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竭智”的成语「才竭智疲」

2025年09月05日成语大全9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才竭智疲”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什么意思、疲的组词是什么、筋疲力尽精疲力尽精疲力竭筋疲力竭哪个正确???、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这一句话的翻译。、精疲力竭近义词、精疲力竭的竭能组什么词、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才竭智疲”的词条资料
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什么意思
3:疲的组词是什么
4:筋疲力尽精疲力尽精疲力竭筋疲力竭哪个正确???
5: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这一句话的翻译。
6:精疲力竭近义词
7:精疲力竭的竭能组什么词

成语“才竭智疲”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cái jié zhì pí
成语简拼:CJZP
成语注音:ㄘㄞˊ ㄐ一ㄝˊ ㄓˋ ㄆ一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摘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竭:尽;疲:疲倦。才能用尽,智力衰退
成语用法:才竭智疲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成语“才竭智疲”的扩展资料

1.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什么意思
一尺的木棍,每天弄断一半,永远都弄不完。
原文: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白话译文:
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辩士们用这些辩题与惠施相辩论,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这些好辩之徒,迷惑人心,改变人意,能够用口舌战胜人,却不能服人之心,这是辩者的局限。惠旆每天靠他的智慧与人辩论,门和天下的辩士一起制造怪异之说,这就是他们的根本。
然而惠施口若悬河,自认为最能干,说天地果真就伟大吗!惠施有雄心而没有道术。南方有个名叫黄缭的怪异之人,问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风雨雷霆是怎么回事。惠施毫不推辞地接受提问,不假思索地应对,广泛解说天地万物,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还嫌说得太少,又增加了一些怪异的说法。
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是真实的,想通过辩赢别人而获取名声,所以与众不合。轻视道德修养,努力追逐外物,他走的是歪门邪道。从天地之道来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只蚊虫那样徒劳。
对于万物有什么用处!做为一家之说还可以,如果能进一步奠崇大道,那就差不多了!惠施不安于道,分散心思于万物而乐上不疲,终于以善辩出名。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荡而不行于正道,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这就像用声音去追逐回响,用形体和影子况走一样。可悲啊!
此文出自春秋·庄子《庄子·杂篇·天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庄子·杂篇》,以“天下”为题。全篇分七段,是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历史渊源,来龙去脉。评价主要思想,并且加以批评的总结性的论文。作者据民国学者考证,当为战国时期晚期的庄子后学。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只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疲的组词是什么
疲劳,疲倦,疲惫,疲软疲累,疲态,疲塌,疲敝疲玩,疲曳,疲钝,疲顽疲匮,疲弊,疲人,疲耗疲匮,疲羸, 疲癃,疲冗疲劣,疲老, 疲暮, 疲罢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筋疲力尽精疲力尽精疲力竭筋疲力竭哪个正确???
每一个都有用法,都正确,只是有的比较少见www.gyjslw.com
4.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这一句话的翻译。
翻译为: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出自西汉司马迁《屈原列传》,原文选段: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
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扩展资料
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本文所记叙的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他确实是竭忠尽智了。屈原留给后人的财富甚丰,他的高尚品德、爱国精神乃至文学成就,至今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列传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精疲力竭近义词
精疲力竭近义词:筋疲力尽精疲力竭_百度汉语[拼音] [jīng pí lì jié] [释义] 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出处]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6. 精疲力竭的竭能组什么词
竭能组什么词 :
竭尽、
竭力、
竭诚、
枯竭、
衰竭、
匮竭、
穷竭、
告竭、
耗竭、
竭蹶、
刻竭、
竭蹙、
倾竭、
竭蹷、
力竭、
罄竭、
竭智、
崩竭、
竭朴、
熇竭、
嘶竭、
覂竭、
单竭、
竭命、
竭心、
竭愚、
屈竭、
殚竭、
展竭、
输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1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