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的成语「彼众我寡」

2022年08月09日成语大全50

成语“彼众我寡”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彼衆我寡
成语读音:bǐ zhòng wǒ guǎ
成语简拼:BZWG
成语注音:ㄅ一ˇ ㄓㄨㄥˋ ㄨㄛˇ ㄍㄨㄚ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敌众我寡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成语用法:彼众我寡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局势等。
成语造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今压贼寨门,无从展技,并且彼众我寡,势不相敌。”
成语故事:楚国纠合曹、卫进攻宋国,宋国向晋文公求救,先轸认为是成霸业的大好时机,晋文公向舅父狐偃讨教如何对付彼众我寡的战争,狐偃教他使用诈伪取胜,雍季不同意如此。晋文公派狐偃为上军统帅,进攻曹、卫,楚王中计而大败

成语“彼众我寡”的扩展资料

1. 开头是彼的成语
您的此和彼的音标换位了。
彼开头的成语有:
彼倡此和
彼唱此和
彼此彼此
彼此一样
彼何人斯
彼竭我盈
彼弃我取
彼哉彼哉
彼众我寡
您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是此开头的:此起彼伏。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翻译
大司马说:“楚军人多,我军人少,等他们还没有全部渡河的时候,请君主下令进攻。”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翻译
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子鱼论战》。
此文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其中重点说了子鱼对战争的看法,他的英明远见与宋襄公的迂腐固执形成了鲜明对比。
全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宋、楚争霸过程中最关键的泓水之战,成功刻画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层次鲜明,言辞有力,读起来酣畅痛快。
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宋襄公出兵攻打依附于楚国的郑国,楚国发兵攻宋以救郑,十一月,两国在泓水交战。在军事力量上,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宋军占据了有利地形。
大司马子鱼建议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但宋襄公坚持“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迁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最终招致失败,自己也受伤而死。此文即为记叙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而作。
扩展资料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历史经典之一。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彼众我寡是指什么
【拼音】:bǐ zhòng wǒ guǎ【释义】: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出处】:《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南史沈约传的全文翻译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从前金天氏有后代叫昧,任水神官玄冥师,生子允格、台骀。台骀继承他的官位,疏通汾河洮眯,在大泽筑堤防,得以居住太原。帝颛顼表彰他,把他封在汾川。他的后代建立沈、姒、蓐、黄四国,沈子国就是现在的汝南平兴沈亭。春秋时期,沈国参加诸侯盟会。鲁昭公四年,晋指使蔡灭沈,他的后代因国名为姓氏。从此以后,谱谍不存。
秦末有沈逞,徵入任丞相而不从。汉初,逞曾孙沈保封为竹邑侯。沈保子沈遵从本国迁居九辽的寿春,官至变王太傅,封为敷德侯。沈遵生骠骑将军沈达,沈达生尚书令沈乾,沈乾生南阳太守沈弘,沈弘生河内太守沈勗,沈勗生御史中丞沈奋,沈奋生将作大匠沈恪,沈恪生尚书关内侯沈谦,沈谦生济阳太守沈靖,沈靖生沈戎。沈戎字威卿,出仕任州从事,因劝说势力强大的盗贼尹良降伏,汉光武帝表彰他的功勋,封为海昏县侯,他辞让没有接受,为避灾祸而移居会稽乌程县的余不乡,於是在此落户安居。顺帝永建元年,分盒稽一部分为吴郡,又为吴郡人。灵帝初平五年,分乌程、馀杭一部分为永安县,吴孙晧宝鼎二年,分吴郡一部分为吴兴郡。晋太康三年,改永安为武康县,又为吴兴武康人。虽然区域名称屡次变更,但是沈氏居地没有迁移。
沈戎子沈酆字圣通,官为零陵太守,招致黄龙芝草的祥瑞。第二子名仲高,安平相,幼子沈景,河间相,演之、庆之、昙庆、怀文是他的后代。仲高子名沈鸾字建光,少年时就享有盛名,州府推荐他为茂才,公府徵用为州别驾从事史。当时广陵太守陆稠,是沈鸾的舅舅,因良好的品行和显赫的政绩名扬汉朝,又把女儿嫁给沈鸾,沈鸾早年去世。子沈直字伯平,州府推荐他为茂才,也有清廉的名声,去世。子沈瑜、沈仪都是少年时就有常人所不及的德行。沈瑜十岁、沈仪九岁时,父丧,居丧极度哀伤,身体受损,超过成年人。外祖会稽盛孝章,是汉末名士,对此深为忧伤,常抚慰他们,说:“你们都是心怀美好的品德,终究会成为奇才,为什麽定要超过礼制自求亡身呢?”三年守丧的礼仪结束时,几乎因过分悲哀而危及生命,所以兄弟二人都以孝著名。沈瑜早亡。沈仪字仲则,勤奋学习,富有才华,以儒学为自己的学业。当时海内大乱,战争四起,经学衰颓,士人很少能保全自己的行为。而沈仪学业精深,安静恬退,守道不移,操守坚贞整肃,不随便与人结交,只与同族兄弟之子仲山、叔山及吴郡陆公纪交好。州郡以礼相请,二府同时徵用,公车徵召,他都没有顺从,后因年老自然死亡。子沈曼字元惮,左中郎、新都都尉、定阳侯,以才志显扬於吴朝。子沈矫字仲桓,靠气节树立名声,官为立武校尉、偏将军。孙晧时候,有将帅的称号。吴平定后,任郁林、长沙二郡太守,他没有接受。太康末年去世。子沈陵字景高,晋元帝为镇东将军时,命他参掌军事。子沈延字思长,续川太守,开始居住在县东乡的博陆里余乌村。沈延子名沈贺字子宁,桓冲南中郎参军。
沈贺子沈警字世塱,淳厚笃实,德业兼备,从学求教,通晓《左氏春秋》,家产累积千金。后将军谢安任命他为参军,非常尊重他。沈警家中财物富足,是东南富豪,没有进身做官的愿望,故藉病引退回家。谢安坚持不让他离去,但挽留不住,於是对他说:“沈参军,卿有独善其身的志向,不也是很高尚的吗?”沈警说:“使君以道治理百姓,过去被你的德行感召而来,现在已经不需要辅佐了,所以顺了我安居乐业过闲散生活的心愿。”回家多年,以平日所从事的儒业自娱。前将军王恭镇守京口,与沈警有旧交,又延引他为参军。王恭亲笔写信,情意恳切,竭力招致,沈警不得已而答应了他。不久又辞却离开。子穆夫字彦和,年轻好学,通晓《左氏春秋》。王恭任他为前将军主簿,对沈警说:“足下已经持有不能改变的志节,高卧东南,所以只好委屈贤子共事,而不是以官职系住他。”
起先,钱唐人杜炅字子恭,能通神有道术,东土豪富和京都显贵望族都作他的弟子,像侍奉父、师、君一样尊敬他。沈警历代祟尚道家,也就恭敬地侍奉子恭。子恭死,门徒孙泰、孙泰弟之子孙恩传授他的术业,沈警又侍奉他们。隆安三年,孙恩在会稽作乱,自称征东将军,三吴都响应。当时穆夫在会稽,孙恩任他为余姚令。后孙恩被刘牢之打败,穆夫被害。在此以前,穆夫同族的人沈预与穆夫父沈警不和,到这时,告发沈警及穆夫弟仲夫、任夫、预夫、佩夫,这些人全都被杀。只有穆夫子深子、云子、田子、林子、虔子得以保全。田子、林子有名於当时。
田子字敬光,跟随武帝攻下京城,进而平定建邺,参镇军事,封为营道县五等侯。帝北伐广固,田子率领分支军队与龙骧将军孟龙符作前锋。龙符战死,田子奋力出击攻克广固。到卢循迫近都城,帝派遣田子与建威将军孙季高从海路击攻下广州,返回任太尉参军、淮陵内史,赐予都乡侯爵位。义熙八年,跟随武帝讨伐刘毅。十一年,跟随帝征讨司马休之,任振武将军、扶风太守。十二年,武帝北伐,田子与顺阳太守傅弘之各领一支军队,从武关进入,驻守青泥。姚泓正要亲自抵御武帝大军,又担忧田子偷他的后方,就想先打败田子,然后倾国向东进发。於是率领几万步兵骑兵,忽然到达青泥。田子本来只带领几百人,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想要攻打姚泓。傅弘之说:“彼众我寡,很难和他对抗。”田子说:“军队贵在用奇计,不一定在乎数量多。”傅弘之坚持自己的意见,田子说:“众寡相对,势不两立,如果贼兵的包围已经坚固。我军人心沮丧,事情就完了。趁贼还没有整顿好,逼近攻打他一定能够取胜。这就是所谓先於他人有压倒敌人的士气。”田子就单独率领自己下的军队鼓噪向前。贼从四面层层包围,田子於是扔掉粮草,毁坏营房,亲自统率士卒,前后奋击,贼兵立即四散奔逃,杀死一万多敌人,并缴获了姚泓的衣服车马等物。武帝上表陈述田子的战况。长安平定后,武帝在文昌殿设宴,亲自端起酒杯赐给田子说:“平定咸阳是卿的功劳。就把咸阳赏给卿。”即时授田子为咸阳、始平二郡太守。
大军已经返回,只留下桂阳公义真镇守长安,任田子为安西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始平太守。此时赫连勃勃前来侵犯,田子与安西司马王镇恶一同前往北地抵御他。当初,武帝将要返回,田子以及傅弘之等多次在皇帝面前说,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以深信。武帝说:“现在留给卿文武将士、精兵一万人,如果他要做不利的事,正好自取灭亡。不必再多讲了。”等到一同前往北地,有议论说镇恶要杀光南方人,用数十人把义真遣送回南方,因而占据关中反叛。田子就请镇恶在弘之的营房内商量事情,让同族人敬仁在座位上杀了他,然后带领身边数十人归附义真。长史王修在长安稾仓门外拘捕杀死田子。这天是义熙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武帝以田子突然神经失常为理由上表天子,所以没有特别加罪。
林子字敬士,年少就气度豁达,不拘小节,几岁时,跟随祖父在京口,王恭一见就认为他很奇特,说“这孩子是王子师之流的人”。曾经与众人同时看见遗失的珍宝,众人都争着向珍宝跑去,林子却径直离去没有回视。十三岁,家中遭到灾难,一家人陷入妖党,兄弟一齐应该被杀,而沈预家非常强盛富有,一心想要灭绝他们,林子兄弟没有地方投奔安置,只好潜伏在山林川泽。适逢孙恩多次攻打会稽,武帝前来讨伐,林子就回到会稽向武帝陈述衷情,带领全家老少自首,祈求保全性命,且流泪哽咽,三军都被他感动。武帝认为他非常奇特,就用另外的船载他,於是全家迁到京口,武帝分给他们住所。
林子博览群书,注意文章的内容和涵义,跟随武帝攻下京城,进而平定都邑。当时十八岁,身高七尺五寸。沈预担忧林子成为祸害,常常身披盔甲,手握戈矛,到这时林子与兄田子才返回东方报仇。五月夏至这天,沈预正在举行大集会,子弟满堂。林子兄弟挺身冲入,砍下沈预的头,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杀死,用沈预的头祭父祖的墓。待到武帝治理扬州,徵用林子为从事,兼建熙令,封为资中县五等侯。跟随帝讨伐慕容超,平定卢循,都立下了卓著军功。后跟随征伐刘毅,参与太尉军事。又跟随征讨司马休之。武帝每次征讨,林子总是作为先锋部队。当时贼党郭亮之招集蛮、晋,占据武陵,武陵太守王镇恶出逃。林子率领军队讨伐亮之,在七里涧杀了他,把镇恶收进了武陵。平定了武陵,又去石城征讨鲁轨,鲁轨抛弃众兵逃跑到襄阳,林子紧紧追赶他。襄阳平定了,暂时留守江陵。
武帝讨伐姚泓,林子又参与征西军事,加任建武将军,统领军队作前锋,从汴水入黄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占据蒲坂。林子在陕城与冠军将军檀道济一同攻打蒲坂,龙骧将军王镇恶攻打潼关。
姚泓听说大军到了,派遣伪东平公姚绍争抢占据潼关。林子对道济说:“潼关天险,是形胜之地。但镇恶孤军一支,形势凶险力量单薄,如果让姚绍占据了潼关,就难对付了。趁他还没有到,应当同心协力争夺它。如果潼关战斗胜利了,尹昭可不战而降服。”道济听从他的意见。到了潼关,姚绍率领关右的士卒,设置层层包围,围住了林子及道济、镇恶等。道济提议渡过黄河以回避他的锋芒,或者抛弃辎重返回武帝的驻地。林子抚摸着剑说:“下官今天的事,自然应由将军料理。但是诸位有的参与创业的艰难,有的受恩无穷,这样退让屈服,以什麽见丞相的旗鼓呢?”林子堵死水井,焚烧军营,表示没有保全生命的心志。率领部下几百人,冲击他的西北。姚绍兵稍稍分散,乘其混乱而攻打他,姚绍於是大败,俘虏数以千计,缴获姚绍全部器械物资。
当时诸将打败贼兵都多报首级,而林子送军事捷报到,每次都以实情相告。武帝问他原因,林子说:“帝王的军队,从来是不战而胜,哪能虚报俘获人数,让人觉得夸大虚妄。从前魏尚因为多报首级受到处罚,这也是前车之鉴。”武帝说:“所希望的就是卿的这种做法。”
当初,姚绍逃跑,回去守卫定城,留伪武卫将军姚鸾精兵防守险要的地方,林子夜裏衔枚偷,攻破了他的城,割掉姚鸾的鼻子,将他的士卒全部活埋。姚绍又派遣抚军将军姚赞带兵驻守在黄河边,林子连续打败他。姚绍又派遣长史姚伯子等驻守九泉,凭藉黄河天险,断绝粮草援助。武帝又派林子接连打仗大败伯子,并杀死了他。将俘虏和缴获的物品全部还给姚绍,使他知道王师的宽宏大量。姚绍志向和节操深沉果敢,但林子每次作战都取得胜利,故告诉武帝说:“姚绍气概压倒关右而能力为形势所屈抑,只恐命凶先死,不能用牲血祭利斧。”不久,姚绍背部毒疮发作而死。武帝因为林子的话灵验,赐书嘉奖他。於是姚赞率领后军再次击林子,林子抵御他,连续几仗都取得胜利。
武帝到了阕乡,姚泓把境内所有的兵马调遣到蛲柳驻守。当时田子从武关北入,驻军蓝田,姚泓亲自率领军队攻打他。帝担心寡不敌众,派遣林子从秦岭步行以支援田子。到达蓝田时,姚泓已败逃。田子想紧迫不舍,攻下长安,林子阻止他说:“占领长安,易如反掌。攻克贼城,就是独自平定一个国家,是不能给予赏赐的功劳。”田子於是止息。
林子威震关中,豪强大族望风归附。帝因为林子、田子安抚治理有方,多次赐书表彰,同时下令好好安慰接纳他们。长安平定,姚氏十几万人向西逃往陇上,林子追赶讨伐到寡妇水,又转战到槐里。大军东归,林子率领水军在石门作为声援。回到彭城,帝命令林子评定功勋等级,以便根据才能任命使用。
文帝出外镇守荆州,提议以林子及谢晦为辅佐。帝说:“我不可一刻没有这两个人,林子去则谢晦不应离开。”於是就以林子为西中郎中兵参军,领新兴太守。林子以服役在外很久,士兵有回家的念头为理由,向帝深刻阐述事理。并说:“圣王所以警惕谨慎恭谨严肃,不以推重势树立威严,实在是为了治理国家抚养百姓。故应该多设藩镇加强防卫。”武帝深深报谢并且加以。不久谢翼谋反,武帝赞叹说:“林子的见解,多麽正确。”
文帝进号镇西,林子随府主转官,加建威将军、河东太守。当时武帝因为边境不安宁,又打算亲自去征伐,林子一再规劝。帝回答说:“我就不去了。”武帝登上皇位,以辅佐创业之功,封为汉寿县伯,林子坚持辞谢不受。永初三年去世,追赠征虏将军。元嘉二十五年,谧号叫怀。幼子沈璞继嗣。
沈璞字道真,年幼时神情娴静慎重。文帝召见,对沈璞的应对才能感到惊异,对林子说:“这孩子非同一般。”起初除授南平王左常侍,文帝引见,对他说:“我过去幼年出守藩镇,卿家因亲近辅佐,今日的除授,情意深厚。朝廷的事情,全都付托。千万别因为当了官就背离清廉而欺上瞒下。”
元嘉十七年,始兴王刘浚任扬州刺史,对沈璞特别宠爱,把他任为主簿。当时顺阳范晔任长史行州事,范晔性情粗疏,文帝对沈璞说:“范晔性格粗疏,一定有很多与朝廷不同的想法,卿作为心腹,应当暗中注意。他明为行事,其实是卿做事。”沈璞因深受信任,故将所想秘密相告,每到施行政策,一定从朝廷中拿意见下来。范晔只以为圣明留心考察,所以越加恭敬小心,而不了解其中端倪。在职八年,神州非常安宁,人们没有非议玷污,沈璞有功劳。
二十二年,范晔因事获罪被杀,当时刘浚虽说亲自理事,州事全部托付给沈璞。刘浚已经成年,沈璞一再请求辞掉官职。任沈璞为刘浚始兴国大农,多次升迁任淮南太守。
三十年,元凶弑君即位,沈璞因奉迎太晚被杀。有子名沈约,他撰述的《自序》大略如此。沈约十三岁遭遇家难,四处逃避躲藏,遇大赦免祸。於是寄居他乡,丧父穷困,然志向坚定喜爱学习,一天到晚手不释卷。母亲担忧他过分劳累会生病,常派人减油灭灯。然而白天诵读的,夜晚就能记诵,於是博通群书,长於写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他的才能而尊重他,当蔡任郢州刺史时,延引他任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记室是人伦师表,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兴宗任荆州刺史时,又任他为征西记室,带厥西令。
齐初沈约任征虏记室,带襄阳令,所侍奉的就是齐文惠太子。太子入居东宫,沈约任步兵校尉,管书牍奏记,直永寿省,校四部图书。当时东宫人才众多,沈约特别被信任厚待,每天早晨入见,到太阳偏西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常常有的不能进去,沈约每次都为他们说话。太子说:“我有生以来懒於起床,这是卿知道的,听到卿的言谈,以致忘记睡觉。卿要我早起,可以经常早晨入宫。”迁任太子家令。后任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当时竟陵王招贤士,沈约与兰陵萧琛、琅邪王融、陈郡谢跳、南乡范云、乐安任昉等同游於竟陵王门下。当世号称能得到人才。
隆昌元年,任吏部郎,出任东阳太守。齐明帝即位,徵入任五兵尚书,迁任国子祭酒。明帝驾崩,政归於冢宰,尚书令徐孝嗣派遣沈约拟定遗诏。永元年间,又任司徒左长史,进号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当初,梁武帝在西邸,与沈约是旧交。建康城平定后,延引沈约为骠骑司马。当时武帝功业已经成就,已得到上天的许诺,百姓的归附。沈约曾给他引了个头,武帝沉默而不回答。他日沈约又进言道:“现在与古时不同,不能用敦厚朴实的古风期望万民。攀龙附凤的士大夫们,都希望得到或大或小的功劳,以保他的福禄。现在小孩牧童都知道齐政气数已尽,况且天文人事显示了变动的徵兆,永元以来,尤其显著。谶语说,‘行中水,作天子。这又清楚存於记录。天心不可违背,人心不可失去。”武帝说:“我正在考虑。”沈约说:“公当初起兵樊、沔时,就应该想到这一点。今日王业已经成就,还思考什麽。从前武王讨伐纣,刚一进到纣的都邑,人们就称他为吾君。武王不违背人们的意愿,也并没有思考什麽。公从到京邑至今,时间已过了许久,与周武王相比,已经慢多了,如果不早日确定大业,满足天人的愿望,倘或有一个人立异,就丧失威德。况且人非金石,时势很难保证,难道可以把曹操的建安之封用於自己,传留给子孙。如果天子回到都城,公卿居官任职,则君臣名分确定,再也没有其他的图谋。明君在上,忠臣在下,难道还有人与公对抗作贼?”武帝表示同意。沈约出,召范云告知他这件事,范云的回答与沈约的主张相同。帝说:“智者竟这样不谋而合,卿明天早晨带休文再来。”范云出来后告诉沈约,沈约说:“卿一定等我。”范云答应了。沈约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入宫,帝命令起草登基大事。沈约便从怀中拿出诏书和各种任命安排草案,帝一点也不更改。不久范云从外面来,到殿门口不能进入,在寿光合外徘徊,只说“咄咄”。沈约出,范云问说:“帝如何安排你?”沈约举手指左边,范云笑着说:“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不久,帝召见范云,对他说:“有生以来与沈休文相处,没有发觉有与人不同的地方,今日才智纵横,可以说是见识高。”范云说:“公现在了解沈约,无异於沈约现在了解公。”帝说:“我起兵至今三年,功臣诸将确实有他们的功劳,但是成就帝业的是卿二人。”
梁台署建立,沈约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梁武帝接受禅让即位后,沈约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又拜授沈约母谢氏任建昌国太夫人。受策书那天,吏部尚书范云等二十多人都来行拜礼,朝野认为很荣耀。不久,迁任左仆射。天监二年,遭母丧,武帝舆驾亲往吊丧,因为沈约年迈,不宜过分悲痛伤身,派遣中书舍人拦住客人以节其哀哭。起复任镇军将军、丹阳尹,设置佐僚。服丧期满,迁任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奏尚书八条事。迁任尚书令,多次上表陈情辞让,改任左仆射,领中书令。不久迁任尚书令,领太子少傅。九年,转任左光禄大夫。
当初,沈约长期任尚书长官,有担任三公三司等高级官员的想法,议论都说他应该做这样的官。但武帝始终不任用,就请求外任,又不允许。与徐勉一向要好,於是写信向徐勉陈诉衷情,说自己老病,“数十天到百日,腰带常需移孔;用手握臂,大约每月臂围要小半分”。想辞去官职,请求给予还乡养老的俸禄。徐勉在武帝面前为他陈说,请求三司的仪制,武帝不许,只加鼓吹而已。
沈约生性不饮酒,嗜欲很少,虽然地位显贵,但生活俭朴。在东田建宅,曾望着郊野,作《郊居赋》以叙自己的事。不久加特进,迁任中军将军、丹阳尹,侍中、特进如故。天监十二年在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谧号叫隐。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谁能帮我总结一下高中语文重点实词,虚词(加解释)
常考的文言实词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 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 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 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 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 ⑥底本、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 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 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 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 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 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 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 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 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 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 ②登、升:乘鄂渚而反顾兮。(屈原《离骚》) ③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④压服、欺压:三国必起而乘我。(《荀子•强国》) ⑤追逐:吏士喜,大呼乘之。(《汉书•陈汤传》) ⑥计量、计算:乘事有功则赏。(《韩非子•难一》) ⑦量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7、除:①台阶: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汉书•苏武传》) ②清除、除掉: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③修治、修整: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任命、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8、辞:①口供: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②言词、词句:侯生曾无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④告别: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⑤一种文体:如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9、当:①对着、面对: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介词):然当今之时。(《墨子•兼爱下》) ③掌管,担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国语•越语上》) ④判罪:当高罪死。(《史记•蒙恬列传》) ⑤应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⑥当做: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⑦适当、得当:岂非用赏罚当邪。(《吕氏春秋•义赏》) 10、道:①路(途径、方法、措施):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规律、道理: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③道家、道教: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三国志•张鲁传》) ④从、由:凡治乱之情,旨道上始。(《管子•禁藏》) ⑤说、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引导、通:唯王使人道送我。(《汉书•张骞传》) ⑦主张、思想、学说:从许子之道。(《孟子•腾文公》) 11、度:①量长度(揣度、推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迟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贾谊《论积贮疏》) ③制度、法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 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本纪》) ⑤渡过、越过: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⑥量词(次数):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2、复:①夹衣(夹层的):冬天昼夜不著复衣。(刘义庆《世说新语•凤惠》) ②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③恢复: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④报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盐铁论》) ⑤再、又: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⑥回答:王辞而不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⑦免除赋税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得复。(《史记•高祖本记》) 13、负:①背、用背驮东西:负石自投于河。(《庄子•道跖》) ②背靠着(依仗):负隅顽抗。(《孟子•尽心上》) ③违背、背弃(辜负、对不起):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谋攻》) ⑤欠:桓温少时,游于博徒,资产俱尽,尚有负。(《晋书•袁耽传》) 14、盖:①用芦苇或茅草编的翻盖物:被苫盖没,蒙荆棘。(《左传•襄公十四年》) ②车盖: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辩日》) ③器物的盖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范晔《张衡传》) ④遮蔽、掩盖(胜过、超过):英才盖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⑤大概(副词):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⑥表原因(连词)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 ⑦语气词:盖天下万物之萌生。(《史记•文帝本记》) ⑧同“盍”(何不):盖云归哉。(《诗经•黍苗》) 15、故:①事、事故:中原遂多故。(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②旧:古今异俗,新故异备。(韩非子《五蠹》) ③原因、缘故: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⑤“固”(本来):臣故将谒之。(《韩非子•难一》) ⑥所以、因此: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16、固:①坚固(坚持、固定、稳固):法莫如一而固。(韩非子《五蠹》) ②鄙陋:鄙人固陋,不知忌讳。(司马相如《上林赋》) ③本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④通“故”,当“所以、因此”讲: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柳宗元《封建论》) 17、国:①国家: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②周代的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四月,兵罢戏肆下,诸侯各就国。(《史记•高祖本记》) ③国都、京城: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8、过:①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官车过也。(《阿房官赋》) ②胜过、超越: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③过分、太甚: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④错误、过失:夫过有厚薄。(《商君书•开塞》) ⑤访、探望:赵禹来过卫将军。(《史记•田叔列传》) 19、患:①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祸害、灾难: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③疾病:愈膏肓之患难。(柳宗元《愈膏肓赋》) ④得……病:时有患疾病者。(《晋书•桓石虔传》) 20、疾:①病(痛苦、疾苦):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②厌恶、憎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③妒忌: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 ④急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1、及:①赶上、追上: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 ②到、至:延及岸上营落。(《赤壁之战》) ③趁着: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加、比得上:不及汪伦送我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开头是彼的成语
彼开头的成语有: 彼倡此和彼唱此和彼此彼此彼此一样彼何人斯彼竭我盈 彼弃我取 彼哉彼哉彼众我寡 您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是此开头的:此起彼伏。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