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情()()迁”「情逐事迁」

2023年04月20日成语大全127

成语“情逐事迁”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情逐事遷
成语读音:qíng zhú shì qiān
成语简拼:QZSQ
成语注音:ㄑ一ㄥˊ ㄓㄨˊ ㄕˋ ㄑ一ㄢ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情随事迁
成语出处:宋·孙惟信《风流子》词:“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和香冷,欢与花残。”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见“情随事迁”。
成语用法:情逐事迁作谓语、分句;形容人的思想感情。
英文翻译:As circumstances change man's affections change.

成语“情逐事迁”的扩展资料

1. 带“情”字的四字成语

字开头的成语:
情不可却
碍于情面,不能推辞
情不自禁
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语出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情不自已
犹情不自禁
情窦初开
谓少年男女刚懂得爱情
情非得已
情况出于不得已
情孚意合
同“情投意合”
情急智生
情况紧急时忽然想出了应变的办法
情见乎词
见“情见乎辞”
情见乎辞
真情从言辞中流露出来。语出《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情见乎言
同“情见乎辞”
情见力屈
同“情见势屈”
情见势屈
谓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屈居劣势地位
情见埶竭
同“情见势屈”
情见於色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情理难容
于情于理都不能容忍
情凄意切
谓心境十分悲伤
情深一往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情深义重
情义深重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情恕理遣
以情相恕,以理排遣。谓待人接物宽厚和平。语出《晋书·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情随事迁
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情同骨肉
情谊像亲人一样深厚
情投契合
同“情投意合”
情投谊合
同“情投意合”
情投意合
双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
情投意洽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情投意忺
同“情投意合”
情有可原
在情节或情理上有可以原谅之处
情真意切
谓情意十分真切
情重姜肱
《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后以“情重姜肱”喻兄弟友爱
情逐事迁
见“情随事迁”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古代发生的大事情
一百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司母戊大方鼎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孙武像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编钟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右图)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万里长城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 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左图)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 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 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70、佛教在元前后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到中国,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时中国道教在民间兴起。
71、东汉将亡之际,刘备、曹操、孙争夺天下,此后各种大小战争不断,著名的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夷陵之战。最终的结果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公元220——280 年)。
72、三国时期有几位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有雄才大略,关羽是忠义的英雄。他们受到后世中国人的尊崇。
73、晋朝(公元265——420年)时的炼丹家葛洪,在冶炼各种矿物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的性 质,总结出不少化学知识,他写的 《抱朴子》堪称一部原始化学的重要著作。
74、《水经》是汉朝桑钦的一部河道学著,但记述过简,有缺漏。北朝(公元386——581年)郦道元以 此书为纲要,详加注释,取名《水经注》。
75、《水经注》记述了1252条水道河流,连许多历史事件、人物、传说神话、文物碑石等各种史迹故闻, 都有涉猎。全书30万字,是部综合性的地理学巨著。
76、王羲之是东晋(公元317——420年)杰出的书法家。据说他年轻时常临池写字,就池洗砚,使得池水尽黑,故有“墨池”之说,相关的名胜有多处,推浙江绍兴兰亭。
77、公元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共得佳作四十余篇,编为一集,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写,称为《兰亭序》(右图),是中国书法的绝代佳作。真迹惜已失传。
78、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南方越窑所生产的青瓷最为有名。
79、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连续有六个朝代在 南京建都,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
80、三国时代的大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入手,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159。
81、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比欧州 数学家计算出同精度的圆周率早了1000多年。
82、经过四、五百年战乱,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文帝杨坚重新统一中国。
83、隋文帝是个明君,他励精图治,治国有方。十几年后,各地府库皆已盈满,无处再容纳粮食布帛。因此隋朝的典章制度后来都在唐朝得到继承,有的长期为后世沿用。
84、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后又设进士科。’科举”即分科举士,“进士”即晋仕之意。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沿1000多年,直到清末才终止。
85、隋朝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开始南移,大量的粮食财富从南方运往全国,为此,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8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北达涿郡(今北京通县),全长2000多公里,沿河修了堤道,栽种了柳树。
87、隋朝工匠李春营造的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此桥的单孔大拱跨度为37.37米,完全用石块砌成。
88、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 ——907年)建立。626年,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即唐太宗(左图)。唐太宗十分注意安抚百姓,他经常引用古代荀子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警醒自己,告诫朝廷官员。
89、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唐太宗最善于兼听纳谏。他鼓励臣下直言切谏,且常能屈己纳谏。
90、魏征是唐初名臣,他常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一生对皇帝据理力谏达200多次。
9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惋惜不已,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92、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号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百万人口,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数以万计。四方珍奇积聚,极盛极富。
93、唐朝廷在广州设市舶司(其长官称为市舶使),管海外贸易。
94、唐代开始,东南沿海许多商人纷纷扬帆出海。他们每年九、十月间,乘着东北季风南下东南亚各国经商,待来年三、四月间再随着东南季风“回唐山”。这些在东南亚“住蕃”和移民的“唐人”,成为最早的华侨 。
95、唐后,许多国家都把盛唐的中国人及华侨称为“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就成了唐人街。
96、唐朝多才子,更多有不屈不挠舍生取义之士。著名者如玄奘只身徒步往天竺(印度)取经,过沙漠、翻雪山,越丛山峻岭,闯林莽沼泽,九死一生,历时19年,行程5万华里。
97、唐朝天宝初年,鉴真和尚乘船五渡东海挫败,几度死里逃生,历经12年磨难,虽双目失明,信念仍不减当年,六渡沧海终于成功,终老日本,成为一代宗师。
98、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带去许多工匠、技艺、典籍、物种,对西藏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9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富略,能用人,掌握政达40余年,死后,唐中宗复位。
100、唐玄宗早期政治清明,任用贤相,称为开元盛世,但晚年因宠爱杨贵妃,酿成“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从此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成语什么什么迁
安故重迁
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安土重迁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东徙西迁
指四处迁移,居止不定。同“东迁西徙”。
见善必迁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见异思迁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一。
陵谷变迁
陵:大土山;谷:两山之间的夹道。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流离播迁
指流转迁徙。同“流离播越”。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情逐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同“情随事迁”。
时过境迁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时移势迁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事过景迁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同“事过境迁”。
事过境迁
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事往日迁
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一日九迁
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岁九迁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岁三迁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上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另外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举家动迁 成语意思
  “举家动迁”不是成语,“迁”结尾的成语如下:  安故重迁 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安土重迁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见善必迁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见异思迁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一。  陵谷变迁 陵:大土山;谷:两山之间的夹道。丘陵变山谷,山谷变丘陵。比喻世事变迁,高下易位。  孟母三迁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时过境迁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时移势迁 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一岁九迁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日九迁 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东徙西迁 同“东迁西徙”。  流离播迁 见“流离播越”。  情逐事迁 见“情随事迁”。  事过境迁 境:情况;迁:变动。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事过景迁 同“事过境迁”。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事往日迁 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一岁三迁 比喻官职升得极快。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情随事迁的意思
【注音】情随事迁【注音】qíng suí shì qiān【释义】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人的思想感情。【结构】主谓式【英文】one’s emotion changes as the conditions alter【近义词】事过境迁、情逐事迁【相反词】始终不渝、一如既往【押韵词】袖手旁观、入土为安、负屈衔冤、如见肺肝、学步邯郸、眼高于天、服冕乘轩、喜地欢天、带河厉山、面壁磨砖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情随事迁人心易冷什么意思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示例 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人心易冷人的心灵是与灵魂相通的,在失去希望或辉煌后也会如烟火般快速冷却掉。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含有情的成语
含有情的成语:
情不可却 情不自禁 情不自堪 情不自胜
情不自已 情词悱恻 情长纸短 情窦初开
情窦顿开 情窦渐开 情非得已 情孚意合
情根爱胎 情根欲种 情急智生 情坚金石
情见乎词 情见乎言 情见埶竭 情见于色
情景交融 情礼兼到 情理难容 情面难却
情凄意切 情巧万端 情趣横生 情趣相得
情人眼里出西施 情若手足 情善迹非 情深骨肉
情深伉俪 情深如海 情深似海 情深潭水
情深一网 情深一往 情深义厚 情深义重
情深意重 情深友于 情恕理遣 情随境变
情随事迁 情天泪海 情天孽海 情同骨肉
情同手足 情同羊左 情同一家 情同鱼水
情投契合 情投谊合 情投意合 情投意和
情投意洽 情投意忺 情文并茂 情文相生
情见乎辞 情见力屈 情见势竭 情见势屈
情意绵绵 情有独钟 情有可原 情逾骨肉
情真意切 情之所钟 情至意尽 情钟我辈
情重姜肱 情逐事迁 薄情无义 标情夺趣
表情见意 不情之请 不情之誉 倡情冶思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人世沧桑,情逐事迁,世态人情,故步自封,什么意思
人世沧桑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情逐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同“情随事迁”。世态人情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故步自封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情随事迁的成语资料
【注音】情随事迁
【注音】qíng suí shì qiān
【释义】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人的思想感情。
【结构】主谓式
【英文】one’s emotion changes as the conditions alter
【近义词】事过境迁、情逐事迁
【相反词】始终不渝、一如既往
【押韵词】袖手旁观、入土为安、负屈衔冤、如见肺肝、学步邯郸、眼高于天、服冕乘轩、喜地欢天、带河厉山、面壁磨砖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随迁家属是什么意思
1、国家规定:家长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如此家长即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不是户籍人口,符合这种情况的家长,其子女于随迁子女。未来上学可按当地随迁子女政策入学或参加升学考试(一般指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2、由于现在我们国家人员流动性极强,一些大城市,全国各地的人都在此工作,为了让子女上学的时候也能在自己身边,家长都在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自己的工作地上学。3、国家也出台了很多这方面的政策,理论上是允许随迁子女异地入学、学习的,甚至也开始了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什么逐什么成语
很多,例如:弃本逐末 思所逐之 情逐事迁 成羣逐队 成群逐队 喜逐颜开 挨门逐户 捐本逐末 损本逐末 贪名逐利 贪声逐色 操奇逐赢 趁波逐浪 趁浪逐波 超尘逐电 放鹰逐犬 眈眈逐逐 夸父逐日 如蝇逐臭 迁臣逐客 嫁犬逐犬趁波逐浪    【读音】chèn bō zhú làng 【释义】犹随波逐流。形容奔波;颠沛。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谁想并头莲情断藕丝长,搬调的俺趁波逐浪,正是相逢没话说,不见却思量。” 【示例】明·无名氏《锁白猿》第四折:“师父也我再不想趁波逐浪利名牵。”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逐走,昔日,带有这俩文言词语的成语或俗语
逐走:
射飞逐走
与日逐走
与兽逐走
与走逐兽
夸父与日逐走
悟空逐走猪八戒
狂若东走逐之
射飞逐走,飞蛰惊栖。
与日逐走,学而不厌。
与走逐兽者,以走逐兽也。
魑魅魍魉戏法汴京,心意不投逐走金陵。
谜面:逐走鬼子人团圆——打一成语。
谜底:“相见无日”
昔日:
昔日情怀
昔日重来
昔日月影
昔日不再
昔日余音
昔日黄花
昔日回响之皇室石楼
大话水浒昔日快活林
昔日范仲淹忧乐关乎天下
昔日村落草屋,眼前别墅成群。
昔日泥泞羊肠,如今公路绕岭。
昔日人生几何
昔日把酒言欢
用于昔日。——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非昔日之乐。——元、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另有若干含逐与昔的成语:
逐:
逐客令
挨门逐户
避重逐轻
操奇逐赢
趁波逐浪
成群逐队
乘胜逐北
眈眈逐逐
东门逐兔
放鹰逐犬
飞土逐害
飞土逐肉
附膻逐腥
韩卢逐块
韩卢逐逡
嫁狗逐狗
嫁鸡逐鸡
嫁犬逐犬
酒食征逐
捐本逐末
夸父逐日
弃本逐末
迁臣逐客
情逐事迁
群雄逐鹿
如蝇逐臭
舍本逐末
思所逐之
随波逐尘
随波逐浪
随波逐流
随方逐圆
随风逐浪
随高逐低
随近逐便
随行逐队
损本逐末
贪名逐利
贪声逐色
惟利是逐
喜逐颜开
下逐客令
笑逐颜开
寻流逐末
寻行逐队
营营逐逐
中原逐鹿
逐臭之夫
逐宕失返
逐电追风
逐队成群
逐风追电
逐机应变
逐近弃远
逐句逐字
逐浪随波
逐流忘返
逐鹿中原
逐名趋势
逐末弃本
逐末舍本
逐末忘本
逐日追风
逐物不还
逐新趣异
逐影吠声
逐影随波
逐影寻声
逐逐眈眈
逐字逐句
追奔逐北
追风逐电
追风逐日
追风逐影
追趋逐耆
追亡逐北
追亡逐遁
追云逐电
昔:
非昔是今
今昔之感
今非昔比
今是昔非
抚今追昔
感今怀昔
今不如昔
抚今悼昔
抚今思昔
抚今痛昔
感今思昔
感今惟昔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表示回忆的成语
不堪回首、思绪万千、事过境迁、念念不忘、北风之恋等。
1、不堪回首
【解释】: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出自】:唐·戴叔伦《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处,九泉烟冷树苍苍。”
【译文】:是最不堪回首处,九个泉烟冷树木苍苍。
2、事过境迁
【解释】: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出自】: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译文】:黄绣球和黄通理事过境迁,已经不在心上。
3、记忆犹新
【解释】: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出自】:宋·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仆曩官健上,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交存者十无一二。”
【译文】:我以前官健上,许多认识他的人,朋友去的几十年,还记得像新认识;现在屈指所以交存在的十无一二。
4、念念不忘
【解释】: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出自】:《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译文】:说他在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5、北风之恋
【解释】: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译文】: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4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