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听”字的成语「偏听偏言」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偏听偏言”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偏组词有哪些、偏听偏言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偏听则废,兼听则明,是什么意思?、偏听则废,兼听则明,是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偏听偏言”的词条资料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
3:偏组词有哪些
4:偏听偏言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5:偏听则废,兼听则明,是什么意思?
6:偏听则废,兼听则明,是什么意思?
成语“偏听偏言”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piān tīng piān yán
成语简拼:PTPY
成语注音:ㄆ一ㄢ ㄊ一ㄥ ㄆ一ㄢ 一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偏听则暗
反义词:兼听则明
成语出处: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成语用法:偏听偏言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偏听偏言”的扩展资料
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古代格言出自?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
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扩展资料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典故: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偏组词有哪些
偏组词有:偏信则暗、不可偏废、补偏救弊、无偏无党、偏怀浅戆、一偏之言、偏三向四、巧言偏辞、五味偏嗜、剑走偏锋、祸福无偏、一物一偏、偏居一隅等。
一、偏信则暗 [ piān xìn zé àn ]
偏信:只听信一方面的话;暗:糊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不能明辨是非。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二、不可偏废 [ bù kě piān fèi ]
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吕氏童蒙训》语:“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偏听偏言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偏听偏言发音: piān tīng piān yán释义: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偏听则废,兼听则明,是什么意思?
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新唐书·魏征传》。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相当尊重。 有一次,唐太宗问他:“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这段对话,在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中,记载得更详细些。它说,魏征当时回答唐大宗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和三个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为例来加以说明。 ————————————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徽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三国演义》八三回:“良曰:‘古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望陛下察之。’” ———————————— 这个成语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 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偏听则废,兼听则明,是什么意思?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出自《新唐书·魏征传》。魏征,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并且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和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相当尊重。有一次,唐太宗问他:“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征回答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这段对话,在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中,记载得更详细些。它说,魏征当时回答唐大宗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以两个贤明的古帝尧、舜和三个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为例来加以说明。摘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