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竹()()”「丝竹之音」

2024年11月01日成语大全72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丝竹之音”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什么之音?、听着丝竹之声想起白居易的诗、不必需要丝竹等乐器等乐器的弹拨演奏,自有山水奏出的清响之音是 指那句名言、“丝竹音乐”中的“丝”是指()乐器?“竹”是指()乐器?、什么之音得成语、初学者可以用丝竹之音乐器的巴乌吗?、丝竹是什么意思丝竹的含义是什么?什么之音的成语等

目录索引:
1:成语“丝竹之音”的词条资料
2:什么之音?
3:听着丝竹之声想起白居易的诗
4:不必需要丝竹等乐器等乐器的弹拨演奏,自有山水奏出的清响之音是 指那句名言
5:“丝竹音乐”中的“丝”是指()乐器?“竹”是指()乐器?
6:什么之音得成语
7:初学者可以用丝竹之音乐器的巴乌吗?
8:丝竹是什么意思

9:丝竹的含义是什么?

10:什么之音的成语

成语“丝竹之音”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ī zhú zhī yīn
成语简拼:SZZY
成语注音:ㄙ ㄓㄨˊ ㄓ 一ㄣ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
成语用法:丝竹之音作宾语;指音乐。
成语造句:宋·陆游《入蜀论》:“月明时,有丝竹之音。”

成语“丝竹之音”的扩展资料

1. 什么之音?
靡靡之音 [ mǐ mǐ zhī yī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ǐ mǐ zhī yīn ]
软绵绵、委靡不振的音乐。《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现指含有低极趣味、反映腐朽颓废情调的乐曲。靡靡:柔弱,颓靡。
出 处
《韩非子·十过》:“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听着丝竹之声想起白居易的诗
琵琶行 / 琵琶引
(2109人评分) 8.5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不必需要丝竹等乐器等乐器的弹拨演奏,自有山水奏出的清响之音是 指那句名言
亲。。是《招隐二首》
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丝竹音乐”中的“丝”是指()乐器?“竹”是指()乐器?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
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扩展资料
江南丝竹,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称名问题,大家最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较为适宜。于是就约定俗成了。
江南丝竹音乐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丝竹高手、名家将民间乐曲,古曲进行改编加工,逐渐形成其特色。它的兴起繁荣是在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苏文艺出社看准了江南丝竹音乐的价值和编辑出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开始筹备,成立了在丝竹方面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历时近两年编定,于2003年12月出,书名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计有220万字,为大型16开开本,分上下两卷。该书的出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丝竹
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5. 什么之音得成语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桑间之音 指淫靡的音乐。绕梁之音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靡靡之音 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初学者可以用丝竹之音乐器的巴乌吗?
岛屿东城街道办法了乒乓球队了是不是说今天要早点睡?
www.gyjslw.com
7. 丝竹是什么意思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亦泛指音乐。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古乐相传至今,其已变而未尽变者,独此一种,余皆末世之音也。妇人学此,可以变化性情,欲置温柔乡,不可无此陶熔之具。然此种声音,学之最难,听之亦最不易。凡令姬妾学此者,当先自问其能弹与否。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商君书·画策》:“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唐 韦应物 《金谷园歌》:“ 洛阳 陌上人廻首,丝竹飘颻入青天。” 明 李贽 《哭怀林》诗:“交情生死天来大,丝竹安能写此中!” 叶圣陶 《倪焕之》十:“这时候,前街的锣鼓声和人声一阵阵地沸扬起来,中间碎乱地夹杂着丝竹的吹弹。”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丝竹,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称名问题,大家最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较为适宜。于是就约定俗成了。
江南丝竹音乐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丝竹高手、名家将民间乐曲,古曲进行改编加工,逐渐形成其特色。它的兴起繁荣是在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苏文艺出社看准了江南丝竹音乐的价值和编辑出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开始筹备,成立了在丝竹方面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历时近两年编定,于2003年12月出,书名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计有220万字,为大型16开开本,分上下两卷。该书的出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参考资料丝竹_百度百科www.gyjslw.com
8. 丝竹的含义是什么?
丝竹是两种乐器~丝和竹,指二胡和笛子
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9. 什么之音的成语
弦外之音 [xián wài zhī yī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 处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弦外有音 弦外之意 行间字里 话中有话
反义词
意在言外摘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9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