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钿()()()”「钿合金钗」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钿合金钗”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钗钿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哪首诗?是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钿合金钗”的词条资料
2:钗钿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3: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
4: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
5:“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哪首诗?是什么意思?
成语“钿合金钗”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DHJC
成语注音:ㄉ一ㄢˋ ㄏㄜˊ ㄐ一ㄣ ㄔㄞ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成语用法:钿合金钗作宾语;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成语造句:钿合金钗细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宋·柳永《二郎神》词
成语谜语:唐玄宗的定情信物
成语“钿合金钗”的扩展资料
1. 钗钿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出自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意思:
金钗:妇女的首饰;钿合:装珠宝的盒子。
金钗钿合(jīn chāi diàn hé):
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定情信物。指华美的首饰。
扩展资料
钿钗为镶嵌宝石金等的双脚或多脚首饰,现今钿钗一词多用于代指唐朝供养人壁画上妇女的发饰。也有作钿钗礼衣所配发饰一解。
中文名:钿钗
钿( diàn):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钿 (tián):钱,硬币
钗 (chāi):妇女的一种首饰
钿钗
钿 diàn
1、把金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宝钿。螺钿。金钿。翠钿。
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
钿 tián
钱,硬币。铜钿,洋钿,车钿,几多钿。
钗 chāi
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玉~。裙~(旧指妇女。亦称“钗裙”)。荆~布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典故
钿和钗都是女子的饰物,唐玄宗和杨贵妃以钿钗寄情,即是白居易笔下的“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只是物是人非,钿钗虽在,山盟海誓虽在,人却阴阳悬隔,再深沉的誓言便也幻作烟云字了。人力终究无法回天,这样的伤痛无可奈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钿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钗钿合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
是当时他们的定情信物,杨贵妃死的时候把这些东西丢下了,意思是给唐玄宗一些念想,后来唐玄宗祭奠杨贵妃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分为两半,一半留着 一半祭奠杨贵妃的亡灵!!!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长恨歌中杨贵妃送给唐玄宗钿合金钗的原因
是当时他们的定情信物,杨贵妃死的时候把这些东西丢下了,意思是给唐玄宗一些念想,后来唐玄宗祭奠杨贵妃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分为两半,一半留着 一半祭奠杨贵妃的亡灵!!!
摘自www.gyjslw.com
4.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哪首诗?是什么意思?
出自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意思是: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原文选段: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思想主题: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恨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