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夫自”「夫子自道」

2023年04月24日成语大全100

成语“夫子自道”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fū zǐ zì dào
成语简拼:FZZD
成语注音:ㄈㄨ ㄗˇ ㄗˋ ㄉ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成语用法:夫子自道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弄巧成拙。
成语造句: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实际上就是“夫子自道”。(郭沫若《学生时代 创造十年》)
英文翻译:master's criticisms of others apply to himself
成语谜语:师说;吾不如老农

成语“夫子自道”的扩展资料

1. 成语夫子自道在十二生肖中代表什么意思
成语【夫子自道】夫子自道_金山词霸【拼 音】:fū zǐ zì dào 【解 释】: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出 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示 例】: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实际上就是“~”.(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夫子自道原文及译文
【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孔子话:“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做唔到。呢三条系:仁者唔会忧愁,智者唔会迷惑,勇者无所畏惧。”子贡话:“呢啲正系先生话佢自己啊!”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论语君子的句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孔子·论语·道德修养·诚信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孔子·理想·论语·法律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
孔子·论语·谦虚·礼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孔子·论语·美德·礼仪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孔子·论语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
孔子·论语·国学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孔子
诚信·诚实守信·孔子·论语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
孔子·论语·励志·学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孔子·学习·论语·勤奋学习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
孔子·论语·国学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
孔子·论语·哲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
学习·孔子·论语·心情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孔子
论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孔子·论语·中国·国学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
论语·孔子·道德经·励志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摘孔子
论语·国学·励志·孔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孔子·论语·友谊·礼仪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
孔子·论语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孔子·廉洁·论语·诚实守信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孔子·论语·国学·中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含有道的成语
道长论短:指评论好坏是非。 班荆道故: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称雨道晴: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 说黑道白,说白道绿,说长道短,说三道四: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说东道西: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一语道破:一句话就说穿了。 论长道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指名道姓:指出别人的名字和姓氏。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胡说乱道,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绝口不道:指闭口不谈。 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夫子自道: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三意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论语中一则:冉有曰:“夫子为卫军乎?” 子贡答应问孔子,问的却是“伯夷叔齐何人也” 为什么子贡要拐弯
子贡的问题并非冉有的问题,为何可以将孔子给子贡的答案替换为给冉有的答案。或许孔子的回答只是就事论事,压根没想到子贡有言外之意,即根本就不存在一张子贡所要猜测的底牌。但子贡可能也有他的理由。因为孔子论伯夷、叔齐不是第一次,二贤的道德形象对孔门弟子,特别是子贡这等人,哪有不了解的道理。在身为客卿,而又面对父子争国的背景下提这个问题,孔子断不会不知他另有所指。而且,子贡“怨乎?”的追问已近乎点题了。夷、齐如对自身命运有怨悔,从行为上追悔当然起于让国出走。退一步讲,即便孔子没意识到子贡提问的动机,子贡也可以通过这个答案进行推测。因为他完全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引出一条原则,然后用这一原则对事件的性质作出自己的判断。他不是窥视夫子的底牌,而想掌握老师出牌的牌理,难道不行么?
  子贡对自己的能力有这个自信: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看起来谦虚,其实挺自负的。不过举一反三的能力,子贡的确有。在出自《孔子家语》的下面这则对话中,子贡提问的策略,同上面讨论的问题如出一辙:
  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杖,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女何问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杖,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女问之。”
  子贡问曰:“练而杖,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4]
  子路从孔子处不得其问而自以为是,子贡对问题略加调整,便为子路问出想要的答案来。不管汉人的记载可信性如何,这个故事反映了其时对子贡善问的肯定,以及对相关的礼的理解。朱注说“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可能就是从这则对话推论出来的。只不过,这样说已经假定,子贡在问孔子之前已认定卫君不对了,问孔子其实只期待自己的意见得到支持而已。这也是一种猜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蝉(虞世南)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
作品:蝉
内容: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品注释
注释:
(1)绥: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简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
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
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
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
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4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