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规戒律是啥意思-清规戒律的意思解释

2022年08月09日成语大全80

成语“清规戒律”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清規戒律
成语读音:qīng guī jiè lǜ
成语简拼:QGJL
成语注音:ㄑ一ㄥ ㄍㄨㄟ ㄐ一ㄝˋ ㄌㄩ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反义词:推陈出新、打破常规
读音纠正:规,不能读作“ɡuǐ”。
错字纠正:戒,不能写作“戎”。
成语辨析:清规戒律和“金科玉律”都可以指“规章、制度”等等。但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条条框框;对小范围的限制是应该否定的;“金科玉律”指不可改变的条规;一般指对大范围限制;字面上是肯定的;语气比清规戒律强。
成语出处:《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成语用法:清规戒律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老先生清规戒律很多,学生们都很怕他。
英文翻译:convention
俄文翻译:зáповеди и запреты
日文翻译:(僧侶などの守るべき)清規(せいき)と戒律(かいりつ)<しゃくし定規(じょうぎ)。人をしばる規則(きそく)や制度(せいど)>
其他翻译:<德>Gebote und Verbote
成语谜语:佛教的章法

成语“清规戒律”的扩展资料

1. 关于佛教清规戒律
因为有了吃的因,所以会刺激下一次再产生果,就是说已经吃过一次了,再吃一次也无妨,即吃了一次,两次了,又何惧三次,四次,所以吃的欲望不断膨胀。譬如这里有十个物件你吃了一个就是少了一个,种了因下去,必会发芽不断成长,便会受这吃的欲望牵引,还没增修习什么经典,便被这吃给托累了去了。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青楼的清规戒律有几条
一般的青楼大都订有清规戒律,如:一不准逃跑,二不准热客,三不准甩客,四不准接官场、窑皮子,五不准“开盘”时“偷活”,六不准私藏钱,七不准倒贴热客,八不准犯“八大块”说丧气话。
除此以外,其他的规矩还有很多,如早饭前说话不能带有“龙、虎、梦、灯、桥、塔、鬼、哭”等字眼。如果遇到这些字眼,就改说行话,如龙为海条子,虎为海嘴子,梦为幌晾子,灯为亮子,桥为海空子,塔为钻天子,鬼为倭罗子,哭为撇苏。
如果忘记了这些行语,就叫做犯块,这样都要在祖师爷管仲的神牌前受到处罚。青楼处罚妓女一般不打脸和手,以免影响再去做生意。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代青楼必须按定规办事,对妓女约束,对嫖客告诫,铺陈转合,花样百出。主要有以下八种常规程式:
一、喊堂:踏进青楼,有人吆喝“见客”通报妓女。
二、打茶围:喊堂后,妓女摆盘上桌,点烟倒茶、嗑瓜子,仅限嬉戏弹唱。
三、吃花酒:又称“摆饭局”,是指嫖客在妓女房中宴客,呼朋邀友,摆一台、双台或双双台,请妓女侑酒取乐。其中有“开局票”,也叫下贴子;“起毛巾”,即开席语;“上先生”,指妓女入席;点戏目,就是演戏剧、吹洞箫、唱时曲助兴等程序。
四、拉铺,就是嫖、妓同宿。
五、打干铺,只在青楼住宿,不准乱来。
六、住局:在妓女房中过夜,可至天明。
七、铺堂:嫖、妓双方有倾慕之情,遂约期邀客、宴请宾客,以明确“相好”关系。“铺堂”花销较大。 
八、挂衣:初次同枕,手续与“铺堂”略同,但须鸣鞭炮、点红蜡烛、给赏钱。其开销更大。
由于古代青楼的畸形发展和妓女的大量增加,让做皇帝的可以“阅尽人间春色”,做官的争相纳妾还嫌“编制”不够,于是就忙完“家里”忙“家外”,真可谓是上行下效,“跟朝廷保持一致”了。而那些豪富巨商、公子哥儿之中,“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终日沉迷青楼、导致倾家荡产的也大有人在。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清规戒律,是什么意思
寺院里对和尚们的规定!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成语:清规戒律
清规戒律_百度汉语
清规戒律
[qīng
guī
jiè
lǜ]
[释义]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
[出处]
《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金科玉律和清规戒律的不同?(用法。褒贬。意义等)
金科玉律 发 音 jīn kē yù lǜ 释 义 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出 处 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用法:用作名词,一般做宾语,为褒义词清规戒律 发音 qīng guī jiè lǜ 释义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出处 《释门正统》:“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示例 老先生~很多,学生们都很怕他 用法:用作名词,一般做宾语,为贬义词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中国佛教百条清规戒律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清规戒律都有什么?
如下: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八关戒斋的简称。佛教指在家男女信徒于一日一夜中所受的八种斋戒法。据《法苑珠林》卷一0六为: 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 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 3、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 4、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 5、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无求安,不著华(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 7、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 8、奉法,时过中不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说什么皇权富贵 怕什么清规戒律 是什么歌的歌词
这是歌曲《女儿情》中的歌词,歌词如下: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 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 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爱恋伊 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拓展资料:
女儿情 (1986电视剧西游记插曲)
《女儿情》是1986电视剧《西游记》第十六集《取经女儿国》的插曲,另一首《相见难别亦难》与此歌同曲异词,原唱者是吴静。
歌曲出处
唐僧师徒四人途径女儿国时,女儿国国王对唐僧一见倾心,产生了爱意,对唐僧情意缠绵。面对温柔貌美的女儿国国王,唐僧内心中也为之一动,闪现过动摇和恍惚,曾经坚定的唐僧也说出了“若有来生”的话句,但是普度众生的决心还是战胜了个人的儿女感情,唐僧最终说服了女儿国国王,继续踏上了西去取经的路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道教和佛教有何不同,道士也有清规戒律吗
道教重点在今生,主要是“修身养性,与天同寿,长生不老”; 佛教今生来世都修,重点在来世,主要是“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 无论佛道,都是有自己的清规戒律的,譬如最基本的五戒,佛教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道教几乎一模一样,唯有“不饮酒”是“不酗酒”而已。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什么叫“清规戒律”
主要是一些教会的规章制度,如佛教义为——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鲁达舍身搭救金氏父女, 却在五台山上屡犯清规戒律,这两种性格是否矛盾?为什么?
那是虚构的文学作品而已,不要当真。那是作者在描述鲁达的我行我素的性格。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佛门常说清规戒律,你知道清规指的是什么吗
戒为三学、六度之首,也是佛法修学的基础项目
【1.戒】
戒,梵语尸罗,意为清凉。所以名之
为清凉,主要是就其作用而言。正如《大乘义章》所说: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三业炎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
在我们内心,三毒烈火时时燃烧,不曾少息。由此带来的煎熬、痛苦和热恼,又会引发诸不善行,成为新一轮痛苦之因,使烈火继续蔓延,所谓“贪恚痴火常炽然”。而戒正是止息热恼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清凉的内涵。
此外,戒还能警策身口意三业。《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说:戒有何义,义训警也。由警策三业,远离缘非,明其因也。
【2.律】
律,梵语毗奈耶、毗尼。《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说:
初言毗尼(或云毗奈耶,或云毗那耶),此翻为律。即《四分》十八法中,毗尼及律二名不并。又《增一》中七种律也,谓七毗尼。或以灭翻,从功能为号,终非正译,故以律翻之,乃当正义。
律具有调伏、灭、离行等内涵。所谓调伏,主要针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是我们接收外部信息的六个窗口,也是引发贪嗔之心的主要渠道。稍不留意,就会因所见所闻将烦恼调动起来。所以,佛法修行要“都摄六根”正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所说:
律者梵云毗尼,华言称律……不出三义:初言律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二云律者分也,谓须商度,据量有在,若律吕之分气也……三云律字安聿,聿者笔也,必审教验情,在笔投断。
【3.波罗提木叉】
波罗提木叉为梵语,汉译为别解脱、处处解脱、别别解脱、随顺解脱等
《大乘法苑义林章》说:
别别防非,名之为别。能防所防,皆得别称。戒即解脱,解脱恶故。
别解脱有两重含义,《大乘义章》说:言木叉者,此名解脱……何故戒行名为解脱?有其两义:一者戒行能免业非,故名解脱。二能得彼解脱之果,故名解脱。
若严持某戒,即能从某种不善行为中解脱出来。持不杀戒,可从杀生恶行中解脱出来;持不盗戒,可从偷盗恶行中解脱出来。同时,持戒还能使我们成就解脱圣果。声闻的五分法身,为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持戒,是迈向解脱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戒,就无法进一步得定发慧,所以这是基础而关键的一步。
《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清规戒律是什么意思
词目: 清规戒律
释义: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出处:《释门正统》:“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示例:1.老先生~很多,学生们都很怕他。2.要有必要的清规戒律——毛泽东
近义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反义词:推陈出新、打破常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清规戒律与金科玉律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有,指代不同、引证解释不同、句式不同,具体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清规戒律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2、金科玉律
原指金制的科(斗)和玉制的律管。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守则,信条。
二、引证解释不同
1、清规戒律
《释门正统》:“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翻译:“百丈山藏海禅师开始建立全国禅林规式,所谓的清规。”
2、金科玉律
秦牧《艺海拾贝·广州城徽》:“我想不客气说一句,那些以为五只羊必须一般大小的人的观点,不过是把那些啤酒、火柴、电池的商标广告的艺术奉为金科玉律罢了。”
三、句式不同
1、清规戒律
清规戒律多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是应该否定的。
2、金科玉律
金科玉律多指不可变更的条规,字面上是肯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规戒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科玉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5. 清规戒律指什么生肖
答案是兔子,因为它外表看上去耳朵大,其实听力并不好,而且是吃草不吃肉,所以说是青规戒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