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成语「怡声下气」

2024年10月05日成语大全83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怡声下气”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形容女子说话的声音的词语、关于描写声音的成语有哪些、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的翻译、形容人低声下气的成语、陶醉,回味无穷,心旷神怡,万籁俱寂,余音绕梁,赏心悦目的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怡声下气”的词条资料
2:形容女子说话的声音的词语
3:关于描写声音的成语有哪些
4: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的翻译
5:形容人低声下气的成语
6:陶醉,回味无穷,心旷神怡,万籁俱寂,余音绕梁,赏心悦目的意思

成语“怡声下气”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í shēng xià qì
成语简拼:YSXQ
成语注音:一ˊ ㄕㄥ ㄒ一ㄚˋ ㄑ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下气怡声
成语出处:《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成语用法:怡声下气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仪态。
成语造句:怡声下气,不惮劬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

成语“怡声下气”的扩展资料

1. 形容女子说话的声音的词语
银铃般,清脆 甜美,甜甜 娇媚,娇美 轻柔,温柔.和蔼可亲.最佳答案检举 靡靡之音 余音绕梁 珠圆玉润 字正腔圆 抑扬顿挫 惊天动地 雷霆万钧 轩然大波 燕语莺声 娓娓动听 玉石之声 细弱游丝 如雷贯耳 声如洪钟 哀声叹气 唉声叹气 嗳声叹气 鼻息如雷 不断如带 大音希声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咄嗟叱咤 扼腕叹息 耳听八方 发聋振聩 发蒙振聩 沸反盈天 沸天震地 风风韵韵 蜂目豺声 凤鸣鹤唳 俯仰唯唯 改弦更张 鼓吹喧阗 鼓乐喧天 鼓衰力尽 怪声怪气 怪事咄咄 ? 鬼哭狼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哭神号 寒蝉凄切 撼天震地 鹤鸣九皋 轰雷贯耳 欢声雷动 绘声绘色 击玉敲金 寂然无声 戛然而止 剑首一吷 剑头一吷 解弦更张 金鼓喧阗 金石丝竹 警愦觉聋 聚蚊成雷 咳声叹气 铿锵有力 铿镪顿挫 口沸目赤 狼嗥鬼叫 狼嚎鬼叫 狼号鬼哭 朗朗上口 历历在耳 裂石穿云 林籁泉韵 聆音察理 龙鸣狮吼 锣鼓喧天 绵言细语 袅袅余音 喏喏连声 屏声息气 气竭声嘶 气竭声澌 泣不成声 潜移默化 强聒不舍 悄然无声 敲金击石 敲金戛玉 琴瑟不调 轻吞慢吐 轻言轻语 阒然无声 群雌粥粥 人声鼎沸 如雷灌耳 如泣如诉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乳声乳气 散伤丑害 神嚎鬼哭 神号鬼哭 神号鬼泣 声如洪钟 声色俱厉 声振屋瓦 石破天惊 书声琅琅 书声朗朗 顺风而呼 死声活气 随声附和 滔滔汩汩 天惊石破 天震地骇 铁中铮铮 瓦釜雷鸣 宛转悠扬 万籁俱寂 唯唯诺诺 瓮声瓮气 无伤无臭 无声无臭 无声无色 无声无息 下气怡声 响彻云表 响彻云际 响彻云霄 鸮啼鬼啸 心潮澎湃 喧宾夺主 鸦默雀静 鸦雀无声 鸦雀无闻 燕语莺声 洋洋盈耳 杳不可闻 怡声下气 抑扬顿挫 音容如在 音容宛在 音容笑貌 应弦而倒 莺声燕语 有气没力 有气无力 怨声载道 在谷满谷 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 震天动地 掷地有声 迷离得柔媚,软甜的声音;甜美.磁性,性感 娃娃音”,略带些娇嗔与矫做,亦真亦幻,有些飘有些软. 真诚;虚伪,阴阳怪气。 声音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灵魂;声音是女人裸露的灵魂 人靓声甜 ,鸟语花香,闻声相思 朱唇轻启,洋洋盈耳,绕梁三日,绵言细语,绘声绘色,余音饶梁,沉鱼出听,蚀骨销魂 ,莺声燕语 娓娓动听 悦耳动听 声如莺啼 细声细气 弦外之音 高山流水 笑似银铃 陶醉不已 宛转悠扬 抑扬顿挫 洋洋盈耳 袅袅余音 掷地有声 莺声燕语 绵言细语 黄莺出谷 余音饶梁 沉鱼出听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关于描写声音的成语有哪些
声音的成语
1、怪腔怪调  燕语莺呼  气弱声嘶  俯仰唯唯  敲冰戛玉  警愦觉聋 
2、殷天动地  应弦而倒  如闻其声  穿云裂石  琴瑟调和  寒蝉凄切 
3、音吐明畅  悄无人声  呼哧呼哧  悄然无声  音吐鸿畅  鹤鸣九皋 
4、呀呀学语  寂然无声  鬼哭神嚎  绘声绘色  唉声叹气  燕语莺声 
5、沸反盈天  源远流长  莺声燕语  怨声盈路  咄嗟叱咤  以聋辨声 
6、撼天动地  鬼哭狼号  琴瑟和谐  泣不成声  抑扬顿挫  牙牙学语 
7、余音绕梁  咳声叹气  潜移默化  龙鸣狮吼  怪声怪气  屏声息气 
8、如泣如诉  聆音察理  怨声载道  音容凄断  含糊不清  管弦繁奏 
9、鸦雀无闻  发蒙振聩  人声鼎沸  蜂目豺声  洋洋盈耳  轰隆轰隆 
10、一声不响  不平则鸣  鬼哭狼嚎  噼里啪啦  鼻息如雷  轰雷贯耳 
11、戛然而止  震耳欲聋  石破天惊  剑头一吷  羽换宫移  耳听八方 
12、铿镪顿挫  咿咿呀呀  怨声载路  语笑喧阗  敲金戛玉  聚蚊成雷 
13、喊杀连天  琴瑟相调  殷殷田田  怨声满道  口沸目赤  怪里怪气 
14、拥鼻微吟  气竭声嘶  悄无声息  锣鼓喧天  敲金击石  琴瑟和同 
15、有气没力  金石丝竹  解弦更张  音容宛在  鬼哭狼嗥  怪事咄咄 
16、影骇响震  音声如钟  劈劈啪啪  强聒不舍  琴瑟不调  撼天震地 
17、音容如在  怡声下气  咿咿哑哑  群雌粥粥  欢声雷动  不绝于耳 
18、改弦更张  不绝如缕  铿锵有力  嘿哟嘿哟  鬼哭神号  气竭声澌 
19、鸦雀无声  悠悠扬扬  神号鬼哭  咄咄怪事  如见其人  音容笑貌 
20、玉石之声  屏气凝神  气咽声丝  万籁俱寂  有气无力  声如洪钟 
21、噼噼啪啪  发聋振聩  不露声色  载道怨声  历历在耳  杳不可闻 
声音的成语解释
1、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2、狼号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3、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
4、悄然无声: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5、饮泣吞声: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6、神号鬼哭: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7、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8、咳声叹气: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9、鸦默雀静: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10、风风韵韵: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11、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12、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13、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14、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15、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16、聆音察理: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17、嗳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声。
18、不断如带: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19、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20、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轻声缓慢地吐词。
21、万籁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22、鬼哭神号: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23、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24、有声无气: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
25、鹤鸣九皋: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着。
26、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27、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28、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29、声振屋瓦: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30、鬼哭狼嗥: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31、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32、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33、铿镪顿挫: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34、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35、无声无色: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
36、鸮啼鬼啸:像鸮鸟啼叫、怨鬼呼号。形容声音凄厉幽怨。
37、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38、撼天震地: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39、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40、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41、鸦鹊无声:形容非常静。同“鸦雀无声”。
42、喏喏连声: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43、响彻云表: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44、音容如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45、群雌粥粥: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46、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47、阒然无声:形容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48、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49、大音希声: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
50、剑首一吷: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头一吷”。
51、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幺说,就跟着怎幺说。
52、声如洪钟: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53、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54、无声无息:息:气息。没有什么动静。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55、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56、鼻息如雷: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57、神嚎鬼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58、咄咄怪事: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59、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60、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61、绘声绘影: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62、天惊石破: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63、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64、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65、鬼哭神嚎: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66、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67、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68、鸦雀无闻: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69、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70、神号鬼泣: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同“神号鬼哭”。
71、敲金击石: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72、宛转悠扬: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73、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74、轩然大波: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75、怯声怯气: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76、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77、怪声怪气: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78、敲金戛玉:指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同“敲金击石”。
79、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80、如雷灌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81、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82、乳声乳气: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83、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凶恶,声音可怕。
84、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85、音容笑貌:指死者生前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86、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87、琴瑟不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88、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89、声嘶力竭: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90、剑头一吷: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同“剑首一吷”。
91、咄嗟叱咤:咄嗟、叱咤:发怒时大声呵叱、吆喝。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
92、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93、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94、无伤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95、响彻云际: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96、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来自www.gyjslw.com
3. 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的翻译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纟徒笄总,拂髦冠缨,端绅,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刀、砺小Δ、金燧,右佩、捍、管、、大Δ、木燧,逼屦著綦。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纟徒,笄总,衣绅。左佩纷、刀、小Δ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般系}衮,大Δ、木燧、衿缨、綦屦。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进盥,少者奉,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饣酏酒醴Ρ羹菽麦ナ稻黍粱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艹亘}、肌⒂堋⒚狻蒿死}、氵修、氵随以滑之,脂膏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纟徒,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兹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而礻蜀之。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敬之,勿敢近。敦、牟、卮、,非,莫敢用,与恒食饮,非,莫之敢饮食。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既食恒,父没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妇佐如初。旨甘柔滑,孺子。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多,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Д。寒不敢裂,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里。 父母唾Д见,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浣;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五日,则覃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覃潘请;足垢,覃汤请洗。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氵菰。煌ㄇ尴煌ㄆ蚣佟D信煌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形容人低声下气的成语
低三下四低声细语 低声下气 下气怡声 怡声下气 低声哑气 低首下气 降心下气 赔身下气 轻身下气 柔声下气 下气怡色 上气不接下气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陶醉,回味无穷,心旷神怡,万籁俱寂,余音绕梁,赏心悦目的意思
【陶醉】  陶醉 : 
  【读音 】táo zuì 
  【释义】:
  (动)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幻想或思想活动中。
  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
  【英文翻译】
  [be intoxicated with;revel in] 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近)迷恋|耽溺|着迷|沉溺|入迷|沉迷|沉醉|洗澡|洗浴|冲凉|沐浴
  【相关诗句】
  1.唐崔曙《九日登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本谓酣畅地饮酒而醉。后以’陶醉’谓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面。 
  【相关名言】
  1.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
  --拉罗什富科 
  2.世人皆说清醒好,唯我喜陶醉.
【相关文段】
  陶醉给我一个望文生义的想象是,陶的破碎。陶醉是形式的失去,自我的暂时消失。就像人们追求理性认识一样,在另一方向上,无论是在情感、意识还是体验上,渴望陶醉成为一种强烈的欲望。人们甚至使用能够对精神状态发生作用的植物来改变意识和体验。由于当代文化的享乐特性,追求陶醉已经成为快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导价值。如果说在古典时期文化的主要价值是对意识生活和理性建构的追求,那么追求陶醉和满足陶醉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炼丹士所制作的灵丹妙药。酒店,歌舞厅,游乐园和影院等等,以及一些其他灰色地带,是正当地出售“文化娱乐药片”的合法场所。当代文化把欲望和对欲望的满足形式置于首位。 
  在陶醉感的实践中,有一些相对安全与合法的方式,某些植物只是轻微地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感觉经验,它改变了平淡的感觉带来轻微的兴奋,而不是全面地改写了感觉经验。这些植物的精神作用是“透明”和安全的。我们文化中的茶、烟草、咖啡,就是如此,它们对于意识的作用相当温和轻微,使用这些植物或植物制品的人,并不改变自身的时空坐标,也不强烈地改变自我意识,它们不妨碍日常生活和厉行其职责,还会有助于它。然而另外一些强有力的植物的使用却完全改变了使用者的时空体验和自我意识,使他们灵魂出窍飘离了时空坐标和他们自身。而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巨大的神秘诱惑:面临陶醉的危险深渊,自我意识的彻底丧失。 
  也有学者将意识的改变理解为一项基本的人类活动。诗人和艺术家是以特殊的形式创造影响人类意识和体验的人,他们以此为务,就像后期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人追求通灵,追求感觉器官的全面错轨,在这里,陶醉似乎是一种手段或者途径。这种现象甚至还发生在儿童自发的行为中,他们会旋转个不停,一直到晕头转向,当然现在儿童乐园里有了各种各样的设施以达到这样的极限体验。改变人类意识状态的方式还有许多,传统的冥想、修行(苦行)、辟谷、高唱圣歌和其他神秘的宗教体验,追求陶醉、满足陶醉感甚至可能是许多对宗教入迷的人们的隐秘动机之一。传统而世俗的方式如 
  饮酒以及食用风味浓烈的食物也是满足陶醉的方式,现代的各种极限运动、观看恐怖片或感觉剥夺试验,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改变意识状态和情绪体验的功能。当然,强烈入迷的情感经验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只是它不能够由行为主体操控,也不能随意进 
【回味无穷】  回味无穷 An aftertaste that lingers.;provide much food for thought 
  拼音:( huí wèi wú qióng ) 
  解 释 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吃过好食物后,在回忆中细细体会。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出 处 宋·王禹偁《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指回想过去有意义的事。
  示 例 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 
  近义词 耐人寻味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指回想过去有意义的事。
  反义词 索然无味、味如嚼蜡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心境开阔,精神舒畅愉快。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 
  【近义词】: 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反义词】: 心烦意乱、心如火焚 
  【故事】:宋朝时期,同年进士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很好的朋友,1045年滕子京任岳州知州,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范仲淹知道他被贬心情不好,就写:“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编辑本段]典故
  岳阳楼在现在湖南省的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该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溯。此楼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 膝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膝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候条件下,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的就是在春风和暖,阳光明媚的时候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景色。通过写上一自然段“若夫淫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形成对比。这时,你就会觉得心胸开阔,豁然开朗,精神十分愉快;这时,所有的一切荣辱得失都会忘记得一干二净,你再端起洒杯,在阳光的沐浴下,清风的吹拂下,举杯畅饮,这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编辑本段]原文·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编辑本段]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有才能的人和现代人的诗词歌赋镌刻在岳阳楼上,(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优美的景像,全都集中在洞庭湖。(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没长江的流水,水势很大的样子,宽阔没有边际。一天中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面到达巫峡,向南面到达潇水、湘水,被贬谪流迁的官员和诗人,大多都聚集在这里,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情感,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整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号着,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行走,桅杆倒下,船桨断折;迫近的傍晚昏暗的样子,(耳边传来)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自己)的情感,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极了。
  至于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波浪不起 ,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一望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面)游动;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一片碧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登上这座楼,就产生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高兴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为什么呢?不因为环境(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而退处偏远的地方,就担忧他的君主。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吧!啊!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并非范文正,而实系滕子京)?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万籁俱寂】
名词
  【词目】 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释】 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示例】 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 
  【近义词】 万籁无声、鸦雀无声、鸦默雀静 、万籁悉寂
  【反义词】 人声鼎沸、沸沸扬扬、沸反盈天、人喊马嘶
  【连用】 常于“夜深人静”连用
  【辨析】 “鸦雀无声”重在表示人声消失,或群众聚集的场所极安静,或人们闭口不言,默不做声;“万籁俱寂”重在表示没有任何声响,到处非常寂静,而不能表示“鸦雀无声”的上述意思,且语义较重。
  【词译】英文:a great depth of stillness 
  日文:万らい寂(せき)として音声がない 
  法文:silence complet 
  德文:vollkommen gerǎuschlos 
  【成语典故】 唐朝诗人常建中了进士后,仕途一直不得志,40岁才做县尉。他一生游览了许多山川名胜,写了不少田园诗,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编辑本段]同名电影
  外文名词 Sokout
  更多中文片名:天籁无声、寂静时刻 
  更多外文片名: 
  The Silence.....(USA) 
  Silence, Le.....(France) 
  导演: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编剧: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 Mohsen Makhmalbaf 
  主演: 
  Nadereh Abdelahyeva ....Nadareh 
  Goibibi Ziadolahyeva ....Khorshid’s Mother 
  Araz M. Shirmohamadi 
  制作人 Proced by:Marin Karmitz ....procer
  影片类型: 剧情 / 音乐 
  片长:76 min 
  国家/地区: 法国 / 塔吉克斯坦 / 伊朗 
  上映 1998年 
  对白语言: 波斯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立体声 
  级别:Singapore:PG / Sweden:Btl / Argentina:13 / France:U / Chile:14 / Switzerland:7
  制作公司:MK2 Proctions [法国] 
  发行公司:
  Albatros Film [日本]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2000) (Argentina) (VHS) 
  Primer Plano Film Group S.A. [阿根廷] (Argentina)
  剧情 
  在伊朗的一个小镇里,有一个10岁大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男孩,他与普通孩子唯一的不同就是双目失明,但上帝却给了他极好的听觉。所以,他的工作是在乐器行当调音师,以及创作自己的音乐。每天,他坐车去一个生产乐器的作坊,穿梭于都市的喧闹声中,用耳朵感受世界。严格意义上讲,影片并没有给什么故事,而是以一幅幅让人印象深刻的构图,探索人类与声音的关系,让观众静静地用心去体会,去感觉。 
  幕后花絮
  《万籁无声》提名1998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并获得“特别关注”在内的三个奖项。可以说它是一部小资电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锐意的尝试——用视觉来表达听觉。片子以一个盲童的耳朵,感受天籁。伊朗导演穆森·马克马巴夫集本片的编剧、导演于一身,深深渗透其个人与对世界的领悟。在威尼斯影展上,《万籁俱寂》首映,被影评人誉为是此次影展中最优秀的影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创造艺术”的创作观念,有关这一点,...
【余音绕梁 】 余音绕梁
  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
  释义: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 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结构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余音袅袅
  近义词辨:都形容声音绵长不绝。余音绕梁强调声音没有离开,形容声音给人难忘的印象;余音袅袅则强调声音细弱绵长,形容声音绵延不绝,非常柔美。
  反义词:不堪入耳 
  英 文: leave a lasting and pleasant impression
  典故: 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韩娥,请她再来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悲伤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得吃不下饭。当人们听说韩娥已经出城离去时,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不便违拗百姓的要求,便回来为大家继续演唱了一次。听众很高兴,几天来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列子·汤问》在描写这一情节时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此,人们称赞歌声或音乐的美妙,余音不绝,就常用“绕梁三日”来比喻。 
  上述故事,晋人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记载。但是有人认为:韩娥当时歌唱演出的地点雍门,不在齐国的国都,而在秦国的国都(今陕西咸阳);并认为韩娥在雍门演唱的事,是在她去齐国之前,不是在到了齐国之后,是因为她要到齐国去,缺乏路费,于是演唱筹款。后来有人还因此给韩娥的姓名添一“秦”字而称为韩秦娥。(元人“燕南芝庵”《论曲》:“古善唱者五人:秦青、薛谭、韩秦娥、沈右之、李存符。”) 
  后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造句:听完他的小提琴演奏,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古文: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读音yu四声)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悦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示例〗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梁实秋《听戏》
  匮:没有,缺少
  鬻;卖
  逆旅:旅店
  曼声:拉长声音。曼,长。
  遽:急速。
【赏心悦目】
shǎng xīn yuè mù 
[编辑本段]解释
  心:使心情舒畅。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事物而心情愉快。
[编辑本段]出处
  明·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长篇短章,不为不多,然半套语,半陈言,求一首清新俊逸,赏心悦目者,迥不可得。”
[编辑本段]用法
  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编辑本段]例句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编辑本段]造句
  外面的风景使我赏心悦目.
[编辑本段]近义词
  心旷神怡、欢欣鼓舞摘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8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