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师袭远」的成语故事
“劳师袭远”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在郑国的留守官员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他已负责郑国京城北门的防务,要是派兵来偷袭一定成功。秦穆公不听蹇叔劳师袭远不会成功的主张,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攻郑,结果中了伏击,三人被俘文言文高手请进~~~翻译几句古文~~
1.樯橹灰飞烟灭
曹军船只的樯(桅杆)和橹(船桨)全被烧得灰飞烟灭。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用刀砍断骨头。
3.卒皆夜惊恐。
戍卒们一到晚上就惊恐害怕。
4.复北上,行于石罅中。
再往北上,走在狭谷中的小道上。
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地本来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6.失期,法皆斩。
误了期限,按照秦法律都要被斩首。
7.劳师以远,非所闻也。
兴师动众去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8.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9.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吹来,又使长江南岸绿了起来。
10.攀援而登,箕踞而邀。
攀援著登上山,两腿伸直岔开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状,这是古人不讲礼貌或适意自得,无拘无束的一种坐姿)而玩赏。
1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
12.但观之,慎弗声。
只能在一旁观看我们 ,千万不要发出声音。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马岛战争,劳师远征的英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英国武器的技术水平占据优势,例如鹞式超过了阿根廷海军的飞机一代,所以战争中未被击落。2、英国动员应变能力强、动员准备充分。战争仅几十个小时,英国就组织了一只庞大的军队3、英国有欧盟和美国的支持,正是由于法国开放了飞鱼导弹的参数和停止向阿根廷交付导弹,才使阿根廷发射了仅有的6枚飞鱼导弹后,就没有导弹了。4、阿根廷自身的缺陷,阿根廷根本没想打仗,所以才导致军备松懈,武器不足,后勤落后...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崤之战句式.词类活用.实词虚词整理
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国可得也 4)穆公访诸蹇叔 5)蹇叔之子与师 6)夏后皋之墓也 7)超乘者三百乘 8)无礼则脱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10)以乘韦先 11)为从者之淹 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 14)秦伯素服郊次 二、一词多义 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以 1)劳师以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同上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以……为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四、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五、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犒师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编辑本段]疏通文句,深入研讨 第一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远(劳,使 ...... 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骞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 “骞叔进谏”和“骞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骞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骞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1)骞叔劝谏穆公。 1“劳师以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 指出:秦军偷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 (2)骞叔哭孟明等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3)骞叔哭送其子。 “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 骞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 4、骞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 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 (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 (2)哭孟明:感叹语气。 (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第二段: 重点词:左右、免骨、乘、脱。 活用词:入险而脱(险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1.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 秦军必败(先说“必败”,后又用反问句“能无败手”强调这个意思。) 理由:(1)从主观上看,“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2)从客观上看,“入险地”。 王孙满能从秦军上下车的礼数看出问题,很有洞察力。而且,其推断也是合乎逻辑可以成立的。 2.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作用? 王孙满的看法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可作为“蹇叔论战”的一个旁证。“尚幼”的王孙满在如此见识,与年老却因被野心驱使而失去判断力的秦穆公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段: 重点词:及、市、先、搞、居、且、遽、吾子。 谦词、婉语:寡君、敝邑、敢,不腆。 1. 郑商人弦高遇秦军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策:(1)犒师。扮作郑国使者去犒劳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悉秦军偷的企图。 (2)“使遽告于郑”。派人立刻回郑国报告敌情。 思想性格:热爱国家、沉着机智、善于辞令。 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郑国不会取得成功。 第四段: 重点词:视、则、淹、唯是、若何。 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 以闲敝邑(空闲、休息、使动用法) 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 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委婉的逐客令。 2. 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 3 . 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 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 第五段: 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 活用词:以贪勤民(使 ...... 劳苦,使动用法。) 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 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 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 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 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 (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 (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 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第六段: 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 敬词、尊称:君、辱。 1、 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 (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 (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 反映出晋在“ 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未结束。 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忠直刚烈、鲁莽粗暴。 第七段: 重点词:替、眚、次。 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 以辱二三子(使 ...... 受辱,使动用法。)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劳什么无什么成语
劳开头的成语有:劳苦功高、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劳燕分飞、劳而无功、劳思逸淫、劳师远、劳身焦思、劳筋苦骨、劳形苦心、劳神苦形、劳神苦思、劳师废财、劳而少功、劳逸不均、劳心焦思、劳神费力、劳形苦神、劳问不绝、劳师糜饷、劳民费财、劳心苦思、劳民动众。符合劳什么无什么成语只有劳而无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袭的成语有什么
的成语 :
突然击、
凡蹈故、
东西、
蹈常故、回
十珍藏、
轩冕相答、
重金汤、
蹈前人、
什珍藏、
衣兼食、
常缀琐、
冶承弓、
循故常、
因陈规、
潜师远、
传爵紫、
传圭组、
劳师远、
人故技、
人故智、
仍陋简、
一破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文言文中的远称什么
远
(远)
yuǎn ㄩㄢˇ
1.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远)
yuàn ㄩㄢˋ
◎ 避开:近君子,~小人。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劳师袭远”扩展: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简拼:LSXY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用法:劳师袭远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
成语解释: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成语读音:láo shī xí yuǎn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繁体成语:勞師襲遠
英文翻译:exhaust the troops by attacking a faraway enemy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注音:ㄌㄠˊ ㄕ ㄒ一ˊ ㄩㄢˇ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造句:剿贼于既聚之余,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又而无劳师袭远之危,轻进损威之失,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是也。(《清史稿 毛昶熙传》)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