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片言折狱”的成语故事

2023年05月17日成语故事111

“片言折狱”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身强力壮,他总是跟随孔子,为他驾车作侍卫。子路性情正直忠贞,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他为人十分诚实,坦率公正,答应办到的事一定立即就办,决不拖延。孔子对子路的赞语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买椟还珠
词 目 买椟还珠 发 音 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 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公益成语:gyjslw.com
带有“zhé”字音的成语
虫臂拒辙(虫臂拒辙)
南转北辙 还有个:南猿北辙!~
重蹈覆辙
蹈其覆辙
蹈人旧辙
蹈覆辙
复蹈前辙
改弦易辙
改辕易辙
涸辙之鲋
南辕北辙
攀辕卧辙
凭轼结辙
如出一辙
同出一辙
一改故辙
辙乱旗靡
老车思辙
涸辙之鱼
哲人其萎
哲学智慧
知人则哲(知人则哲)
折长补短
折冲厌难
折冲御侮
折冲之臣
折冲尊俎
折冲樽俎
折鼎覆餗
折而族之
折槁振落
折戟沉沙
折节读书
折节待士
折胶堕指
折节下士
折矩周规
折足覆餗
赔了夫人又折兵
给我加分呀!!!
好不容易的~~~
我这都是“zhé”公益成语:gyjslw.com
“君令而臣随,君心而臣胆,是故口变缁素,权移马鹿,如得其情,片言折狱”是什么意思?
释义:君主发出命令,下的臣子就会随着他的方向延伸下去;臣子了解到君主内心的想法,就会放开胆子做事情。于是就诞生了酷吏,初时君主想利用酷吏惩治恶,严肃纲纪。后来酷吏的利逐渐加大,到后来酷吏利用利之便,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如果看中别人的东西,就会捏造罪名将人打下牢狱。
1.出自:
来俊臣《罗织经》
2.原文节选: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3.释义:
人们的情感许多是做出来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可耻的是他们心中藏着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的虚伪行径。
4.赏析:
《罗织经》是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著。《罗织经》是一部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是由武则天时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著,实际上就是“整人经”,“害人经”,交他们的门徒如何编造罪状,安排情节,描绘细节,陷害无辜的人。他们还争相发明了刑讯办法,名目繁多,可谓整人有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为何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谋厚黑。
5.作者简介:
来俊臣,(651~697) ,唐朝武则天时酷吏。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少时凶险,不事生产。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犬。 他和羽党共撰《罗织经》,作为告密的典范,罗织人罪,陷害无辜。他们实行广泛的秘密侦查,集整人之大成,是请君入瓮的发明者。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国历史上有最多成语典故的人,谁比他多我吃翔
中国历史上有最多成语典故的人——孔子——《论语》。
爱之欲其生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北辰星拱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不得其死    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不舍昼夜    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斗筲之人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导德齐礼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道不同,不相为谋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耳顺之年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迩安远至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患得患失    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浸润之谮    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鞠躬屏气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举枉措直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措:罢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素好古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精益求精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敬而远之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放荡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名不正,言不顺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苗而不秀    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名正言顺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鸣鼓而攻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披发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饱食终日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被发左衽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不相为谋    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他的正确意见。    
不亦乐乎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察言观色    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彻上彻下    彻:贯通。贯通上下。    
成人之美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成仁取义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持危扶颠    扶持危困的局面。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穿窬之盗    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慈明无双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赐墙及肩    比喻才学浅陋。    
从井救人    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从心所欲    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大言不惭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当立之年    指三十岁。    
当仁不让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恶衣恶食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而立之年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犯而不校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犯上作乱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斐然成章    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分崩离析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风行草偃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夫子自道    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父母之邦    指祖国。    
富贵浮云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割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故旧不弃    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龟玉毁椟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观过知仁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过犹不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和颜悦色    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好色之徒    喜欢女色、玩弄女性之人。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惠而不费    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怀宝迷邦    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祸起萧墙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近悦远来    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直措枉    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乐以忘忧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乐在其中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空空如也    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理屈词穷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陋巷箪瓢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来者可追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六尺之孤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临事而惧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涅而不缁    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念念不忘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片言折狱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杀身成仁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舍己为人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杀鸡焉用牛刀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升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生荣死哀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适可而止    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述而不作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岁不我与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推己及人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通力合作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文质彬彬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无所措手足    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无动于中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无可非议    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闻一知十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五谷不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兴灭继绝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行不由径    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言而有信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公益成语:gyjslw.com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一、《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并影响着全社会的思维结构。 中国文化是儒、道、佛三教的合流,但是,这三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决不是三足鼎立的,儒家文化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从汉代开始,它就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中和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据。《论语》中强调的德、礼是和谐社会的杠杆。在今天社会,保持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让德、礼与法相互协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比如仁、中庸、乐知天命、出世有为等思想,对古今中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四、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五、《论语》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公益成语:gyjslw.com
含有言的成语
【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
【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不可胜言】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闭口无言】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不可言传】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不可言状】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落言筌】言筌: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
【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
【悖言乱辞】指胡言乱语。
【鄙言累句】鄙言:浅俗的言辞。指文章的词句浅俗,不精炼。
【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他的正确意见。
【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不言之听】能听懂言外的意思。
【不言之言】意在言外的话。
【不知所言】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币重言甘】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惨不忍言】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沉密寡言】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楚人戎言】戎: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在此作地名用。楚人生长在戎,就要说西戎人的话。比喻客观环境的影响要胜过主观条件与与自然的本能。
【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出位僭言】出位:超位;僭:越分,僭越。超越自己的低微地位,说了无说或不应说的话。指超越本人身价的言论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陈言肤词】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耻言人过】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出言吐词】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言吐气】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言吐语】犹言谈吐。指说话。
【出言无忌】出言:说话;忌:忌惮。说话没有忌讳。
【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抽演微言】抽取片言只语而加以引申。指从微言中引申出大义。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创意造言】犹立意遣词。
【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讬诸空言】见“讬之空言”。
【沉重少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跌宕放言】跌宕:放纵不拘;放言:任性而言,不受拘束。行为放纵,言语不拘。
【跌荡放言】跌荡:放纵不拘;放:粗放,豪放。行为放纵,语言豪放。
【顿腹之言】犹言肺腑之言。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杜口绝言】犹言杜口无言。
【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杜口无言】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敦默寡言】稳重而少言语。
【笃论高言】确切高明的言论。
【谠论危言】公正的议论,无畏的直言。
【德容言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多言多败】话说的多,招惹的祸便多。
【多言多语】指不该说而说。
【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德言工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德言工容】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啖以甘言】啖:引诱;甘:甜。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
【多言或中】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大言欺人】说大话欺骗人。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大言相骇】骇:惊吓,震惊。说大话,吓唬别人。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恶言不入于耳】不听坏话。形容对于坏话、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恶言恶语】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讹言谎语】讹言:诈伪的话;谎语:不真实的话。指造谣说谎。
【讹言惑众】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恶言詈辞】指中伤辱骂的言辞。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恶言泼语】泼:蛮横。用恶毒和蛮横的语言说话。
【腹饱万言】指学识渊博。
【风尘之言】风尘:污浊。指谗言。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夫复何言】夫:语气助词;复:还,再。还能再说什么话呢!表示感慨很深。
【发凡言例】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妁:婚姻介绍者。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傅纳以言】傅:陈述。让人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加以。
【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负薪之言】负薪:背柴草,旧指地位低微的人。地位低微的人说的话。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蜚语恶言】蜚语:没有根据的流言。形容诽谤的言辞。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放言高论】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菲言厚行】菲:微薄,引申为少;厚:指多。少说多做。
【方言矩行】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繁言蔓词】蔓:蔓延。繁多而头绪纷杂的言词。表示说话、写文章烦琐而不简炼。
【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风言俏语】风流之言,俏皮之语。
【烦言碎语】烦:多,繁剧;碎:琐碎。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浮言虚论】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发言盈庭】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
【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顾而言他】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广而言之】一般说来。
【过耳之言】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敢怒不敢言】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
【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果如其言】果然象他说的那样。指事情的变化和预想的一样。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瞽言蒭议】瞽言:不达事理的议论;蒭议:草野之人的议论。水平不够,见解不深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古语常言】古时候就已流传,至今人们还经常说的话。
【瞽言刍议】瞽:瞎眼;刍议:草野平民的言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
【瞽言萏议】萏议:草野之人的议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敢怨而不敢言】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诡言浮说】指虚假不实的话。
【甘言厚币】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甘言好辞】甘言:甜美动听的语言;好辞:逢迎讨好的言辞。甜美动听的逢迎之辞。
【甘言厚礼】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
【规言矩步】说话赶路不离规矩。比喻言行谨遵法度。
【甘言媚词】甘言:甜美的语言;媚词:柔美的词句。甜美的语言,柔美的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的体贴温存的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
【甘言蜜语】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
【哽咽难言】因感情激动难以说出话来。形容很伤心痛苦而说不出话来。
【哽噎难言】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甘言巧辞】甘言:甜美动听的语言;巧辞:逢迎讨好的言辞。甜美动听的逢迎之辞。
【各言其志】各自表明自己的愿望和志向。
【寡言少语】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
【瞽言妄举】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河汉斯言】河汉:银河,此比喻言论夸张荒诞;斯:此。把这番话看作是虚夸不实的言论。比喻大而无当,不可置信的话
河汉吾言】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河汉予言】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荒唐之言】指荒诞无稽的言论。
【闳言崇议】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好言甘辞】好言:甜美动听的语言;甘辞:逢迎讨好的言辞。甜美动听的逢迎之辞。
【闳言高论】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话言话语】犹谈话。
【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胡言汉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豪言空话】内容空洞的大话。
【黑言诳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秽语污言】秽:污浊,肮脏。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莠:丑,坏;莠言:坏话。好话坏话都出自一人之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急不择言】择:选择;言:言词。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
【九鼎一言】
【究而言之】犹总而言之。
【极而言之】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简而言之】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解构之言】解构:附会,捏造。指牵强附会或胡乱捏造的话。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酒后吐真言】酒喝多了以后容易讲真心话。
【噤口不言】噤:闭口不作声。闭着嘴不说话。
【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缄口无言】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金口御言】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交浅不可言深】交:交情。对交情浅的人不能说知心话。
【交浅言深】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金石良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金石之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疾言遽色】疾:快,急速;遽:仓猝,急。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疾言倨色】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尖言尖语】指言语尖酸刻薄。
【酒言酒语】酒醉之后的胡言乱语。形容胡说八道,语无伦次。
【隽言妙语】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疾言厉气】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疾言怒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尖言冷语】指言语尖刻。
【金玉良言】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谨言慎行】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矫言伪行】虚假的议论行为。
【洁言污行】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不一,表里相违。
【家言邪学】家言:一家之言,私家之言;邪学:有偏颇的学说。指私家偏执、片面的学说。
【靖言庸回】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违”。
【静言庸违】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靖言庸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金玉之言】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尽在不言中】尽:都,全部。指大家不言明,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苦不可言】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口不言钱】形容廉洁清高,不讲钱财。
【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口出大言】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夸诞大言】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
【狂瞽之言】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慨乎言之】慨:感慨。形容非常有感触地谈论某事。
【侃侃而言】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跑得快的马只要抽一鞭就能跑到底,爽快的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
【括囊不言】括囊:扎束袋口。扎紧袋口不讲话。比喻闭口不言。
【口无择言】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说出口的话和做出的事无需选择。形容说的话及做的事都很正确。
【款言不听】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
【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狂言瞽说】狂:狂放任性;瞽:盲目。狂妄无知,信口开河。形容人狂妄愚昧,胡说八道
【空臆尽言】臆:胸。胸中毫无隐藏,把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
【苦语软言】苦语:逆耳的忠言;软言:委婉的话。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
【空言无补】指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无补。
【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空言虚辞】不实在的话语。
【空言虚语】不实在的话语。
【苦言药,甘言疾】古时谚语。逆耳的话如同苦口的良药,动听的话如同害人的病毒。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诓言诈语】诓:欺骗;诈:骗人。欺骗人的话。
【枯竹空言】竹:竹简。干枯的竹简和空洞的言论。指毫无实用价值的古书和空泛的议论。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名分;顺:合理。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面从背言】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面从后言】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目动言肆】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秘而不言】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盲瞽之言】盲瞽:眼睛瞎,比喻不明事理。指见识短浅或没有分寸的话。常用作自谦语。
【弭口无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默默无言】默默:不出声。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脉脉无言】脉脉:凝视,指情意深长。情意深长地凝视着,欲吐又无从说起的样子。
【嘿嘿无言】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木讷寡言】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面冷言横】横:粗暴。面孔冷漠,说话蛮横。
【扪虱而言】扪:按;言:交谈。一面捺着虱子,一面交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媒妁之言】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美言不文】文:饰。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美言不信】信:真实。指词藻华盖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美言市尊】市尊:博取尊敬。优美动听的话可以博取尊敬。
【美语甜言】说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蜜语甜言】蜜:比喻甘美。说的话像蜜一样甜。形容说的话好听。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满纸空言】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立德立言】立德:指推行德政;立言:着书立说。指树立有益于民的政教措施作为后世的典范并流传后世。
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逆耳忠言】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
【落花无言】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两可之言】两可:可彼可此,态度暧昧。不肯明确表示自己态度的言论和意见。
【立马万言】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立扫千言】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立言不朽】立言:指创立学说;不朽:永存。创立的学说,永远能流传下去。
【兰言断金】兰言:心意相合的言论;断金:比喻同心。心意相合才会有共同语言。
【流言飞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拔离间的话。
【流言飞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同“流言蜚语”。
【流言风语】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能言会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流言混话】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流言混语】毫无根据而且不明事理的话。
【乱语胡言】指胡说;瞎扯。
【流言惑众】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两言可决】两三句话即可决定。形容寥寥数语就把事情办妥了。
【能言快说】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语”。
【能言快语】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流言流说】流流传,引申为没有根据的意见。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拔的话。
【难言兰臭】难言:谈不上;兰:兰花;臭:味;兰臭:指气味相投的友谊。指很难结下友情。
【冷言冷语】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能言巧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纶言如汗】指皇帝的话,一说出来就像汗流出后不能收回。
【冷言热语】犹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能言善辩】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能言舌辩】言:说,讲;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能言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你言我语】言:说,讲。指人们互相议论或争论。
【讷于言,敏于行】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难言之隐】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片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片言居要】用一言半语就能说清事情的要点或本质。
片言一字】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片言折狱”扩展:

英文翻译:settle a case with just a few words
成语简拼:PYZY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注音:ㄆ一ㄢˋ 一ㄢˊ ㄓㄜˊ ㄩˋ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繁体成语:片言摺獄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读音:piàn yán zhé yù
近义词:片言断狱
成语用法:片言折狱主谓式;作补语、宾语;用于称颂官吏贤明。
造句:所谕西江金沙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明 卓人月《答詹曰至书》)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解释: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6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