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法()”「甘露法雨」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甘露法雨”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烧香拜佛时,磕头要磕几个?、男人磕头烧香代表什么生肖、各位网友 《笑傲江湖》中仪琳为令狐冲祈祷的那段佛经是什么来的呀 多指教啊、甘露的详细解释、求普门颂歌词大意!、念佛回向是布施甘露法雨吗、佛教里说的皈依是什么?怎么皈依?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是什么意思,具体释义观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化身都是什么,都有什么样的含义,第一种化身又有什么典故呢!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是什么意思,具体释义什么什么法什么烦请各位师兄姐帮我解释,读《观音普照门品》多日,仍然不然其意。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甘露法雨”的词条资料
2:烧香拜佛时,磕头要磕几个?
3:男人磕头烧香代表什么生肖
4:各位网友 《笑傲江湖》中仪琳为令狐冲祈祷的那段佛经是什么来的呀 多指教啊
5:甘露的详细解释
6:求普门颂歌词大意!
7:念佛回向是布施甘露法雨吗
8:佛教里说的皈依是什么?怎么皈依?
成语“甘露法雨”的词条资料
成语简拼:GLFY
成语注音:ㄍㄢ ㄌㄨˋ ㄈㄚˇ ㄩ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妙法莲花经·普门品》:“淑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甘露:甜美的露水。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成语用法:甘露法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甘露法雨”的扩展资料
1. 烧香拜佛时,磕头要磕几个?没事的,这些只是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诚心诚意才是最关键的,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意思。不然你反过来想,不恭敬的磕1000个头,和恭恭敬敬的人磕一个头,哪一个更有效果呢?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男人磕头烧香代表什么生肖
一般是拜三个,表示礼敬佛法僧三宝,拜的时候要庄严心净,拜下去后,双手翻过来,掌心向上,做莲花状散开,表示接受或祈求得到佛菩萨的甘露法雨,三拜后起立再鞠一躬,接着双手食指相合点眉心一下,表示顶礼,整个拜佛就算完成了。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是一种对觉悟者的恭敬行为,发愿行为,也代表着一种因果逻辑。 三柱香,分别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决心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够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够得到智慧。戒、定、慧,三者是“破迷开悟”的方法,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戒掉自己的恶习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来;心定下来之后,才会出现’定能生慧’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着升官发财、敛物敛色,打人整人,偷鸡摸狗,贪污受贿,’上下交争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来呢?心动神疲,无暇静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满智慧呢? 磕三个头,一叩首表示对佛(觉悟者)礼敬,二叩首发愿向觉悟者学习,愿归于佛门,三叩首是在庄严者的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各位网友 《笑傲江湖》中仪琳为令狐冲祈祷的那段佛经是什么来的呀 多指教啊
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而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担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持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钮械枷锁检封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段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愿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济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侥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行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以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毕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毕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颖异长者身的读者,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持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持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事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事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珠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而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若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而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世尊妙相具,我今从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是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捉,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钮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制电,降雹漱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污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漱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事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枯。具一切功德,慈言视众生。福聚海无量,事故应顶礼。而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耦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说了是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自己找吧 太长了 在后面 “念彼观音力”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甘露的详细解释
出处
1. 甘美的露水。
《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宋·梅尧臣《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峻青《秋色赋·傲露篇》:“因为它有一种本事,能把下在它身上的霜变成甘露,来滋润它的枝叶。”古人认为甘露降,是太平瑞征。《汉书·宣帝纪》:“乃者凤皇集泰山 、陈留 ,甘露降未央宫……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清·孔尚任《桃花扇·先声》:“请问那几种祥瑞? 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
2. 指甘蕉花苞中的甜味汁液。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甘蕉》:“甘蕉,生岭北者开花,花苞有露,极甘,通呼甘露。”
3. 佛教语。梵语的意译。喻佛法、涅槃等。
《法华经·药草喻品》:“为大众说甘露浄法。” 南朝·梁·沉约《和王卫军解讲》:“甘露为谁演,得一标道心。” 南朝·梁·萧统《东斋听讲》诗:“既参甘露旨,方欲书缙绅。”
甘露
【释名】它白如雪,甜如糖。所以叫甘露。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胸膈的各种热毒,能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抗衰老,止渴。
【发明与传说】传说它出产在川西人烟罕至之处,就像糖稀,不易获得 。www.gyjslw.com
5. 求普门颂歌词大意!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或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玩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争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念佛回向是布施甘露法雨吗
师兄,阿弥陀佛!愿借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开示来回答你的问题。由此可以理解念佛回向是布施甘露法雨。“凡发菩提心,誓愿度生之人,所有修持功德,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燃百千万亿无量无边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光明固无所损也。”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佛教里说的皈依是什么?怎么皈依?
皈依,又作“归依”,原本佛教用语,意指通过三皈仪式,正式成为佛教信徒,誓愿终生信从三宝,直至未来解脱成佛。
后来也将正式信奉某种宗教,沿用皈依名称。例如:魏晋时局,动乱不已,士族名士寻求心灵安慰,往往皈依道教;英国国会规定,凡皈依旧教者,不得登基英国国王宝座;突厥化的蒙古人入境随俗,也皈依回教。
[编辑] 词源
皈依本意为“皈依三宝”,因而也称“三皈依”。接受三皈依并受持五戒的男、女居士,称为终身优婆塞、终身优婆夷,也称为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亲近三宝、承事三宝的男女居士。受持八关斋戒者,称为一日一夜优婆塞、一日一夜优婆夷,又叫做近住男、近住女。受持三皈依与五戒者,可以在解脱的道路上前进,至少不会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去。
在巴利文中,三皈依(Tisarana)是由三(ti)与庇护所(sarana)所组成,意为“由佛、法、僧构成的一个三重庇护所”[1]。归依(saranam gacchami)则是由动词gacchami(到达、前往)与名词saranam(庇护所)组成。在《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十四,解释皈依的意义时说:“如是,归依以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如世尊言,众人怖所逼,多归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盘。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因此,皈依的涵义在于,只有了解四圣谛,遵从八圣道,才是达到涅盘,得到解脱的有效方法。
三宝,指佛宝、法宝和僧宝,是佛教的最基本信仰和教义,即佛教的核心和基础。之所以称之为“宝”,因他们可以救度一切众生,可使之彻底离苦得乐[1]。因为三宝是佛教的基础,所以皈依三宝是信仰佛教和成为佛教徒的前提和标志
三宝概说
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地说,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指圆证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及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
[编辑] 佛宝 (Buddha)
成就圆满佛道,是为佛宝之条件,换言之,佛宝为佛陀从觉悟中发展的心灵力量和圆满智慧的德行[2]。
1. 佛身
于无量阿僧只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满,获一切种智,具足一切胜妙功德的佛果者。此佛身有三:法身、报身、应化身。
法身是诸佛的清净无漏功德所依,为真如实相的理体,常住不灭。
报身是诸佛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显现相好庄严的身相。
应化身是诸佛以不思议神通力,为了因应一切众生的机缘,随类变化,示现六道,摄受一切众生于佛法生深信乐,逐渐证得道果的身相。
法身于真身,而报身和应化身都是由法身所现起的。
2. 佛德
成就佛果的诸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无量心及寿命自在、神通自在等德相。综言之,即是智、断、恩三德。
智德,指佛的智慧圆满。
断德,指佛能断尽一切烦恼惑业。
恩德,指佛有救度众生的大愿大能。
具足佛身、佛德的一切诸佛,才是真实的佛宝。一切诸佛,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及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等十方成就圆满佛道的佛陀。
[编辑] 法宝 (Dharma)
诸佛之教法是为法宝,此亦有三个要素[3]。
1. 以涅盘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
世间的种种烦恼,犹如毒热尘秽,常使众生陷于怖畏、痛苦、不自在的境界中,而诸佛的教法就像甘露法雨,能除灭一切毒热尘秽,滋长一切善法种子,使众生获得清凉的涅盘解脱果实。
2. 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即
四念处(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灭、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起。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轻安觉、舍觉、定觉、念觉。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共有三十七丈人道的修行方法,作前项清净法宝的方便助成,由此能证得清净法身。
3. 以八万四千法门为调伏众生的甘露法药
因为众生的根行不等,摄受的法门就有千差万别,但可概分为四悉檀教学法。
世界悉檀:即运用世间凡夫的思考方式、感觉、观念等解说佛法的知见,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比如说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恶便下堕三涂等。
为人悉檀:即依据众生各别的根机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其生起善根,而逐渐的悟入佛法正知见。
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的烦恼、应病设药,如对治贪欲修不净观,对治瞋恚修慈心观,对治愚痴修因缘观,对治昏散修数息观,对治我执修界分别观,对治业障修念佛观。
究竟悉檀:即破除一切的言说、文字,直显诸法实相的理体,令利根众生顿悟第一义。
前三种为教,后一为实教,循循善诱,成就了十二分教,使一切众生“闭恶趣门,开涅盘路”,得证解脱。
4. 佛法的六个特质(括号内为玄奘法师译文)
Svakkhato(现见)-1)简单而且定义清楚,每个人都可以修练,不会有任何疑惑。2)修习正法的成果可以在此生当下看到,不必等到以后或来世。
Sanditthiko(离炽燃)-修习正法后,必然可以达到烦恼的完全去除。
Akaliko(应时)-正法可以在每一个行往坐卧之中实践,不待时节。
Ehi-passiko(引导) - ehi“来”passiko“看”,正法邀请你来亲自求证,亲身体验真理。
Opaneyyiko(唯此见)-这条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来越接近最终的目标:解脱所有痛苦。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内所证)-能让来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智慧和理性,都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之内体验到真理。即正法具有“普遍性”。
[编辑] 僧宝 (Sangha)
依著上述诸佛之教法,如实修行的出家沙门,是为僧宝。那么何谓出家沙门?何谓如实修行?
沙门,为梵语音译,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不论佛教或外道,都称做沙门,此处指佛教的出家众为沙门。如,是契合。实,是真实。真实的教法,能契合真实的道理,依此修行,便能断一切诸恶,摄一切诸善,就是如实修行了。而僧宝也可略分为三种:
义僧:即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
贤圣僧:为见道位以上的贤圣。若在小乘,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指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
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稳快乐,所以是众生种福田的处所。
[编辑] 其它说法
1. 另外在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涵义亦与上述说法相同:
佛宝:“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形容佛智、佛身、佛德。
法宝:“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形容法身体性为真如平等,不增不减,又具足无量恒沙功德,能满足一切净法,使众生获证涅盘,离苦得乐。
僧宝:“如实修行等”。指一切依法如实修行的贤圣僧与凡夫僧。
2. 其次在现有的文字历史上,曾有释迦牟尼佛应化于世间,为一切凡夫众生亲见佛身;有佛所说的教法,及依法出家修行的僧,称之为“化相三宝”。
3. 后来凡夫误以为佛已入灭,不再重履世间、便作种种的佛相,如木雕、泥塑、石刻、纸绘等,以供礼敬;结集佛的教法载于典籍,以供流布;依此典籍教制而出家,自行化他,使得正法常住于世间,称之为“住持三宝”。
然而,实际上三宝本就常住不灭,惟依众生根行机缘及证道的层次,其感得的三宝自然有所差别了。换句话说,化相三宝永远存在,住持三宝却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湮没,但如住持三宝中的僧宝有一人成佛,就成为化相三宝了。
[编辑] 三宝威德
三宝的威德十分殊胜,它能使一切众生远杂苦恼,破除邪见恶念,消减无始以来种种的我执习气,是世间的明灯,真正的皈依处。三宝的威德,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亦且不可拟议思量,其理有:
1. 能破恶业障道
未皈依三宝之前,人生犹如大海中的舟船,缺乏导航的人和罗盘,必将漂流沉没,永远没有靠岸的时候。一切众生被烦恼系缚,流转于三界六道,无有穷尽,现在藉著皈依三宝的胜缘,产生了防阻恶业的势能,逆流而上,一念始觉生起,分分除断烦恼,如舟船喜获导航人和精密的罗盘,终于安稳地航入港湾。
2. 能获佑加持
因众生于生死中,常遭遇许多苦难,不能自拔,就像被狂暴的怨贼所侵害,无法逃脱而心生恐惧,现在皈依三宝,依怙三宝功德的护佑加持,使苦难怨贼舍怨心顺,不复作出损害诸事,而令众生吉祥安乐。
3. 能除邪见恶念
众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由于邪见恶念不除,且不断地造就新业,如贫苦的人又不勤奋营生,致贫上加贫,潦倒一生,而三宝是蔽衣内的明珠,适时解除危厄,令众生欢喜踊跃,重新振作,于是翻邪归正,断恶修善,达成转迷成悟的道果。
4. 能消减我执习气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不觉,执取身心为我,复由此我执的起念造作,累积无量无数的习气,形成了六道轮转的势能,今由皈依三宝,而将此我执消溶,习气减除,使得身心清净,觉性显发。
[编辑] 皈依三宝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者,应先皈依三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办理入学手续一样。按照佛教的观点,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编辑] 心态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观无量寿经》中提到: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是故,观十方诸佛成就的条件,必先由观自心佛性的成就开始,这才是皈依三宝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所谓“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即说自性中蕴含三宝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宝不能显发,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宝全体显发,就是佛。因此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编辑] 方式
在皈依的方式上,首应发大誓愿,然后精进修行。大誓愿即四弘誓愿,是依观察四谛的真实,怜愍一切,起大悲心:
1. 众生无边誓愿度:观察世间诸苦的逼迫,欲令一切众生出离苦海,即“未度苦谛,令度苦谛”。
2. 烦恼无尽誓愿断:观察诸苦都由烦恼所招感,欲令一切众生永断烦恼,同获解脱,即“未解集谛,令解集谛”。
3. 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了自行化他,应遍学一切法门,即“未安道谛,令安道谛”。
4. 佛道无上誓愿成:自行化他的究竟在于证得涅盘安乐的境界,即“未证灭谛,令证灭谛”。
发此四弘誓愿,又名发菩提心,若此愿心不发,则道业将不坚固,容易退失疑悔。依此大愿心的驱使,将沈浸于“法”的喜悦中,则能精进修行五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
此五门足与三宝的精神内涵相应,成就了“修证三宝”—体证真如法性,得一切种智,为佛宝。具足万行法门,为法宝。清净自在,为僧宝。如此,才真正得到三宝的利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是什么意思,具体释义
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佛法教化众生,就像虚空里有大云,由云降下雨来,普润众生的心,这就是「法雨」。 甘露是天人(天龙八部中的天)的一种药,也就是不死之药。吃了这种甘露,可以永久长命,永久不死。 这譬喻佛教徒修学佛法,能够得大涅盘的安乐,永久也不会再有生、老、病、死,所以叫做「甘露」。“甘露法雨”是佛经中的原文,指如来之教法譬之甘露之雨。(北本)《大般涅盘经》卷二(大一二·三七一下)有:“世尊我今身,有调牛良田。除去株杌,唯悕如来甘露法雨。”而在《妙法莲花经·普门品》(大九·五八上)更有:“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观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化身都是什么,都有什么样的含义,第一种化身又有什么典故呢!
那是三十三化身,
这是三十二化身 ,不知道您要的是那一个,见经典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及《椤严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坠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斋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具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发大清敬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坠,
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坠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扭械,
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螈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制电,降雹沭大雨,
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衣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摘自www.gyjslw.com
10. 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是什么意思,具体释义
1、“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出自——《妙法莲花经·普门品》。 甘露法雨 (gān lù fǎ yǔ) 佛教称如来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佛法教化众生,就像虚空里有大云,由云降下雨来,普润众生的心,这就是「法雨」。 甘露是天人(天龙八部中的天)的一种药,也就是不死之药。吃了这种甘露,可以永久长命,永久不死。 这譬喻佛教徒修学佛法,能够得大涅盘的安乐,永久也不会再有生、老、病、死,所以叫做「甘露」。 2、原文:“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 3、示例 我今身有凋牛良田,除去株杌,唯稀如来~。 ★《涅盘经》二 4、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1. 什么什么法什么
逍遥法外、
刑事法庭、
治外法、
目无法纪、
人民法院、
军事法庭、
不二法门、
循间法路、
波特法则、
东山法门、
南风法则、
中心法则、
言出法随、
大大法法、
平等法会、
恩深法驰、
神圣法杖、
三大法宝、
五种法师、
排他法则、
逃出法网、
大明法度、
大吹法螺、
极限法球、
甘露法雨、
头脑法则、
弯头法兰、
东方法眼、
会计法规、
先天法宝
感知法则、
官清法正、
大魔法峠、
欧洲法院、
五分法身、
林肯法球、
无碍法会、
应用法学、
大数法则、
符箓法术、
奉天法古、
无限法偿、
三藏法师、
清代法规、
恩深法弛、
晋代法规、
海恩法则、
独任法人、
祖宗法度、
弁髦法纪、
支援法衣、
鳄鱼法则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烦请各位师兄姐帮我解释,读《观音普照门品》多日,仍然不然其意。
普门品出自法华经,此品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一大段是偈语,偈语的产生是因为佛陀随机说法的时候呢,有的声闻僧可能在外面刚刚往回走,所以回来的时候,已经讲了一部分了,世尊为了后面赶来的声闻僧能了解前面讲的内容,所以就用偈语的方式复述一遍。这段偈语就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无尽意菩萨问世尊,为什么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叫做观世音呢?前面三句都是无尽意菩萨问的,从第四句“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开始到末尾是世尊所开示的,大体就是讲观世音菩萨的威神力,说这些就是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常念观世音菩萨,从而获得利益。具体哪句您觉得不好理解,请补充问题 我一句句的说,希望能帮助到您,不谬佛义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世尊具足三十二相好,各种庄严,我现在再问您一次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因缘叫观世音呢?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请世尊用偈语回答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世尊说:说给你听观世音菩萨的妙行,观世音菩萨善于在各种地方化现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观世音的弘誓比海还要深,在很多劫都有不可思议的示现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曾经侍从过千亿诸发,发的都是最广大清净的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我现在为你简单说一下,你听到他的名字以及看到他的形象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只要持诵忆念菩萨都不会空过,都能结下善缘,并能灭除种种痛苦 最好一段: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他具足种种神通,广修各种智慧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十方的各个国土都现身救度众生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包括地狱饿鬼生的三种恶趣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以及生老病死的痛苦,菩萨都会令其消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这段涉及到众多名词,大意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清净光明,像太阳一样可以破除诸暗,像甘露法雨一样可以灭除烦恼的火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打官司的时候,在打仗的时候,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仗其威神力,众怨家都会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这块主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告诉众生应该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於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念念都不要生起疑惑,观世音菩萨在众生苦恼死亡灾难的时候,能帮助众生。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他具备一切的功德,用慈悲的法眼注视着众生,福报像大海一样不可思量,所以你们应该顶礼观世音菩萨 这只能说是字面的意思,比如真观清净观,我不敢乱说,也不会说。这部普门品就是世尊教后世众生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里面就是大致说一下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