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的成语「蹇人上天」

2024年11月03日成语大全122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蹇人上天”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人的成语天的成语、蹇人上天,是什么意思、用蹇(jian)黜(chu)贤、蹇人上天 什么意思?、带有 天人的成语、蹇人上天的意思,蹇人上天什么意思,出处、张骞传 后半部分的翻译,就是从“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开始”蹇人上天 什么意思?蹇人上天的意思,蹇人上天什么意思,出处返回说说主页 蹇明月 幸福?变得遥远了 前天21:05举报取消赞评论(8)转发已收藏 我觉得很等

目录索引:
1:成语“蹇人上天”的词条资料
2:人的成语天的成语
3:蹇人上天,是什么意思
4:用蹇(jian)黜(chu)贤
5:蹇人上天 什么意思?
6:带有 天人的成语
7:蹇人上天的意思,蹇人上天什么意思,出处
8:张骞传 后半部分的翻译,就是从“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开始”

9:蹇人上天 什么意思?

10:蹇人上天的意思,蹇人上天什么意思,出处

11:返回说说主页 蹇明月 幸福?变得遥远了 前天21:05举报取消赞评论(8)转发已收藏 我觉得很

成语“蹇人上天”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iǎn rén shàng tiān
成语简拼:JRST
成语注音:ㄐ一ㄢˇ ㄖㄣˊ ㄕㄤˋ ㄊ一ㄢ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蹇人升天
成语出处:典出《后汉书 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成语用法:蹇人上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始安欲为赵伦,形迹已见,蹇人上天,信无此理。《梁书·武帝纪上》
成语故事: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隗嚣少年时生病脚跛,他的野心不小,在天水起兵反王莽,后来屯据陕甘一带,他想称帝,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成语“蹇人上天”的扩展资料

1. 人的成语天的成语
人天成语 :
循天顺人、
杞人忧天、
怨天尤人、
蹇人上天、
人间天堂、
欺天罔人、
怨天忧人、
人间天上、
应天顺人、
天与人归、
天灾人祸、
天上人间、
天遂人愿、
天不绝人、
人怨天怒、
应天从人、
人众胜天、
顺人应天、
天理人情、
人天永隔、
天从人愿、
人定胜天、
愧天怍人、
学贯天人、
天人共鉴、
人强胜天、
蹇人升天、
吉人天相、
违天悖人、
天工人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蹇人上天,是什么意思
蹇人上天 [jiǎn rén shàng tiān] 基本释义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出 处典出《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www.gyjslw.com
3. 用蹇(jian)黜(chu)贤
蹇 <形>
拼音:jiǎn qiān
部首:足,部外笔画:10,总笔画:17
五笔86:PFJH 五笔98:PAWH 仓颉:JTCO
笔顺编号:44511221342512134 四角号码:308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E47
(形声。从足,寒省声。本义:跛足)
同本义
蹇,跛也。――《说文》
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来连。――《素问·骨空论》
驾蹇驴而无策兮。――《楚辞·谬谏》
郄克偻,而鲁使蹇。――《史记·晋世家》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红装而蹇者。――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蹇兔(不能急走的跛脚兔。比喻弱小者);蹇驴(走不快的羸弱之驴);蹇人上天(跛子登天。比喻不可能的事)
艰阻,不顺利
蹇侘傺而含戚。――《楚辞·九章·哀郢》
又如:蹇拙(艰险;不走运);蹇蹇(艰难、不顺遂的样子);蹇剥(艰
蹇jiǎn
⒈跛,行动迟缓:策~驴(策:鞭打)。特指劣马或跛驴:策~赴前程。
⒉钝,困苦,不顺利:~涩。~滞。前途多~。
⒊〈古〉通’謇’。口吃,结巴。
蹇qiān 1.通’褰’。揭;提起。参见’蹇裳’。 2.通’攓’、’搴’。拔取;得到。
词性变化
◎ 蹇 jiǎn
〈名〉
(1) 劣马或跛驴 [jade or lame donkey]
策蹇赴前程。——唐· 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2) 又如:蹇味儿(驴子的别称;蠢驴);蹇驴一鸣,荒鸡三号(天亮时。比喻事情见了分晓);蹇驴(跛蹇驽弱的驴);蹇蹄(劣马);蹇瘠(瘦弱的驴马)
(3) 姓
◎ 蹇 jiǎn
〈动〉
骑驴 [ride a donkey]
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黜chù〈动〉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降职或罢免
黜,贬下也。――《说文》
黜,贬也,下也。――《玉篇》
黜陟幽明。――《虞书》。传:“退其幽者。”
何以黜朱于朝。――《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咸黜不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高适《书博鸡者事》
理乱不知,黜涉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又如:罢黜百家;黜落(罢免,除名);黜升(官吏的罢免与升迁);黜放(革职放逐)
废除;取消
汤既黜夏命。――《书·汤诰序》
爱季佗而黜仆
黜 chù罢免;去掉:~退、罢~。
【黜免】罢免(官位)。
黜chù降职,罢免:~职。~退。废~。
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指任用奸佞,罢黜贤臣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蹇人上天 什么意思?
蹇人上天 
【拼音】: jiǎn rén shàng tiān
【解释】: 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出处】: 典出《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举例造句】: 始安欲为赵伦,形迹已见,蹇人上天,信无此理。 ★《梁书·武帝纪上》
【拼音代码】: jrst
【近义词】: 蹇人升天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故事】: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隗嚣少年时生病脚跛,他的野心不小,在天水起兵反王莽,后来屯据陕甘一带,他想称帝,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www.gyjslw.com
5. 带有 天人的成语
怨天尤人、
天灾人祸、
悲天悯人、
天上人间、
杞人忧天、
天人共鉴、
天怒人怨、
人命关天、
人定胜天、
循天顺人、
蹇人上天、
天与人归、
天遂人愿、
天不绝人、
畸人侔天、
天理人情、
人天永隔、
天工人代、
愧天怍人、
天人相感、
顺天应人、
天人之际、
天人胜处、
学究天人、
学贯天人、
吉人天相、
天道人事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蹇人上天的意思,蹇人上天什么意思,出处
蹇人上天的意思是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蹇:跛,行走困难。出处:《後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 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嚣初起兵於天水,後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因以“蹇人上天”、“蹇人升天”比喻不可能之事。www.gyjslw.com
7. 张骞传 后半部分的翻译,就是从“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开始”
  《张骞传》译文
  作者:班固
  【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攻破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从事消灭匈奴的战争,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塞以郎官的身分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离开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截获,用传车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边,汉朝人怎么能往那儿出使呢?我如果想派人出使南越,汉朝肯任凭我们的人经过吗?”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儿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分。
  【原文】居匈奴西,骞因与其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译文】因居住在匈奴西部,张骞趁机带领他的部一起向月氏逃亡。往西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和汉朝交往可找不到机会。见到张骞非常高兴,问他要到哪里去。张骞说:“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大宛认为可以,就送他们去,并为他们派遣了翻译和向导。送到康居,康居用传车将他们送到大月氏。这时,原来的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大月氏已经使大夏臣服并统治着它。他们那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侵扰,心境悠闲安乐,又自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全然没有向匈奴报仇的意思。张骞从月氏到大夏,始终得不得月氏王明确的表示。逗留一年多后,只得返程。沿着南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汉朝,又被匈奴截获。扣留一年多,碰巧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匈奴籍的妻子以及堂邑甘父一起逃跑回到了汉朝。朝廷授予他太中太夫官职,堂邑甘父也当上了奉使君。
  【原文】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译文】张塞这个人性格坚强而有毅力,度量宽大,对人讲信用,蛮人很喜爱他。堂邑甘父是匈奴人,善于射箭,处境窘迫的时候就射捕禽兽来供给食用。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
  【原文】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译文】张骞亲身到过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国,并且听说了这些国家邻近的五六个大国的情况。他向皇帝一一禀告了这些地方的地形和物产。张骞所说的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
  【原文】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莋,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译文】张骞说:“我在大夏时,见到邛崃山出产的竹杖和蜀地出产的布。我问他们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的,大夏人说:‘我们的商人去身毒国买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大约几千里的地方。他们的习俗是定土而居,和大夏一样;但地势低湿暑热,他们的百姓骑着大象作战。他们的国土靠近恒河呢。’以我推测地理方位看,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在西南边。现在身毒又在大夏东南几千里,有蜀地的东西,这就表明身毒大概离蜀地不远了。现在出使大夏,要经过羌人居住的地方,路不好走,羌人讨厌我们;稍微往北,就会被匈奴抓获;从蜀地去,该会是直路,又没有干扰。”皇帝知道了大宛及大夏、安息等国都是大国,有很多珍奇宝物,又是定土而居,差不多和汉朝的习俗相同,而且兵力弱小,又看重汉朝的财物;他们的北面就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强大,可以用赠送财物、施之以利的办法让他们来朝拜汉朝。假如能够不用武力而施用恩谊使他们归附汉朝的话,那就可以扩展很多领土,一直到达要经过多次辗转翻译才能听懂话的远方,招来不同习俗的人,在四海之内遍布威望和恩德。皇帝非常高兴,认为张骞的话很对。于是命令由蜀郡、犍为郡派出秘密使者,四条路线一同出发:从冉駹,从莋都,从徙和邛都,从僰,各路都走了一二千里。往北路去的使者被氐、莋阻拦住了,南去的使者又被嶲、昆明阻拦住了。昆明的少数民族没有君王,喜欢抢劫偷盗,总是杀害和抢劫汉朝使者,始终没有人能够通过。但听说昆明的西边大约一千多里路有一个骑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而蜀郡商贾私自贩运货物的有人到过那里。于是汉朝由于探求通往大夏的道路才和滇越国有了往来。当初,汉朝想和西南各民族往来,但麻烦很多,就停止了。直到张骞说可以由此通往大夏,才又开始从事和西南各民族建立关系。
  【原文】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译文】张骞以校尉的身分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于是朝廷封张骞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又过了两年,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围住了李将军,军队损失逃亡的很多,张骞由于晚于约定的日期到达,判处斩头,他用爵位赎免死罪,成为普通平民。这一年,骠骑将军攻破匈奴西部,杀敌几万人,一直打到了祁连山。这年的秋天,浑邪王率领部下投降了汉朝,因而金城、黄河以西沿着南山直到盐泽一带无人居住,没有匈奴侵扰。匈奴常有侦察人员到这一带来,然而人数很少了。又过了两年,汉朝把单于打跑到漠北去了。
  【原文】天子数问骞大夏之。骞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语在《西域传》。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发译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译文】皇帝多次问张骞有关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去爵位,就回答说:“我居住在匈奴时,听说乌孙王叫昆莫。昆莫的父亲难兜靡本来与大月氏都在祁连和敦煌之间,是个小国。大月氏攻击并杀掉了难兜靡,夺取了他的土地,乌孙百姓逃亡到匈奴。当时他的儿子昆莫刚刚出生,傅父布就翕侯抱着昆莫逃跑,把他藏在草里面。傅父给昆莫去寻找食品,回来时看见狼在给他奶吃,还有乌鸦叼着肉在他旁边飞翔,以为他有神助。于是,带着他归附了匈奴。单于很喜爱他,就收养下来了。等他长大后,把他父亲原来的百姓交给了他,叫他带兵,结果屡建功劳。当时,月氏已被匈奴所攻破,月氏便往西攻打塞王,塞王向南逃跑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月氏就占据了塞王原来的地方。昆莫成人后,自己向单于请求报杀父之仇,使出兵西边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再往西逃跑,迁徙到大夏的地方。昆莫夺得了大月氏的百姓,就留居在大月氏的领土上,兵力渐渐强大起来。这时正碰上单于死了,他不肯再朝拜侍奉于匈奴。匈奴派军队攻打他,汉能取胜,更认为他有神助而远远地避开他。现在单于刚被我们所困,而且乌孙故地又是空着的。乌孙这个民族的人留恋故乡,又贪图汉朝的物产。如果在这时以大量的财物赠给乌孙,用他们在东边居住过的老地方来招引他们,汉朝还可派遣公主给昆莫作夫人,与他结为兄弟,根据现在的情势看,乌孙该会听从我们。那么这就好象截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了乌孙之后,那么在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就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们境外的臣民。”皇帝认为他的话有道理,授予他中郎将的官职,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带的金银、礼品价值几千亿,还带了许多持节副使,如果道路可以通行,就灵活派遣这些副使到附近的国家去。张骞到乌孙国以后,把汉帝的赏赐送给了乌孙王并传达了汉帝的旨意,但没能得到乌孙王确定的回复。这些话都记载在《西域传》中。张骞及时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乌孙王派遣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汉朝,同时还派了乌孙使者几十人,马几十匹,来答谢汉帝,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到汉朝地域广大。
  【原文】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译文】张骞回来后,朝廷授予他大行令官职。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又过了一年多,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几乎都和所出使之国的使者一起来汉。从这时起,西北各国开始与汉朝相来往了。因张骞开辟了通西域的道路,后来许多使者出使国外也都称作博望侯,以此来取信于外国,外国人也因此信任他们。这以后,乌孙王终究还是与汉朝通婚了
  《张骞》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一前145)当过郎官.当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朋友和他们一块去打匈奴.这时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于是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原来的匈奴奴隶名叫堂邑甘父的一同从陇西出境,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 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 ’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 ’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务是用言语说不尽的.’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国王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联汉击匈奴的明确态度.
  张骞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国而来,他沿着南山行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却又被匈奴捉到了.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击太子,自立为单于,国内大乱,张骞乘机与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封张骞为大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量,心胸宽大,诚实可信,蛮夷之人都喜欢他.堂邑又是匈奴人,善于射箭,每当穷困危急之时,就射杀飞禽走兽当饭吃.最初,张骞出使时有一百多随从,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个人回到汉朝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蹇人上天 什么意思?
蹇人上天 
【拼音】: jiǎn rén shàng tiān
【解释】: 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出处】: 典出《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举例造句】: 始安欲为赵伦,形迹已见,蹇人上天,信无此理。 ★《梁书·武帝纪上》
【拼音代码】: jrst
【近义词】: 蹇人升天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故事】: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隗嚣少年时生病脚跛,他的野心不小,在天水起兵反王莽,后来屯据陕甘一带,他想称帝,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蹇人上天的意思,蹇人上天什么意思,出处
蹇人上天的意思是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蹇:跛,行走困难。出处:《後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 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嚣初起兵於天水,後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因以“蹇人上天”、“蹇人升天”比喻不可能之事。
摘自www.gyjslw.com
10. 返回说说主页 蹇明月 幸福?变得遥远了 前天21:05举报取消赞评论(8)转发已收藏 我觉得很
老婆【pp花房姑娘恢复共和国和南通圆通突然挂会认同任何一人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9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