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的成语「香草美人」

2023年05月24日成语大全164

成语“香草美人”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xiāng cǎo měi rén
成语简拼:XCMR
成语注音:ㄒ一ㄤ ㄘㄠˇ ㄇㄟˇ ㄖㄣ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成语用法:香草美人作宾语、定语;指忠贞贤良之士。
成语造句:清·龚自珍《浪淘沙·舟中夜起》:“香草美人吟未了,防有蛟听。”

成语“香草美人”的扩展资料

1. 香草美人的寓意
香草美人在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诗人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
扩展资料:
《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离骚》诗中包含的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激励着后世诗人在诗歌中以这种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爱情。
后世诗人还从诗中继承了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也继承和发展了诗中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品质这种独特的比兴手法。此外,中国古代诗歌的“悲秋”传统,当亦源于《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草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骚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离骚》中“香草”“美人”各有何象征意义
1、“香草”的内涵:
《楚辞》中写到草木的地方甚多。《离骚》中“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是用香草(椒、桂、蕙、芷)隐喻贤臣;“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四句,是用种植香草(兰蕙、留夷、等)象征培养人才。
自从《楚辞》歌颂香草嘉木、贬责臭草恶木以后,这些自然物也都被人格化了,被赋予了善与恶、崇高与卑劣的不同品质。
2、“美人”的内涵:
“美人”则是以男女之爱来象征君臣朋友之谊。《离骚》与《九章》中多次提到“美人”,有时是指君主,有时也可能指诗人自己。
屈原用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来象征君臣际遇的状况。在封建时代,作臣下的得到君主的赏识,就像女子得到男人的喜爱一样,所以臣子思恋君主,又像是在思念美人。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分别为屈原《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7篇)》,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9篇)》,刘向《九叹(9篇)》,后加上王逸的《九思》,共17篇。
《楚辞》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如何理解离骚中香草美人之喻
《离骚》中,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也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1、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出处:战国时期楚辞《离骚》。
2、《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1、《离骚》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2、《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还有,从《离骚》开始,中国诗歌形成了一种“悲秋”主题。
3、《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4、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简述屈原中的香草美人所具有的内涵
屈原的作品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扩展资料
屈原在文学创新上对后世的影响:
“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需要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是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弘瑰丽的特征。
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的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新诗体的创作——骚体和新的诗歌样式:
对于楚辞作品来说,它不仅有某些现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更在于它除两字顿的节奏外,大量地创造和使用了三字顿的节奏。三字顿节奏的出现,是四言诗可以向五、七言转化的契机。因此可以说,《楚辞》是最早打破四言句式的诗歌作品,在它参差不齐的各种句式中,包括了五、七言诗的胚模,给后人以无穷的启发。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的诗篇,也是大量罗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丽的图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屈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什么是: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典故 ①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 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於君。”后以“香草美人”比喻忠贞贤良之士。 ②称《离骚》之辞。 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73876.html