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粱谋”「稻粱谋」

2024年10月17日成语大全82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稻粱谋”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请问‘事若求全何所乐’出自杜甫的哪首诗啊?、未敢同胡越,非因谋稻粱是什么意思?、为官多是稻粮谋、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是什么意思?、身困五斗稻粮谋是什么意思、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中的粱指的是、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稻粱谋”的词条资料
2:请问‘事若求全何所乐’出自杜甫的哪首诗啊?
3:未敢同胡越,非因谋稻粱是什么意思?
4:为官多是稻粮谋
5: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是什么意思?
6:身困五斗稻粮谋是什么意思
7: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中的粱指的是

成语“稻粱谋”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稻粱謀
成语读音:dào liáng móu
成语简拼:DLM
成语注音:ㄉㄠˋ ㄌ一ㄤˊ ㄇㄡ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摘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谋:谋求。禽鸟寻找食物。比喻人谋求衣食
成语用法:稻粱谋作宾语;指谋生。
成语造句:清·龚自珍《咏史》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成语“稻粱谋”的扩展资料

1. 请问‘事若求全何所乐’出自杜甫的哪首诗啊?
“事若求全何所乐”,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为性情孤傲、寄居贾府的林黛玉所说。是句民间俗语,古人常说的话。还有一副对联“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不是杜甫的诗。
原文: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译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要你不以功利为目的,这些事物都会呈现让你赏心悦目的姿态;而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就有了品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相反则终日浮躁而无法清静。
扩展资料
林黛玉家境
林家是书香门第,却并非富贵之家,势和富贵不足以与四大家族相提并论,故未名列的本省的“护官符”之中。
据《红楼梦》原文所言,林如海去世后,林家已经无房无地,且人口衰丧,实没了人口。林黛玉送完父亲的灵后,带回贾府的就只有书籍和纸笔,其余一无所有,林黛玉一草一纸,所有花费都是用贾府的钱。根据凤姐私底下说的话可知,林黛玉将来的嫁妆也要贾府出钱。
林黛玉清楚的知道自己一无所有,用的都是贾府的,这也是林黛玉在贾府中自卑敏感,生恐别人耻笑嫌弃自己的原因。
《红楼梦》第三回: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谅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红楼梦
百度百科-林黛玉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未敢同胡越,非因谋稻粱是什么意思?
稻粱谋  本意:  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  引申意义:  意味着小我、粗糙、单一、个体化、边缘化等特点。稻粱,衣食住行生存必需品。都是比较低级的生存需要,如果整天都是想些这样的东西,说明这个人目光短浅,没什么大智谋。出处:  唐代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宋代王安石《送惠思上人》诗:“因知网罗外,犹有稻粱谋。”  清代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3. 为官多是稻粮谋
前途无量,镣铐啷当。忙死纪检法的生意。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
出自清代龚自珍《咏史》,原文为: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译文:
在那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无限的恩宠和肆意报怨齐集于名流士林。贵、幕僚把持着全部大,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
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难道都已封官拜爵、归顺大汉朝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道光五年(1825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昆山时所作。作者目睹东南富庶地区,坏人当道,政治黑暗,而不少知识分子在清廷高压政策的钳制和恐怖下,又养成了苟安自保的风习,热衷于勾心斗角,争名逐利。作者在诗中对此表达了他的愤慨和讽刺。
思想主题:
诗中借古讽今,深刻揭露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鞭挞了文士阶层胆小怕事、埋头著书、只求一饱的庸俗状况,并借田横抗汉之事暗示士大夫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对统治者抱过高的幻想。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其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史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身困五斗稻粮谋是什么意思
“五斗米”是一个典故,形容俸禄收入微薄,只够养家活口。“稻粱谋”也是是个典故,比喻人谋求衣食和基本生活必须。“身困五斗稻粮谋”的意思,就是:本有做一番大事业的志向,却为生活所迫,只好屈就于当差赚取生活所需的境地。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中的粱指的是
粱:即为高粱,这里泛指粮食。
出处: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原文节选: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译文:
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虞舜的寝陵苍梧之地正生起一片愁云。
痛惜啊!当年穆王与王母在昆仑瑶池饮酒作乐,竟然喝到夜幕降临到昆仑山头。
黄鹄不停地一个个远走高飞,哀哀鸣叫不止,不知前去投向何方。
你们看那些追阳逐暖的群雁,各自有着谋取稻梁的术算。
扩展资料
此诗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揭露了李唐王朝君昏臣佞、风雨飘摇的政治危机,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景写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写的。慈恩寺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所建。寺在当时长安东南区晋昌坊。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三藏法师玄奘在寺中建塔,即慈恩寺塔,又名大雁塔。
塔共有六层。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当时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均登大雁塔,每人赋诗一首,今薛据诗已失传。杜甫的这首诗是同题诸诗中的压卷之作。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8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