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的成语故事
“数典忘祖”的成语故事: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数典忘祖的意思是什么
数典忘祖的意思是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典忘祖
shǔ diǎn wàng zǔ
[释义]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语出]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正音] 数;不能读作“shù”。
[辨形] 典;不能写作“点”。
[近义] 崇洋媚外
[反义] 饮水思源
[用法] 用作贬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①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啊!②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成语故事]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数典忘祖》一成语!请问是什么意思!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如图所示: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啊?
数典忘祖 [shǔ diǎn wàng z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如图所示: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啊?
数典忘祖 [shǔ diǎn wàng z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数典忘祖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数:数说着,典:典籍。查找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宗的职责。【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夫人穆后去世。按照方仪,天子的夫人去世,各诸侯国都要派使者携带礼物前往京城去参加葬礼。晋国的籍谈作为荀砾的副使前往京城参加葬礼。但晋王却没让他们带礼物去。周景王因此很不痛快,葬礼后设宴款待客人时,周景王故意用鲁国进贡的宝壶来斟酒,并别有用心地问荀砾:“别的诸侯国都进贡了礼物,为什么惟独你们晋国没有礼物?”荀砾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就向副使籍谈作了一个揖,示意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籍谈是晋国掌管典籍文书的官吏,对晋国的历史和典籍制度等都非常熟悉。籍谈就回答说:“当初各诸侯受封时都得到了王室赏赐的宝器,而晋国没有得到。加上晋国处在深山僻壤,与戎狄等少数民族为邻,离王室又远,天子的威灵不能达到晋国,我们顺服戎狄都来不及,还怎么向王室贡献礼器?”周景王听了籍谈的话,感到很生气,说:“你忘记了吗?晋国的唐叔是周成王的弟弟,怎么会不赏赐礼器给他呢?唐叔接受了文王赏赐的鼓和车子,还接受了武王赏赐的皮甲,后来周襄王还赏赐了斧钺、香酒、弓箭和勇士给晋文公,晋文公还用它们来征服了东夏,这些不是赏赐是什么?你的祖先就是晋国掌管文物典籍的官员,你是掌管典籍的人的后代,现在也掌管着晋国的文物典籍,怎么会把这些都忘了?”籍谈听了,无法回答。宾客们都走了以后,周景王对左右侍臣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他列举祖上的典章制度,却忘记了祖先的职守。”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数典忘祖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数:数说着,典:典籍。查找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宗的职责。【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夫人穆后去世。按照方仪,天子的夫人去世,各诸侯国都要派使者携带礼物前往京城去参加葬礼。晋国的籍谈作为荀砾的副使前往京城参加葬礼。但晋王却没让他们带礼物去。周景王因此很不痛快,葬礼后设宴款待客人时,周景王故意用鲁国进贡的宝壶来斟酒,并别有用心地问荀砾:“别的诸侯国都进贡了礼物,为什么惟独你们晋国没有礼物?”荀砾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就向副使籍谈作了一个揖,示意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籍谈是晋国掌管典籍文书的官吏,对晋国的历史和典籍制度等都非常熟悉。籍谈就回答说:“当初各诸侯受封时都得到了王室赏赐的宝器,而晋国没有得到。加上晋国处在深山僻壤,与戎狄等少数民族为邻,离王室又远,天子的威灵不能达到晋国,我们顺服戎狄都来不及,还怎么向王室贡献礼器?”周景王听了籍谈的话,感到很生气,说:“你忘记了吗?晋国的唐叔是周成王的弟弟,怎么会不赏赐礼器给他呢?唐叔接受了文王赏赐的鼓和车子,还接受了武王赏赐的皮甲,后来周襄王还赏赐了斧钺、香酒、弓箭和勇士给晋文公,晋文公还用它们来征服了东夏,这些不是赏赐是什么?你的祖先就是晋国掌管文物典籍的官员,你是掌管典籍的人的后代,现在也掌管着晋国的文物典籍,怎么会把这些都忘了?”籍谈听了,无法回答。宾客们都走了以后,周景王对左右侍臣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他列举祖上的典章制度,却忘记了祖先的职守。”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数典忘祖怎么解释
数典忘祖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ǔ diǎn wàng zǔ,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数典忘祖的意思是什么
数典忘祖的意思是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典忘祖
shǔ diǎn wàng zǔ
[释义]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语出]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正音] 数;不能读作“shù”。
[辨形] 典;不能写作“点”。
[近义] 崇洋媚外
[反义] 饮水思源
[用法] 用作贬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①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啊!②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成语故事]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数典忘祖怎么解释
数典忘祖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ǔ diǎn wàng zǔ,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数典忘祖”扩展:
日文翻译:物の本源(ほんげん)を忘れること成语谜语:算经遗记冲之率
成语注音:ㄕㄨˇ ㄉ一ㄢˇ ㄨㄤˋ ㄗㄨˇ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出处:《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英文翻译:forget one's own origins
错字纠正:典,不能写作“点”。
成语用法:数典忘祖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成语解释: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成语简拼:SDWZ
读音纠正:数,不能读作“shù”。
其他翻译:<德>seine Vorfahren vergessen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俄文翻译:забывáть о предках
成语读音:shǔ diǎn wàng zǔ
造句: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反义词:饮水思源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崇洋媚外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