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境域的解释和用法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大同境域”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境字组词、上海市有几个区?、庄子学说究竟有何意义,是消极还是积极?、人人称领写一个成语、描写人的理想的成语、关于理想的成语、带有“大同”的成语有哪些?太原到大同火车,Z7806几点到大同关于人有理想的成语求大字开头的成语。越多越好。例:大慈大悲。大同的历史意义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大同境域”的词条资料
2:境字组词
3:上海市有几个区?
4:庄子学说究竟有何意义,是消极还是积极?
5:人人称领写一个成语
6:描写人的理想的成语
7:关于理想的成语
8:带有“大同”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大同境域”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DTJY
成语注音:ㄉㄚˋ ㄊㄨㄥˊ ㄐ一ㄥˋ ㄩ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共产主义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大同:所有地方都这样。古代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指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成语用法:大同境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
英文翻译:the realm of Great Harmony
成语“大同境域”的扩展资料
1. 境字组词以此开头的词--------------------------------------------------------------------------------境地 境界 境况 境遇 境阈 境域 境宇 境象 境物 境外金融市场 境土 境头 境壤 境会 以此居中的词--------------------------------------------------------------------------------环境保护 时过境迁 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 事过境迁 环境质量 环境意识 环境科学 入境问俗 保境息民 入境问禁 完美境界 顺境成才 世界环境日 入境证 人境庐诗草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情随境变 环境自净 环境资源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医学 环境要素 环境效应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物理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 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纠纷 环境经济学 环境教育 环境化学 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 环境工程学 环境费用 环境法 环境毒理学 环境地学 环境标志 环境壁垒 环境背景值 环境保护战略 环境保护标准 国境卫生检疫 恶境头 地理环境决定论 道德境界 大同境域 次生环境问题 出境证 边境贸易 闭境自守 以此结尾的词--------------------------------------------------------------------------------环境 困境 处境 边境 入境 窘境 心境 绝境 意境 家境 出境 逆境 梦境 过境 无止境 情境 身临其境 永无止境 仙境 国境 离境 软环境 顺境 如入无人之境 硬环境 压境 语境 越境 化境 止境 佳境 进境 危境 幻境 胜境 身历其境 惨境 人境 诗境 无人之境 渐入佳境 苦境 妙境 北境 灵境 恍如梦境 神境 远境 宇宙环境 逾境 幽境 逸境 异境 遗境 一境 眼境 盐境 学无止境 学问无止境 胸境 写境 现境 辖境 悟境 吴人不识越境 无生境 无何境 文境 温柔境 妄境 王境 晩境 外境 柝境 拓境 土境 投资环境 特殊环境 四境 殊境 守境 市场环境 世境 实境 圣境 生态环境 生境 身入其境 身当其境 社会环境 设境 埽境 扫境 三清境 仁境 取境 驱逐出境 区域环境 清虚境 亲临其境 贫境 僻境 内境 暮境 末境 魔境 冥境 名利之境 漫无止境 路境 邻境 了境 莲境 连境 理境 乐境 老境 苦乐之境 寇境 康庄境 开境 开疆拓境 君鱼保境 绝境 距境 局境 静境 浄境 尽境 界境 接境 郊境 交境 疆境 践境 渐至佳境 画境 阖境 合境 海洋环境 关境 故境 沟境 复境 佛境 封境 分境 梵境 犯境 凡境 厄境 对境 典型环境 地理环境 地境 道境 当境 蹙境 次生环境 词境 创造环境 川境 冲境 斥境 城市环境 尘境 常境 避境 背境 保境 傍境 败境 八境 埃境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上海市有几个区?
中心城区包括:卢湾区,黄浦区(原黄浦区加原南市区),静安区,徐汇区,虹口区,长宁路,普陀区,闸北区,杨浦区;及浦东新区的原南市区,黄浦区及杨浦区的浦东部分(大致为黄浦江至成山路/杨高路及高桥一带),剩余的浦东新区即原川沙县. 郊区: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原上海县,1989年与闵行区合并),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奉贤区,金山区 郊县:崇明县(崇明岛,横沙岛及长兴岛,横沙岛及长兴岛原宝山区,于2005年划归崇明县) 上海区名的来由: 黄浦:“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南宋名“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流经十一区,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45年建区时,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 卢湾:“卢湾”的地名得名于“卢家湾”:旧时肇家浜自西向东,折向北流,转弯处浜畔有罗姓居住,故名“罗家湾”(约今鲁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国中路一带),后谐称“卢家湾”。1945年建区时,以境内地名“卢家湾”命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 静安: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华山路、愚园路间),香火甚旺,为江南名刹。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 长宁:“长宁”的地名得名于“长宁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泾间越界筑路,以英国驻沪总领事之名命名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县名改称“长宁路”。1945年置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长宁区”。 徐汇: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于此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嘉浜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 普陀:“普陀”的地名得名于“普陀路”:20世纪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陕西北路间筑路,以浙江省佛教胜地“普陀山”之名命名为“普陀路”(1949年后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路名命名为“普陀区”。 虹口:“虹口”的地名得名于“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区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泾浦,东纳沙泾港,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虹口区”。 闸北:闸北一词,源于苏州河(吴淞江)上的两座水闸。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闸路桥附近)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1927年置区时,称“闸北区”。 杨浦:“杨树浦港”原名“杨树浦”,在今杨浦区西南部,北接走马塘,南入黄浦江。1945年建区时,取境内港名命名为“杨树浦区”。1949年改称“杨浦区”。 杨浦”的地名得名于“杨树浦港” 浦东:浦东新区地处上海市东大门、黄浦江以东,“浦东”之名即由此而来。浦东新区最早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时设有昆山县,隶于信义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垦的海疆,唐天宝十年(751)华亭县;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归于上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后分隶南汇和上海两县;嘉庆十五年(1810)开始由上海、南汇两县划出,设川沙抚民厅。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1993年1月浦东新区成立。1993年3月,杨浦区歇浦路街道、南市区浦东地区的周家渡、塘桥、南码头、上钢新村4个街道及杨思镇、原上海县的三林乡及黄浦区的浦东部分正式划归浦东新区。 宝山:宝山,因山得名,明永乐十年(1412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山名为宝山。 闵行:“闵行”的地名得名于“闵行镇”:闵行镇原名敏行市,在今闵行区南部,明弘治时形成集市(一说嘉靖时有山东人闵其来沪游学,卒后葬此,故名)。1930年置镇,1960年置区时,取境内镇名命名为“闵行区”。“闵行”地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约500年。该志卷二《山川志·镇市》中称:“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区 位于市区东南部,东、南濒黄浦江。辖境主要为原上海县老城区,鸦片战争以后,县城的城河浜(相当今人民路)以北先后被占为租界。原上海县城区和小东门、十六铺一带的老市,因与北面租界商业区“北市“相对,所以称为南市。 嘉定区 位于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县,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号得名,1992年撤县设区。境域东邻宝山区,东南接普陀区,南滨吴淞江与闵行区、青浦县相望,西、北两面与江苏省接壤。 奉贤区 位于上海市南部,南濒杭州湾。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华亭县东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县。因河流奉贤泾得名,一说相传孔子高徒吴国人言偃(子游)曾来此,故取奉先贤之意为名。县驻地初设在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堡(今奉城),民国元年(1912年)复迁南桥。民国废松江府直江苏省,日伪时期隶上海特别市,曾改为区。1949年5月后,隶苏南行署松江区,1952年江苏省松江区,1958年撤销松江区苏州区,同年划归上海市。民国22年将金汇桥和萧塘以北东西长约10余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的南汇县插花地带划入,民国31年原松江县的柘林镇划入。1950年阮巷乡划归松江县,松江县 缺地区划入。 松江区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宝十载(751年)设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设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县陆续析置上海、青浦、娄县、金山、奉贤、南汇6县及川沙抚民厅。民国元年(1912年)废松江府存县,同年娄县并入华亭县,民国3年因与甘肃省华亭县同名,改名松江县。民国期间,曾在此设江苏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区,苏南行署,1950年划入奉贤县阮巷乡,划出 缺归奉贤县。1954年划入青浦县杜寅、佘山、辰山、陈坊4乡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联等乡的6个村,划出天心乡及新石乡的3个村归青浦县。1958年撤销松江区,县苏州区,同年划归上海市。1966年划入金山县泖港公社,划出枫泾、亭林2镇及枫围、亭新、朱行、漕泾、山阳5个公社和张泽公社部分归金山县。 金山区 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杭州湾北岸,西邻浙江省。是上海市成陆最早的地区之一,县境东南部漕泾镇沙积村的“高宅基”,即6400年前上海地区第一条沙冈的仅剩遗址。秦代设置的海盐县,南北朝时先后设置的前京、胥浦两县,县驻地都位于境内。明置金山卫,清初娄县,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雍正四年正式建县,因金山得名。县驻地初设在朱泾,雍正九年移治金山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复迁朱泾,松江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直隶江苏省,1949年5月后隶苏南行署松江区,同年,横潦泾以北、竖潦泾以西的潦北乡划归松江县,松江县潘泾以西的后冈乡、湾楼乡、亭林镇、张泽乡的部分地域归入金山县。1958年划归上海市。1966年松江县的亭林、枫泾2镇和朱行、山阳、漕泾、亭新、枫围5个公社划入,泖港公社划归松江县。 青浦区 位于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华亭县的修竹、华亭2乡和上海县的新江、北亭、海隅3乡建青浦县,驻地青龙镇(今旧青浦),因附近青龙江、浦家江得名,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销青浦县,万历元年(1573年)复置,移驻地唐行镇(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县东北境的新江、北亭2乡置福泉县,乾隆八年(1743年)撤销福泉县,辖地复入青浦县。宣统二年(1910年)原元和(今苏州市)、吴江2县的插花地章练塘,归并青浦县。民国元年(1912年)直江苏省。1949年隶苏南行政公署松江区,同年黄渡乡划归嘉定县,昆山县井亭镇、嘉定县西胜乡划入县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陈坊等乡划归松江县,划入松江县天心乡。1956年,昆山县叶荡乡划入青浦县,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乡划归昆山县,次年仍回县境。1958年改隶苏州区,同年划归上海市。 崇明县 位于上海市北部长江口崇明岛上。五代杨吴于顾俊沙设崇明镇、崇明之称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赐盐场于姚刘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隶扬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崇明县,隶苏州府,后隶苏州府太仓州,民国期间隶江苏省,1958年11月改上海市。现县境东有佘山岛,南邻江苏省和宝山区、浦东新区,西、北与江苏省海门、启东接界。 南汇区 大约2千多年前,由“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故称“南汇嘴”,曾称“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为御倭寇,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设守御所。南汇成陆于唐代前后,1726年建县,建县时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南汇”。 1949年5月16日,南汇解放后归苏南松江公署管辖,1958年11月,国务院决定将其改为上海市辖。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曾先后三次进入年财政收入超亿元(双亿元)的全国十大富县行列。2001年8月,正式撤县建区。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3. 庄子学说究竟有何意义,是消极还是积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庄子出身低贱,生活贫穷、环境困顿,但他却倡导鄙弃荣华富贵、看淡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实际上庄子学说在精神上的独立、自由精神,是具有非常崇高的积极意义和完美的价值的。
人的一生,怎样才能快乐幸福?庄子的学说告诉我们,不在荣华,不依富贵。取于独立,矗在自由。
若没有独立和自由,则威武但惧贵,虽富足而畏荣华。则终不能畅所言,穷所思、极所欲。
鸟不能临风,鱼不可及越浪,虎不能飞跃,龙不可潜行。
圣贤不可梦蝶,农翁不见丰收。
故学者最高境界就是独立和自由。
这就是庄子的无为,这就是圣贤的幸福。这就是庄子学说的价值。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人人称领写一个成语
关于人人的成语(描写人人的成语)[亘古未有]亘古:人人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大同境域]大同:所有地方都这样。古代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指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击壤而歌]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皆大欢喜]人人都高兴满意。[有口皆碑]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有目共见]谓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天知地知]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5. 描写人的理想的成语
关于理想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摧志屈道】: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大同境域】: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也指共产主义社会。
【道合志同】: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得其所哉】: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
【怀刺不适】:刺:名贴,名片;怀刺:怀藏名片。怀中准备好名片想去求见贤人,但却无处可投。指很想结识名人,但却找不到拜谒的理想对象。
【怀刺漫灭】:刺:名贴,名片;怀刺:怀藏名片。怀中准备好名片想去求见贤人,但却无处可投。指很想结识名人,但却找不到拜谒的理想对象。
【捷径窘步】:捷径:近道;窘步:因行走太急而感到困难。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简便的速成办法,其结果并不理想。
【路长日暮】: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比喻理想难以实现。
【冥冥之志】:冥冥:默精诚。默精诚的意志。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男才女貌】:男人有才能,女人相貌美,是理想的一对。
【匹夫怀璧】: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青山处处埋忠骨】:各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自己的身躯。形容为着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三杯通大道】:三杯:指饮了三杯酒;大道:宽广的道路。三杯酒下肚,可达理想境界。形容旧时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靠饮酒来安慰自己,自我陶醉。
【生死不易】: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同“生死不渝”。
【生死不渝】: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形容对理想、情谊等的忠贞不移。
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关于理想的成语
求志达道 至死不渝 天下为公 雄心勃勃 壮志凌云雄心壮志 有志之士 志在四方 抱负不凡 长风破浪 登高望远 步月登云 鸿鹄之志 大展宏图 非池中物 高飞远翔 豪情壮志 宏图大志 弘毅宽厚 鸿业远图 凌霄之志 凌云之志 千里之志 任重至远 四方之志 桑弧蓬矢 胸怀大志 志在千里 志美行厉 人各有志人穷志短 志同道合 有志竟成 壮志未酬 矢志不移生死不渝 矢志不渝 心想事成 梦想成真 梦寐以求励精图治 闻鸡起舞 鹏程万里 云中之鹤 老当益壮 壮心不已 励精图治 自强不息 老当益壮 非池中物 自强不息 老骥伏枥摘自www.gyjslw.com
7. 带有“大同”的成语有哪些?
带有“大同”的成语只有大同小异。
大同小异 [ dà tóng xiǎo yì ]
基本释义: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出处: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惠生在乌场国二年;西胡风俗;大同小异;不能具录。”
白话译文:惠生在乌场国二年,西胡的民间习俗,大同小异,不能具体的都记录下来。
例句:现在许多武打影片,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扩展资料:
大同小异的同义词:
1、求同存异 [ qiú tóng cún yì ]
基本释义: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出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2、天差地别 [ tiān chà dì bié ]
基本释义:形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距很大,就像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一样。
3、云泥之别 [ yún ní zhī bié ]
基本释义: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比喻高低差别悬殊。
出处: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白话译文:高低差别悬殊,已经是陌路。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太原到大同火车,Z7806几点到大同
z7806次列车太原17.58发,历时2小时48分钟,当晚20.46到大同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关于人有理想的成语
【摧志屈道】: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大同境域】: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也指共产主义社会。【道合志同】: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得其所哉】: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称心快意的情绪。【怀刺不适】:刺:名贴,名片;怀刺:怀藏名片。怀中准备好名片想去求见贤人,但却无处可投。指很想结识名人,但却找不到拜谒的理想对象。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求大字开头的成语。越多越好。例:大慈大悲。
大白于天下 大败而逃 大败亏轮 大败亏输大败涂地 大包大揽 大本大宗 大笔如椽大笔一挥 大辩不言 大辩若讷 大步流星大才榱盘 大才榱槃 大才盘盘 大才槃槃大才小用 大材小用 大吵大闹 大车无輗大车以载 大彻大悟 大澈大悟 大称小斗大秤小斗 大吃大喝 大吃一惊 大出风头大处落墨 大处着墨 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吹大打 大吹大擂 大吹法螺 大醇小疵大慈大悲 大错特错 大打出手 大大法法大大方方 大大咧咧 大大落落 大大小小大胆包身 大胆海口 大刀阔斧 大盗窃国大纛高牙 大得人心 大德必寿 大德不酬大敌当前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大动肝火大动干戈 大动公惯 大斗小秤 大度包容大度豁达 大度兼容 大度汪洋 大恩大德大而化之 大而无当 大发慈悲 大发横财大发雷霆 大发谬论 大发议论 大法小廉大方无隅 大方之家 大放悲声 大放光明大放厥词 大放厥辞 大费周折 大风大浪大风有隧 大风之歌 大福不再 大富大贵大腹便便 大干快上 大干物议 大工告成大公无私 大公至正 大功毕成 大功告成大锅饭 大海捞针 大海一针 大含细入大寒索裘 大喊大吼 大喊大叫 大汗涔涔大汗淋漓 大旱望云 大旱望云霓 大旱云霓大行大市 大好河山 大好山河 大喝一声大红大绿 大红大紫 大哄大嗡 大吼大叫大呼小喝 大呼小叫 大瓠之用 大化有四大获全胜 大祸临门 大祸临头 大惑不解大吉大利 大计小用 大家风范 大家闺秀大家小户 大奸极恶 大奸似忠 大简车徒大渐弥留 大江东去 大江南北 大匠不斫大匠运斤 大街小巷 大节不夺 大节不可夺大桀小桀 大经大法 大惊失色 大惊小怪大坰之惭 大酒大肉 大举进攻 大开大合大开方便之门 大开眼界 大块朵颐 大块文章大快人心 大可不必 大可师法 大来小往大浪淘沙 大捞一把 大利不利 大辂椎轮大路椎轮 大露头角 大锣大鼓 大马金刀大门不出,二门不进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梦初醒 大梦方醒大名鼎鼎 大名难居 大明法度 大鸣大放大命将泛 大谬不然 大缪不然 大模大样大莫与京 大谋不谋 大男大女 大男小女大难不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大难临头 大逆不道大逆无道 大睨高谈 大烹五鼎 大破大立大酺三日 大起大落 大气磅礴 大器晚成大千世界 大巧若拙 大衾长枕 大请大受大独揽 大旁落 大在握 大人不记小人过大人不见小人怪 大人不曲 大人虎变 大人君子大人无己 大人先生 大仁大义 大仁大勇大杀风景 大厦栋梁 大厦将颠 大厦将倾大煞风景 大煞风趣 大山广川 大山小山大声疾呼 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 大时不齐大势所趋 大势已去 大事不糊涂 大事化小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大事铺张 大事去矣 大事完毕大事已然 大是大非 大手笔 大手大脚大受小知 大书特书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树将军大水冲了龙王庙 大水淹了龙王庙 大肆攻击 大肆挥霍大肆厥辞 大肆咆哮 大肆铺张 大肆宣传大慝巨奸 大题小作 大题小做 大天白日大廷广众 大庭广众 大同境域 大同小异大头小尾 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大行不顾细谨 大行受大名大喜过望 大贤虎变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大限临头 大相径庭 大相迳庭 大卸八块大信不约 大兴土木 大雪纷飞 大喜若狂大雅扶轮 大雅宏达 大雅君子 大雅之堂大言不惭 大言欺人 大言相骇 大衍之数大眼瞪小眼 大眼望小眼 大吆小喝 大摇大摆大夜弥天 大以成大,小以成小 大义凛然 大义灭亲大音希声 大音稀声 大饮长歠 大隐朝市大勇若怯 大有裨益 大有见地 大有径庭大有迳庭 大有可观 大有可为 大有起色大有人在 大有文章 大有希望 大有作为大鱼吃小鱼 大鱼大肉 大愚不灵 大雨滂沱大雨倾盆 大雨如注 大禹治水 大院深宅大泽礨空 大展宏图 大展经纶 大张其词大张旗鼓 大张声势 大张挞伐 大杖则走大者为栋梁 大政方针 大直若诎 大直若屈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智大勇 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大中至正 大做文章 大璞不完-摘自www.gyjslw.com
11. 大同的历史意义
大同市曾为三代京都,两朝重镇,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丰富的煤炭宝藏,名载典籍,驰名中外。从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大破林胡、偻烦后在此置郡,到新中国建立前的2250年中,大同境域一直是北方各民族统治者相互吞并厮杀的战场,也是各族人民相互融合的地方。 大同是中国北方军事重镇。其地“西界黄河,北控大漠,东连倒马、紫荆之关,南拒雁门、宁武之险”,“山环采掠,水抱桑干,长城界其北,雁塞峙其南,西眺朔漠,东瞻白登”。内外长城把整个大同紧紧包围起来。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关塞。历史上的参合径、勾注径、飞狐道直通内蒙古、晋南、华北各地。在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屏障,自古为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是兵家必争之地。女真亡辽,蒙古灭金,皆先下大同。历代有许多名将在这里守疆戌边,29位皇帝来这里征讨巡边。北魏在此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宁。辽金西京陪都有重兵镇宁,“非亲王不得主之”,边官多在此居住。明代作为九边重镇之首,设13卫所,标力13万,战马5万 ,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北方锁钥。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