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污”的成语「贪官污吏」

2024年10月08日成语大全90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贪官污吏”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我遇上的领导都是贪官污吏的领导该怎么办?、求今年被查处的贪官污吏。、朱元璋是如何严办贪官污吏的?、怎么现代社会到处贪官污吏、对于贪官污吏大家怎么看、谁找到贪官污吏的一些资料和清正廉洁的资料?谢谢、中国历史上著名贪官污吏的故事(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出自怎么样才能收集到贪官污吏的证据急!!!求贪官污吏的实例~~为什么要严惩贪官污吏贪官的钱是不是凭本事得到的?等

目录索引:
1:成语“贪官污吏”的词条资料
2:我遇上的领导都是贪官污吏的领导该怎么办?
3:求今年被查处的贪官污吏。
4:朱元璋是如何严办贪官污吏的?
5:怎么现代社会到处贪官污吏
6:对于贪官污吏大家怎么看
7:谁找到贪官污吏的一些资料和清正廉洁的资料?谢谢
8:中国历史上著名贪官污吏的故事

9:(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出自

10:怎么样才能收集到贪官污吏的证据

11:急!!!求贪官污吏的实例~~

12:为什么要严惩贪官污吏

13:贪官的钱是不是凭本事得到的?

成语“贪官污吏”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貪官汙吏
成语读音:tān guān wū lì
成语简拼:TGWL
成语注音:ㄊㄢ ㄍㄨㄢ ㄨ ㄌ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奸官污吏
反义词:清正廉明
读音纠正:污,不能读作“kuī”。
错字纠正:吏,不能写作“史”。
成语辨析:贪官污吏与“奸官污吏”区别在于:贪官污吏偏重于“贪”;强调贪心不足;非法获利;而“奸官污吏”偏重于“奸”;强调狡诈。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四折:“一应贪官污吏,准许先斩后闻。”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贪赃枉法的官吏。
成语用法:贪官污吏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抗战期间,国统区的老百姓本来就民不聊生,却还要受贪官污吏的盘剥。
英文翻译:corrupt officials
俄文翻译:продáжные чиновники
其他翻译:<德>korrupte Beamte<法>fonctionnaires cupides et leurs subalternes corrompus

成语“贪官污吏”的扩展资料

1. 我遇上的领导都是贪官污吏的领导该怎么办?
这个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媒体曝光她 让她受到上级的惩罚这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啊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求今年被查处的贪官污吏。
 代表人物
  仇和
  云南省委原副书记
  万庆良
  广州市委原书记
  杨卫泽
  南京市委原书记
  朱明国
  广东省政协原主席
  陈四海
  岳阳市原副市长
  刘铁男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李俊夫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原局长
  马超群
  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朱元璋是如何严办贪官污吏的?
朱元璋查办贪官污吏的手段格外严厉,甚至不惜活剥人皮以示惩戒。
官怕民快
朱元璋杀贪官也有一个标准,凡是贪污够60贯钱的,就可以定为杀头的死罪。60贯钱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目,折合成银子也就是十几两。
历代的帝王很少为了这么一点钱而诛杀大臣。但是朱元璋一向主张严刑峻法,用非常残酷的手段去惩罚贪污的官员,以警戒其他的在职官员。
那时,衙门左侧都建一座小土地庙,地方上发现了贪官,就在土地庙前把犯罪官员处死,再把皮剥下来,然后用干草塞入皮中,制成人型,摆放在公堂的一侧,以警告下一任的官员。有的官员在公堂上办公,身后就有好几个前任官员的干尸。
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所以当时一度没有人敢出来做官。不过朱元璋的态度也强硬的很,才不担心没有人做官,看谁顺眼了,让你做官你就得做,想不做都不行,如果躲起来,就追到你家去杀你,非逼出来做官不可。这种土地庙因为常剥人皮,老百姓都管它叫剥皮场。
不过,因为官员都害怕受到这种惩罚,不敢欺压盘剥百姓,所以虽然杀了很多人,老百姓反而拍手称快。
大开杀戒
有个叫郭桓的人,是国家征收赋税的高级官员,他仗着势,盗卖军粮,越干胆子越大,到最后竟然把国家军用粮仓中三年的积蓄盗卖一空。那时全国一共有13个省,其中12个都和他有勾结,几年之内贪污的粮食竟多达2400万担,相当于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事情败露后,朱元璋非常生气,把郭桓处以重刑,但是这个案子越往下查,牵连的人就越多,连朱元璋自己都被吓了一跳。不过,他还是狠下心来,决意要把这些违法的官员都杀光,哪怕是天下就此反了,他也要一杀到底。结果这一刀下去,足足杀了几万人。
明初的时候,承了元朝的陋习,官场上贪污受贿成风,怎么惩罚也止不住。朱元璋是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他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在执行自己的决定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心如铁石,决不动摇,在严惩贪官的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他对犯罪的官员毫不留情,这样杀来杀去,一连杀了好几年,官场的风气开始好转起来。明朝能维持270年的统治,和朱元璋的严惩贪官是分不开的。为了监视臣民,他派了大批的亲信去民间访查,自己有时也出宫去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为了防止官员私自涂改账册,他还命令把一至十的简写数字改成大写,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空印案
洪武十五年时,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空印案”,这就是朱元璋自己发现的一个官场舞弊案件。事情是这样的:朱元璋有一天下朝,觉得没什么事可做,就一个人到处逛,结果就信步走到了户部,想了解一下国家财政收支账目核算的情况。这时户部的官员和各省来的计吏都在低头核算账目,一个个眼睛紧盯着手中的算盘和账本,谁也没发现皇帝就站在身边。朱元璋站了一会儿,见大家都在认真算账,心里非常高兴,没说什么就走了。谁知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有两个人争吵起来,仔细一听,原来是户部的一名官员和一个计吏在争吵,户部官员说那个计吏的账目不平,计吏很不服气,两人便因此争吵起来。最后,只听那个户部官员指着账目大声说:“不平就是不平,钱粮数字差一分都不行,你这个册子一定要重做!”朱元璋听到这里很高兴,心里暗暗称赞那个负责任的户部官员,想:“要是朝中的官员都能像这位官员一样认真为朝廷办事,那就好了。”
朱元璋觉得很有趣,下午趁空闲时间就又去了一趟,这一次可看出问题来了。他去的时候碰巧又碰上了上午发生争吵的那个计吏和户部官员在说话。只见那个计吏把一本新的账目递给那位官员,说:“册子重做好了,您再算算吧!”户部官员接过去翻了翻,用算盘算了算,就笑着说:“这回好了,平了。”朱元璋一直在一边听着,越听越觉得奇怪,越听越觉得不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眉头也拧了起来。他快步走过去,一把抓起那本账册翻了翻,然后转头问那个计吏:“你们那个省离京师有多少路程?”那计吏一看是皇上,马上跪倒回答说:“有三千多里。”“那你上午回去,怎么下午就回来了呢?你骑的是什么马,跑的这么快?”计吏一听这话,吓的“嘣嘣嘣”连磕了三个响头,不敢再隐瞒,连忙答到:“小人没回去。”“没回去?那这账目上的大印是哪来的?”朱元璋瞪大眼睛,厉声逼问着。这一逼问,却将那计吏吓得脸色刷白,说不出话来。
原来,每年全国各省都要把地方的财政收支报到中央的户部,而地方的账目都是由县到州到省再到中央,这样一级一级地呈报上来,到了中央由户部一项一项核算清楚,完全相符了,才算了结。
这样层层上报难免会出错误,不相符的便要重新造册,还要再盖上原衙门的大印才算通过。但是各省离京城远的有六七千里,近的也有几百里,如果要重新造册,必须回到原省,这样一来一回,远的要一、两个月,近的也得好几天,怎么可能迅速地来回一趟呢?所以为了节省在路上来回的时间,各省的计吏来京城之前都准备好盖了大印的空白文册,遇到账册数目不符时,就在预先准备好的空白文册上修改重填。朱元璋了解到这一弄虚作假的情况后,大开杀戒,上上下下不知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空印案”。
好心办坏事
根据史料的记载,明政府副部以下,河南直隶一省的大小官员,因为贪污罪名死于监狱或被判决做苦工的,每年都有几万人。
严惩贪污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问题在于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被指控犯了贪污罪的官员是不是真的贪污并无法断定,许多人都是在严刑峻法之下被屈打成招的。
不过,比死刑更为严重的是追赃。贪污的人处死了,他贪污的赃款也必须要追回来,于是这个人的家就要被,如果这家的财产不足以补上贪污款项,就用严刑逼供,很多人一受刑,为了少受皮肉之苦,就胡乱说寄放在谁家了,于是这一家也会被无辜牵连。如果仍然不够足额,那一家在拷打之下也只好再供出另一家。这样辗转牵引,即使是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成为窝主,家破人亡。这恐怕又是一心想惩贪官、保百姓的朱元璋未能料到的了。www.gyjslw.com
4. 怎么现代社会到处贪官污吏
其实官员中绝对好的居多,很多人想贪也没有机会的!现在社会思想多元,不要被媒体搞乱脑子!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对于贪官污吏大家怎么看
重判,情节严重者斩立决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谁找到贪官污吏的一些资料和清正廉洁的资料?谢谢
贪官污吏好找啊,去人民政府,随便逮一个就是。清正廉洁就难说了,估计你拼命找半天,到头来还是白下功夫。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7. 中国历史上著名贪官污吏的故事
1、赵高
原籍赵国,是赵国王族远支族。后来赵高之父犯了罪,被判处宫刑,赵高弟兄数人也一律处以宫刑,在秦国王宫做了奴隶。秦始皇听说赵高能力强,精通刑狱法令,便提拔他担任了中东府令,兼行符玺令,成了掌管皇车马和能自由出宫的官吏。
赵高利用手中的职,一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经济事务横加干涉,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几年的时间,赵高就成了财富难以计数的富翁,其爪牙也大发横财,国家的财力却日趋薄弱。
赵高入秦宫20多年,依靠弄虚作假,弄不止,贪欲不足,终得报应。他通过发动两次宫廷政变,陷害了无数无辜,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梁冀
梁冀(?—159),东汉外戚,顺帝时任大将军,断朝政近20年。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其家产没收变卖合30余万万,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3、杨国忠
杨国忠(?—756),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任吏部尚书。因其妹杨贵妃有宠而倾中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选任官吏均于私第暗定。安禄山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奔蜀时,被士兵杀死。
4、朱勔
朱勔(1075—1126),北宋苏州(今江苏)人。因献媚蔡京、童贯而得官。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凡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则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钦宗继位,被罢官处死。
5、陈自强
陈自强,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人物韩侂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 “光明正大”地授官。
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失去了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国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自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出自
  咸丰以后,清朝加速腐败,百姓怨声载道。天地会曾在告示中称:“照得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太平军颁布的檄文则说:“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豪杰绝望。”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怎么样才能收集到贪官污吏的证据
跟踪拍照取证,了解他的行踪每天都是和什么人交往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急!!!求贪官污吏的实例~~
  古代:和珅
  和珅虽不会治国统军,无甚功业,但却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这在乾隆四十六年废除“名粮”,增补绿营兵额,给武职养廉银上,表现得非常清楚。这时,乾隆乾隆八十大寿时以国库充盈,下诏要取消武将“名粮”,改为给与养廉银,增补绿营兵,每年要增加军费白银300万两。乾隆帝询问阿桂有何意见,阿桂奏称,费银太多,不应增补。乾隆不听其言,下谕说,现在国家“财赋充足”,“户部库银尚存七千余万两”,支付这新增的300万两,绰绰有余。著大学士会同九卿科道详议。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实行此法,故极力赞成。乾隆遂下谕批准大学士九卿等的复议,每年增支军费银300万两。
  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又善于敛财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别宠信,成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有了皇上的宠信和庇护,和珅身兼多职,位极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财、施刑、“抚夷”等方面大,他便肆无忌惮地揽索贿,乱政祸国。
  和珅聚敛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员索取贿银。内而九卿,外而督抚司道,不向和珅纳银献宝,不是和珅亲友,是很难当上官的,从而形成了“和相,补者皆以赀进”,“政以贿成”,祸国殃民的严重局面。以乾隆最关心的河工而言,就败坏得不像个样子。史称:“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后,河防日见疏懈。其任河帅者,皆出其私门,先以巨万纳其帑库,然后许之任视事,故皆利水患充斥,借以侵蚀国帑”,“至竭天下府库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楼诸决口,其患尤倍于昔,良可嗟叹”。
  和珅聚敛财富之多,在历代文武大臣中当首屈一指,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富的贪官。关于和珅究竟有多少财产,确实数目是难以知晓了,但从他被嘉庆帝亲政后勒令自尽和没家产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庆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下狱问罪,没家产。正月十一日,嘉庆下谕,定了和珅20条大罪,其中讲道和珅的财产有:夹墙私库有金32000余两,地窖内埋藏银300余万两。另外,档案记载,和珅还有取租之地1260余顷、取租之房1000余间,以及大量珠宝玉器衣服书籍等等,数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于私人的笔记和野史,更把没和珅的家产说得多得不得了。有的说,没清单所列106号中的25号,即折算成银2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11. 为什么要严惩贪官污吏
贪官污吏利用职贪污、受贿不干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有损国家力的执行,危害国家利益,损害统治阶级的稳定,历来朝代,都很打击贪官污吏来自www.gyjslw.com
12. 贪官的钱是不是凭本事得到的?
贪官的钱是不是凭本事得到的?当然是,凭本事得到的。不过,是凭歪门邪道的本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无道取得的,终究是要还的。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8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