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人视”「人己一视」

2024年10月22日成语大全100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人己一视”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带有己和人的成语、人己一视造句、视为己出什么意思、一个成语中有人字也有己字的是什么成语?、“我视之若珍宝,尔视只如草芥,弃之如敝履。”是什么意思?、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是什么意思、坚下视之,气已绝矣的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人己一视”的词条资料
2:带有己和人的成语
3:人己一视造句
4:视为己出什么意思
5:一个成语中有人字也有己字的是什么成语?
6:“我视之若珍宝,尔视只如草芥,弃之如敝履。”是什么意思?
7: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是什么意思
8:坚下视之,气已绝矣的意思

成语“人己一视”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人己一視
成语读音:rén jǐ yī shì
成语简拼:RJYS
成语注音:ㄖㄣˊ ㄐ一ˇ 一 ㄕ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一视同仁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成语用法:人己一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文翻译:extend the same treatment to all

成语“人己一视”的扩展资料

1. 带有己和人的成语
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以己度人、
审己度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毫不利己,门利人、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求人不如求己、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损人利己、
损人害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修己安人、
瘠人肥己、
以己律人、
虚己受人、
瘠己肥人、
推己及人、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损人不利己、
枉己正人
察己知人、
至人无己、
屈己待人、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人一己百、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贵人贱己、
大人无己、
损人安己、
人己一视、
洁己爱人、
有己无人、
尊己卑人、
损己利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人己一视造句
人己一视造句:
1、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人己一视,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2、对众人人己一视,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3、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人己一视,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4、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人己一视,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5、公平与道义几乎是同一性质的概念,它主张尊重各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大学生励志,按照普遍化的道德原则人己一视地对待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事实,特别是在利益机会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力求兼顾和融通,不偏不党,正直无私。
扩展资料:
【人己一视】
释义: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出自: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近义词:一视同仁。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视为己出什么意思
解释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 是指的长辈对晚辈,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爱护犹如是自己亲生的子女。注释:①视:看待 ②出:出生、生育,动词活用做名词,代指出生的孩子。近义词 :爱如己出例句:1. 尤其是我的寄宿家庭的家人,对我视如己出的态度真的令我非常感动。来自www.gyjslw.com
4. 一个成语中有人字也有己字的是什么成语?
人己一视    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比喻待人没有私心。    
人一己百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贵人贱己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瘠人肥己    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损人利己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先人后己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损人肥己    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损人害己    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损人益己    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我视之若珍宝,尔视只如草芥,弃之如敝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看做非常珍贵的东西,你却看着像草木一样无所谓,放弃它就象扔掉旧鞋一样不在乎。
1、视若珍宝:对待这个东西如珍贵的财宝,形容十分珍爱,将其当成无价之宝。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当此圣世,咱们世受国恩,祖父锦衣玉食;况你自有生以来,自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爷太太,视如珍宝。”
2、草芥:指路边干枯的小草,枯草的一段。比喻不足珍惜的无价值的东西。
3、弃若敝屣:像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释义:舜把放弃天下,看作像扔破鞋一样。
扩展资料:
视若珍宝的近义词:敝帚自珍。
敝:破的,坏的。珍:珍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出自宋代陆游的《秋思》诗: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释义:丢失的簪子找到了还可以用,自己的妻子虽然人微但是也会珍惜。(珍:爱惜。帚代表妻子。)
示例:
1、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但写出以后,却不很爱惜羽毛,有所谓“敝帚自珍”的意思。
2、老李的自行车已经很破旧了,可他仍然敝帚自珍,经常还骑着它去上班。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6. 咀嚼一己小小的悲欢,并视之为大世界.是什么意思
人的一生无一帆风顺无平淡无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每每想起开心快乐的事都会让人留恋.从悲欢感悟人生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坚下视之,气已绝矣的意思
意思是: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出自:蒲松龄[清代]《牧竖》。
原文: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呜,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今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释义: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
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
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
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现 在有些豪强家的子弟动不动就气势汹汹,横眉竖眼地舞枪弄剑,好像要把人吃掉似的。而那些逗他们发怒的人,却关上门走了。这些子弟们声嘶力竭地叫喊,更认为再也没有敌过他的,于是便以为自己是威风凛凛的英雄了。可他们不知道这种如同禽兽的威风,不过是人们故意戏弄他们取乐罢了。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牧竖》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这篇小小说堪称精炼与生动的典范,仅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便写出了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狼这种“豪强”,最终会被智慧击败。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蒲松龄纪念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为纪念蒲松龄而设立的文化名人纪念馆,比较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建筑。
蒲松龄纪念馆现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以聊斋为主题,向外辐射,院落门庭,错落有致,既保持了历史风貌,又独具地方特色。
蒲松龄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包括资料在内达到500余件。其中,蒲松龄的四枚印章和《蒲松龄纪念馆画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景点有聊斋复原陈列、蒲松龄生平展室、蒲松龄著述展室、蒲松龄著述外文和研究成果展室、聊斋故事彩塑展、馆藏名人字画展、回顾展。
2015年4月4日我国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四)》邮票,其中第一枚就是蒲松龄。
为生活所迫,蒲松龄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三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为蒲氏一生得心血所萃。作者从青壮年时代,就从事资料得搜集和写作,正如他的挚友唐梦赉在序言中所说的:“于制艺举业之暇,凡所见闻,辄为笔记。”由于作者广泛取材,于是“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从稿本所记故事情节的时间(最晚时间是清康熙四十六年的《夏雪》《化男》篇,蒲氏时年67岁)和稿本修改情况分析(除个别篇章、条目有修改外,其余大部分是誊写工整的),当是作者晚年最后的修订稿本。所以,他的儿子蒲箬等所作的祭文都说:“暮年著《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除《考城隍》篇首行标有“聊斋志异一卷“外,其余各册各页都没有卷次,由于稿本的历次重装和古代以册作卷的习惯提法,致使该书卷数颇为混乱,如蒲立德在序中称16卷,蒲箬等“祭父文”和张元所作“墓表”均称八卷。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8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