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食()”的成语「衣单食薄」

2024年10月14日成语大全77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衣单食薄”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什么衣什么食成语、薄的组词和成语、衣单食薄什么意思、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等

目录索引:
1:成语“衣单食薄”的词条资料
2:什么衣什么食成语
3:薄的组词和成语
4:衣单食薄什么意思
5: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

成语“衣单食薄”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衣單食薄
成语读音:yī dān shí bó
成语简拼:YDSB
成语注音:一 ㄉㄢ ㄕˊ ㄅㄛ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缺衣少食、衣单食缺
反义词:丰衣足食
成语出处: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成语用法:衣单食薄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成语造句:张平《抉择》:“几乎已经害得中纺几万工人衣单食薄、饥寒交迫。”

成语“衣单食薄”的扩展资料

1. 什么衣什么食成语
节衣缩食 [jié yī suō shí] 
基本释义 
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出 处
宋·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锦衣玉食 [jǐn yī yù shí]  
基本释义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褒义
出 处
《魏书·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锦衣玉食
丰衣足食   fēng yī zú shí
基本释义: 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头官人,丰衣足食,所住无不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薄的组词和成语
『包含有“薄”字的成语』“薄”字开头的成语:(共7则) [b] 薄唇轻言 薄寒中人 薄技在身 薄命佳人 薄暮冥冥 薄情无义 薄物细故 第二个字是“薄”的成语:(共23则) [c] 才薄智浅 材薄质衰 [d]德薄才疏 德薄才鲜 对薄公堂 德薄能鲜 得薄能鲜 [g] 功薄蝉翼 [j] 激薄停浇 [k] 刻薄寡思 [l] 履薄临深 [m] 命薄缘悭 [p] 喷薄欲出 [q] 轻薄无礼 轻薄无行 轻薄无知 [r] 肉薄骨并 日薄桑榆 日薄西山 日薄虞渊 [w] 帏薄不修 帷薄不修 [y] 义薄云天 第三个字是“薄”的成语:(共32则) [d] 雕虫薄技 短见薄识 [f] 浮名薄利 菲食薄衣 [g] 寡情薄意 高义薄云 高义薄云天 广种薄收 [h] 厚此薄彼 厚古薄今 厚积薄发 厚今薄古 厚往薄来 红颜薄命 [j] 浇风薄俗 佳人薄命 尖嘴薄舌 [m] 慕古薄今 绵里薄材 绵力薄材 [p] 片长薄技 贫嘴薄舌 [q] 轻赋薄敛 轻口薄舌 轻傜薄赋 轻徭薄赋 轻繇薄赋 轻徭薄税 轻嘴薄舌 [r] 如履薄冰 [x] 悉索薄赋 小眼薄皮 “薄”字结尾的成语:(共22则) [b] 变贪厉薄 [c] 才轻德薄 材轻德薄 才疏德薄 [d] 德浅行薄 道微德薄 刁钻刻薄 [g] 根孤伎薄 官情纸薄 躬自菲薄 [j] 尖酸刻薄 [k] 口轻舌薄 [l] 临深履薄 [m] 门单户薄 门衰祚薄 [s] 身单力薄 势孤力薄 色厉胆薄 身微力薄 [w] 妄自菲薄 [x] 西山日薄 [y] 衣单食薄 “薄”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1则) [j]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衣单食薄什么意思
  衣单食薄释义: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拼音] [yī dān shí bó]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卖炭翁》唐.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
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
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
卖炭翁:这首选自《白氏长庆集》。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管其事。
伐:砍伐。
薪:柴。
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苍白。
得:得到。
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赏析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8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