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字的成语「如登春台」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如登春台”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春台指哪个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如春登台”,还是“如登春台”?、如登春台的意思、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如登春台”的词条资料
2:春台指哪个台
3:"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
4:“如春登台”,还是“如登春台”?
5:如登春台的意思
6: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什么意思
成语“如登春台”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RDCT
成语注音:ㄖㄨˊ ㄉㄜˊ ㄔㄨㄣ ㄊㄞ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成语用法:如登春台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幸福。
成语“如登春台”的扩展资料
1. 春台指哪个台1,指登眺游玩的胜处。 出处:《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潘岳《秋兴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炯炯:光亮的样子。) 2,旧称礼部为“春台”。 3,饭桌。《水浒传》第六回:“只见灶边破漆春台,只有些灰尘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从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浊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译文: 从声音的角度,唯唯诺诺与训斥怒骂,其实又有多大差别?去掉道德标准,善良与凶恶,相去究竟有多少?别人都说可怕,他也不得不跟着说可怕.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啊,不知这种风气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呀! 众人欣喜若狂其乐陶陶,就象参加盛大的庆典享受丰盛的筵席,又象春和日丽之时登上高台观赏仲春的美景. 我却孤寂地呆立一旁,无动于衷,有如初生的婴儿连笑也不会笑.或象长途跋涉的游子,疲倦得连家也不想归. 众人的东西多得用不完,我却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 当别人都很清醒的时候,只有我独示昏庸. 当别人都对什么明查秋毫的时候,只有我独示愚昧. 茫茫无边啊,象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 汹涌澎湃啊,如迅急的狂风横扫万里. 众人好象都有能耐,只有我显得顽固无能. 我为什么这样与众不同?因为我是着重吸取“道”的精华啊. 老子通过和世俗人群的对比,描述了他作为一个追求“道”的人甘于寂寞、淡泊独行的生活状态.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如春登台”,还是“如登春台”?
是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来自www.gyjslw.com
4. 如登春台的意思
如登春台释义: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像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什么意思
意思是众人欢欢乐乐,就像享用着祭祀之后的猪牛羊,就像游览美妙的景色。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
原文: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译文: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