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蓬()”「桑弧蓬矢」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桑弧蓬矢”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请教老师,一句古诗的含义,谢谢指教!、以桑开头的成语、李贽敢于向皇家思想挑战,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思想、形容弓箭手的诗句、“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翻译、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桑弧蓬矢”的词条资料
2:请教老师,一句古诗的含义,谢谢指教!
3:以桑开头的成语
4:李贽敢于向皇家思想挑战,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5:形容弓箭手的诗句
6:“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翻译
成语“桑弧蓬矢”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SHPS
成语注音:ㄙㄤ ㄏㄨˊ ㄆㄥˊ ㄕ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桑弧蒿矢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成语用法:桑弧蓬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
成语“桑弧蓬矢”的扩展资料
1. 请教老师,一句古诗的含义,谢谢指教!清朝著名诗人、戏曲家蒋士铨,因科举落第,情绪低沉,他母亲是个明理贤德的妇女,能诗擅文,即以“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的诗句劝慰、鼓励儿子(按古时风俗,生下儿子,就用桑树枝弯成的弓,向东南西北四方射出四支用蓬草编成的箭,取其“男儿志在四方”之意)。诗句的大意是:“我当年生了你,决不是为了求得功名才叫你去读书的。”摘自www.gyjslw.com
2. 以桑开头的成语
【桑弧蒿矢】指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同“桑弧蓬矢”。
【桑户棬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桑户桊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桑户蓬枢】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
【桑弧蓬矢】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桑弧之志】旧时指男儿在四方干一番事业的志向。
【桑间濮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①古指淫靡的音乐。。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同“桑间濮上①”。
【桑间之咏】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同“桑间濮上①”。
【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同“桑间濮上②”。
【桑落瓦解】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桑枢韦带】桑枢,桑木的门轴。韦带,无饰的皮革腰带。后以之形容贫家寒士。
【桑枢瓮牖】以桑木为门轴,以破瓮为窗口。形容贫寒之家。
【桑枢瓮牖】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桑田碧海】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同“桑田沧海”。
【桑田沧海】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桑土绸缪】比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桑土之防】比喻防患于未然。同“桑土绸缪”。
【桑土之谋】比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同“桑土绸缪”。
【桑荫不徙】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桑榆末景】夕阳的馀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同“桑榆暮景”。
【桑榆暮景】夕阳的馀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桑榆暮影】桑榆;夕阳馀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桑榆晚景】夕阳的馀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桑荫未移】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同“桑荫不徙”。
【桑榆之景】指晚年时光。
【桑榆之年】形容人已到暮年。
【桑中生李】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
【桑梓之地】桑、梓:古时经常栽种在家宅旁边的树木,代称故乡。比喻故乡。
【桑梓之念】指对故乡的思念。
【桑中之喜】指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
【桑中之约】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摘自www.gyjslw.com
3. 李贽敢于向皇家思想挑战,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李贽哲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唯物主义到主观唯心主义转化的过程。 李贽主张宇宙的万物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否定程朱理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李贽还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焚书·答邓石阳》),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论,这是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李贽信奉佛教和王阳明的心学,所以,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真心”、“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自然界是“我妙明真心的一点物相”(《焚书·解经文》),没有“理”,没有物,世上一切物质和精神皆是只存在于“真心”之中。什么是“真心”呢?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我”的心。它们是主宰一切,产生诸相的本源,可称作“清净本源”,万事万物、山河大地就在一念之中,只是真心的显现物,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如同水泡和大海中的海水的关系。这种观点,与陆王学派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禅宗的“万法尽在自心”是一脉相承的。李贽用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反对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理论武器,势必削弱自身的战斗力。 李贽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之上的先验论,主张渊源于佛性的“生知”说。《焚书·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人皆可以为圣”(《焚书·答耿司寇》)。李贽以“生知”说反对神化孔子,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来否定认识正确与否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以“人人生知”反对“圣人生知”说,其认识论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 李贽的哲学思想中有不少朴素辩证法的思想。《续焚书·与陶石篑》中说:’善与恶对,犹阴与阳对,刚与柔对,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他承认事物皆有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转化。受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影响,《焚书》中表现的政治思想为“世无定时,我无定术”(《晁错》),“不蹈故,不践往迹”(《与耿司寇告别》)等发展变化的思想。 李贽在反对政治腐败和宋明理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①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他蔑视传统威,敢于批判威。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地随人俯仰。“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焚书·续焚书·答周二鲁》)。他认为要获得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其变种宋明理学的垄断地位,冲破封建经典所设置的各种思想禁区。李贽把斗争的矛头首先指向孔丘,认为孔丘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话并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不能以他的是非为是非,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为了打破孔丘提出的是非标准,李贽编写了《藏书》和《续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 ② 提倡人类平等。李贽认为,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他说:“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 ③ 反对封建礼教。李贽还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进行抨击,认为儒家经典的六经,如《论语》、《孟子》并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作万年不变的真理。他反对歧视妇女,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他指出:“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焚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他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 ④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李贽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焚书·续焚书· 夏焦弱侯》),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同前)。他不同意道学家宣传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董仲舒“正其义”、“明其道”的宣传,也是以功利为目的的。从功利的观点出发,李贽主张富国强兵。他批评理学家“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闻,反以说及理财为浊”的行为。他指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四书评·大学》)。针对儒家把文武分途,儒者不懂武事的现象,他强调武事重要,认为“知兵之将, 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李氏丛书·孙子参同》)。他提倡耕战,认为“务农讲武,不可偏废”(《李卓吾批点皇明通记》),说“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焚书·续焚书·兵食论》)。针对正统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⑤ “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针对明王朝的腐败政治,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常常发生动乱,是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干涉的结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 则是“因乎人者也”,顺乎自然,顺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形容弓箭手的诗句
1、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表现了箭法高超~~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2、曹植《白马篇》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与’马蹄’都是箭靶的名称】
译文:
左右开弓射中目标.,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咏弓
唐-章孝标
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
握内从夸弯似月,眼前还怕撇来风。
只知击起穿雕镞,不解容和射鹄功。
得病自从杯里后,至今形状怕相逢。
咏弓
唐-李世民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戴光弓(韦评事见赠也)
唐-元稹
潞府筋角劲,戴光因合成。因君怀胆气,赠我定交情。
不拟闲穿叶,那能枉始生。唯调一只箭,飞入破聊城。
弓
唐-李峤
桃文称辟恶,桑质表初生。宛转雕鞬际,依稀半月明。
遥弯落雁影,虚引怯猿声。徒切乌号思,攀龙遂不成。
白马篇
三国-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沁园春-赠较弓会诸友
宋-刘省齐
男子才生,桑弧蓬矢,志期古同。况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张洞晓,经艺该通。笔扫云烟,腹储兵甲,志气天边万丈虹。行藏事,笑不侯李广,射石夸雄。
仰天一问穷通。叹风虎去龙时未逢。羡傅岩筑,终符求象,渭滨渔钓,果兆非熊。白额未除,长鲸未脍,臂健何嫌二石弓。天山定,任扶桑高挂,凌阁图功。
观田魏二廷尉射歌
明-徐祯卿
魏子手挽高丽弓,气满两石开青虹。
田郎亦自号猛手,谈笑弯弓自裹肘。
秋风系马古原下,合耦翩翩习步射。
眼中何有百步的,强干惯使千年柘。
共惊二子手法利,突如流星中如树。
侧身仰视秋云开,飞鸟顾之不敢度。
壮哉二子气如虹,左挥右霍谁争雄。
燕山秋高太白动,寒日猎猎吹胡风。
前时出军大同垒,红缨白马多乳子。
柔丝斗弩不解持,吹竽之滥诚可嗤。
彼乳子者何足道,可惜王师直为老。
吁嗟!田魏二子真雄才,高坛大纛何有哉!
黄家洞
唐-李贺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翻译
一般都用来贺寿的,是寿词的说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