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鼓()”的成语「对牛鼓簧」

2024年10月06日成语大全90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对牛鼓簧”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对牛弹琴这个歇后语是什么意思、对牛弹琴出自哪个故事、对牛弹琴出自哪个故事?、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对牛鼓簧”的词条资料
2: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
3:对牛弹琴这个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4:对牛弹琴出自哪个故事
5:对牛弹琴出自哪个故事?

成语“对牛鼓簧”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duì niú gǔ huáng
成语简拼:DNGH
成语注音:ㄉㄨㄟˋ ㄋ一ㄡˊ ㄍㄨˇ ㄏㄨㄤ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对牛弹琴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对牛弹琴”。
成语用法:对牛鼓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讥讽别人。

成语“对牛鼓簧”的扩展资料

1. 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
对牛弹琴: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成语拼音:ì niú tán qín
成语出处: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扩展资料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对牛弹琴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弹,不能读作“炸弹”的“dàn”。
近义词:对牛鼓簧、白费口舌
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成语例子: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清 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对牛弹琴这个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对着牛弹琴,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
出处:汉·牟融《理惑论》
原文: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释义: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扩展资料
近义词:对牛鼓簧
意思:比喻对不明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晋·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释义:他们将那些不该彰明的东西彰明于世,因而最终以石之色白与质坚均独立于石头之外的迷昧而告终。晋朝郭象注写:这就像是对牛吹笙,它不明白,因而自己的道术最终也昏茫无人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牛弹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牛鼓簧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对牛弹琴出自哪个故事
对牛弹琴
这条成语出自《庄子》:“犹对牛鼓簧耳”。簧,是乐器里能发音的薄片。意思是:犹如给牛吹奏音乐。
汉代牟融写的《理感论》里也有:“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给牛弹琴,牛照旧低头吃草,不是牛没听见琴声,而是他根本不懂音乐。
后人把这些意思概括为“对牛弹琴”。小说《红楼梦》里,林黛玉曾经调侃贾宝玉不懂琴音乐理,好比“对牛弹琴”。
这天宝玉来到黛玉房里,发现黛玉正在看的一本书上,那些字他一个也不认识,就说:“妹妹越发长进了,看起天书来啦。”黛玉嘲笑他:“好个念书的人,连琴谱都没见过?”说着就给宝玉讲解起来。
讲了一会儿,黛玉的丫鬟紫鹃提醒宝玉,说姑娘的身体刚好一点,也该让她歇歇了。宝玉笑了,说自己只顾听讲,让妹妹劳神了。黛玉说:讲讲音乐倒也开心,只怕我讲了半天,你还是听不懂。
宝玉说:反正慢慢地也就听明白了。赶明儿我告诉三妹妹和四妹妹,叫她们也来学琴谱,弹琴让我听。
黛玉笑着说:你也太会享福啦。大家都学会了,弹起琴来,你听不懂,还不是对—她说到这儿就打住了。
这话宝玉倒是听懂了,把话接过来:“只要你们能弹,我就爱听,管它是不是对牛弹琴呢。”宝玉把黛玉要说的话挑明了,倒把黛玉闹了个大红脸。
现在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这条成语。用来比喻说话不分对象;或者用来讽刺听者的无知。譬如,你不能给文盲讲大学课程,你怎么讲他也听不懂。从前有句俗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因为旧社会的兵是欺压百姓的,他根本不讲道理,你去跟他讲理,等于对牛弹琴。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对牛弹琴出自哪个故事?
对牛弹琴
成语 对牛弹琴
发音 ì niú tán qín
解释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处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近义词 对牛鼓簧、白费口舌
反义词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灯 谜 牧童拉二胡
示 例 ~,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典故】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子的琴曲,牛依然如故,埋头吃草。并非牛没听见,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说明】这则寓言说明,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8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