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成语「急公近利」
成语“急公近利”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jí gōng jìn lì成语简拼:JGJL
成语注音:ㄐ一ˊ ㄍㄨㄥ ㄐ一ㄣˋ ㄌ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成语“急公近利”的扩展资料
1. 急功近利的故事?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了他的主张,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诸侯王那里担任了国相之职。
但是没过多久,董仲舒却因才遭妒,备受其他官员的排挤,后因提出“灾乱说”而被人诬陷有颠覆国家的意图,差点被处死。汉武帝念及旧情,亲自出面赦免了他。
后来,汉武帝听从丞相公孙弘的一间,将其派往胶西。让他做了胶西王国相。公孙弘与董仲舒同为儒学经师。公孙弘擅长逢迎附和,深得汉武帝的器重,被任命为丞相。
董仲舒却时常不识时务,正言直谏,汉武帝对他很头疼,所以敬而远之。公孙弘一直以来都嫉妒董仲舒的才华,这次,他找到了机会,希望可以一举铲除董仲舒。
举荐,也是有计划的谋杀。胶西王是汉武帝的兄长,依仗自己是汉室宗亲,有恃无恐,骄横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国相统统被他以各种罪名斩杀,无一幸免。
幸运的是,因为董仲舒的声名与才学。胶西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胶西王对董仲舒说:“勾践的贤明,加上范蠡、文种的才能。
我认为这是越国的‘三仁’,你怎么看待这三仁呢?当初齐桓公有问题请教管仲,我的疑虑就由先生解决了。”董仲舒回答说:“我才疏学浅,没能力决断大王的疑虑。
虽然如此,大王向我提问,我不能不尽我所知回答。我听说,过去鲁国国君问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柳下惠回答说:‘不行。’
他退下来满脸忧愁地说:‘我听说,阴谋侵略邻国的,不会向仁爱者讨教。这次国君为什么问我呢?’可见,柳下惠连被问都觉得羞耻,更别说参与讨伐齐国了!
由此看来,越国本来就没有一个‘仁’,哪来的‘三仁’?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
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尧、舜、禹就是榜样!”
扩展资料:
急功近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jí gōng jìn lì,意思是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意思:贤明之士,应当遵循正道,不应急于取利,应当恪守理性,不应急于求成。
示例:胡永洲《当前医学科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但也不能急功近利,忽视了基础学科的研究”。章炳麟《答梦庵》:“ 而~,不避声色,则阳明学为厉阶”。)
相关人物介绍: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
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
把神、君、父、夫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
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功近利来自gyjslw.com
2. 急功近利英文翻译
Instant Success就是“急功近利”的最地道翻译以下是补充式句子翻译: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eeking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来自gyjslw.com
3. 急功近利的意思是
急功近利[jí gōng jìn lì]【解释】: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出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示例】:而~,不避声色,则阳明学为厉阶。 ◎章炳麟《答梦庵》【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急于求成【近义词】:贪功求名、急于求成、鼠目寸光【反义词】: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来自gyjslw.com
4. 为什么做事不要急功近利?
急迫地追求短期效应而不顾长远影响;追求眼前的屈屈小利,而不顾全局的根本利益,这都称之为急功近利。
古语讲,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是成就大事业的绊脚石。
急功近利者,一定是戴着功利名位近视眼镜的目光短浅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闻到了芝麻的香,而忘却了西瓜的甜。只看到目前的境况,只看到暂时的贫富盈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急功近利者一贯的行为方式。为了治好头而不顾脚,为了治好脚又可以不顾头了。为了摆脱眼前的状况,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得一时的痛快,而以长远的痛苦为砝码。其实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你如果患上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就一定心胸狭窄,胸无大志,总是盲从世俗,脑袋长在人家的脖子上。别人说军人时髦,你便想法穿上军装。别人说文凭重要,你便马上去混文凭。别人下海捞钱去了,你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马上削尖脑袋下海去。
你根本不管人何以为人。什么人格啦,德行啦,人生境界啦,品行操守啦,灵魂啦,优美啦,在你看来一钱不值。你以为人生在世唯吃好穿好玩好乐好便就是好,就是实在,就是价值。于是,为了达到吃穿玩乐之好,你可以不择手段,不顾廉耻、出卖灵魂。
然而这世间的事情也真怪,越是急功近利者越不容易得到功利,没有一个不顾廉耻、出卖灵魂的人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无论什么样的急功近利者,总是瞪着一对贪得无厌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名利二字。然而名利之对于你好似一个西方哲学家打过的一个比喻一样,如同吊在车把面前的一块肉对于拉着车的车夫一样。车夫总想抓住那块肉,却总是抓不到。无论你把车拉得多么快,那块肉始终在你的车把前面,始终抓不到你手中。你成天绞尽脑汁,时刻伺机投机取巧,而且忙忙碌碌、大汗淋漓、辛辛苦苦,到头来仍然一无所有。你仍然功未成、名未就、利未得。
大凡急功近利者,虽与好高骛远者殊途,却同归。同归于二:一同于一事无成,二同于无幸福可言,只有空忙一场。急功近利者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因为你本来就没有什么长远追求,没有成就什么事业的志向,你的全部精力,全部时间和全部生命都无形地消失在你的短期行为之中,消失在你虚浮浅薄的劳作之中。你也许一时得利,可是你付出得太多,得到的终归微不足道。而且你活得太累。所以,你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难道快乐和幸福首先不是一种心灵的优美和灵魂的安泰吗?
——所有急功近利者,尤论年轻人的急躁、中年人的急进、老年人的急迫,莫不如此:无功无利无幸福。
可见,孔圣人没说错:欲速则不达。
为什么要急功近利呢?
产生对功利的急迫心理,说到底是没有通达生命的根本之道和根本之理。你认为人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捞名挣钱,最高的人生幸福就是拥有名气钞票。却不知我们来到世间,我们自己的躯体不该被自己的心所奴役,我们的心也不该总是奴役着我们自己的身子。自之身成了自之心的奴隶,这身子就太无价值了。自之心总是缚着自之身,这心也太狭隘。在名利面前超脱一点,淡薄一点,不就轻装上阵了吗?轻装上阵的人无其心理负担,无其思想包袱,在奔赴成功的路上,跑得反而比别人更快。让我们的灵魂释然安然,这比什么都强。获得自由健康的身心,充分发挥我们内心的最高的力量,展示我们最美善的天性,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生最重大的事情吗?
假使我们能够跳开眼前名利诱惑,让我们的灵魂安泰,精神舒畅,同人类内在的神性——永不死亡永无疾病永不犯罪的神性维持和谐,那该得到何等伟大的生命效率呀,那该得到何等崇高的人生幸福呀!许多伟人们曾经这么强烈地向往,难道你不向往吗?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让我们受到诱惑,让我们不受诱惑。身心的健康自由应为人生最高的诱惑,它为我们自身之应有,须臾不可离开,我们不妨受到诱惑,去拥有它。功名利禄本不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它既不在我们的心中也不在我们的肉体之内。有它和无它对于我们身心的存在并不发生直接的必然的影响。何必付出人格的代价去孜孜以求呢?
你这一套不是老掉牙了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陈词滥调吗?不就是董仲舒的那套什么“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等旧调重弹吗?
——其实,老则老矣,不一定都掉了牙。
我们东方文明就是这样,决不损义以求利,舍义以贪功。我们总是追求人之为人的根本,决不舍本求末。
但是,我们从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者。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劳作归根到底都是求利益的行为。我们的最终理想无非在于追求利益。
但是,我们的所谓“利益”并非单方面的,并非只肥身丽不顾养心,或者只乐心而不顾养身,而是对于人生总体价值的追求。我们追求长远的根本性的利益,并非暂时的表面的。当然我们知道眼前的一切作为,对于将来意味着什么,我们也不放过眼前的利益,但是一定要让跟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这与急功近利者有着质的区别。
我们追求精神的不朽,我们十分看重于感觉时间。在我们的感觉中,生命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我们脚踏实地地追求美好的人生。
而物理时间只作为我们的一个参考系数。生命之舟虽然维系于此,但它并不能直接反映人生的价值。我们的生年虽然难满一百,有的甚至只短暂瞬间,却放出了灿烂的光华。
抛弃急功近利,着眼未来,而又脚踏实地,那么,我们就永远年轻。
速则不达”,可以说是至理名言。当一个人心理浮躁、好高骛远的时候,即使他有着良好的成功素质,也是难以完善自己,成就事业的。来自gyjslw.com
5. 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近义词吗
二者互为近义词。【成语】: 急功近利【拼音】: jí gōng jìn lì【解释】: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举例造句】: 而急功近利,不避声色,则阳明学为厉阶。 ★章炳麟《答梦庵》【近义词】: 贪功求名、急于求成、鼠目寸光【反义词】: 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来自gyjslw.com
6. 急公近利 xzf什么?
油头滑脑长生不老满腹珠玑触景伤心肩从齿序枝繁叶茂来自gyjslw.com
7. 急功近利的后果是什么?
急功近利的后果就是得不偿失,适得其反。举两个例子: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能诗,全乡秀才赞赏。有的人请他父子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不是去认真培养孩子,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结果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作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几年,仲永完全如同常人了。这都是仲永的父亲急功近利的结果。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今为商丘)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但是总是觉得禾苗长不高。他等得不耐烦,便将稻苗拔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我可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了1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上面的故事都说明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如果急功近利的话最终还得还是自己。来自gyjslw.com
8. 为什么说急功近利不可取?
《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旨在告诫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不要盲目自信,要稳住阵脚。虽然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但是由于急功近利遭受失败的事例在历史中却不少见,下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则:
公元1409年6月,明成祖朱棣命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精锐骑兵10万,讨伐谋叛的鞑靼主本雅失里。
大军出发前,明成祖朱棣考虑到丘福平素爱轻敌,特意告诫说,出兵要谨慎,到达鞑靼控制的地区即使看不到敌人,也应该做好时时临敌的准备。他还进一步指出,不要丧失战机,但更不要轻举妄动,千万别被敌人的假象所欺骗。等到丘福率师北进后,朱棣又连下诏令,反复叫丘福谨慎出战,不能轻信那些关于敌军容易打败的言论。
8月,丘福的军队来到了鞑靼地区。他自己亲率1 000多骑兵先行,当行进到胪朐河一带时,与鞑靼军的散兵游勇遭遇。丘福挥师迎战,将他们打败,接着乘胜渡河,又俘虏了一名鞑靼的官员。丘福向他询问鞑靼主本雅失里的去向,因为这个官员是鞑靼人派出侦察明军情况的奸细,便编造说,本雅失里闻大军南来,便惶恐北逃,离这里不过30里地。丘福听了便信以为真,就决定率先头部队去攻杀。各路将领都不同意丘福的这一决定,建议等部队到齐了把敌情侦察清楚再出兵。但是,丘福却坚持己见,对各路将领的意见拒不。他率部直敌营,连战两日,鞑靼军每战总是假装败走,这就更加助长了他的轻敌思想。丘福一心想要生擒本雅失里,于是孤军猛追。这时,他的部将纷纷劝丘福不可轻敌冒进,并提出或战或守的具体措施。但是,丘福根本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并下令说:“不从命者斩!”随即率军攻在最前面,诸将不得不跟着前进。不久,丘福便中了埋伏。鞑靼大军突然杀过来,将丘福所率领的先头部队重重包围。丘福等军士拼命抵抗,但无济于事,最后在突围时全部战死。丘福死后,明朝后续部队不战而还。
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丘福也是换上了焦虑症,他急于进攻,到头来却失败了。在兵家看来,孤军深入是最大的忌讳,而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人来说,想不触犯这种忌讳都是困难的。在现代社会里,急功近利的同样大有人在,他们在工作、生活以及各个领域里都表现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急躁心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急于出大成果、急于出大名、急于捞大钱、急于傍大款、急于当大官、急于炒房、急于投资……诸多急功近利之下,优雅、含蓄、谦让,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有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静下心来,学会写一篇500字的文章,你就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500字,听起来是多么的简单,但是,500字的新闻稿,500字的影视书评,500字的演讲词,500字的日记,很多人写出来的简直不成样子,或者错字连篇,或者词不达意,或者逻辑混乱,或者题文不符。是他们真的写不好吗?当然不是,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写一段500字的短文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任凭哪一个大学生,不管文笔是否流畅、经验阅历是否丰富,都会写好一篇500字的内心感受或个人思想,但是如果以一种应付的心理急于了事,那别说是500字了,就是50字也写不好的。更有一部分大学生,居然一个字不肯写,他们在急切地上网聊天、玩网游、发帖子,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写500个字。
急功近利的人从来都是附庸潮流,却不知道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思考一下到底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其实,耐着性子写下500个字只是一种考验人品格的工具。认真写好500个字的人往往内心是平静的,而平静是冷静的前奏曲,只有冷静下来才能够做出合理、正确的决断。只是人们都习惯于急于求成,忘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训。或者,急于做一些别人都在做的事情,却在急急忙忙中失去了自我。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