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决”的成语「狐疑未决」
成语“狐疑未决”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hú yí wèi jué成语简拼:HYWJ
成语注音:ㄏㄨˊ 一ˊ ㄨㄟˋ ㄐㄩㄝ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狐疑不决、狐疑不定、狐疑不断
成语出处:《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过横楼西,适有两巷相联,莫知何者可达,狐疑未决。” 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成语用法:狐疑未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犹豫不决。
英文翻译:suspicious and undecided
成语“狐疑未决”的扩展资料
1. 形容疑惑的成语比较常见的词语如下:傒幸【1.烦恼;折磨.2.戏弄.3.疑惑.4.犹侥幸.】迷惑不解【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大惑不解、满腹狐疑、或疑、疑贰希望可以帮到你,满意请!摘自gyjslw.com
2. 形容不相信的词语
形容不相信的词语:
1、怀疑
【词语】: 怀疑
【拼音】: huáiyí
【解释】:
(1)疑惑;不很相信:他这话叫人~。
(2)猜测:我~他今天来不了。
【示例】: 我怀疑这一切都是他做的。
2、猜疑
【词语】: 猜疑
【拼音】: cāiyí
【解释】: 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
【示例】: 你别瞎 猜疑了,给他点信任,好不?
3、半信半疑
【成语】: 半信半疑
【拼音】: bàn xìn bàn yí
【解释】: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 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举例造句】: 众人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拼音代码】: bxby
【近义词】: 将信将疑、疑信参半
【反义词】: 坚信不疑、自信不疑、无可置疑
【歇后语】: 邮包掉水田;情书丢在水坑里
【灯谜】: 函猜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似信非信
4、疑神疑鬼
【成语】: 疑神疑鬼
【拼音】: yí shén yí guǐ
【解释】: 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出处】: 明·张岱《琅嬛文集·萧丘〈谵述〉小序》:“谵者非梦非幻,疑鬼疑神,若图谶,若镜听,若童谣,人所奉为蓍蔡,以卜休咎,是名曰谵。”
【举例造句】: 然而这么一来,却又使一些看文字不用视觉,靠嗅觉的“文学家”疑神疑鬼。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
【近义词】: 狐埋狐搰
【反义词】: 深信不疑、言听计从
【歇后语】: 庙堂里算命
【灯谜】: 多疑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多疑
5、东猜西疑
【成语】: 东猜西疑
【拼音】: dōng cāi xī yí
【解释】: 指胡乱猜疑。
【出处】: 沙汀《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举例造句】: 请不要对我东猜西疑的。
【近义词】: 疑神疑鬼
【反义词】: 毫无疑问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猜疑摘自gyjslw.com
3. 对处分有疑惑,用什么词表示?
1.发蒙解惑: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2.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3.狐疑不断: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4.狐疑不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5.狐疑未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6.居之不疑:居:处于;不疑:不疑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7.夸诞生惑:夸诞:虚夸荒唐;惑:疑惑。指言语不实,使人产生疑问或不理解。8.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9.迷惑不解: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10.岂其然乎:岂:难道;然:这样。难道是这样吗?表示疑惑不定。11.投杼致惑:比喻一再传播的流言动摇了原有的信念,从而产生疑惑。12.疑贰之见:疑贰:疑惑,拿不定主意。指犹豫拿不定主意。摘自gyjslw.com
4. 对处分有疑异还是疑义
异议是有两个以上不同结论 疑义是有不能完全解释问题或现象的结果。疑异.疑义异文;疑问异议。所以应该是疑异,有不明白的问题和不同的看法。摘自gyjslw.com
5. 其中有疑的成语
半信半疑 半:二分之一;信:相信;疑:怀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迟疑不决 犹豫疑惑,不能决定 稽疑送难 考察疑端,排除难点 不容置疑 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恫疑虚喝 虚张声势,恐吓威胁。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毫无疑义 一点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 狐疑不决 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将信将疑 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居之不疑 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满腹狐疑 一肚子的疑惑。 满腹疑团 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赏奇析疑 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深信不疑 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无可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无庸置疑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形迹可疑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疑行无成 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疑团满腹 疑团:许多弄不清的问题。形容心里充满了疑问。 疑心生暗鬼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疑团莫释 心里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 疑事无功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 疑神疑鬼 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疑信参半 指半信半疑。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自信不疑 相信自己,绝不怀疑。 迟疑不断 〖解释〗犹言迟疑不决。 半疑半信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迟疑不定 犹言迟疑不决。 迟疑顾望 犹言迟疑观望。 迟疑观望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迟疑未决 形容拿不定主意。 东猜西疑 谓胡乱猜疑。 恫疑虚猲 见“恫疑虚喝”。 多闻阙疑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解疑释惑 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进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析疑匡谬 解释疑义,纠正谬误。 夏虫疑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疑鬼疑神 怀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乱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见鬼”。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令人难以捉摸。 疑似之间 疑似:既像又不像。指有所怀疑,不敢肯定的事。 疑误天下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以疑决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阴疑阳战 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质疑辨惑 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众难群疑 众人心中都有疑难。 主少国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狼顾狐疑 〖解释〗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疑难杂症 〖解释〗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症。比喻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 疑神见鬼 〖解释〗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疑邻盗斧 疑:怀疑;斧:斧头。怀疑邻居偷他的斧头。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摘自gyjslw.com
6. 与狐狸相关成语
【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城狐社鼠】: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归正守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归正首丘】: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狐奔鼠窜】:像狐狸和老鼠那样东逃西窜。形容狼狈逃窜的样子。
【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狐狸精】:迷信人认为狐狸能修炼成精,变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诱惑男人的女子。
【狐狸尾巴】: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狐媚惑主】:传说狐狸能用媚态来迷惑人。比喻做出各种媚态来讨好迷惑主人。
【狐媚猿攀】: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狐凭鼠伏】: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狐潜鼠伏】: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狐死首丘】: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不断】: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不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未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集腋为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同“集腋成裘”。
【简落狐狸】: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狼顾狐疑】: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镒:古时重量单位,合二十两;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只狐狸的毛制成的。比喻治国需要众多人才的力量。
【社鼠城狐】: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首丘夙愿】: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夙愿:久已怀着的愿望。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念】: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首丘之思】: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望】: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宵狐之腋】:宵:通“小”;腋:腋窝。小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贵的东西。
【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一丘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与狐谋皮】:谋:商量。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狐谋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与狐议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摘自gyjslw.com
7. 表示很疑惑的成语
【发蒙解惑】: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不断】: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摘自gyjslw.com
8. 精通<史记>的进!
89卷 张耳陈余列传 第29
--------------------------------------------------------------------------------
张耳者,大梁人也。①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②游外黄。
③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④去抵父客。⑤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 “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⑥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⑦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⑧
注①索隐臣瓒云:“今陈留大梁城是也。”
注②索隐晋灼曰:“命者,名也。谓脱名籍而逃。”崔浩曰:“亡,无也。命,名也。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为亡命。”
注③索隐地理志陈留。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云‘其夫亡’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父时故宾客。”索隐如淳曰:“抵,归也,音丁礼反。”
注⑥索隐谓女请父客为决绝其夫,而嫁之张耳。
注⑦集解张晏曰:“苦陉,汉章帝改曰汉昌。”索隐地理志中山。张晏曰:
“章帝丑其名,改曰汉昌。”正义音邢。邢州唐昌县。
注⑧索隐崔浩云:“言要齐生死,断颈无悔。”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①以自食。两人相对。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②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陈余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③
注①集解张晏曰:“监门,里正韂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摄’。”
注③索隐案:门者即余、耳也。自以其名而号令里中,诈更别求也。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觽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①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注①正义解,纪卖反。言天下诸侯见陈胜称王王陈,皆解堕不相从也。
陈余乃复说陈王曰:“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桀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①至诸县,说其豪桀曰:②“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③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④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各报其怨而攻其雠,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
今已张大楚,王陈,使吴广、周文将卒百万西击秦。于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豪桀皆然其言。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赵十城,余皆城守,莫肯下。
注①索隐案:郦食其云“白马之津”,白马是津渡,其地与黎阳对岸。
注②集解邓展曰:“至河北县说之。”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岭有五,因以为名,在交址界中也。”索隐裴氏广州记云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斯五岭。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家家人头数出谷,以箕敛之。”
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人蒯通说范阳令曰:①“窃闻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范阳令曰:“何以吊之?”对曰:“秦法重,足下为范阳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②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然则慈父孝子且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今诸侯畔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阳,少年皆争杀君,下武信君。君急遣臣见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
注①集解汉书曰“范阳令徐公”。
注②集解徐广曰:“倳音胾。”李奇曰:“东方人以物插地皆为倳。”
范阳令乃使蒯通见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
武信君曰:“何谓也?”蒯通曰:“今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故欲先天下降,畏君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也。然今范阳少年亦方杀其令,自以城距君。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燕、赵郊见之,皆曰此范阳令,先下者也,即喜矣,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通赐范阳令侯印。赵地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
至邯郸,张耳、陈余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①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用其策不以为将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曰:“陈王起蕲,至陈而王,非必立六国后。将军今以三千人下赵数十城,独介居河北,②不王无以填之。且陈王听谗,还报,恐不脱于祸。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赵后。将军毋失时,时闲不容息。”③ 武臣乃听之,遂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注①集解苏林曰:“戏,地名。却,兵退也。”正义戏音羲。出骊山。
注②集解晋灼曰:“介音戛。”瓒曰:“方言云介,特也。”
注③索隐以言举事不可失时,时几之迅速,其闲不容一喘息顷也。
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
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陈余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①赵王乃与张耳、陈余北略地燕界。赵王闲出,为燕军所得。燕将囚之,欲与分赵地半,乃归王。使者往,燕辄杀之以求地。张耳、陈余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②“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
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余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欲?”燕将曰:
“若欲得赵王耳。”曰:“君知张耳、陈余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
曰:“知其志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余杖马棰③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己邪?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顾其势初定,未敢参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
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④灭燕易矣。”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九月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畼,贱者也。公羊传曰‘畼役扈养’。”韦昭曰:“析薪为畼,炊烹为养。”晋灼曰:“以辞相告曰谢也。”索隐谓其同舍中之人也。汉书作“舍人”。
注③集解张晏曰:“言其不用兵革,驱策而已也。”索隐杖音丈。棰音之委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平原君传曰‘事成执右券以责’也,券契义同耳。”
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①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秦将诈称二世使人遗李良书,不封,②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
良得书,疑不信。乃还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余骑。
李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李良素贵,起,臱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道中,乃遂将其兵邯郸。邯郸不知,竟杀武臣、邵骚。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以故得脱出。收其兵,得数万人。客有说张耳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③独立赵后, ④扶以义,可就功。”乃求得赵歇,⑤立为赵王,居信都。⑥李良进兵击陈余,陈余败李良,李良走归章邯。
注①索隐地理志常山。
注②集解张晏曰:“欲其漏泄,君臣相疑。”
注③索隐案:羁旅势弱,难以立功也。
注④索隐谓独有立六国赵王之后。
注⑤集解徐广曰:“正月也。音乌辖反。”骃案:张晏曰“赵之苗裔”。
注⑥集解徐广曰:“后项羽改曰襄国。”
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
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余,陈余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余,使张黡、陈泽①往让陈余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余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余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曰: “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陈余曰:“吾死顾以为无益。必如公言。”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泽先尝秦军,③至皆没。
注①正义音释。
注②正义十中冀一两胜秦。
注③索隐崔浩云:“尝犹试。”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余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①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三年十二月也。”
于是赵王歇、张耳乃得出钜鹿,谢诸侯。张耳与陈余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陈余怒曰:“张黡、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张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陈余。陈余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①岂以臣为重去将哉?”②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余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③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余还,亦望张耳不让,④遂趋出。张耳遂收其兵。陈余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由此陈余、张耳遂有却。
注①索隐望,怨责也。
注②索隐案:重训难也。或云重,惜也。
注③索隐此辞出国语。
注④正义言陈余如厕还,亦怨望张耳不让其印。
赵王歇复居信都。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张耳雅游, ①人多为之言,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
信都更名襄国。
注①集解韦昭曰:“雅,素也。”索隐郑氏云“雅,故也”。韦昭云“雅,素也”。然素亦故也。故游,言惯游从,故多为人所称誉。
陈余客多说项羽曰:“陈余、张耳一体有功于赵。”项羽以陈余不从入关,闻其在南皮,①□以南皮旁三县以封之,而徙赵王歇王代。②
注①索隐地理志勃海。正义故城在沧州南皮县北四里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都代县。”
张耳之国,陈余愈益怒,曰:“张耳与余功等也,今张耳王,余独侯,此项羽不平。” 及齐王田荣畔楚,陈余乃使夏说说①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扞蔽。”
田荣欲树党于赵以反楚,乃遣兵从陈余。陈余因悉三县兵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曰:“汉王与我有旧故,②而项羽又强,立我,我欲之楚。”③甘公曰:④“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虽强,后必汉。” 故耳走汉。⑤汉王亦还定三秦,方围章邯废丘。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
注①正义上“说”音悦,下式锐反。
注②集解张晏曰:“汉王为布衣时,尝从张耳游。”
注③集解张晏曰:“羽既强盛,又为所立,是以狐疑莫知所往也。”
注④集解文颖曰:“善说星者甘氏也。”索隐天官书云齐甘公,艺文志云楚有甘公,齐楚不同。刘歆七略云“字逢,甘德”。志林云“甘公一名德”。
注⑤集解徐广曰:“二年十月也。”
陈余已败张耳,皆复收赵地,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陈余,立以为代王。陈余为赵王弱,国初定,不之国,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
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余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余。陈余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余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
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①斩陈余泜水上,②追杀赵王歇襄国。汉立张耳为赵王。③汉五年,张耳薨,谥为景王。子敖嗣立为赵王。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三年十月。”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常山。音迟,一音丁礼反。”索隐徐广音迟,苏林音只。
晋灼音丁礼反,今俗呼此水则然。案:地理志音脂,则苏音为得。郭景纯注山海经云“泜水出常山中丘县”。正义在赵州赞皇县界。
注③集解徐广曰:“四年十一月。”骃案:汉书“四年夏”。
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鞴蔽,①自上食,礼甚卑,有子貋礼。
高祖箕踞②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余,③故张耳客也。
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④说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啮其指⑤出血,曰:
“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赵午等十余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⑥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注①集解徐广曰:“鞴者,臂捍也。”
注②索隐崔浩云:“屈膝坐,其形如箕。”
注③集解徐广曰:“田叔传云‘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然则或宜言六十余人。”
注④集解孟康曰:“音如‘潺湲’之‘潺’。冀州人谓懦弱为孱。”韦昭曰:“仁谨貌。”索隐案:服虔音鉏闲反,弱小貌也。小颜音仕连反。
注⑤索隐案:小颜曰“啮指以表至诚,为其约誓”。
注⑥索隐萧该音一故反。说文云:“污,秽也。”
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①要之置厕。②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注①索隐谓于柏人县馆舍壁中着人,欲为变也。正义柏人故城在邢州柏人县西北十二里,即高祖宿处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为供置也。”索隐文颖云:“置人厕壁中,以伺高祖也。”
张晏云:“凿壁空之,令人止中也。”今按:云“置厕”者,置人于复壁中,谓之置厕,厕者隐侧之处,因以为言也。亦音侧。
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轞车胶致,①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髃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余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②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不听。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③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前。⑤仰视曰:“泄公邪?” 泄公劳苦如生平驩,与语,问张王果有计谋不。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所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
注①正义谓其车上着板,四周如槛形,胶密不得开,送致京师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丁劣反。”索隐徐广音丁劣反。案:掇亦刺也,汉书作“刺 k”,张晏云“ k,灼也”。说文云“烧也”。应劭云“以铁刺之”。
注③集解瓒曰:“以私情相问。”
注④正义泄,姓也。史有泄私。
注⑤集解徐广曰:“箯音鞭。”骃案:韦昭曰“舆如今舆黙,人舆以行”。索隐服虔云:“音编,编竹木如今峻,可以粪除也。”何休注公羊:“笋音峻。笋者,竹箯,一名编,齐、鲁已北名为笋。”郭璞三仓注云:“箯舆,土器。”
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具告之,曰:“张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喜曰: “吾王审出乎?”泄公曰:“然。”泄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
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肮,遂死。①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注①集解韦昭曰:“肮,咽也。”索隐苏林云:“肮,颈大脉也,俗所谓胡脉,下郎反。”萧该或音下浪反。
张敖已出,以尚鲁元公主故,封为宣平侯。①于是上贤张王诸客,以钳奴从张王入关,无不为诸侯相、郡守者。及孝惠、高后、文帝、孝景时,张王客子孙皆得为二千石。
注①索隐韦昭曰:“尚,奉也。不敢言取。”崔浩云:“奉事公主。”小颜云:
“尚,配也。易曰‘得尚于中行’,王弼亦以尚为配。恐非其义也。
张敖,高后六年薨。①子偃为鲁元王。以母吕后女故,吕后封为鲁元王。②元王弱,兄弟少,乃封张敖他姬子二人:寿为乐昌侯,③侈为信都侯。高后崩,诸吕无道,大臣诛之,而废鲁元王及乐昌侯、信诸侯。孝文帝即位,复封故鲁元王偃为南宫侯,续张氏。 ④
注①集解关中记曰:“张敖頉在安陵东。”正义鲁元公主墓在咸阳县西北二十五里,次东有张敖頉,与公主同域。又张耳墓在咸阳县东三十三里。
注②索隐案:谓偃以其母号而封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汉纪张酺传曰张敖之子寿封乐昌侯,食细阳之池阳乡也。”
注④集解张敖谥武侯。张偃之孙有罪绝。信都侯名侈,乐昌侯名寿。
太史公曰:张耳、陈余,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然张耳、陈余始居约时,①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②及据国争,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③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大伯、延陵季子异矣。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在贫贱时也。”
注②索隐按:葛洪要用字苑云“然犹尔也”。谓相和同诺者何也。谓然诺相信,虽死不顾也。
注③索隐有本作“私利交”,汉书作“势利”,故廉颇传云“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则从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是也。
【索隐述赞】张耳、陈余,天下豪俊。忘年羁旅,刎颈相信。耳围钜鹿,余兵不进。张既望深,陈乃去印。势利倾夺,隙末成衅。摘自gyjslw.com
9. 带狐疑的成语有哪些
狐疑的成语 :满腹狐疑、狐疑未决、进退狐疑、狐疑不定、狐疑不断、狼顾狐疑希望摘自gyjslw.com
10. 关于狐狸和剑的成语
狐奔鼠窜
狐不二雄
狐唱枭和
狐虎之威
狐藉虎威
狐假鸱张
狐假虎威
狐狸精
狐狸尾巴
狐埋狐搰
狐埋狐扬
狐媚惑主
狐媚魇道
狐媚猿攀
狐鸣篝火
狐鸣篝中
狐鸣狗盗
狐鸣枭噪
狐鸣鱼出
狐鸣鱼书
狐朋狗党
狐朋狗友
狐凭鼠伏
狐潜鼠伏
狐裘羔袖
狐裘尨茸
狐裘蒙戎
狐裘蒙茸
狐群狗党
狐鼠之徒
狐死首丘
狐死兔泣
狐绥鸨合
狐听之声
狐兔之悲
狐疑不定
狐疑不断
狐疑不决
狐疑未决
狐疑犹豫
狐踪兔穴
豺狐之心
城狐社鼠
董狐之笔
董狐直笔
解狐荐仇
宵狐之腋
野狐参禅
野狐外道
一狐之掖
一狐之腋
与狐谋皮
与狐谋裘
与狐议裘
鸨合狐绥
狗党狐朋
狗党狐群
篝火狐鸣
鬼火狐鸣
狗走狐淫
虎党狐侪
花狸狐哨
花丽狐哨
虎威狐假
简落狐狸
进退狐疑
狼顾狐疑
满腹狐疑
犬迹狐踪
鼠迹狐踪
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鱼帛狐篝
鱼帛狐声
犹豫狐疑
雉头狐腋
两脚野狐
社鼠城狐
晏婴之狐裘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摘自gyjslw.com
11. 请搜一下跟狐狸有关的成语故事
【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城狐社鼠】: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归正守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归正首丘】: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狐奔鼠窜】:像狐狸和老鼠那样东逃西窜。形容狼狈逃窜的样子。
【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狐狸精】:迷信人认为狐狸能修炼成精,变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诱惑男人的女子。
【狐狸尾巴】: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狐媚惑主】:传说狐狸能用媚态来迷惑人。比喻做出各种媚态来讨好迷惑主人。
【狐媚猿攀】: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狐凭鼠伏】: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狐潜鼠伏】: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狐死首丘】: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不断】: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不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未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集腋为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同“集腋成裘”。
【简落狐狸】: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狼顾狐疑】: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镒:古时重量单位,合二十两;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只狐狸的毛制成的。比喻治国需要众多人才的力量。
【社鼠城狐】: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首丘夙愿】: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夙愿:久已怀着的愿望。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念】: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首丘之思】: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望】: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宵狐之腋】:宵:通“小”;腋:腋窝。小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贵的东西。
【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一丘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与狐谋皮】:谋:商量。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狐谋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与狐议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摘自gyjslw.com
12. 描写狐狸令人痛恨的成语
【城狐社鼠】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归正首丘】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归正守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狐奔鼠窜】像狐狸和老鼠那样东逃西窜。形容狼狈逃窜的样子。
【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狐媚惑主】传说狐狸能用媚态来迷惑人。比喻做出各种媚态来讨好迷惑主人。
【狐媚猿攀】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狐狸精】迷信人认为狐狸能修炼成精,变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诱惑男人的女子。
【狐狸尾巴】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狐凭鼠伏】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狐潜鼠伏】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狐死首丘】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虎威狐假】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狐疑不定】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不断】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不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狐疑未决】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集腋成裘】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集腋为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同“集腋成裘”。
【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狼顾狐疑】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镒:古时重量单位,合二十两;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皮。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用一只狐狸的毛制成的。比喻治国需要众多人才的力量。
【首丘夙愿】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夙愿:久已怀着的愿望。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念】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情】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首丘之思】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首丘之望】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怀念故乡或归葬故土的愿望。
【社鼠城狐】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宵狐之腋】宵:通“小”;腋:腋窝。小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贵的东西。
【与狐谋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与狐议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自己选择吧 欢迎 祝你学习进步摘自gyjslw.com
13. 狐狸的狐的组词
狐狸的狐的组词 :
狐狸、
狐疑、
狐媚、
狐臭、
玄狐、
狐肷、
狐裘、
水狐、
狐祥、
狐威、
狐仙、摘自gyjslw.com
14. 跟狐疑有关的成语
满腹狐疑、
狐疑未决、
狐疑不定、
半信半疑、
形迹可疑、
疑神疑鬼、
将信将疑、
迟疑顾望、
疑人疑鬼、
满肚疑团、
疑信参半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