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椟”「玉毁椟中」

2024年10月12日成语大全78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玉毁椟中”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句话怎么读?、"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什么意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句话怎么读?、玉毁椟中 的 出处 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是什么意思?、"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玉毁椟中”的词条资料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句话怎么读?
3:"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什么意思?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句话怎么读?
5:玉毁椟中 的 出处 是
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是什么意思?
7:"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什么意思?

成语“玉毁椟中”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ù huǐ dú zhōng
成语简拼:YHDZ
成语注音:ㄩˋ ㄏㄨㄟˇ ㄉㄨˊ ㄓㄨㄥ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成语用法:玉毁椟中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明·李东阳《杂记》第九卷:“然玉毁椟中,责亦难辞,理应罢黜,更复何言?”

成语“玉毁椟中”的扩展资料

1.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句话怎么读?
hǔ sì chū yú xiá。
虎兕出于柙。
guī yù huǐ yú dú zhōng。
龟玉毁于椟中。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什么意思?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意思是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1、出处
出处是春秋孔子《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
2、原文节选
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yú)?”
3、翻译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势日益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氏将伐颛臾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这句话怎么读?
hǔ sì chū yú xiá。
虎兕出于柙。
guī yù huǐ yú dú zhōng。
龟玉毁于椟中。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先秦:孔子及弟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玉毁椟中 的 出处 是
玉毁椟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兕(sì):独角犀牛。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dú):匣子。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文——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势日益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冉有急于为自己开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季康子身上,但是孔子没有就此作罢,继续说:冉有啊,古时的史官周任有一句话: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任职,不能胜任的便不要担任。站不稳却不扶着,要跌倒了却不搀着,那么扶着瞎子走路的人还有什么用处呢?况且,你的话不正确。
老虎和独角犀从笼子里出来了,龟板和玉器在盒子里被毁坏了,这又是谁的责任呢?孔子引经据典,以两个问句的句式对弟子发出请问,以比拟的修辞方式责备了弟子。在孔子眼中,他的两位弟子没有辅佐好季氏,就是严重的失职。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6.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什么意思?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 孰之过’意思是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1、出处
出处是春秋孔子《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
2、原文节选
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yú)?”
3、翻译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春秋末年,诸侯公室日衰,掌朝政的卿大夫之争也日趋激烈。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曾“三分公室。而后季孙氏势日益增大。鲁哀公时,季康子为扩大势力,急欲吞并颛臾,从而谋求夺取鲁国政。
季康子的家臣冉求和子路,把情况通报孔子,孔子即反对季氏伐颛同时对冉求子路进行批评教育。《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即是记录了这一对话。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季氏将伐颛臾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8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