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知其一不达其二」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知其一不达其二”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在生活中的例子、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在生活中的例子、七字成语大全 七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不什么其什么的成语、七字成语大全、北海商会商务运作合法吗?、有关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含有一二的成语有哪些现在报C1驾照多少钱了一字成语有多少“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知其一不达其二”的词条资料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在生活中的例子
3: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在生活中的例子
4:七字成语大全 七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5:不什么其什么的成语
6:七字成语大全
7:北海商会商务运作合法吗?
8:有关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
成语“知其一不达其二”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ZQYBDQE
成语注音:ㄓ ㄑ一ˊ 一 ㄅㄨˋ ㄉㄚˊ ㄑ一ˊ ㄦ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七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一未睹其二
成语出处: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成语用法:知其一不达其二作谓语、分句;指了解片面。
成语“知其一不达其二”的扩展资料
1.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在生活中的例子电脑是把双刃剑,许多人只知可用电脑玩游戏,却不知电脑的主要用途是学习的工具。来自www.gyjslw.com
2.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在生活中的例子
电脑是把双刃剑,许多人只知可用电脑玩游戏,却不知电脑的主要用途是学习的工具。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七字成语大全 七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发而不可收拾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句话不离本行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万绿从中一点红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逢喜事精神爽 上梁不正下梁歪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不忍则乱大谋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见棺材不下泪 不识庐山真面目 今朝有酒今朝醉 车到山前必有路 勿以恶小而为之 长江后浪推前浪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余而力不足 打破沙锅问到底 只重衣衫不重人 出师未捷身先死 犯天下之大不韪 半夜敲门心不惊 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钱能使鬼推磨 此地无银三百两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多行不义必自毙 羊毛出在羊身上 听其言而观其行 身在曹营心在汉 初生牛犊不怕虎 君子之交淡如水 识时务者为俊杰 英雄无用武之地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近水楼台先得月 挟天子以令诸侯 画虎不成反类狗 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其一不知其二 放之四海而皆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冒天下之大不韪 恶龙不斗地头蛇 强龙不压地头蛇 强将之下无弱兵 强中更有强中手 墙里开花墙外香 宰相肚里能撑船 冤仇宜解不宜结 解铃须用系铃人 神龙见首不见尾 得饶人处且饶人 偷鸡不着蚀把米 置之死地而后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清官难断家务事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船到桥门自会直 船到江心补漏迟 识时务者为俊杰 树欲静而风不止 牵一发而动全身 胜败乃兵家常事 黑云压城城欲摧 粪土之墙不可朽 翻手为云覆手雨 踏破铁鞋无觅处 糟糠之妻不下堂来自www.gyjslw.com
4. 不什么其什么的成语
不胜其烦、不计其数、不厌其烦、不乏其人 、不改其乐
一、不胜其烦 [ bù shèng qí fán ]
【解释】: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出自】:鲁迅《二心集·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二、不计其数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释】: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出自】: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赏》:“其余则不计其数。”
【翻译】:剩下的没法计算数目。
三、不厌其烦 [ bù yàn qí fán ]
【解释】:厌:嫌。不嫌麻烦。
【出自】:宋·袁燮《絜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翻译】:陆贽的祖先;不害怕他的麻烦;而皇帝经常听不懂。
四、不乏其人 [ bù fá qí rén ]
【解释】: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
【出自】:鲁迅《朝花夕拾·后记》:“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
五、不改其乐 [ bù gǎi qí lè ]
【解释】: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自】:朱自清《论吃饭》:(孔子)称赞颜回吃喝不够,‘不改其乐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七字成语大全
矮子队里选将军 拔了萝卜地皮宽 败子回头金不换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夜敲门不吃惊 半夜敲门心不惊 饱汉不知饿汉饥 饱人不知饿人饥
闭塞眼睛捉麻雀 别有天地非人间 兵在精而不在多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乌江不尽头 不到乌江不肯休 不到乌江心不死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得已而求其次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见棺材不掉泪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棺材不下泪 不看佛面看金面
不看金面看佛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能登大雅之堂 不念僧面念佛面
不如意事常八九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不是冤家不碰头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问三七二十一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知其子视其父 柴米油盐酱醋茶 朝里无人莫做官 朝里有人好做官
朝中有人好做官 车到山前必有路 车如流水马如龙 成也萧何败萧何
秤砣虽小压千斤 吃小亏得大便宜 吃小亏占大便宜 痴心妇人负心汉
痴心女子负心汉 尺之木必有节目 出头椽儿先朽烂 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生之犊不惧虎 初生之犊不畏虎 船到江心补漏迟 船到桥门自会直
船到桥门自然直 船到桥头自会直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地无银三十两 此时无声胜有声 聪明反被聪明误 寸金难买寸光阴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落牙齿和血吞 打破沙锅问到底
打破沙锅璺到底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破砂锅璺到底 打着灯笼没处寻
打着灯笼没处找 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不见小人怪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水冲了龙王庙 大水淹了龙王庙 带着铃铛去做贼 当面输心背面笑
刀切豆腐两面光 道不同不相为谋 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缩头时且缩头
低头不见抬头见 丢下耙儿弄扫帚 东扯葫芦西扯瓢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东行不见西行利 断送一生惟有酒 对着和尚骂贼秃 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无礼必自及 恶龙不斗地头蛇 恶人自有恶人磨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孙自有儿孙计 翻手为云覆手雨 翻手作云覆手雨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诸四海而皆准 肥水不落旁人田 肥水不落外人田
粪土之墙不可杇 逢人且说三分话 逢人只说三分话 夫妻无隔宿之仇
夫妻无隔夜之仇 腐木不可以为柱 父子无隔宿之仇 胳膊扭不过大腿
各人自扫门前雪 工夫不负有心人 功者难成而易败 狗肉上不了筵席
观于海者难为水 光棍不吃眼前亏 过江名士多如鲫 过江名士多如鲗
含着骨头露着肉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得春风望夏雨 行而世为天下法
行下春风望夏雨 好汉不吃眼前亏 好汉做事好汉当 好了疮疤忘了痛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女不穿嫁时衣 好心得不到好报 好心做了驴肝肺
黑云压城城欲摧 恨不相逢未嫁时 横眉冷对千夫指 横挑鼻子竖挑眼
呼蛇容易遣蛇难 花不迷人人自迷 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虎画皮难画骨 画龙不成反为狗 话不投机半句多
皇天不负苦心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 黄梅不落青梅落 挟泰山以超北海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天下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征四方
假金方用真金镀 尖担担柴两头脱 见其一未见其二 交易不成仁义在
解铃还是系铃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还需系铃人 解铃须用系铃人
今朝有酒今朝醉 今日有酒今日醉 今夕有酒今夕醉 金风未动蝉先觉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近水楼台先得月 敬酒不吃吃罚酒 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好不怕巷子深 拒人于千里之外 决胜于千里之外
君子不夺人之好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之交接如水
开弓没有回头箭 刻鹄不成尚类鹜 来而不往非礼也 浪子回头金不换
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鸹窝里出凤凰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头上打苍蝇
老虎头上扑苍蝇 骊龙颌下取明珠 脸不变色心不跳 良工不示人以朴
良马见鞭影而行 良田不如心田好 两害相较取其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花芳草无寻处 吕端大事不糊涂 买卖不成仁义在
冒天下之大不韪 眉毛胡子一把抓 每逢佳节倍思亲 美女者丑妇之仇
名不正则言不顺 磨刀不误砍柴工 拿着鸡毛当令箭 男儿两膝有黄金
男儿膝下有黄金 男儿有泪不轻弹 嫩草怕霜霜怕日 牛不喝水难按角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不饮水强按头 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福
赔了夫人又折兵 皮不存而毛焉附 贫贱之交不可忘 七次量衣一次裁
起死人而肉白骨 千夫所言如一喙 千里姻缘使线牵 千里姻缘一线牵
千日打柴一日烧 千日斫柴一日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前人种德后人收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将之下无弱兵 强龙不压地头蛇 强中更有强中手
强中自有强中手 墙里开花墙外香 巧妻常伴拙夫眠 挈泰山以超江河
青山处处埋忠骨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官能断家务事 情人眼里出西施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莫知其子之恶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凭志气虎凭威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生识字忧患始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心不足蛇吞象 如入宝山空手回
入宝山而空手回 三分天下有其二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句话不离本行 山高遮不住太阳 山外青山楼外楼 山以凌尺故能高
山以小陁而大崩 山有木工则度之 山有朽壤而自崩 山雨欲来风满楼
善问者如攻坚木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上天不负苦心人
蛇入筒中曲性在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福中不知福 神龙见首不见尾
生子当如孙仲谋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失败乃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为成功之母 失败者成功之母 师其意不泥其迹 十个指头有长短
十家锅灶九不同 十谒朱门九不开 时者难得而易失 识二五而不知十
识其一不识其二 识时务者为俊杰 矢人惟恐不伤人 世间甲子须臾事
事到万难须放胆 事非经过不知难 事无不可对人言 是非只为多开口
适百里者宿舂粮 守着鼻子摸着腮 受命于危难之间 树欲静而风不宁
树欲静而风不停 树欲静而风不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息而风不停
水浅者大鱼不游 死要面子活受罪 死诸葛走生仲达 死猪不怕开水烫
四海之内皆兄弟 踏破铁鞋无觅处 抬头不见低头见 滔滔者天下皆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下老鸹一般黑 天下老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无不散筵席 挑得篮里便是菜 条条大路通罗马 跳到黄河洗不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 跳在黄河洗不清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偷鸡不着蚀把米 头发胡子一把抓 头重脚轻根底浅 兔子不吃窝边草
推之四海而皆准 瓦罐不离井口破 瓦罐不离井上破 歪嘴和尚瞎念经
外君子而中小人 万绿丛中一点红 万丈高楼从地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
王顾左右而言他 委肉当饿虎之蹊 无可奈何花落去 无事不登三宝殿
无颜见江东父老 五百年前是一家 勿谓言之不预也 夏虫不可以语冰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心病还从心上医 心病还将心药医 心病还须心上医
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病还用心药医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官上任三把火 雄鸡一唱天下白 秀才人情半张纸 秀才人情纸半张
雪后始知松柏操 血债要用血来还 哑子做梦说不清 言有尽而意无穷
眼里揉不下沙子 燕雀安知鸿鹄志 燕雀不知鸿鹄志 燕雀岂知雕鹗志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群里头出骆驼 摇头不算点头算 咬人狗儿不露齿
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场欢喜忽悲辛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山河一寸金 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将成功万骨枯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举成名天下闻
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口不能著两匙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钱不落虚空地 一人不敌众人智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日夫妻百日恩 一身作事一身当 一身做事一身当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丸泥封函谷关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夜夫妻百日恩 一夜夫妻百夜恩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枝一叶总关情
以五十步笑百步 英雄难过美人关 英雄无用武之地 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仇不报非君子 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使得鬼推磨 有情人终成眷 有眼不识荆山玉 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一利即有一弊 有缘千里来相会 语不惊人死不休 御敌于国门之外
冤仇可解不可结 冤家可解不可结 冤家宜解不宜结 远来和尚好看经
远水解不了近渴 远水救不得近火 远水救不得近渴 远水救不了近火
宰相肚里行舟船 宰相肚里好撑船 宰相肚里能行船 再实之木根必伤
在天愿作比翼鸟 糟糠之妻不下堂 择其善者而从之 占着茅坑不拉屎
张公吃酒李公颠 张公吃酒李公醉 长江后浪催前浪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丈夫双泪不轻弹 丈夫有泪不轻弹 这山望见那山高 这山望着那山高
真金不怕火来烧 真人面前不说假 整瓶不摇半瓶摇 正其谊不谋其利
只重衣衫不重人 知二五而不知十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为而为
知其一不达其二 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其一未睹其二 知其一未知其二
知人知面不知心 指着和尚骂贼秃 置之死地而后快 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已 众人拾柴火焰高 竹篮打水一场空 走杀金刚坐杀佛
嘴尖皮厚腹中空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北海商会商务运作合法吗?
你好,疑似传销信息,谨慎对待。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有关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
典源
《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如何?不与如何?’……楼缓曰:‘……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曰:‘……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以有尽之地结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故曰:此饰说也,王必勿与。’……楼缓闻之,入见于王,王又以虞卿言告之。楼缓说:‘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
3释义
秦国在长平大破赵军,率兵回国后,派人向赵国索取六座城邑并讲和。赵国没有拿定主意,孝成王向刚从秦国来的楼缓征求意见,楼缓主张给秦城。虞卿听说后,入宫向孝成王讲了不给秦城的理由,指出秦国是虎狼之国,他的贪欲没有止境,赵国国土有限,结果必然灭赵。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谓喻
“知其一,不知其二”,亦作“知其一,未睹其二”、“知其一,不达其二”。比喻对事物的了解只是一个方面,而不知事物的其它方面。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5典故
原文
《阅微草堂笔记》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余,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讲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启示
学者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而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含有一二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一二的成语有很多,比如以下这些:
【不管一二】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百无一二】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
【丁一卯二】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的一确二】形容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丁一确二】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二童一马】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功一美二】功:细线.做一方面的事情却取得两方面的美名.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划一不二】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略知一二】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数一数二】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头一无二】唯一,只有一个.
【唯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问一知二】问:询问;知:知道.问一知道二.形容人聪明,见多识广.
【一差二悮】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同“一差二误”.
【一差二误】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一二其详】详:详尽.逐条地说清楚.
【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一高二低】①高低强弱或胜负输赢.②指意外的变故.
【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一狠二狠】犹言索性,干脆.多指下极大的决心.
【一家无二】指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一模二样】犹言一模一样.样子完全相同.
【一林二虎】两只凶猛的老虎同处于一个森林.形容两个强有力的人或集团同处一地,势不两立.
【一来二去】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一雷二闪】形容躲避迅速.
【一来二往】来来往往次数多.
【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一清二白】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
【一齐二整】形容穿戴整齐的样子.
【一台二妙】台: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
【一心无二】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有一无二】只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不可以一个没有,也不可以有第二个.指独一无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形容独一无二或唯一的.
【不问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二而一】一演化为二,二合成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为对立的两种现象,对立的两种现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二者必居其一】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二者必取其一】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见其一未见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识其一不识其二】了解事物的一方面,不了解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一百二十行】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一不作,二不休】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过来又死去
【一客不犯二主】比喻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不用麻烦第二人.
【一客不烦二主】一位客人不用劳烦两位主人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部承担,不用找别人帮忙.
【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一身而二任】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一推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一退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一则一,二则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一,未睹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一,未知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一不达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止知其一,不知其二】祥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止知其一,未知其二】只知道一方面的情况,不知其他.对情况没有全面了解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现在报C1驾照多少钱了
每个地区c1驾照学车价格都不一样。一般一线城市6000左右,差不多最快要4个多月才能拿到驾照,乡村的三线城市一般4000左右,贫困地区学c1驾照3000左右。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一字成语有多少
一帆风顺 一鸣惊人 一心一意、一醉方休 一无是处 一心二用 一如既往 一刀两断 一片冰心 一衣带水 一往情深 一了百了 一举两得 一日万机 一触即发 一马平川 一马当先 一时足成千古恨 一气呵成 一成不变 一毛不拔 一泻千里,一生一世,一言九鼎 一言一行 一路顺风 一片丹心 一劳永逸 一笔勾销 一死了知 一寸赤心 一口同音 一夕一朝 一夫当关 一五一十 一支半节 一日千里 一手遮天 一反常态 一文不值 一本万利 一目十行 一目了然 一式一样 一成不变 一吐为快 一年一度 一年半栽 一走了之 一技之长 一步登天 一举成名 一清二白 一马平川 一蹴而就 一朝一夕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一筹莫展 一触即发 一触即溃 一锤定音 一蹴而就 一寸丹心一代风流 一代楷模 一弹指顷 一刀两断 一得之见 一得之愚 一德一心 一定之规 一发千钧 一帆风顺 一反常态 一饭千金 一方之任 一飞冲天 一分为二 一傅众咻 一改故辙 一概而论 一干二净 一鼓作气 一官半职 一哄而散 一呼百应 一狐之腋 一挥而就 一技之长 一家之计 一家之言 一见倾心 一见如故 一见钟情 一箭上垛 一箭双雕 一箭之遥 一浆十饼 一介不取 一举成名 一举两得 一举之劳 一决雌雄 一蹶不振 一刻千金 一孔之见 一来二去 一览无余 一劳永逸 一力承当 一了百了 一鳞半爪 一龙一蛇 一路福星 一路顺风 一落千丈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一脉相承 一脉相传 一毛不拔 一面如旧 一面之词 一面之交 一鸣惊人 一暝不视 一命呜呼 一模一样 一木难支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一年半载 一念之差 一诺千金 一拍即合 一盘散沙 一片冰心 一片焦土 一片汪洋 一贫如洗 一曝十寒 一气呵成 一钱如命 一窍不通一清二白 一清如水 一穷二白 一丘之貉 一人之交 一仍旧贯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日之长一如既往 一扫而空 一身是胆 一生一世 一石二鸟 一时半刻 一事无成 一视同仁 一室生春 一手包办 一手托天 一手一足 一手遮天 一树百获 一丝半粟 一丝不苟 一丝不挂 一丝一毫一塌糊涂 一潭死水 一团和气 一团漆黑 一推两搡 一网打尽 一往情深 一往无前 一望无际 一文不名 一无长物 一无可取 一无是处 一无所长 一无所得 一无所能 一无所有 一无所知 一五一十 一息尚存 一相情愿 一笑置之 一泻千里 一心一德 一心一意 一星半点 一薰一莸 一言半语 一言九鼎 一言难尽 一言为定 一叶知秋 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 一饮一啄 一应俱全 一拥而上 一隅三反 一隅之见 一语道破 一语破的 一张一弛 一针见血 一针一线 一枕黄梁一知半解 一纸空文 一掷千金 一柱擎天 一字褒贬 一字不苟 一字千金 一字一板 一字一珠 一不扭众 一刀切 一窝蜂 一溜烟 一锤子买卖 一去不复返 一问三不知 一物降一物 一退六二五 一碗水端平 一棍子打死 一言以蔽之 一床锦被遮盖 一尺水十丈波 一蟹不如一蟹 一动不如一静 一块石头落地 一客不烦二主 一钱不落虚空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传十,十传百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人一己百 讽一劝百 杀一儆百 赏一劝百 惩一儆百 教一识百 说一不二 划一不二 数一数二 独一无二 决一死战 举一反三 以一当十 闻一知十 不一而足 成一家言 捏一把汗 决一雌雄 什一之利 偶一为之 心一志 心一意 天各一方 人己一视 大吃一惊 及锋一试 不拘一格 不可一世太仓一粟 区宇一清 不名一文 不赞一词 打成一片 功亏一篑 付之一炬 付之一笑加人一等 当头一棒 耳目一新 同功一体 网开一面 自出一家 自成一家 众口一词多此一举 安于一隅 江天一色 步调一致 别具一格 别树一帜 言行一致 灵机一动面目一新 背水一战 尝鼎一脔 独霸一方 独步一时 独当一面 独树一帜 首屈一指 洞察一切 济济一堂 浑然一体 振臂一呼 盈盈一水 盛极一时 铁板一块 莫衷一是 倒打一耙 高人一等 略见一斑 略胜一筹 宿弊一清 稍胜一筹 稍逊一筹 毁于一旦 登高一呼 摇身一变 漆黑一团 面目一新 背水一战 混为一谈 劝百讽一 心口如一 齐整如一 言行不一 表里如一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1.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的翻译: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出自清代作者纪昀的《河中石兽》。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扩展资料:
《河中石兽》创作背景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河中石兽》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中石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者,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其次也;止知其一,恶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