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敌()”的成语「同仇敌慨」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同仇敌慨”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扑后继的意思、成语填空——同()敌()、同仇敌忾是有关什么的成语、同仇敌忾意思是什么?、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同仇敌慨”的词条资料
2: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扑后继的意思
3:成语填空——同()敌()
4:同仇敌忾是有关什么的成语
5:同仇敌忾意思是什么?
成语“同仇敌慨”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tóng chóu dí kǎi
成语简拼:TCDK
成语注音:ㄊㄨㄥˊ ㄔㄡˊ ㄉ一ˊ ㄎㄞ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同仇敌忾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同仇敌忾”。
成语用法:同仇敌慨作谓语、定语;指共同作战。
英文翻译:be bound by a common hatred for the enemy
俄文翻译:быть спáянными воедино ненавистью к общему врагу
成语“同仇敌慨”的扩展资料
1. 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扑后继的意思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扑后继的意思分别如下:
1、同仇敌忾
释义: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忾:愤怒。
出处: 先秦佚名《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译文: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2、临危不惧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临:遇到;危:危险;惧:怕。
出处:春秋邓析《邓析子·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危不惧也。“
译文:生死是天命,贫富靠时运。埋怨生死的人,不懂天命;埋怨贫富的人,不懂时运。因此大难当头毫不畏惧。
3、勇往直前
释义: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译文:不管别人的是是非非,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勇敢地向前进,说出不敢说的道理。
4、前仆后继
释义: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译文:瘸腿的马不慎倒下,后面的也跟着倒下了。
扩展资料
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扑后继的近义词分别是:同仇敌慨、无所畏惧、奋勇向前、一往无前
1、同仇敌慨
读音:tóng chóu dí kǎi
释义: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打击敌人。
2、无所畏惧
读音: wú suǒ wèi jù
释义: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畏惧:害怕。
出处:北齐魏收《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译文:这是绍的夸饰言辞;云巴人顽强勇敢;见了敌人什么也不怕,并非瞎编。
例句: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3、奋勇向前
读音:fèn yǒng xiàng qián
释义:表示为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的意思。
4、一往无前
读音:yī wǎng wú qián
释义:指不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放在眼里,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奋勇前进。
出处:现代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例句:不管前途艰难,路途遥远,我都将一往直前,驶向你心灵的港湾,向你诉说那风浪中的无尽思念。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成语填空——同()敌()
【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同“同仇敌忾”。【同仇敌慨】同仇:一致对付仇敌。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打击敌人【同心敌忾】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同舟敌国】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同仇敌忾是有关什么的成语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回人。【出自】:《诗经答·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近义词】:同仇敌慨【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简单说,就是对敌人都非常气愤的意思。顶我啦~~~~~~~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同仇敌忾意思是什么?
【注音】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恨。指抱着共同的愤恨,一致对付敌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多用作褒义。
【结构】动宾结构
【近义词】同心同德、戮力同心、齐心协力、众人一条心
【反义词】自相残杀
【辨析】“同仇敌忾”常误写为“同仇敌慨”,应注意。
【典故】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 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愤恨的人为敌人,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其他】
亦作“ 同仇敌慨 ”。
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孔颖达 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我有军备,我自整之。乃同仇敌忾之军国民,非残屠同胞之刽子手也。”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同仇敌忾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人民﹞为了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正在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抗击 日本 侵略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