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射神()”「姑射神人」

2025年08月03日成语大全4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姑射神人”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姑射”的“射”读什么?出处?、明珠络壁琉璃地,姑射神人云河居有人知道出处么、姑射仙人怎么读、200分悬赏!!!!请大家帮我推荐一首诗词、解释一下“藐姑射仙子”“曳尾于泥途”、庄子逍遥游里蕴含着什么道理、姑射神人是什么意思?出至什么典故?中国神话中有姑射仙子其人吗?请介绍一下庄子逍遥游中间有一藐姑射山的神人,这个神人是出自山海经么?还是哪里?姑射山名字是怎样来的?姑射神人什么意思什么射神人成语藐姑射山 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姑射神人”的词条资料
2:“姑射”的“射”读什么?出处?
3:明珠络壁琉璃地,姑射神人云河居有人知道出处么
4:姑射仙人怎么读
5:200分悬赏!!!!请大家帮我推荐一首诗词
6:解释一下“藐姑射仙子”“曳尾于泥途”
7:庄子逍遥游里蕴含着什么道理
8:姑射神人是什么意思?出至什么典故?

9:中国神话中有姑射仙子其人吗?请介绍一下

10:庄子逍遥游中间有一藐姑射山的神人,这个神人是出自山海经么?还是哪里?

11:姑射山名字是怎样来的?

12:姑射神人什么意思

13:什么射神人成语

14:藐姑射山 什么意思

成语“姑射神人”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gū yè shén rén
成语简拼:GYSR
成语注音:ㄍㄨ 一ㄝˋ ㄕㄣˊ ㄖㄣ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成语用法:姑射神人作宾语;指美貌女子。
成语造句:广寒仙子月中出,姑射神人雪里来。(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成语“姑射神人”的扩展资料

1. “姑射”的“射”读什么?出处?
读音ye四声
“ 姑射真人”乃掌雪之神,姑射真人”出于此:“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是因为庄子文中有“肌肤若冰雪”之句,古人才将姑射山上的神人封之为掌雪之神的。姑射之山在何处呢?庄子说是在“汾水之阳”,即今山西境内。山西临汾市确实有个姑射山,是1987年山西省政府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之一。他们打的就是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这个牌子,且称之为道教圣地、仙境神山。不过近读《山海经》,却又有新发现。《山海经·东山经》云:“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根据此说,姑射山绝不会在山西境内,而似是在东南一带。《山海经·海内北经》又云:“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黄帝篇》亦云:“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今人据此而推测“列姑射山”可能在日本或菲律宾境内。
狐友幻形
济南朱子清,与一狐友,但闻声而不见其形,以(同,和)时(按时)预(参与)文酒会,词辩纵横,莫能屈也。
一日,有请见其形者。狐曰:“欲见吾真形耶?真形安可使见君?欲见吾幻形耶?是形既幻,与不见同,又何必见?”
众固请之,狐曰:“君等意中觉吾形何似?”一人曰:“当厖(读音mang二声,花白色)眉皓首。”应声即现一老人形。又一
人曰:“当仙风道骨。”应声即现一道人形。又一人曰:“当星冠羽衣。”应声即现一仙官形。又一人戏曰:“庄子言姑射(
读音ye四声,‘姑射’三名)神人,绰约若处子,君亦当若是。”即应声现一美女形。又一人曰:“应声而变,皆是幻耳。究
欲一睹真形。”狐曰:“天下之大,熟肯以真形示人者,而欲我独示真形乎?”大笑而去。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明珠络壁琉璃地,姑射神人云河居有人知道出处么
我没猜错的话意思是: 明株结群琉璃地:是一个 ‘日’字 故射神人古何居:是一个 ‘女’字 塞净不漏凡梦到:是一个 ‘不’字 泉香幕树晓风前:是一个 ‘日’字 第二句其实不是女 那个字打上不能提交 ‘是尸下面一个穴字’摘自www.gyjslw.com
3. 姑射仙人怎么读
姑射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出自《庄子·逍遥游》,被誉为掌雪之神。词目 姑射神人 发音 gū yè shén rén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200分悬赏!!!!请大家帮我推荐一首诗词
艾青
窗外的争吵
昨天晚上
我听见两个声音——
春天:
大家都在咒骂你
整天为你在发愁
谁也不会喜欢你
你让大家吃苦头
冬天:
我还留恋这地方
你来的不是时候
我还想打扫打扫
什么也不给你留
春天:
你真是冷酷无情
闹得什么也没有
难道糟蹋得还少
难道摧毁得不够
冬天:
我也有我的尊严
我讨厌嬉皮笑脸
看你把我怎么办
我就是不愿意走
春天:
别以为大家怕你
到时候你就得走
你不走大家轰你
谁也没办法挽留
用不到公民投票
用不到民意测验
用不到开会表决
用不到通过举手
去问开化的大地
去问解冻的河流
去问南来的燕子
去问轻柔的杨柳
地里种子要发芽
枝头骨朵要吐秀
万物都频频点头
异口同声劝你走
你要是赖着不走
用拖拉机拉你走
用推土机推你走
敲锣打鼓送你走摘自www.gyjslw.com
5. 解释一下“藐姑射仙子”“曳尾于泥途”
曳尾于泥途是 庄子 不愿做官时说的。用来比喻不图名利,宁愿清静无为 藐姑射仙子 出自《庄子。逍遥游》 我也不知道它的寓意。 希望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6. 庄子逍遥游里蕴含着什么道理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追问: 做到逍遥的境界不是要无己、无功、无名吗、你怎么直说了一个无己 回答: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为分析方便,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已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无己”说说容易,实际无法做到。比如庄子就没能“无己”。他虽然醉心于作绝对自由的“至人”,但念念不忘的仍是不自由的人世,尽管他所追求的是在人世的无为。所以接下来他又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展开了第二部分的论述。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是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先通过泻染尧让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贵,不足惜的思想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能过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创造了“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即前文所称的能作逍遥游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所以庄子赋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她从不“以物为事”,但是能够“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旁礴万物以为一”,能够“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在这样无为而逍遥的神人面前,“弊弊焉以天下为事”的尧、舜之流又怎么能不感到“窅然丧其天下”,因而不得不让天下于许由呢?庄子不能忘世,所以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来又写了自己与惠子辩论的是是非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子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全篇。总之,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庄子作品具有“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的艺术成就。《逍遥游》更是如此。这里只谈主要的两点。首先是“洸洋自恣以适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想像。这种“洸洋自恣”的想像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而且更主要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树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物事,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在庄子的笔下,鱼可以化而为鸟,冲天飞起;鸟可以自视甚高,互相嘲笑;人可以有俗人、至人、神人、圣人之分。他所想像的境界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个“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除了庄子又有谁创造得出呢?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姑射山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美丽形象,将那种境界人格化、具体化,使人明知其假,宁信其真。把自己的缥缈幻想写得这样实在,这样美妙,除了庄子,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庄子随心所欲地想像出这些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诳人,而是其构思匠心的必然体现。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必须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难想见;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为、无己,在“无何有之乡”去作逍遥游!其次是炽烈而隐蔽的情感。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庄子耽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庄子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背后有深深的苦闷,虚幻的“无何有之乡”产生于对人间世的绝望,他追求着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中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把那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写得那样美丽绝伦,其中不正燃烧着他那炽烈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火吗?还有,他虽然提出应该“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可见这个一心要飞离人世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这里还有必要提到大鹏这个形象。尽管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但是却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用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了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比较想像: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7. 姑射神人是什么意思?出至什么典故?
姑射神人[gū yè shén rén] 【解释】: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道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示例】:广寒仙子月中出,~雪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五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中国神话中有姑射仙子其人吗?请介绍一下
释义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示例 广寒仙子月中出,~雪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 姑射真人”乃掌雪之神,姑射真人”出于此:“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是因为庄子文中有“肌肤若冰雪”之句,古人才将姑射山上的神人封之为掌雪之神的。姑射之山在何处呢?庄子说是在“汾水之阳”,即今山西境内。山西临汾市确实有个姑射山,是1987年山西省政府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之一。他们打的就是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这个牌子,且称之为道教圣地、仙境神山。不过近读《山海经》,却又有新发现。《山海经·东山经》云:“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根据此说,姑射山绝不会在山西境内,而似是在东南一带。《山海经·海内北经》又云:“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黄帝篇》亦云:“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今人据此而推测“列姑射山”可能在日本或菲律宾境内。
初识“姑射真人”,是十几年前读金庸《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倚天屠龙记》之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 》开篇道:“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从金庸介绍中得知,“作这一首《无俗念》词的,乃南宋末年一位武学名家,有道之士。此人姓丘,名处机,道号长春子,名列全真七子之一,是全真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词品》评论此词道:‘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
读此作品的时候,正值天真烂漫之时,竟对金庸此说深信不疑。及长,涉猎的文学作品多了,才知道原来金庸撒了一个大谎。首先,金庸擅改原词。丘处机原作名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金庸将原词中“灵虚宫梨花词”去掉,仅留“无俗念”三字,将“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分开,改为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琼葩”改为“琼苞”,“舒高洁”改为“殊高洁”,“万万化参”改为“万蕊参差”。不过,这首词经金庸稍稍改动之后,较原作似乎更具神韵。其次,金庸擅改词意。金庸说长春真人这首词“诵的似是梨花,其实词中真意却是赞誉一位身穿白衣的美貌少女,说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又说她‘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不与群芳同列’。词中所颂这美女,乃古墓派传人小龙女。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以‘无俗念’三字赠之,可说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长春真人借梨花来比喻自己的志行高洁,根本与“小龙女”无关。金庸为了作品的需要,硬把长春真人拉来为小龙女作陪衬,若真人地下有知,该有如何感想?
不过,我始终对“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之句不解。这个“姑射真人”又是何人?神仙传中并不见此人,一些神话传说也不见其踪迹。但是我知道,此真人定非寻常之辈,否则绝不会用“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这样的词汇来赞美的。后来读《喻世名言》之《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见有这样一段话,才解开了多年的谜团:“雪似三件物事,又有三个神人掌管。那三个神人?姑射真人、周琼姬、董双成。周琼姬掌管芙蓉城;董双成掌管贮雪琉璃净瓶,瓶内盛着数片雪;每遇彤云密布,姑射真人用黄金箸敲出一片雪来,下一尺瑞雪。”又道:“当日紫府真人安排筵会,请姑射真人、董双成,饮得都醉。把金箸敲着琉璃净瓶,待要唱只曲儿。错敲破了琉璃净瓶,倾出雪来,当年便好大雪。曾有只曲儿,名做《忆瑶姬》:姑射真人宴紫府,双成击破琼苞。零珠碎玉,被蕊宫仙子,撒向空抛。乾坤皓彩中宵,海月流光色共交。向晓来、银压琅,数枝斜坠玉鞭梢。荆山隈,碧水曲,际晚飞禽,冒寒归去无巢。檐前为爱成簪箸,不许儿童使杖敲。待效他、当日袁安谢女,才词咏嘲。” 原来这“ 姑射真人”乃掌雪之神,也只有她才当得起“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这“姑射真人”从何而来,又为何被封为掌雪之神?当读过《庄子·逍遥游》中,才知“姑射真人”原来出于此:“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看来是因为庄子文中有“肌肤若冰雪”之句,古人才将姑射山上的神人封之为掌雪之神的。可是姑射之山在何处呢?庄子说是在“汾水之阳”,即今山西境内。山西临汾市确实有个姑射山,是1987年山西省政府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之一。他们打的就是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这个牌子,且称之为道教圣地、仙境神山。不过近读《山海经》,却又有新发现。《山海经·东山经》云:“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根据此说,姑射山绝不会在山西境内,而似是在东南一带。《山海经·海内北经》又云:“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列姑射。西南,山环之。”《黄帝篇》亦云:“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偎不爱,仙圣为之臣。”今人据此而推测“列姑射山”可能在日本或菲律宾境内。
姑射真人是雪神,自然也就“肌肤若冰雪”,在古人诗词中也常有此誉。如陈师道《卜算子》:“飘颻姑射仙,谁识冰肌好。”刘鼎《蝶恋花·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依我看,写得最好的还是朱敦儒《洞仙歌 》:“何人不爱,是江梅红绽。雪野寒空冻云晚。照清溪绰约,粉艳先春,包绛萼、姑射冰肌自暖。 上林花万品,都借风流,国色天香任欣羡。共素娥青女,一笑相逢,人不见、悄悄霜宫月殿。想乘云、是在玉皇前,粲蕊佩明珰,侍清都燕。 ”此词虽写梅花,却与长春真人《无俗念》之写梨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庸借长春真人的《无俗念》,使小龙女的形象更加冷艳高绝。而长春真人借金庸的“小龙女”,使《无俗念》一词更加深入人心。二者真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为文坛留下一千古佳话。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9. 庄子逍遥游中间有一藐姑射山的神人,这个神人是出自山海经么?还是哪里?
《庄子》文中寓言,假托其人而已,不必当真,否则要走火入魔了。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姑射山名字是怎样来的?
姑射(音夜)山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90.8米。风光绮丽,四季宜人,山峰叠翠,树木葱茏,鸟鸣泉泠,松涛啸吟,大片的原始森林展现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春秋时节登高揽胜,可壮观天地一消胸中块垒。夏季清爽宜人,是避暑的胜地。冬天山寒水瘦,银装素裹,好一幅北国风光图。看云卷云舒,叹造化无常,油然而生’青山秀色亘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之慨,而耸峰幽谷的自然景观最能淡泊人的心境,感红尘渐远,心灵澄碧,萌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流连之情。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它被仙洞沟劈为两半,南北仙洞位于山腰中部断崖崖台上。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在多种动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珍禽黑鹳鸟和褐马鸡。姑射山于吕梁山脉,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语而出名。这里山势奇险,环境幽雅,仙洞创建于唐武德年间,历代曾修葺扩建,现有建筑40余处,共有房屋庙堂120多间,石窟洞70多孔。亭、台、楼、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就势构筑。奇峰异洞,苍松翠柏,青山环抱。其间一条数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对峙。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清凉幽静,到此颇有置身“仙境”之感。仙洞的道观建筑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1. 姑射神人什么意思
姑射神人
发音 gū yè shén rén
释义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射山的得道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六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是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明 杜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袁可立)营菟裘里门外,置身壶峤,烟鬟蜡人,望之以为藐姑射氷雪人也。”摘自www.gyjslw.com
12. 什么射神人成语
姑射神人_成语解释【拼音】:gū yè shén rén【释义】: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叶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3. 藐姑射山 什么意思
“藐”是遥远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在那里。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0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