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之”的成语「锥刀之利」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锥刀之利”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锥什么成语疯狂猜成语、锥铰刀的种类?、锥是多音字吗?、锥字的来历、求“锥刀之利”的解释、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利的有哪些、锥的四字成语有哪些锥的成语有哪些填词语()()之()锥 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锥铰刀的种类?锥字的部首偏旁锥什么成语疯狂猜成语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的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锥刀之利”的词条资料
2:锥什么成语疯狂猜成语
3:锥铰刀的种类?
4:锥是多音字吗?
5:锥字的来历
6:求“锥刀之利”的解释
7: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利的有哪些
8:锥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成语“锥刀之利”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ZDZL
成语注音:ㄓㄨㄟ ㄉㄠ ㄓ ㄌ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锥刀之末
成语出处:《后汉书 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成语用法:锥刀之利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明史 齐之鸾传》
成语“锥刀之利”的扩展资料
1. 锥什么成语疯狂猜成语谜底答案:立锥之地
【成语意思】: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锥铰刀的种类?
铰刀结构大部分由工作部分及柄部组成。工作部分主要起切削和校准功能,校准处直径有倒锥度。而柄部则用于被夹具夹持,有直柄和锥柄之分。
按不同的用途铰刀可分许多种,因此关于铰刀的标准也比较多,我们较常用的一些标准有GB/T1131手用铰刀,GB/T1132直柄机用铰刀,GB/T1139直柄莫氏圆锥铰刀等等。
铰刀按使用方式分为手用铰刀和机用铰刀;按铰孔形状分为圆柱铰刀和圆锥铰刀,(标准锥铰刀有1:50锥度销子铰刀和莫氏锥度铰刀两种类型).铰刀的容屑槽方向,有直槽和螺旋槽.常用的材质为高速钢.硬质合金镶片.
手用铰刀一般材质为合金工具钢(9SiCr),机用铰刀材料为高速钢(HSS),机用铰刀分为直柄机用铰刀和锥柄机用铰刀
铰刀精度有D4,H7,H8,H9等精度等级。
按铰孔的形状分圆柱形、圆锥形和阶梯形3种;
安装夹方法分带柄式和套装式两种;
按齿槽的形状分直槽和螺旋槽两种
一.手工铰孔一般注意事项:1.工件要夹正.2.铰削过程中,两手用力要平衡.3.铰刀退出时,不能反转,因铰刀有后角,铰刀反转会使切屑塞在铰刀刀齿后面和孔壁之间,将孔壁划伤;同时,铰刀易磨损.4.铰刀使用完毕,要清擦干净,涂上机油,装盒以免碰伤刃口.
二.机铰时注意铰削速度和走刀量(查金切削手册)
三.铰削中,必须采用合理的冷却润滑液.
手用的导锥锥度较小,前角、后角较小,刃口较锋利,一般刃带较窄,或导锥处干脆没有。来自www.gyjslw.com
3. 锥是多音字吗?
不是多音字,锥(锥) zhuī 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锥子。针锥。锥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锥刀之末(喻微小的利益。亦作“锥刀之利”)。像锥子的东西:毛锥(毛笔)。改锥。用锥子形的工具钻:锥探。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锥字的来历
..........
锥
zhuī
【名】
(形声。从金,隹(zhuī)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同本义〖awl〗
锥,锐也。——《说文》
锥,利也。——《释名·释用器》
引锥自刺其股。——《战国策·秦策一》
锥之处囊中。——《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锥刀(用以雕刻的锥形小刀。比喻微小);锥矢(一种税利的短箭);锥囊(锥处囊中);锥行衰(立锥形);锥行之陈(前尖如锥的阵形);锥毛(喻细微之物);锥刀之末(比喻微小利益,也比喻小事)
形如尖锥的东西〖anythingresemblinganawl〗
疾如锥矢。——《淮南子·兵略》。注:“金镞翦羽之矢也。”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元稹《寄乐天诗》
又如:改锥;玄武岩锥;寄生熔岩锥;重力锥;视锥;生长锥;受精锥;测温锥摘自www.gyjslw.com
5. 求“锥刀之利”的解释
zhuī
dāo
zhī
lì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后汉书·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典故出处
《后汉书·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近义词
锥刀之末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成语举例:〖示例〗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
★《明史
齐之鸾传》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利的有哪些
再加分的话,我帮你分类
再加分的话,我帮你分类
废物利用 锥刀之利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蝇名蜗利 晓以利害 惟利是逐
惟利是营 天时地利人和 贪利忘义 损人不利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争攘利 争名竞利 争名夺利
渔翁之利 渔翁得利 渔人得利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有利有弊 有害无利 营私罔利 因势利导
遗名去利 益国利民 邀名射利 兴利除害
乡利倍义 蜗名微利 危迫利诱 惟利是图
惟利是视 唯利是视 惟利是趋 惟利是求
唯利是求 惟利是命 违利赴名 违害就利
同利相死 贪名逐利 贪夫狥利 贪夫殉利
损己利人 射利沽名 杀一利百 仁言利溥
攘夺利 衡利弊 趋利避害 求名夺利
巧言利口 綦溪利跂 逆耳利行 名鞿利鞚
没查没利 卖国求利 利灾乐祸 利绾名牵
利时及物 利深祸速 利惹名牵 利令志惛
利缰名锁 利己损人 利喙赡辞 牢甲利兵
开利除害 涓滴微利 进利除害 将本求利
坚甲利刃 济人利物 计功谋利 急功好利
既得利益 厚生利用 公私两利 功名利禄
干净利索 干脆利索 干脆利落 干巴利落
干巴利脆 浮名虚利 浮名薄利 富贵利达
丰功厚利 唇尖舌利 船坚炮利 出师不利
除患兴利 除害兴利 乘利席胜 辩口利舌
百世之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能牙利齿 坐收渔利
自私自利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渔人之利 争夺利
有利可图 蝇头微利 有一利必有一弊 蝇头小利
因利乘便 以利相倾 以利累形 兴利除弊
一本万利 修旧利废 无往不利 威胁利诱
唯利是图 威迫利诱 损人利己 声色货利
仁言利博 巧伪趋利 名利双收 流年不利
名缰利锁 利出一孔 利市三倍 利不亏义
利害攸关 利傍倚刀 利用厚生 利锁名缰
利欲熏心 利害相关 利令智昏 利害得失
利齿伶牙 利析秋毫 见利思义 急公近利
坚甲利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干净利落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地利人和 啖以重利 大吉大利 寸利必得
从中渔利 吹毛利刃 成败利钝 不知利害
避害就利 本小利微 安室利处 灵牙利齿
利齿能牙 爱人利物 居利思义 见利忘义
急功近利 毫不利己,门利人 辩口利辞
自己找???
呵 开个玩笑,朋友不生气哦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锥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锥心刺骨、
以锥餐壶、
锥出囊中、
无置锥地、
锥刀之末、
立锥之地、
引锥剌股、
如锥画沙、
锥刀之用、
贫无立锥、
引锥刺股、
斗而铸锥、
囊锥露颖、
囊里盛锥、
锥处囊中、
立锥之土、
脱颖囊锥、
以锥刺地www.gyjslw.com
8. 锥的成语有哪些
锥心刺骨、
以锥餐壶、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锥出囊中、
贫无立锥之地、
无置锥地、
锥刀之末、
立锥之地、
引锥剌股、
如锥画沙、
锥刀之用、
贫无立锥、
引锥刺股、
斗而铸锥、
囊锥露颖、
囊里盛锥、
锥处囊中、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立锥之土、
无立锥之地、
脱颖囊锥、
以锥刺地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填词语()()之()
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总角之交 总角:古时孩童头发髻。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总角之好 〖解释〗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总而言之 总的说起来。 自知之明 明:明智。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自新之路 〖解释〗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缀辞之士 锥刀之末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锥刀之利 〖解释〗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转眼之间 〖解释〗转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转瞬之间 非常短暂的一瞬间。 祝鮀之佞 《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柱石之坚 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杼柚之空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 麈尾之诲 谓高明的教诲。 逐臭之夫 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竹马之友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珠翠之珍 指水陆所产的美味食物。 诛心之论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朱陈之好 表示两家结成姻亲。 肘腋之患 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肘胁之患 见“肘腋之患”。 舟水之喻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解释〗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众怨之的 〖解释〗众人怨恨的目标。 众矢之的 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钟鼓之色 见“钟鼓之色”。 钟鼎之家 富贵宦达之家。 终焉之志 〖解释〗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终天之恨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置锥之地 置:放。锥:锥子。插锥子的地方。形容极小的地方。亦作“立锥之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置之死地而后快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 置之死地 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置之脑后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置之高阁 〖解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置之度外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不理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置之不顾 置:放着;之:代词;顾:照管。放在那儿不管。 置水之情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致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咫尺之功 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知人之明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知己之遇 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 芝兰之室 比喻良好的环境。 之死靡它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之死靡他 同“之死靡它”。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之死不渝 同“之死靡它”。 之乎者也 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正正之旗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枕干之雠 谓不共戴天的仇恨。 针芥之投 同“针芥相投”。 针芥之契 同“针芥相投”。 针芥之合 同“针芥相投”。 者也之乎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折冲之臣 谓忠勇之臣。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章句之徒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凿空之论 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 糟糠之妻不下堂 〖解释〗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堂:正房。不要遗弃共过患难的妻子。 糟糠之妻 指贫困的时期曾经共度糟糠的妻子 在天之灵 尊称死者的精神。 在色之戒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 在陈之厄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再造之恩 再造:再生。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 再实之根必伤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运之掌上 〖解释〗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云树之思 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云霓之望 比喻迫切地盼望。 云泥之差 见“云泥之别”。 云泥之别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月露之体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元元之民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喻之以理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雨露之恩 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 舆人之诵 榆枋之见 榆枋,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后用以比喻浅薄的见解。 榆次之辱 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 逾淮之橘 《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 渔翁之利 犹言渔人之利。 渔人之利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鱼米之乡 指盛产鱼和稻米的富饶地方。 鱼米之地 见“鱼米之乡”。 于飞之乐 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右传之八章 打了一顿巴掌。 有志之士 指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有事之秋 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有识之士 〖解释〗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有生之年 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余年。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有过之而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有过之,无不及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有功之臣 由衷之言 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 尤而效之 谓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 用之不竭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用武之地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盈满之咎 财富过于充足会招致祸患。 鹰犬之才 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引玉之砖 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茵席之臣 〖解释〗茵席:铺垫的东西,褥垫、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薏苡之谗 〖解释〗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同“薏苡之谤”。 薏苡之谤 〖解释〗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溢美之语 过分夸奖的话 溢美之言 过分夸奖的话。 溢美之辞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意外之财 意料之外 〖解释〗没有想到的。 逸群之才 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以意为之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厌而已。” 【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示例】他处处怀疑别人在跟他过不去,真是~。【故事】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出处】【解释】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示例】对于敌人的挑衅,我们要~【故事】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疑似之间 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 衣裳之会 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一走了之 谓不顾而去。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一枝之栖 栖:鸟停留在树上。泛指一个工作位置。 一之已甚 见“一之谓甚”。 一之谓甚 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一之为甚 见“一之谓甚”。 一隅之说 片面的说法;偏见。 一隅之见 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一隅之地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一以贯之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笑置之 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一笑了之 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一线之路 谓一条活路。 一席之地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一世之雄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一时之选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一时之秀 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 一时之 暂时的宜。 一射之地 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一日之雅 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一日之长 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 一日之长 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指地位崇高势显赫的大臣。 一人之交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一邱之貉 见“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一偏之论 偏于一面的议论。 一偏之见 偏于一面的见解。 一念之误 见“一念之差”。 一念之差 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一年之计在于春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一命之荣 谓受任一官的荣耀。 一面之缘 见一面的缘分。 一面之雅 见“一面之交”。 一面之识 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一面之款 见“一面之交”。 一面之交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一面之辞 见“一面之词”。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一篑之功 篑: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 一孔之见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一举手之劳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一介之士 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一介之善 微小的善行。 一介之才 微小的才能。 一箭之遥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一箭之地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一剑之任 ①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②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一家之作 自成一家的著作。 一家之主 一家之言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一家之学 自成一家的学派。 一家之计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一家之辞 同“一家之言”。 一技之长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一己之私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一己之见 指一个人的意见。 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一狐之掖 见“一狐之腋”。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10. 锥 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锥 <名>
(形声。从金,隹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同本义 [awl]
锥,锐也。――《说文》
锥,利也。――《释名·释用器》
引锥自刺其股。――《战国策·秦策一》
锥之处囊中。――《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锥刀(用以雕刻的锥形小刀。比喻微小);锥矢(一种税利的短箭);锥囊(锥处囊中);锥行衰(立锥形);锥行之陈(前尖如锥的阵形);锥毛(喻细微之物);锥刀之末(比喻微小利益,也比喻小事)
形如尖锥的东西[anything resembling an awl]
疾如锥矢。――《淮南子·兵略》。注:“金镞翦羽之矢也。”
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元稹《寄
锥zhuī
⒈一端尖锐可钻孔的工具:圆~子。
⒉形状像锥子的:毛~(毛笔)。
⒊用锥形的东西钻:在这儿~个孔。www.gyjslw.com
11. 锥铰刀的种类?
铰刀结构大部分由工作部分及柄部组成。工作部分主要起切削和校准功能,校准处直径有倒锥度。而柄部则用于被夹具夹持,有直柄和锥柄之分。
按不同的用途铰刀可分许多种,因此关于铰刀的标准也比较多,我们较常用的一些标准有GB/T1131手用铰刀,GB/T1132直柄机用铰刀,GB/T1139直柄莫氏圆锥铰刀等等。
铰刀按使用方式分为手用铰刀和机用铰刀;按铰孔形状分为圆柱铰刀和圆锥铰刀,(标准锥铰刀有1:50锥度销子铰刀和莫氏锥度铰刀两种类型).铰刀的容屑槽方向,有直槽和螺旋槽.常用的材质为高速钢.硬质合金镶片.
手用铰刀一般材质为合金工具钢(9SiCr),机用铰刀材料为高速钢(HSS),机用铰刀分为直柄机用铰刀和锥柄机用铰刀
铰刀精度有D4,H7,H8,H9等精度等级。
按铰孔的形状分圆柱形、圆锥形和阶梯形3种;
安装夹方法分带柄式和套装式两种;
按齿槽的形状分直槽和螺旋槽两种
一.手工铰孔一般注意事项:1.工件要夹正.2.铰削过程中,两手用力要平衡.3.铰刀退出时,不能反转,因铰刀有后角,铰刀反转会使切屑塞在铰刀刀齿后面和孔壁之间,将孔壁划伤;同时,铰刀易磨损.4.铰刀使用完毕,要清擦干净,涂上机油,装盒以免碰伤刃口.
二.机铰时注意铰削速度和走刀量(查金切削手册)
三.铰削中,必须采用合理的冷却润滑液.
手用的导锥锥度较小,前角、后角较小,刃口较锋利,一般刃带较窄,或导锥处干脆没有。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锥字的部首偏旁
锥字的部首:钅拼音:zhuī释义:1、一头尖锐,可以扎窟窿的工具:~子。针~。~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刀之末(喻微小的利益。亦作“锥刀之利”)。2. 像锥子的东西:毛~(毛笔)。改~。3. 用锥子形的工具钻:~探。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3. 锥什么成语疯狂猜成语
谜底答案:立锥之地
【成语意思】: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4. 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的意思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北齐是北朝后期的鲜卑化政,它的前身即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所建立的东魏。本来鲜卑族汉化已是北魏以后北方的大趋势,但高氏魏齐政却是反汉化的政,朝野上下,鲜卑化气息非常浓厚。这是因为高氏靠六镇(北魏初为防御柔然,在北方设置的六个军镇)军人起家,文治不足,因而,出现了许多荒诞的现象。北齐诸帝大多昏庸,荒淫无耻。而上行下效,朝廷出现了一大批奸佞小人,如穆提婆、和士开、高阿那肱等人,弄事,加速了朝政的腐化。北齐佞臣之多,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一个现象。和士开(公年523年一570年),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北齐校书图》据宋代黄庭坚《画记》、黄伯思《东观食话》等书记载,《北齐校书图》是宋摹本残卷,据画卷题跋,原为杨子华所画,唐代画家阎立本再稿。画中所记录的是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画面有三组人物,居中的是坐在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沉思,或执笔书写,或欲离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动,细节描写也很精微,旁边站立服侍的女侍也表现得各具情致。此画用笔细劲流畅,设色简朴优美,画风虽难免受宋人影响,但与北齐娄睿墓壁画画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谄门士家 青出于蓝和士开有辱于燕赵多豪杰的古谚,他虽然出生在河北,却完全没有一点慷慨之气。他在自己的一生中除了谄媚与力之外,大概再也没有热衷过别的事情了。他的祖先是西域胡人,本来姓素和氏,来到中原做生意,后改为和氏。西域商胡大多唯利是图,禀性家传,和氏一门继承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和安,是一个很善于观察和曲谄的人,在东魏(公元534—550年)做官到中书舍人,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的心计:东魏孝静帝曾在夜里和大臣们聚会讨论问题,命和安去看一下北斗斗柄所指的方向。北斗所指方向代表着皇位,当时高欢制朝廷,有自己称帝之意,和安深谙这一点,因此,他故意回答说:“臣不识北斗星。”很明显,这是阿谀高欢。果然,高欢听说这件事,就认为和安这个人人才难得,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后来又升他为仪州刺史。 高洋墓镇墓兽俗话说,父子连性。和士开完全继承了家门的传统,比起他的父亲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年幼就聪明伶俐,反应机敏,同年龄的孩子都比不过他。北齐朝政的腐败,可以说为和士开大展拳脚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先是投靠高欢的第九子——后来成为武成皇帝的高湛。天保元年(公元550年),高湛被封为长广(今山东平度)王,召辟和士开为开府行参军。高湛特别喜好一种名叫握槊的游戏,和士开对此非常擅长,这是他得以被任用的主要原因。加上他生性乖巧,善于谄媚,又弹得一手好胡琵琶,因此日益受到高湛的亲宠。他曾奉承高湛说:“殿下您不是天人,而是天帝。”高湛回答说:“卿也不是世人,而是世神。”和士开受宠幸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北齐文宣帝高洋觉察到和士开这个人太轻薄,不想让高湛与他关系过于密切,因而责怪和士开狎戏过度,把他流放到马城(今河北怀安西)。但是,不久以后,在高湛的请求之下,又把他召回。从此,和士开开始飞黄腾达了。贵幸武成 位及人臣太宁元年(公元561年),武成帝高湛即位以后,和士开开始走上他人生的黄金之路。他先任给事黄门侍郎,这时发生了一件事。侍中高元海,黄门郎高乾及御史中丞毕义云等人嫉恨和士开得幸,想弹劾他。和士开得知后先下手为强,上奏高元海等人交结朋党,擅威作福,高乾因此被疏远排斥,毕义云反而回头来贿赂和士开才得以出任兖州刺史。这样,和士开就排挤掉了一部分自己的政敌。 高洋墓按盾武士俑此后,他连续升职,任侍中、加开府,日益受到武成帝宠幸。他的母亲刘氏去世,武成帝听说后非常悲痛,派武卫将军侯吕芬到他家中,日夜服侍他,生怕他因母亲去世过分悲伤而弄垮了身体。又派侍中韩宝业拿手敕去他家,说:“我和你情同心腹,你母亲不幸去世,我一样感到悲痛,和你没有两样,你应该以大事为重,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丧事办完以后,侯吕芬等人才回去。当天,武成帝就派韩宝业用牛车把和土开迎接入宫。他握住和士开的手;流泪劝慰了很久才放他回去,并且打破惯例,把和士开的因守孝辞职的四个弟弟全部起复原职。’太宁四年,和士开又升为尚书右仆射,出任宰相。这一年,武成帝因为饮酒过度,气疾经常发作,和士开劝说了好多次没有结果。后来有一次,武成帝气疾发作,又想饮酒,和士开眼中流泪而不说话,武成帝说:“卿这是不言之谏。”从此不再饮酒。一直到冬天公主出嫁时,才开始饮酒。不久,和士开又升为尚书左仆射,仍然兼侍中职。武成帝无论是在外朝处理国家大事,还是在内廷宴客,一刻也离不开和士开。和士开或者一次人宫几个月不回家,或者一天几次人宫,或者放还之后,又马上赦回,他受到的宠幸与日俱增,他的动作言辞,都非常鄙亵,唯以取悦武成帝为能事,君臣之间没有半点礼节。他曾劝武成帝说:“自古帝王,都已经化为灰土,尧舜,桀纣,又有什么两样呢?陛下您应该趁年轻力壮的时候,恣意作乐,一天快活胜达万年,国事可以分付给大臣办理,您没有必要亲自操劳。”武成帝听后非常赞同,把政事都委托给大臣去办理,而自己三四天才上一次朝,而且就是上朝也不过是划几个数目字而已,不说什么话,一会儿就罢朝。 北齐鸡首壶武成帝病重以后,和士开入宫服侍医药,武帝说和士开有伊尹、霍光之才,嘱托他身后之事,临死时握着他的手说:“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他至死也没有松开和士开的手。由于武成帝的嘱托,因此后主高纬对他非常倚重。又因为他早先就得幸于胡太后,两人在武成帝在世时就借经常一起握槊的机会勾搭成奸。武成帝死后,他们更是狼狈为奸。和士开所受宠幸日隆,与胡长桀、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他把一套对付武成帝的手段继续用在后主身上,引诱后主不理朝政,一意享乐。此时,北方的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北齐的宿敌北周帝国国势蒸蒸日上,秣马厉兵,对北齐窥视已久。和士开为一己之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对北齐的灭亡产生了重大影响。大独揽 排除异已武成帝死后,赵郡王高睿趁机会和娄定远、元文遥等人商议,想弹劾和士开,极力反对和士开依旧担任要职。在胡太后与朝中贵臣的集会上,高睿当面陈述和士开的罪行,说和土开是先帝弄臣,秽乱宫掖,请求将和士开放外任以削夺他的力。但胡太后与和士开有染,自然偏袒他,因此反而指责高睿等人说:“先帝在世时,你们为什么不说?现在不是欺负孤儿寡妇吗?但饮酒,不要多说话了。”高睿等人据理力争,声色俱厉。安吐根进言说:“臣本是商胡,蒙皇上宠爱而挤身朝贵之末,受到礼遇,岂敢惜死?不把和土开贬出,朝野上下必不安定。”太后无奈只好宣布改天再讨论。高睿等人有的把帽子扔在地上,有的拂衣起坐,言词慷慨,情绪极为冲动。第二天,高颧等人又在云龙门让元文遥入奏,连续三次,太后都不理睬。最后又借口和土开长期在左右办事,想过百日后再说,高睿等不允许。胡太后便开始紧张布置,亲自多次对高睿说要留下和士开,又派宦官要人物去暗示高睿,继而要挟,但高睿丝毫不为所动。胡太后只好又借口武成帝丧事为重而拖延时间。 北齐人物纹双系罐和士开也知道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危急时刻。他清醒地认识到要保住自己的地位,绝对不能失去太后与后主母子二人对自己的信任。因此,他对太后及后主说:“先帝在群臣之中,待我为最重。先帝去世,大臣们都有觊觎位之心。如果我出为外任,正是翦除陛下羽翼的行为。”这样就把自己的利益跟太后和后主的利益挂在了一起。接着,他又对太后母子陈述了一条毒计,让后主假意下诏任命和士开为兖州刺史,同时也把元文遥任为西兖州刺史,并声称过山陵(武成帝丧葬完毕)以后发遣。武成帝发葬已毕,高睿等人催促和士开上路。和士开用车载美女、珠帘以及宝石玩物去拜访娄定远,表示谢意说:“诸贵想杀我,蒙您帮忙才保全性命,能够出为外任。今天向您告别,特意送上两个女子及一些宝物。”娄定远大喜,对和士开说:“还想回京吗?”和士开说:“在京久了,过得并不安心,我是不想再回来了。”娄定远相信了他,送他出门。和士开请求在临行前能去辞觐太后及后主,娄定远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他。和士开入宫后,恐吓说;“朝中大臣必定有所行动,我走之后,必有大变。”太后和后主担心被废去,所以痛苦流涕。和士开这时胸有成竹地把自己的计划和盘端了出来。他颠倒黑白,反诬高颧有犯上欺君之罪,在永巷埋伏下刀斧手,把他押送到华林园惨刑处死。又把元文遥贬为西兖州刺史,一直到和士开死,也未能官复原职。娄定远也被贬为青州刺史,其余参与反对和士开这件事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处罚。这次事件以后,和士开大独揽,控制了朝政。一直到他去世,执掌北齐柄达八年之久。北齐青瓷莲花盖罐终向南台 一朝毙命和士开是个小人,所以得势以后凶劣本性毕露无遗。善媚上者必虐下,好像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奴颜卑膝的损失,和士开八年中,诛除异己,作威作福,一时嚣张气焰,难以书表。他的势日益隆盛,所以趋利附势者络绎不绝。来往的富商大贾,一天到晚不绝于门,他们相勾结聚敛的财货,不知道有多少。更甚者,是一些朝廷官员,为了保全地位,或求得升迁,也纷纷依附和士开,甚至很多人甘心与一些市井小人称兄道弟,作为和士开的干儿子。其实,这时和士开才40余岁。有一个人,听到和士开生病就赶紧去探望,恰好遇见医生说和士开的伤寒病很厉害,只有喝黄龙汤才能痊愈。黄龙汤实际上就是大小便之物,这种药方真是骇人听闻!和士开自然不情愿,犹豫不决。正在此时,来探望的这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拍马屁机会,竟然说:“这种汤挺容易喝,您不用疑惑,我先为你尝尝。”一口气就把一大碗粪水喝得干干净净。和士开为他所带动,勉强也喝了下去。和士开母亲去世时,他的依附者纷纷去吊丧,一个个都哭得惊天动地,好像他们的亲生父母去世一样,一时丑态百出,在当时即为很多人传为笑谈。和士开生性狡诈残忍,对敢于对抗自己或者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人,都一律铲除,绝不留情。河南王高孝瑜曾劝武成帝不要老是让和士开与太后对坐握槊,进谏说皇后是天下百姓之母,不能与臣子手碰手。武成帝接受了这一劝谏。和士开嫉恨在心,竟然把高孝瑜诬陷致死。祖埏的琵琶弹得很好,因此深得武成帝宠爱,经常让他与和士开共同献技,祖埏弹琵琶,和士开跳胡舞。和士开因此心生嫉妒,因而找个机会,把祖埏排挤出朝廷,做了地方官。还有胡太后的哥哥胡长仁,也是一个无赖子,他手底下有一帮奸佞小人,嬉戏无度。他们野心勃勃,羡慕和士开的势,因此产生了排挤和士开的想法。和士开知道了这一情况,非常愤怒,把胡长仁的手下都贬出京城,他们还不死心,又劝胡长仁设计杀死和‘士开,但又被和士开知道了,他毫不客气,这下连胡长仁也被贬出京城。胡长仁身为国舅,封王爵,任职右仆射及尚书令(宰相职),被和士开随意处置,心生不服。怨愤之下,想收买剑客刺杀和士开,又被发觉,和士开竟怂恿后主将他杀死。 北齐白釉牛俑和士开一方面诛除异己,另一方面也大量任用自己的亲信,随意授官。如解德选只是个看相;术士,毫无长,借给和士开看相的机会而大献其媚,拼命巴结,竟立即被任命为府参军。冯子琮卑辞曲躬投附于和士开,凡事唯其马首是瞻。和士开的弟弟和士休娶妻时,’他身为朝廷大臣,竟奔走杂务,像僚吏下一样。但冯子琮却因此而能长期保持位。由于和士开所用?大多为奸佞小人,由此北齐政治日益败坏,国势日下,濒—临亡国的边缘。和士开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又加上与胡太后的奸情日益公开,因此引起了一部分王公大臣的极大愤慨,他们对国家,政局:忧心重重,对和士开的所作所为极为痛心疾首,想方设法要除掉和士开。赵郡王高睿死后,更引起极大的民愤。传说胡长仁遣人刺杀和士开时曾流传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武平二年,民间又流传一首童谣:“和士开,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一群儿童唱完,都拍手齐叫:“杀却!”此时的和士开,就像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一样,前途岌岌可危了。这一天终于来了。武平二年(公元570年)七月三十日,和士开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整整衣冠,走出家门,他准备入宫早朝,他的心情并不平静:最近琅琊王高俨等人老是反对他,他确实感到了自己的地位在动摇。他一面走,一面在想着如何除掉这个琅琊王,以至于连早晨初升的太阳都没有留意去看一眼。他当然绝不会想到这会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见到阳光。他走得那么匆忙,但却未料到去的地方是自己的刑场。 北齐菩萨头像琅琊王高俨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首先由王子宣写了一道表文,弹劾和士开,罗列了大量罪名,请求后主批准逮捕法办。然后,由冯子琮将表文夹在许多其他公文中,呈奏给后主。素来不理朝政的后主高纬,连看都没看,大笔一挥,批准照办。之后,由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在神兽门外埋伏了50名士兵,在和土开刚踏入门内的刹那,50人一拥而上,将他擒伏并立即斩首。高纬听说之后,虽然追悔莫及,却也毫无办法。据说和土开一死,洛阳全城欢腾。和士开死时47岁,一生玩弄谋的他,最终死于别人的圈套之中,正所谓玩火者必自焚。和士开在北齐八年,干尽了奸恶之事。后来,魏征和李百药在谈到北齐之所以亡国时,都将北齐君主信用奸佞小人作为重要原因,所谓:“心利锥刀,居台辅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认为北齐任用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朝长鸾等一班佞徒宰制天下,乱政害国。“齐运短祚,固其宣哉”。李百药说;“和士开淫乱,多历数年,一朝被剿除,朝野上下都大快人心。”北齐之亡,作为主要佞幸之一的和士开自然摆脱不了历史的谴责。他已成为历史的罪人。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