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

2023年04月10日成语故事44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


抱薪救火成语的启示
出处:《史记·魏世家》: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释义: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故事:战国后期,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向邻近的国家扩张。公元前276—274年,秦国就接二连三向魏国进攻,占去魏国许多土地,杀伤魏国许多军队和百姓。公元前273年,秦国又向魏国出兵。魏国国内不少人被秦国打怕了,不敢抵抗。魏国将领段杆子建议魏王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向秦求和。这时谋士苏代向魏王指出:段杆子割地求和这个主意,是在出卖你,想夺你的王位;而秦国呢,确实无休无止地要你的土地。魏国土地不割完,秦国的进攻是不会停止的。苏代接着说:如果拿土地侍奉秦国,这“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就是说好比拿柴草去灭火,只能使火越烧越旺。这个比方很恰当地说明了割地求和的危害。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告,还是一味割地求和。秦国并不就此罢手,公元前225年,秦军大举进围魏都大梁,秦将王贲引黄河、汴河之水灌城,大梁被淹三日,城墙颓坏,魏国终于为秦国所灭。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否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灾祸继续扩大。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近义词有那些?
扬汤止沸
饮鸩止渴
抱薪救焚
披麻救火
南辕北辙
火上浇油
掘地寻天
引足救经
负薪救火
适得其反
把薪助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词语意思?
抱薪救火的词语意思是如同火上加油一样,不是帮忙而是帮倒忙了的意思。供参考!!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
【汉字书写】抱薪救火
【汉语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语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薪,柴草。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连动式。
【成语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宾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扩大了灾祸。常用来比喻人惹了祸事,自讨苦吃。含贬义。
【近

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
【反

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出处是哪里
“抱薪救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人想消灭灾害,但使用的方法不当,反而使灾害扩大,变得更严重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魏世家》,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 “侵略都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为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但是,安厘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有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抱薪救火》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抱薪救火》的文言文翻译是:
现在大王让想要土地的人管理玺(力),让想要力的人管理土地,(那么)魏国的土地不(完全)丧失,(他们)就不会知道停止的。
《抱薪救火》原文:
《六国论 》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
1.率:一律,一概
2.判: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
4.终:最后。
5.与:亲附、亲近。
6.既:已经。
7.免:幸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抱薪救火什么意思?
薪是柴火的意思,就是抱着柴火去救火,怎么能救得了,只会越来越旺,和火上浇油差不多一个意思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抱薪救火”扩展:

成语简拼:BXJH
英文翻译:adopt a wrong method to save a situation and end up by making it worse
错字纠正:薪,不能写作“新”。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反义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
成语注音:ㄅㄠˋ ㄒ一ㄣ ㄐ一ㄡˋ ㄏㄨㄛˇ
成语读音:bào xīn jiù huǒ
造句:(1)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2)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读音纠正:薪,不能读作“chái”。
成语谜语:最可怕的救火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俄文翻译:носить дровá на пожáр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用法:抱薪救火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成语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除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也作“负(背)薪救火”。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