华靡丽】:纷华:指繁华富丽;靡丽:奢侈豪华。形容讲究排场,追逐华丽。
【凤采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凤彩鸾章】: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
【浮文巧语】: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膏梁锦绣】: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膏粱锦绣】: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刮楹达乡】:楹:堂屋前部的柱子;乡:窗户。用密石磨柱,使精细有光泽,每室四户八窗,使光亮通达。指宽敞华丽的屋子。
【光车骏马】:指装饰华丽的车马。
【衮衣绣裳】: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形容衣着华丽奢华。
【鸿笔丽藻】: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花花公子】: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花花太岁】:太岁:原指传说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指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华冠丽服】: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华朴巧拙】:华丽、朴实、奇巧、古拙。指各种不同的文风。
【画栋雕梁】: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画梁雕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辉煌金碧】: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
【金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金铺屈曲】:金铺:大门上用来衔门环的金底座,一般为兽形或龙蛇形;屈曲:盘绕。指大门上装饰华丽。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
【金漆饭桶】:饭桶:比喻无用的人。用金漆漆过的饭桶。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
【金漆马桶】:马桶:粪桶。用金漆漆过的粪桶。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
【金头银面】:形容挂金戴银,打扮得十分华丽讲究。
【金屋藏娇】: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金章玉句】:指华丽的诗文。
【金装玉裹】:形容贵重华丽的服饰或装潢。
【锦簇花团】: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锦天绣地】: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
【锦团花簇】:形容五色缤纷,十分华丽。
【锦心绣腹】: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锦心绣口】: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胸绣口】: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锦衣美食】:锦衣:华美的服装;美食:精美食物。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优裕。
【锦衣绣袄】: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指华丽的衣服。
【锦衣玉带】:身上穿着锦衣,腰里系着玉带。形容显贵富有者的华丽的装束。
【夸多斗靡】:夸:夸耀;斗:竞争;靡:奢华。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辞藻华丽夸耀争胜,后也指比赛生动豪华奢侈。
【烂若披锦】:形容文辞华丽。
【烂若舒锦】:形容文辞华丽。同“烂若披锦”。
【阆苑瑶台】:阆:空旷;瑶:美玉;瑶台:雕饰华丽、结构精巧的楼台。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台。
【丽句清词】:华丽清新的辞句。
【丽句清辞】:华丽清新的辞句。同“丽句清词”。
【靓妆炫服】:靓妆:美丽的装饰;炫服:华丽的服装。形容服饰打扮十分艳丽。也指打扮得十分艳丽的人。
【楼阁台榭】: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镂金错彩】:镂:雕刻;错:涂饰。形容诗文的词藻十分华丽。
【鸾舆凤驾】:指华丽的宫廷车乘。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鸟革翚飞】: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披罗戴翠】:形容衣饰华丽。
【片笺片玉】:笺:精美的纸张。一片纸如同一片美玉。形容诗文秀美华丽。
【铺锦列绣】: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
【琼林玉树】: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
【琼台玉阁】:琼:美玉。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
【堂皇富丽】:堂皇:盛大,雄伟;富丽:华丽。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吐凤喷珠】:形容诗文的华丽。
【团花簇锦】: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同“花团锦簇”。
【纨袴膏梁】:纨:细绢;膏:油脂;梁:精米;膏梁:泛指富家精美的食品。华丽的服饰,精美的食品。比喻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袴子弟】:纨袴: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华丽衣着。旧称浮华的富贵人家子弟。
【玩弄词藻】: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
【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五色相宣】:各种相互映衬。形容诗歌辞藻华丽。
【鲜车怒马】:怒:气势强盛。华丽的衣服,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鲜衣好食】: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鲜衣美食】: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鲜衣美馔】:华丽的服装,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优裕。
【香车宝马】: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香轮宝骑】: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同“香车宝马”。
【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绣口锦心】: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扬花扢藻】: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同“扬葩振藻”。
【扬葩振藻】: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洋漆马桶】:马桶:粪桶。用西洋漆漆过的粪桶。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
【瑶台琼室】:玉砌的楼台宫室。泛指华丽的宫廷建筑物。
【瑶台银阙】: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一天星斗】:原指满天的星星。后比喻事情多而杂乱。也可形容文章词藻华丽。
【一字一珠】: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衣冠赫奕】: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服饰显耀华丽。引申指达官贵人的显赫气势。
【衣锦褧衣】: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衣香鬓影】: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衣香髻影】:衣香:衣服上散发出来的香气;髻影:头发的影子。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借指妇女。
【银屏金屋】:形容极其华丽的住宅和陈设。借指富家大族。
【玉卮无当】: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渊涓蠖濩】:刻镂之形。借指华丽的宫殿。
【渊蜎蠖伏】:刻镂之形。借指华丽的宫殿。
【月章星句】:形容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重葩累藻】:比喻许多华丽的篇章。
【朱丹其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代指车轮。红色车毂。形容古代高官所乘华丽的车。
【朱楼碧瓦】:指华丽的楼房。
【朱轮华毂】: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
【珠翠罗绮】:珠翠:珍珠翡翠;罗绮:华丽的丝织品。指妇女华丽的衣饰。也指盛装的妇女。
【珠宫贝阙】: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珠零锦粲】:指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
【珠绕翠围】: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亦比喻随从侍女众多。
【珠围翠绕】: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元嘉三大家创作风貌有何异同
南朝时期 三位诗人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谢灵运虽然出身显赫的士族阶层
刘裕篡夺政建立宋,重点打击和压抑原先政的两大支柱 ,谢家和王家,原先的儒家思想退居二线,佛道思想开始上升。“诗中有画”来评价谢灵运的诗歌的 。
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谢灵运致力于自然形象的捕捉,景中融情,情中寓理,突破了玄言诗的束缚,使人眼目一新
颜氏于随晋室南渡的门阀之一
颜延之的性格里有十分傲岸的一面。所不同的是,颜延之门第较低,政治上并不热衷躁进,立身处世则以佯狂掩盖狷介而又有和光同尘的一面。
颜延之主要接受的是儒家传统。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下,他也信奉佛教
颜延之则主要着意于用事和谋篇琢句,长处在于谨严厚重,短处则是缺乏生动自然的韵致,甚至流于艰涩。另一个特点是好用古事,所谓“铺锦列绣”或“错金镂采”都是指这一点而言的。
鲍照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鲍照家世寒微,一生仕途坎坷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能吸收民歌的精华。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